印尼海域发现中国古商船,欧洲媒体直言有假,后来怎么样?

作者&投稿:才旦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998年8月份,某家德国打捞公司于印尼勿里洞岛海域,发现一艘中国古代商船。这艘中国古代商船,应该是唐代中期产物。可不知怎么回事,这艘商船在印度尼西亚海域附近意外沉没,船上装载着不少中国特产,比如来自长沙窑、越窑精品瓷器。就当这艘商船打捞之后,不少欧洲媒体口径一致呼吁:欧洲百姓千万不要相信,有关这艘商船任何报道,并且这艘商船有许多造假的行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东南亚不少海域附近,经常有法国、德国、英国等等打捞公司进行探宝活动。这些海域底下,可能埋藏几百甚至上千年之前古代商船。1998年6月份,一家德国打捞公司事先接到知情人提供的消息,印尼勿里洞岛海域一块黑色大礁岩附近,发现中国古代的瓷器。这些打捞公司具有很强的敏锐性,公司高层意识到,这片海域附近肯定会有了不起宝藏。三个月后,这家打捞公司于黑色大礁岩附近,打捞起了一艘中国古代沉船,这也是轰动全球的"黑石号"沉船宝藏。



由于这家德国打捞公司名声不是太响亮,因此"黑石号"沉船具体信息并没有被公布,外界也无从得知"黑石号"上到底载着多少来自中国的奇珍异宝?从现有蛛丝马迹来看,"黑石号"它的整体框架,应该比我国近几年发现的南海1号要大得多。从"黑石号"上长沙窑瓷碗底部的铭文能明确得知,这是唐朝宝历二年,也就是公元826年从中国扬帆起航的古代商船。按理来说,这家德国打捞公司发现出了"黑石号"沉船宝藏,应该是要被不少欧洲媒体大书特书的。可1999年1月,英国BBC与其他欧洲权威媒体,共同封锁"黑石号"信息。



那么为何欧洲媒体三缄其口,不让大家知道"黑石号"具体信息呢?中世纪的欧洲,各个贵族家中都充斥着不少中国元素的艺术品。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开始,至公元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这1000多年期间,欧洲贵族以使用中国来的物品而自豪。进入中世纪之后,中国与欧洲贸易往来更加频繁。而古代没有飞机,大部分都是从中国出口物品来到欧洲大陆。当时位于南欧的威尼斯商人,其中承担掮客作用,将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白糖,纸张销往欧洲各个国家。



这些东西在欧洲是平民难以享用到,即使是一般的小贵族都无福消受。对于欧洲文化有点理解的朋友应该清楚,自诩为英国老牌绅士的贵族们,保有喝下午茶,吃甜品的习惯。他们所使用的茶具,一看就是来自中国的瓷器制作方法。1000多年前,当时的欧洲贵族们"迷恋","渴求"崇拜中国的商品。诸如在中国平平无奇的蔗糖,来到欧洲之后摇身一变,成为贵族们吃饭、喝茶,享用甜品时最顶级的辅助食料。所以中世纪欧洲贵族们,无时无刻都无法缺少中国商品。



那么大家想想:"黑石号"满载着来自中国的瓷器,纸张,白糖,漆木器以及丝绸,这些东西是1000多年前欧洲所没有的特产。如果这家德国打捞公司将"黑石号"沉船公诸于众,那么就等于变相承认,如今欧洲人祖辈若干年前,为了抢购来自中国的商品到了痴迷的地步,这或许会让某些自诩清高的欧洲老牌家族被"打脸"。因此欧洲媒体不约而同,对"黑石号"沉船宝藏进行封杀消息。




这家德国打捞公司也知道闷声发大财,2000年初将"黑石号"沉船全部打捞完毕之后,近20年期间,笔者很难从国内外各大网站找到"黑石号"沉船的相关信息。说白了,还是那些欧洲老牌贵族的自尊心作祟,他们不容许历史上真实事实,被更多现代欧洲人所知晓。

参考文献:中世纪欧洲史、黑石号残存消息



后来证明这艘船就是真的,这是古代中国远航做生意的证据,说明古代中国的航海技术就已经很发达了。

印尼海域发现中国古商船,后来没有消息了,因为没有信息挺少提及了,很少出现在大家的视野里面,也没有在电视上露脸,而且没有小道消息披露,所以没什么消息。

后来发现是真的。古代的中国十分发达,能把船开到印尼。

中国最早最大沉船事件发生在哪一年?
答:中国最早最大沉船事件:南海一号是一艘南宋时期的木质古沉船,1987年在广东阳江海域发现,整艘商船约30米长、10米宽,是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宋代船只。令人惊奇的是,这艘沉没海底近千年的古船船体保存相当完好,船体的木质仍坚硬如新,敲起来铛铛作响。这艘沉船的出现对我国古代造船工艺、航海技术研究以及木质...

中国渔民立大功,捞到5000吨“宝藏”,为何美国厚脸皮索要?
答:就将这批“巨宝”上交到了国库,不得不说,在这次发现商船宝藏的过程中,中国渔民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也为他们的做法点赞,另外也足以说明,渔民以海为生,也要保护好自己赖以生存的海洋,这是非常必要的。所以在国家利益和别的利益之间做选择的时候,应当先以国家利益为重,而且在国家领域的保护过程...

瓷器易碎,海运颠簸,中国古代的瓷器是如何安全到达欧洲那?
答:古人也是在包装上想办法来避免瓷器之间碰撞损害,他们主要采用的是用草包装和用纸包裹这两种办法,更高档的就要用棉花了,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把瓷器与瓷器之间隔开,防止震荡产生撞击,这与我们现在运输易碎物品的办法大同小异,基本原理也是一样。只不过古代不像现代有廉价泡沫制品和纸箱那么好的防震材料罢了。

中国明朝航海家与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有什么不同?
答:他们改进了中国指南针,把只配备一幅四角风帆的传统欧洲海船,改造成配备两幅或三幅大三角帆的多桅快速帆船,正是这些20多米长、60到80吨重的三角帆船最终成就了葡萄牙探险者的雄心;他们还成立了一个由数学家组成的委员会,把数学、天文学的理论应用在航海上,使航海成为一门真正意义上的科学。航海发现是首先在葡萄牙...

中国古代为欧洲航海家活动提供了重要条件的发明是罗盘针这句话对吗...
答:我国古代航海业相当发达。秦汉时期,就已经同朝鲜、日本有了海上往来;到隋唐五代,这种交往已经相当频繁 指南针在航海上的运用 。而且同阿拉伯各国之间的贸易关系也已经很密切。到了宋代,这种海上交通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中国庞大的商船队经常往返于南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航线上。海上交通的迅速发展和扩大,...

速求古代欧洲(大航海时代)时的船舰的结构
答:类似于《加勒比海盗》里的战船和商船:利用风力前进的船。起源于居住在海河区域的古代人的水上交通运输工具。15世纪初期,中国明代郑和率领庞大船队7次出海,到达...那里学去的三角帆虽然比较容易操纵,但仍然是横向安置的,只能利用顺风,在刮定向季节风(monsoon)的印度洋北部好用,在风向不定的地中海和其他欧洲海域就不大...

韩国海域考古发现中国古船遗物,中国的遗物为何会沦落至此?
答:古往今来,中韩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十分频繁,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在,两个国家的贸易合作从未停止。如今,韩国海域考古发现中国古船遗物,我国或者韩国古代船舶因贸易到达此海域后遇上了大风大浪,最终导致古船沉入海底。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就是古代韩国是我国的附属国家,而我国要为韩国提供技术支持,韩国每年...

海底有多少宝藏呀?
答:根据广东民间说法:水泡千年松,风吹万年杉。这种树木多见于南中国地区,如福建、广东、广西等地,是中国制造船只的重要木料。这样完整的宋代船只标本是首次在中国海域发现,为全面了解中国古代造船技术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海底宝藏有哪些 历史和海洋,两者都给人深邃而神秘的感觉,而当历史沉没于海洋之...

海底宝藏的中国海底宝藏
答:关于造船的原料,有学者认为是马尾松。根据广东民间说法:水泡千年松,风吹万年杉。这种树木多见于南中国地区,如福建、广东、广西等地,是中国制造船只的重要木料。这样完整的宋代船只标本是首次在中国海域发现,为全面了解中国古代造船技术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历史和海洋,两者都给人深邃而神秘的感觉,...

开启另一次发现旅行 《大航海之路》新增发现物前瞻
答:阿姆读书(5条线索),前置发现物“箭根薯”。位于印度东北岸狮子雕像旁。最后发现“老虎须”。三、北欧的咽喉 连通波罗的海与北海的通路要道。碎片合成,前置发现物“达达尼尔海峡”。位于卑尔根附近。发现“斯卡格拉克海峡”。四、沉船“飞云号”位于东南亚的神秘古中国商船,将在这片海域随机出现。打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