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566历史意义

作者&投稿:占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大明王朝1566 说的是什么故事~

本剧讲述的是嘉靖与海瑞的故事。
嘉靖三十九年,贪墨横行、民不聊生。奸臣严嵩党羽密布、权倾朝野,清官海瑞不惧强权,敢于向腐朽封建的皇权发起挑战。皇帝朱厚熜(陈宝国 饰)练道修玄二十载,始终把控着大明朝的军政、经济大权。
当时的中国经济发达,市井文化也算繁荣,但社会各阶层矛盾突出,国家大面积实施的土地兼并使千百万农民一夜之间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
严嵩的专权引起了地方各级官员的不满,“倒严”之声甚嚣尘上,从上至下、从里到外,从朝廷到地方官府,到处充斥着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血雨腥风。忠臣良将与乱臣贼子纷纷登上了当时的历史舞台....

《大明王朝1566嘉靖与海瑞》是由张黎执导,陈宝国、黄志忠、王庆祥、倪大红等主演的历史题材电视剧。
该剧于2007年1月8日在湖南卫视首播,2017年2月13日于优酷视频网络独播。
扩展资料
《大明王朝1566——嘉靖与海瑞》以明朝嘉靖45年间为历史背景,用浓墨重彩的笔墨刻画了嘉靖、海瑞、严嵩等一批观众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形象。该剧所揭示的社会问题与矛盾——贫富对立以及清官与贪官的传统议题,直逼现今社会,引发了人们对现今社会矛盾进行的深度思考。
尤其是剧集塑造的嘉靖和海瑞,一个一个是权力顶端的嘉靖,至阴至柔之君;一个是权力底部的是海瑞,至阳至刚之臣。两人是生生不息的原动力、相克相生,每一次发力都会搅动大明政局;每一次对决都能惊天动地。
《大明王朝1566—嘉靖与海瑞》以新锐而独到的视角、鞭辟入里的时代精神,向观众朋友发起一场前所未有的视觉、灵魂和情感的冲击。
尤为可贵的是,学界权威们对于《大明王朝·1566》给予了一致高度的评价。思想理论界、文化理论界和历史学界的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大明王朝·1566》用当代先进的科学历史观,并运用了当代艺术审美手段,对历史作了深刻厚重而生动的解读。
该剧从一度创作到二度创作,并不仅仅满足于表现那些扣人心弦、催人泪下的故事,而是在这些故事里面展示了命运的逻辑。将我国历史题材的电视剧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大明王朝1566嘉靖与海瑞

大明王朝1566有一个副标题:嘉靖与海瑞(顺便提一下1566年是嘉靖皇帝离世的一年)。所以全剧有两个核心人物,一个嘉靖,一个海瑞,全剧围绕这两个人来展开故事。具体的故事包括:浙江改稻为桑等。
嘉靖帝英明苛察,严以驭官,宽以治民,可以称得上一代仁君,不过二十年不上朝,任用奸佞,妄杀忠良,宠好道教,信任方士。
海瑞清廉刚正,且有勇有谋,忠于君父,体恤百姓。以一篇直言天下第一疏与嘉靖“开战”。
围绕这二人的故事还涉及了其它一大批人,也刻画得有血有肉,正面的如胡宗宪、徐阶,反面的如严嵩父子,复杂人物如杨金水、沈一石等。个人最喜欢的是胡宗宪。

春节期间开始重看《大明王朝1566》,现在看到了30集。前五集已经写过一篇观感,今天再把中段的感受写一写。

以往看套路化的作品,一是觉得似曾相识,枯燥无味,二是对剧情走向的预见性极强,看一集就能猜出十集的剧情。而看个性化的作品,一是总想把进度条再拉回来,看看有没有遗漏什么重要信息,二是对接下来要发生的事情有所设想,但不敢认定,只有看过了才恍然大悟。《大明王朝1566》我是剧本和剧集各看过一次,大的走向是知道的,但故事推进过程中生发的戏剧张力仍会发挥作用,环环相扣、机锋暗藏的台词仍有重逢的喜悦。

海瑞:两把刷子缺一不可

海瑞(黄志忠)是第六集出场的。这本身就很罕见。按照流行的电视剧创作规律,就算原小说里十回以后出现的主角,也要想办法提前到第一集就出场。而且前三集要铺垫人物关系,构筑冲突源头,最好第一颗原子弹已经扔向了观众...

在这部剧里,海瑞和嘉靖(陈宝国)是双主角,胡宗宪(王庆祥)也很抢戏。贵为并肩王的海瑞姗姗来迟,而且不是在水深火热的时节出场,上来是一段父慈女爱的闲篇。天苍野茫,风吹草低,海瑞在福建小官任上过得挺惬意。

归隐田园是所有武侠小说向往的终局,海瑞一开始就享受了这个待遇。然而,此刻越是幸福安宁,就越是意味着前路凶险莫测。是否入局,海瑞是有些犹豫的,已经45岁,仕途蹭蹬,再熬几年就能告老还乡,侍奉老母于堂前,他打的原是这个主意。但他是海刚峰、海笔架,未来的海青天,天生一副不惧寒气的极阳之体,他血管里流的是不能忍见人间不平的热血。海老夫人之命只是催化剂,张太岳夸张的劝进信只是推动力,真正主张出山拼斗的是他一直信奉的天理良心。

前五集里,胡宗宪算是正义一方的领衔主演。可他的根扎在严阁老家的后院里,向死而争也只是个受气的媳妇,一心周全两头的利益,却不见得有人买账。海瑞一出场就接管了正方的男一号,而且他甘冒矢石,不避刀斧,义无反顾,像一把利剑一样插入贪腐阵营的心脏。

郑泌昌(甘雨)和何茂才(王戎)两个杀才,开始还不知死活要摆弄他。几个回合下来就发现,威权压不住他,道理讲不过他。四面圆、八面光的理学名臣赵贞吉(徐敏),开始还想用权术摆布他。几堂审讯下来就发现,弯子绕不了他,官位拴不住他。阴阳怪气的江南织造局总管杨金水(王劲松),一直是胜券在握的优势意识,旁听了一场问案就直接尿了裤子,乱了神智。两个手握刀把子的把总,开始想以武夫的莽撞骄横办了他,四目相对时才知道自己不计后果的勇猛是装的,小鬼在真神面前根本耍不开。

高翰文(谭凯)也有一腔报国为民之心,却高开低走着了道儿,因为他有软肋。海瑞一身正气破百难,邪魔外道不近身,因为他有想法有办法,无欲则刚。

跟坏人斗,你得有比坏人高明的知识储备和斗争技巧。“干了十几年刑名”的前按察使何茂才是善于制造冤案的,在海瑞面前使出连环阴招。可是人家海刚峰一本《大明律》背得精熟(有人说剧中引用《大明律》无一处属实,这不说明什么,戏剧的假定性不容侵犯),不管是刑事诉讼的程序,还是定罪量刑的尺度,旁征博引,言必有中。

毕竟都是公门中人,当面交锋时拼的就是个理字,名不正则言不顺,理不通则事不行,这就是郑泌昌、何茂才挡不住海瑞释放齐大柱,赵贞吉、吕芳(徐光明)拦不住海瑞呈交真实供词给皇上的关键。业务水平面前人人平等,两榜进士不及一个举人振振有词,封疆大吏的权谋抵不过七品知县的正道直行。

当然,光有业务水平还不行。跟坏人斗,更重要的是浑身是胆,纯阳之体。海瑞是抱着必死的决心赴任的,正如他后来抱着必死的决心给嘉靖皇帝上书。人若无私,其奈他何?没想着仕途进阶,郑何的官威就成了空气,赵贞吉的悠闲就成了扭捏,就连皇上的云山雾罩也成了保护色。

何况还有上报君父、下安黎民的夙愿,眼里怎么可能揉沙子,遇事怎么可能捣糨糊?郑何和两个把总不止一次想动用卑劣手段把他“做”了,但关键时刻,他们总是气为之夺,心为之惊,出不了手。当然,圣天子有百灵护佑,男主角有编剧护航,也不能说没有主角光环的环绕。但成大事者无一离得开运气的眷顾,机会总是垂青有钢骨的人,这也是至理。

浙江官场的黑盖子揭开了,嘉靖皇帝震怒,朝局大乱。接下来是严嵩(倪大红)倒台,双主角对决,好期待。

王用汲:富家子弟的理想主义

海瑞是长机,王用汲(郑玉)是僚机。海瑞是主将,王用汲是副将。海瑞披坚执锐,王用汲粮草相济。海瑞担着杀头的干系,王用汲也把身家性命押了上去。

海瑞一看就不是凡人。黄志忠老师那张不苟言笑的脸,摆明了要干大事。王用汲可是富家子弟做官,雍容柔和。郑玉老师以前演的也是斯文人和小白脸。所以海瑞怎么出格我们都不意外,王用汲肯为正义和公平冲上去,却因为意外而多出些尊敬。

表面上,王用汲是被海瑞感染甚至带累地走上了揭黑之路。其实他心里也埋着解民倒悬的种子。两个人同时到任,一个是淳安知县,一个是建德知县,芝麻官两个。都属于裕王(郭广平)阵营的人,发挥些监察和策应作用就行了,不必拼死对抗上宪。可是海瑞冲上去了,王用汲也就亦步亦趋地跟了上去。

海瑞多少有些光脚的不怕穿鞋的,王用汲却家境优渥,仕途看好,他追随海瑞抗上,绝对不是富贵险中求,而是读书人受到精神感召而践行圣人之言和胸中理想。早年间,共产党的中坚力量也多有富农和世家子弟,他们不是因为活不下去而冒死一搏,而是读书明理之后选择了脑袋别在腰上的理想主义。

贤哉,润莲。诚非虚言。没有王用汲这个书记员,海刚峰就无法善用《大明律》,也就办不成他的大事。

高翰文:清流的可敬和可悲

高翰文是个悲剧人物。他本来就不是敢死队员的料,但摊上了一个非拼命打不开的局面。他本来就是“书生论政”的样子货,却偏偏被派去执行“以改兼赈,两难自解”的绝户计。

海瑞无欲则刚,浑身上下没有破绽。高翰文“进则仕途,退则风月”,身背空门进的浙江。第一战,他得胡宗宪指点,侃侃而谈挡住了郑何的去路。第二战还没打,他就中了沈一石(赵立新)布下的美人计,成了点不响的炮仗。

高翰文

不怕领导有原则,就怕领导没嗜好。这是多年以后,奸商总结的腐蚀官员的金科玉律。高翰文败就败在他的音乐爱好上,尤其是对美人奏曲的爱好。他只是风流倜傥,哪能懂得了一去不返的《广陵散》。这一跌,是对普通人不坚心志的真实摹写,也是对海刚峰壁立千仞的烘云托月。

后来,高翰文还是发挥了余热。他带着胡宗宪的亲兵在紧要关头救下了海瑞,他凭着超强的记忆力留存了关键证据。这恰如我们起起伏伏的人生,智商情商并不总是在线,做人做事也只是波浪式前进。

高翰文入浙江,首先对他面授机宜的是胡宗宪。自请离开浙江,槛送京师,帮他拿主意的也是胡宗宪。胡宗宪虽然不是他的座师,但却是他在这段人生险浪中的导师。破局重生,导师的作用要多重要有多重要。

有一个细节印象深刻:郑泌昌来见高翰文,说完事走了以后,高翰文吩咐人把“郑大人站过和坐过的地方,全洗了。”这是清流的可敬之处,也是局限所在。精神上不与同流合污,可是行动上又受制于人,可叹。

郑泌昌、何茂才并未远走

这是一对儿黑了心的没脖子狼。没脖子就能直接吞咽,以形其贪。

这是一对儿不知廉耻的斯文败类。他们的学历都比海瑞高,也就是书读得比海瑞好,这并不能阻止他们创造性的堕落。

这两人一文一武,一个管经济的布政使,一个管刑名的按察使。这两人一唱一和,手拉手跳进腐败的漩涡。这两人互相盯防,遇到担担子的时候互相推诿,需要打冲锋的时候各有小账。

郑泌昌、何茂才

他们深通官场三味:朝中有人,跟定“小阁老”(张志坚),不惜伤天害理。和光同尘,与同僚和下属利益共享。凶如豺狼,谁敢挡我财路和官路,必欲除之而后快。

文绉绉的郑泌昌,到了要死要生地地步,居然在地上撒泼打滚起来。粗鄙急躁的何茂才,一涉及自身利益就变得粗中有细,看着也是反差萌。人不可貌相,人不可标签化,人的潜能是无限的,人在做天在看。

这两个人其实并不陌生。在荧屏上的表现有多形象,我们对现实中的原物就有多会心。历史剧好不好有时候不在于它还原了几分史实,而在于它是否对应了煎急的现实。

重谈海瑞,是因为今天仍需要不迷信权威的海瑞精神。落笔郑何,是因为今天仍有这样的蠹虫在戕害生民。《大明王朝1566》和《大秦帝国》能在软甜口的市场并不太接纳的情况下掀起舆论风暴,不仅因为和历史正剧久别重逢的审美喜悦,更重要的是它们说的事,写的人,倡导的精神回应和撩拨着某种现实焦虑。

赵贞吉:逢迎圣意,枉费心机

赵贞吉是更高级别的郑泌昌和何茂才。郑何贪财,赵贞吉贪名,包括清名和功名。郑何不注意吃相,赵贞吉大奸若忠。

刘和平其实没把赵贞吉写成岳不群。岳不群在前半部书里是当之无愧的君子剑,任谁也看不出他的毛病。可是赵贞吉一出场就是首鼠两端的滑头相。

赵贞吉

浙江巡抚胡宗宪向江苏巡抚赵贞吉借粮,以拯救粮田被淹后的浙江百姓。赵贞吉百般推脱,有粮不借。理学功夫深厚,一心入阁拜相的赵贞吉何以如此小气?因为他的做官要诀是揣摩圣意。百姓挨饿的原因是毁堤淹田,毁堤淹田的目的是改稻为桑,改稻为桑的目的是填补亏空,填补亏空的目的是维护统治,宽慰圣心。所以百姓挨饿等于宽慰圣心。反推过来,他要是把粮借出去,百姓不挨饿了,就填补不了亏空,宽慰不了圣心。圣心不安就要发飙,他就要吃瓜落。这种事他坚决不能干。

回想私谊能让他心动,理学名臣的身份能让他有所顾忌,但都不足以促其下决心。最后,胡宗宪以浙直总督的身份向他调军粮,他不得不奉命。官场的规矩总是要讲的。要进步的好汉是不能吃眼前亏的。

胡宗宪

后来胡宗宪卸去浙江巡抚重任,专心对付倭寇。赵贞吉被推到浙江巡抚的火山口上,不得不面对贪腐大案和织造重任。重压之下,烈火熔金,赵贞吉竭尽全力地站高岸,避风险,那身段扭曲、怪诞,难以言表。

海瑞说和做只是一件事:为民请命,从不避讳,一追到底。赵贞吉逢迎圣意,又拿不准圣意,行动上便左支右绌,机心重重。做事的人需要专心致志,做官的人需要眼观六路,古往今来都是如此。剧中人赵贞吉终究没变好戏法,倒了霉,但他的徒子徒孙仍然会有样学样,将揣摩进行到底。

人算不如天算。反正是听天由命的事,何必呢?

徐阶是严嵩的接班人,也是掘墓人

严嵩和徐阶(肖竹)的关系没有外界想的那么僵。徐阶管严嵩叫“严阁老”,严嵩管徐阶叫“少湖”。徐阶是60岁年龄组,严嵩是80岁年龄组,两个人在内阁办事处里偶尔谈心。

严嵩的得意门生是胡宗宪(字汝贞),徐阶的得意门生是赵贞吉。此二贞镇守东南,共撑大局。胡被人视为严党,却能守公心,全私义。赵贞吉是裕王一党,却每每以私害公。可见朋党这玩意儿只是个阵营划分,管不住个人操守。

严嵩

严嵩和徐阶都是撰青词的高手。身兼飞元真君、忠孝帝君、万寿帝君三职的嘉靖皇帝与天对话,离不开他们两人的才学。理论上,徐阶是严嵩的接班人。接班人和被接班人的关系总是微妙,因为接班人弄不好就是掘墓人。严嵩老矣,徐阶先以“深体朕意”的青词压他一头。继而,徐阶领衔的清流全面发力扳倒了他。

严嵩意识到危险,写信给胡宗宪让他不要剿灭倭寇。如此,朝廷不可一日无东南,东南不可一日无胡宗宪。胡宗宪在,严嵩就在。可是胡宗宪固然“可以不做名臣,但绝不做小人”,却又坚决剿灭倭寇,绝不养虎为患。对手攻势甚猛,己方工事残破,严党已成瓮中之鳖。

徐阶

严嵩待胡宗宪以国士,为了他肯担“欺君”的罪名,岂不令胡感铭于肺腑。徐阶以《祭十二郎文》中的句子言志,不与新贵太监陈洪结盟,显出了文人的志气和老辣的判断力。就是这些瞬间突起的奇峰,让人物瞬间与众不同。



看完《大明王朝1566》有哪些感悟?
答:《大明王朝1566》是一部以明朝嘉靖年间为背景的历史剧,通过讲述嘉靖皇帝与严嵩、海瑞等大臣之间的权谋斗争,展现了明朝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风貌。观看这部剧后,有以下几点感悟:1.历史的真实与艺术的处理:虽然剧中的许多情节并非完全符合历史事实,但编剧巧妙地将历史事件与人物性格相结合,...

《大明王朝1566》主要讲的是哪位皇帝的年代?
答:《大明王朝1566》历史故事 本剧讲述的是嘉靖与海瑞的故事。嘉靖三十九年,贪墨横行、民不聊生。奸臣严嵩(倪大红饰)羽密布、权倾朝野,清官海瑞(黄志忠饰)不惧强权,敢于向腐朽封建的皇权发起挑战。皇帝朱厚熜(陈宝国饰)练道修玄二十载,始终把控着大明朝的军政、经济大权。当时的中国经济发达,市井...

《大明王朝1566》和《万历十五年》有没有一点点联系呢?
答:当世间已无张居正,当海瑞、戚继光、李贽纷纷谢幕,大明无可奈何的走向了深渊。年份,只是一个符号。这两年相差21年,二十年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历史上只不过是一瞬,但黄仁宇却从1587年这一个看似普通的年份看到了整个中国帝制时代。从1566到1587,张居正中兴大明的改革随着自己的离世戛然而止,万历亲政后,...

大明王朝1449和1566有什么区别
答:剧集的时代背景不同:《大明王朝1449》截取了1449年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土木之变”事件,讲述了明朝英宗朱祁镇、代宗朱祁钰两代帝王阴谋与情仇,功高盖主的救时宰相于谦残酷被害的千古悬疑。《大明王朝1566》演绎的是明朝嘉靖年间,中国封建历史上最为独特的皇帝朱厚熜所在位时发生的历史时间,朱厚熜在位...

《大明王朝1566》讲述了什么历史故事
答:大明王朝1566有一个副标题:嘉靖与海瑞(顺便提一下1566年是嘉靖皇帝离世的一年)。所以全剧有两个核心人物,一个嘉靖,一个海瑞,全剧围绕这两个人来展开故事。具体的故事包括:浙江改稻为桑等。嘉靖帝英明苛察,严以驭官,宽以治民,可以称得上一代仁君,不过二十年不上朝,任用奸佞,妄杀忠良,宠...

大明王朝1566是历史正剧吗?
答:不是历史,但又不是一般的架空历史 大明王朝1566中描写的人物绝大多数与历史中的形象不一致,从严党到徐党、再到裕王,直至司礼监的诸位太监。下到胡宗宪、戚继光、包括“海阎王”。说实话,细细读一读《明史》和《明实录》。你就会发现,全乱了!全乱了!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746...

《大明王朝1566》雪藏十年后重播,为什么这么多人还想看
答:大明王朝是一部真正意义上既反贪官又反皇帝的电视剧,这是它非常可贵的地方。但真正难得的是,虽然它反贪官反皇帝,但却在叙事的时候给了这两种人足够的同情与理解,把历史深处的矛盾与无可奈何表达了出来,而不是流于表面的义愤或者轻蔑。前面几十集,讲改稻为桑,讲丝绸贸易,讲抗击倭寇,兜兜转转...

大明王朝1449,大明王朝1449和1566有什么区别
答:《大明王朝1449》截取了1449年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土木之变”事件,讲述了明朝英宗朱祁镇、代宗朱祁钰两代帝王阴谋与情仇,功高盖主的救时宰相于谦残酷被害的千古悬疑。《大明王朝1566》演绎的是明朝嘉靖年间,中国封建历史上最为独特的皇帝朱厚熜所在位时发生的历史时间,朱厚熜在位时二十多年避居西苑,...

大明王朝1566剧情介绍
答:严嵩的专权引起了地方各级官员的不满,“倒严”之声喧嚣甚上,从上至下、从里到外,从到地方,到处充斥着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血雨腥风。《大明王朝1566》剧情简介 明嘉靖年间,中国封建历史上最为独特的皇帝朱厚熜出现了。他二十多年避居西苑,练道修玄,却始终牢牢掌控着整个大明朝、财经、军事...

电视剧《大明王朝1449》讲述了明朝哪些事?
答:这也许就是《大明王朝1449》少许的爱情的笔墨所在,但是和《大明王朝1566》相比,1449这部剧看起来更加轻松,不累,思路和线路脉络极其清晰可见。《大明王朝1566》是一部成功的电视剧。那一段特殊的历史,还有这些新老名演员群星荟萃。也造就了这部历史史诗剧的大获成功。使人看了还想看。而《大明1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