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

作者&投稿:攸科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高考地理考哪几本书?~

必修三本书:
1、必修1自然地理。
2、必修2人文地理。
3、必修3区域地理。
选修六本书:
1、选修1宇宙与地球。
2、选修2海洋地理。
3、选修3旅游地理。
4、选修4城乡规划。
5、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
6、选修6环境保护 。

扩展资料:
地理学习的支柱——教材的理解
1、依纲据本,掌握地理原理、规律
①先将书读厚:在书上作读书笔记,加上自己的理解或找出自己的疑点。
②再将书读薄:将知识整理归纳形成主干,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指用图示的方法来表达人们头脑中的概念、思想和理论等,把隐性的知识显性化、可视化,便于思考,交流与表达。
它是由节点、连线组成的知识网络图,节点表示概念,连线表示概念之间的联系,组成的网络知识结构表示某一个主题及其层次。
2、利用课本,学会举一反三
做到举一反三,寻找同类地理事物的一般特点和规律。在复习中要跳出教材的局限,适当拓宽知识面,在思考问题时,有一定的铺垫,能触类旁通,思路灵活。
3、利用课本总结和归纳,掌握地理学习的规律。如:
区域地理(大洲或国家):位置、范围、人口、地形、气候、河湖、资源、工农业、交通、城市。
高中地理:分布(区位选择)、成因、特点、问题、解决措施。
4、巧妙记忆地理知识
①谐音记忆法。例: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自然元素:氧、硅、铝、铁、钙、钠、钾、镁。
②口诀记忆法。例:我国省级行政区的名称: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云贵福吉安;川西二宁青甘陕,内重台海北上天,港澳特别行政区,一国两制已实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高中地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高一地理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高中区域地理的复习方法及高考所占比例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1、宇宙中的地球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地壳物质循环。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大气受热过程。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4、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1、人口与城市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2、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3、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三部分 区域可持续发展
  1、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区域的含义。
    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2、区域可持续发展
    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3、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数字地球的含义。
选考内容
选考一 旅游地理
1、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1)旅游资源的内涵;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2)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进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的重要意义。
2、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1)中外著名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3、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的设计
  (1)旅游景区的基本要素及其影响;对旅游景区的景点、交通和服务设施进行规划。
  (2)收集旅游信息,确定旅游点,选择合理的旅游路线。
4、旅游与区域发展
  (1)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
  (2)旅游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选考二 自然灾害与防治
1、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1)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
  (2)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
2、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1)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2)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3、自然灾害与环境
  (1)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2)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4、防灾与减灾
  (1)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或应急措施。
  (2)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选考三 环境保护
1、环境与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2)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经度与纬度
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经线指示南北,与时间相关,纬线指示东西,与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关。
2.东西半球的划分
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3.高中低纬的划分
南北纬30°之间为低纬度,30°-60°之间为中纬度,60°-90°之间为高纬度。
4.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
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5.地图上方向的确定
①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②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③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6.坡度

①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②比例尺越大,坡度越陡③等高距越大,坡度越陡。
7.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
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凸高为低),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由脊(凸低为高)。

8.等潜水位线

表示某地潜水面的高度。水井的深度等于相应等高线的值减去等潜水位线的值。
9.不同日期的分界线
国际日界线:自西向东减一天

0时经线:自西向东加一天
10.天体系统的层次
地月系→太阳系→ 银河系
总星系

河外星系
11.寻找地球外的生命
①比较稳定和安全的宇宙环境;②(日地)距离适中,星球表面温度适宜,存在液态水;③星球体积和质量适中,有足够引力吸引大量气体,形成大气层。
12.地球的自转
①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②周期(1恒星日,即23时56分4秒);

③速度(角速度:除极点外,其它各点均为15°/时;线速度:n*110COSФ km/h,n代表相差的经度数);

④地理意义(a.昼夜更替,周期为1太阳日,即24小时。b.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越向东,地方时越早,c.地球表面水平运动的物体,其运动方向发生一定的偏转,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
13.北极星的地平高度与等于当地纬度的关系
14.地球的公转
①轨道(椭圆轨道1月初近日点,7月初远日点);②方向:自西向东;③周期(1恒星年,即365日6时9分10秒;回归年,即365日5时48分46秒);④速度(角速度为1°/d,近日点快,远日点慢);⑤地理意义(a.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b.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15.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由太阳直射的纬线(正午太阳高度为90°)向南北两侧依次递减,递减的纬度数等于太阳高度的变化值;昼半球>0°,夜半球<0°;晨昏线上=0°
16.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北半球为例)
①夏半年,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极点附近为极昼,②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极圈以内为极昼;③冬半年,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极点附近为极夜,④冬至日,昼最短夜最长,极圈以内为极夜。⑤春秋二分,全球各地昼夜平分;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⑥年内昼夜变化率:纬度越高值越大
17.气温的垂直分布
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当气温递减率偏小甚至相反时,称之为出现逆温。逆温出现时大气稳定,少对流。不利于污染的扩散。

18.气温的水平分布
①纬度越高,气温越低,②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相反;③气温高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反之,气温低的地方,等温线向低纬凸出,④撒哈拉沙漠为全球炎热中心,世界极端最低出现在南极洲,北半球寒冷中心为西伯利亚地区。

气温影响因素:纬度(纬度越高气温越低)、高度或地形(高度越高气温越低)、洋流、
26.大气的热力作用

晴天温差大的原因:
①白昼云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气温升高快;②黑夜云量少,大气的保温效应弱(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降温快。
29.气压与气温
近地面,气温高,气压低;反之,气温低,气压高。
30.风的形成: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风的相关受力分析)

31.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
大致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一致。
32.大气活动中心的分布
1月份,亚欧大陆形成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副极地低压带被切断,保留在太平洋上为阿留申低压;7月份,亚欧大陆形成印度低压,副热带高压带被切断,保留在太平洋上为夏威夷高压。
33.季风环流的形成与分布
东亚季风由海陆热力性质美工异引起,我国西南地区及印度一带的西南季风,由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引起。
34.冷气团、暖气团、锋面与天气

冷气团天气:气压高,气温低,晴,表现时间为冷锋后、暖锋前。

暖气团天气:气压低,气温高,晴,表现时间为冷锋前、暖锋后。
冷锋过境时,常出现阴天、下雨、刮风、降温等天气;暖锋过境时多为连续性降水,

35.气压系统与天气
气旋过境时,常出现阴雨天气;反气旋控制时,天气晴朗。
36.气候的形成
①太阳辐射是导致不同地区气候差异的最基本因素。②下垫面直接影响到大气中的水热状况。③大气环流调整着全球的水热再分布。
④人类活动通过改变大气成分和改变下垫面状况,对气候产生影响。
37.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
①农业:一地的气候资源往往决定着该地的种植制度(包括作物的结构、熟制、配制与种植方式)。②建筑:街道应与子午线成30°-60°的夹角。③交通:公路、铁路的设计,需注意沿线的暴雨、大风出现的强度和频率,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机场宜选择低云、雾和暴雨出现频率较少、风速较小的地方。
38.台风的形成与分布
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带来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西北太平洋是全球台风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的海域。
43.海水温度的垂直分布
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递减,1000m以下变化很小。
44.海水盐度的分布
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低纬海区递减。
46.表层洋流的分布
①南北半球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顺南逆);②北半球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逆时针)。③南极大陆外围的西风漂流;④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夏顺冬逆)。
47.海洋渔业资源的分布
主要集中在温带沿海大陆架海域。
48.海洋环境问题的形成
①海洋污染(工业废弃物、核电站冷却水、农业废水和石油渗漏等);②海洋生态破坏(工程建设、渔业生产及自然环境的变化等)。
49.海洋权益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沿海国家除拥有12海里领海权外,其管辖的海域面积可外延至200海里,作为该国的专属经济区,享有勘探、开发、利用、保护、管理海床上覆水城及底土自然资源的主权。
50.地壳物质循环
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这一运动变化过程,构成了地壳物质循环。
51.地质作用
①定义: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②分类:按其能量来源,可分为内力作用(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使地表隆起或凹陷,形成高山或盆地)和外力作用(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把盆地填平)。
52.板块构造学说
全球岩石圈共分为六大板块。一般说来,板块内部,地壳较稳定;两个板块交界处,地壳较活跃,火山和地震也多集中分布在这一地带。板块张裂处,常形成裂谷或海洋,板块相撞挤压处,常形成山脉。
53.地质构造
①褶皱(a.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形态为常成为山岭,有时成谷;b.向斜:岩层向下弯曲,常成为谷地,有时成山)。②断层(a.地垒:相对上升的岩块,常形成块状山地或高地;b.地堑:相对下沉的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
54.地质构造与生产
了解地质构造规律,对于找矿、找水、工程建设等有很大帮助。含石油、天然气的岩层,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向斜构造盆地,利于储存地下水。水库等大型工程选址,应避开断层带,以免诱发断层活动。
55.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变化与降水量变化相一致;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变化与气温变化有密切的关系;河流水与湖泊水、地下水之间可相互补给,湖泊对河流径流还起调蓄作用。
56.水循环
自然界的水在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所作的连续运动的过程,按其发生领域分为海陆间大循环、内陆循环和海上内循环。
57.植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
莲(水湿环境)、骆驼刺(干旱环境)、铁芒箕(酸性土壤环境)、碱蓬(盐碱性土壤环境)、旗形树冠(风向)、矮牵牛(大气中二氧化硫污染)。
58.植被的环境效益
净化空气、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持农田、吸烟除尘、降低噪声、美化环境。
59.陆地环境的整体性
陆地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构成了陆地环境的整体性。
60.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
①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以热量为主导分异因素,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②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以水分为主导分异因素,自然带从沿海向内陆作有规律的更替);③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由于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变化,形成了垂直气候带,自然景观也相应地呈现出垂直分布的特点)。
61.陆地自然资源的分布
土地、水、生物等资源,受水热条件的影响,其分布一般具有明显的地带性;矿产资源的分布则主要受地质作用的制约。
62.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一个地域内的若干种地质灾害,它们在成因上是相关的。如我国川、滇、黔接壤地带,形成了以地震、滑坡、泥石流为主的灾害系统。
63.农业的区位因素
气候因素中的光热条件与农作物种类、复种制度和产量关系密切;地形影响耕作的难易、农业的类型和农作物的垂直分布;土壤影响作物种类和产量;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交通的心头和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地域大为扩展。此外,国家的政策对农业产生一定的干预。
64.工业的区位因素
原料、能源对工厂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市场工厂区位的影响逐渐加强;交通对工业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信息通信网络的通达性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工业对劳动力技能的需求逐渐增加;环境因素日益成为工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
65.污染严重的工业的区位选择
大气污染企业应设置在居民区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或与常年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水体污染企业应设置在远离水源地或河流的下游。
66.工业地域的形成
工业的生产上的联系与非生产上的联系导致工业集聚和工业分散,进而形成不同性质的工业地域。

67. 工业的分散

老工业区的饱和、为了充分发挥不同地方的区位优势以及各地交通运输电力的改善,原材料在工业区位因素的中地位下降等,进面导致了分散。
68.城市的区位因素
①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河流);②社会经济因素(自然资源、交通、政策、军事、宗教)。其中军事、宗教因素对现代城市的影响已经减弱,交通、自然资源因素仍起巨大影响,科学、旅游成为新的因素。
69.城市化的进程
①发达国家:处于城市化后期阶段:起步早、水平高、目前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②发展中国家:大多处于城市化加速阶段:起步晚,水平低、目前快,城市发展不合理。
70.五种现代运输方式的特点
①铁路:运量大、运速快、运价较低、连续性好,但造价高、占地广、短途成本高;②公路:机动灵活、可从门到门,但运量少、耗能多、成本高;③水运: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但运速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④空运:运速快、效率高,但运量小、能耗大、运价高;⑤管道:损耗小、连续性强、安全可靠、运量大,但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
71.货运方式的选择
一般地,贵重、急需、数量水大、运距远宜空运;易腐烂变质的鲜活货物,量小短距离宜公路,量大长距离宜专列;量大笨重货物宜水运或铁路;流体宜管道。另外,还应注意指定区域所能够提供的运输方式。
72.商业中心的区位因素
①商业街(a.市场最优原则,要求位于城市的几何中心;b.交通最优原则,要求位于市区环行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②商业小区(位于居民小区,方便居民购物)。
74.环境问题的分布
①城市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②乡村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③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更严重。
75.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①人口压力大;②资源的不合理利用;③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环境问题实质是发展问题。

首先那得看你是哪个地区的。
一般世界地理主要考气候,地形的分析,各个地理分区的主要特征,例如:所示区域的什么东西产量最高之类的。或者是洋流之类的,天上的事有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太阳系行星之间的关系或类型。地图类像时间的转换,比例尺比较,东西半球分界,设计航线之类的。
中国地理一般都考像气候,地形,特殊地理分界线(降水量线,阶梯分界线之类)省份之间的相对位置,省会等等。
总之只要认真复习,总会考出满意的分数的!

中国地理就是考区域地理较多,长江,黄河,东北,珠三角,黄土高原,长三角,京津唐这些区域,还有就是工农业的分析。世界地理这几年考的很少,主要考世界自然地理的分析,光照图。最烦的就是对比分析,这几年主要考这个 ,世界地理要注意洋流图,光照图有好几种,三圈环流,大气环流要注意,自转和公转,太阳直射点的规律运动等

太阳高度角,经度、纬度、不同时区的时间计算
四季更替图、公转与自转、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各个行政区如东亚、中东、美国等一些热点地区和世界重要国家的经济、政治、气候、主要城市等等,各种地形的分辨及一些主要产区的设置。

地理高考有哪些模块和考点?
答:河流相关知识是历年高考地理考查的`重点内容,多以等高线、区域、与河流有关的数据和图表等资料切入,综合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五)天气系统 考点分析 天气系统在综合题中考查占10分;13年28题考查:等压线的判读(数值大小和风向变化),天气系统名称和过境时特征,气流运动特征 重要...

高考文综地理主要考哪些
答:由于大纲每年都会有一些小变动,但变动不大.2006年教育部的地理大纲规定的范围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和地图 1.太阳系概况;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东、西半球的划分;南、北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的划分;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时区的划分;日界线;国际标准时间;北京时间;区时的应用;地球自转的...

高考地理景观图试题
答:景观图是反映地理景观空间分布的一种专题地图。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高考地理景观图试题,仅供大家参考! 高考地理景观图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2013高考题广东卷 )图1为某地实景图。其所示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图1 A.搬运作用 B.地壳运动 C.变质作用 D.风化作用 【答案】1.B。 【命题立意】本题从...

地理备考秘籍
答:构建知识体系在脑中构建地理图景,形成知识体系,做题自然得心应手。思路清晰,备考更高效。实战演练选择综合性强的题目进行练习,巩固记忆。做不出来没关系,回头看看课本和复习资料,再做一遍。愿你成功高考路漫漫,这些建议希望能为你指明方向。愿你付出皆有回报,祝你成功! 抢首赞 评论 分享 举报 ...

新高考3 1 2最聪明组合
答:小黎谈教育 2023-12-28 · TA获得超过1237个赞 关注 我认为物理+化学+地理是3+1+2新高考模式中最聪明的组合。自然科学基础学科结合综合性强的地理,利于学生理解世界,掌握科学技术,培养综合素质和跨学科思考能力,满足高校选拔人才需求。 抢首赞 评论 分享 举报 为你推荐:...

广东高考基础科:充满挑战与机遇
答:广东高考自2007年开始设立基础科,涵盖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六大学科。本文将为你揭秘广东高考基础科的考试形式、科目设置和考试难度,让你更好地了解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科目。考试形式超刺激广东高考基础科考试形式超刺激!75道题目,每题2分,总分高达150分,但你有充足的120分钟来挑战自己!樂不同...

新高考物生地后悔了
答:新高考制度是一个全新的考试制度,旨在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根据新高考制度,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科目来组合成为自己的高考科目。如果您已经选择了物理、生物和地理作为高考科目,但是后悔了,您可以尝试与教育局或者招考部门联系,了解是否可以调整您的科目组合。但请注意,在高考前进行科目调整可能会对您的...

新高考三天考试科目安排
答:新高考的三天考试科目安排是由国家教育部门统一制定的。根据最新的规定,新高考的三天考试科目安排如下: 6月7日9:00-11:30语文考试,6月7日15:00-17:00数学考试。 6月8日9:00-10:15物理/历史,6月8日15:00-17:00外语考试。 6月9日8:30-9:45化学考试,6月9日11:00-12:15地理考试。 6月9日14:30-...

历史和地理学习秘诀:多读书、多看图、多做习题
答:地理学习需要理解能力。时区、天体运算、经纬度计算等需要一定的逻辑思维。建立模型、认真观察等方式也可以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学习方法的实践证明这些学习方法是我初中高中时期的实践经验,证明它们非常有效。高中文综测验我从未低于240分,高考更是取得了259分的优异成绩。 抢首赞 评论 分享 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