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母舰上战机推助原理是什么?能否告知工作原理!

作者&投稿:捷心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航空母舰上战机推助原理是什么?~

因为蒸汽弹射齐结构很复杂,而且目前只有美国一家垄断,所以技术非常保密。它相对与俄罗斯的滑跳试飞行甲板的优势在于俄罗斯的滑跳试飞行甲板要起降飞机必须逆风,在起降舰载重型战斗机,如苏-33时滑跑距离要比弹射器长许多,而且天气情况稍差一点就不能正常起飞,而弹射器就没有这些方面的顾虑。但蒸汽弹射器结构复杂,重量大,滑跳试飞行甲板相对于蒸汽弹射器的优势就是结构简单和减轻了重量,技术难度也低。正因为现有的蒸汽弹射器结构复杂,重量大,最近美国才新研制电磁弹射器来取代它成为新一代航母的弹射器。

美国航母在二战中还没有使用蒸汽弹射器,蒸汽弹射器的出现是因为当时航母的甲板长度不足以起降重量大大增加的舰载喷气式战斗机,必须借助瞬间的大速度才能正常起飞,所以弹射器才应运而生。

  重型飞机要想从航空母舰上起飞,必须有蒸汽弹射器。在飞机起飞前,由位持器钢圈把尾部扣在一个坚固点上,飞机前轮附近的牵引杆垂落到一个“滑梭”内,滑梭以挂钩钩住飞机。滑梭是蒸汽弹射器唯一露在飞行甲板上的零件。飞机前面的甲板下,有两个平行圆筒,每个至少长45米,筒中的活塞与所有滑梭相连。蒸汽由母舰上的锅炉输出,增压后输入滑梭。飞机起飞时开足马力,但被位持器扣住。蒸汽弹射器一启动,飞机引擎的动力加上蒸汽压力,使钢圈断开,飞机前冲,在45米距离内达到时速250千米。飞机弹射起飞脱离滑梭后,活塞前端的注管就落入水池,在几米的距离内停顿,滑梭移回原位,推动另一架飞机起飞。母舰上每个蒸汽弹射器每分钟可推动两架飞机起飞。通常航空母舰最多装设4个蒸汽弹射器。


  要构件包括三部分:


  (1)弹射器做动系统:开口活塞筒体、活塞环、引出牵引部分、U型密封条、导气管、模度气动阀门、排气阀、安全阀、测距仪、压力传感器。

  (2)弹射器附属系统:海水淡化设备、贮水池、高压水泵、锅炉、加热装置。

  (3)弹射器控制系统和导流板。
  下面,具体介绍如下:

  一、海水淡化设备及贮水池

  航母即使没有弹射器(如采用滑跃起飞的),也有海水淡化设备及贮水池,因为生活用水、机器用水也需要淡水,从陆地上补给淡水只是一些近海防卫型护卫舰的办法。有了海水淡化装置,军舰远洋作战能力大大增强,对补给依赖低,而航母是远洋型军舰,不能没有海水淡化装置。有弹射器的航母,不仅生活淡水消耗量大,而且弹射器消耗量更大,根据美军记录:每起飞一架飞机,约消耗1吨淡水。目前,海水淡化技术比较成功的有低压蒸馏及膜透法。其中膜透法已广泛用于民用海水淡化水厂。当然,有了淡化设备还必须有贮水池,用于贮备淡水。

  二、高压水泵、锅炉和加热装置

  高压水泵的用途是把淡水从贮水池中抽入锅炉,以抵消释放蒸汽而消耗的淡水。由于锅炉在使用时压力很高,高压水泵必须有很高的压力才能把水补充进去,所以高压水泵不仅要有强大的动力以形成很高的压强,而且要有很高的抗压性,对轧钢和焊接工艺提出很高的要求。高压水泵是根据锅炉内淡水量的多少自动补充的,不过早期的是手动控制的,显得比较落后。

  锅炉是提供蒸汽的设备,实际上锅炉就是一个储能装置,民用的锅炉比较多,航母用的锅炉原理上与民用没什么区别,但航母的锅炉更大、耐压性能更高,安全标准更高。即使如此,美国与英国航母还是发生过锅炉爆炸和烫死人的事故。高压锅炉对水质的要求也高,高盐、高硬度的海水根本不能进入锅炉。锅炉工作时要消耗大量蒸汽,如果以最小间隔进行弹射,需要消耗航母锅炉20%的蒸汽。

  加热装置很多,美国现役核动力航母都是利用反应堆加热,以保证其有足够的能量释放给弹射器。加热装置也是受控的,但在战争时期锅炉是不能熄火的,以保证紧急情况下随时起飞飞机。不能熄火,就意味着锅炉随时消耗大量的能源,如果是常规动力航母,其燃料费用十分巨大。美军之所以发展核动力航母,也是为了在经济上节省能源开支,毕竟从长期来看,核动力运行成本较便宜。

  三、开口活塞筒体、活塞、引出牵引部分和U型密封条

  航母所用的弹射器早期采用闭口活塞,不过需要一个非常长的动力传动杆把蒸汽能量传给需起飞的飞机,由于几十米长(近百米)的传动杆中间无支点,导致存在传动杆下垂现象,而且会经常把传动杆顶弯的事故发生。后来工程技术人员把传动杆推力改为拉力起飞,解决了这个问题,但发现活塞与传动杆连在一起重量实在太重(大部分重量是传动杆),由于起飞时间短,蒸汽做功很大一部分都消耗在做在了活塞与传动杆上,而且停止时还必须用缓冲器。后来工程技术人员采用活塞开口,活塞环的动能直接从开口处把能量传出去,由于取消了传动杆,大大减少了重量,也同时提高了效率,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场弹射器的革命,这种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当然,由于采用了开口活塞筒,其开口对称的筒壁就需要相应加厚,否则在蒸汽的高压下,开口处会增大,导致密封不紧、蒸汽外泄。实际上,除对称筒壁加厚外,开口活塞筒外壁也要加固。

  由于采用了开口活塞筒,最大的麻烦是活塞的密封刀经过开口时的密封问题。其实,弹射器活塞与普通活塞没什么两样,不过弹射器上的活塞较长一点,一是增强其稳定性,二是由于密封刀必须非常薄,而推力又比较大,所以只有增加密封刀宽度才能解决问题,而密封刀宽度增加了,活塞也需加长一点。不过,虽然活塞长了,重量并不增加多少,原因是其中间是空的(并非完全空,还有部分钢构),而且活塞为双向密封的。

  引出牵引部分是通过密封刀与外部件连接起来的,但弹射器最大的麻烦之处就在于密封刀与U型密封条的结合处。由于密封刀经过时必须把U型密封条在接口处顶开,顶开后与密封刀接缝处肯定会泄漏蒸汽,如果U型密封条的密封力很大,密封效果肯定很好,但密封刀阻力也会越大,U型密封条磨损也就越快,所以为了很好地解决密封、运行阻力及U型密封条磨损问题,美国率先采用了“高压细流水密封技术”解决了这个问题。虽然还会有些蒸汽外泄,但密封刀的磨擦阻力与U型密封条磨损率已经大大降低。不过,不要认为这样就完美了,U型密封条磨损仍然是困扰弹射器的最大心病,日常维护与检修都相当麻烦,虽然一直在不断改进材质及采用新技术,但至今仍不能令人满意,美军对此意见很大。

  四、导气管、模度气动阀门、排气阀和安全阀

  导气管是把锅炉里的蒸汽导入弹射器,以迫使弹射器工作。模度气动阀门的作用是控制蒸汽进入的速度。由于气动模度阀门有开关迅速及开度易控制的特点,所以气动模度阀门可以控制蒸汽压力而达到控制弹射器的目的。排气阀作用是把活塞筒内的蒸汽排出去。安全阀是为了防止弹射器筒体内压力过高而采用的保护设备。

  五、测距仪、压力传感器及控制系统

  安装在弹射器上的测距仪可以精确地测出弹射器位置及弹射器的速度,而两侧的压力传感器可精确地读出弹射器内的压力,这些数据以极快的速度送入智能控制处理器(相当于PLC)。智能控制器处理这些数据后,准确控制气动模度阀门,从而达到起飞飞机的目的,也能通过控制气动阀门使弹射器返回原来位置。

  弹射器还装有其它仪表,如锅炉水位计、温度计、压力传感器等,这些都要由智能控制器总体控制、统一管理,这样才能使弹射器效率大大提高。

  六、燃气导流板

  在弹射前,舰载机的喷气发动机已经全速运转,会向后喷射出高温高速燃气流,对后面的人员和器材危害甚大。这时,弹射器后方张起的挡板可使燃气流向上偏转,不会喷向后面甲板,这些挡板叫“偏流板”或“燃气导流板”。一般来讲,每个弹射器后面有一组共3块燃气导流板。当单发飞机起降时张开正中一块;当双发飞机起降时三块都张开。为降低燃气流的灼热温度,燃气导流板后面都装有供冷却水循环流动的格状水管。燃气导流板要求耐高温、耐冲击,能经受忽冷忽热和飞机降落时的强大冲击力,加工制造难度很大。

  七、其他设备

  其实,不要以为以上这些就是航母弹射器的全部设备,实际上还有弹射器固定装置、降温装置、专用维修工具和专用维修通道等。为了保证弹射器正常运行,航母上每天有数十人(至少40-50人)为运行、维护和保养弹射器而忙碌不已。

  八、弹射器工作流程

  (1)第一步:弹射飞机

  当锅炉的蒸汽可以满足弹射使用时,模度气动阀门才能打得开,这时飞机发动机起动,同时弹射器作信号发出,工作侧气动模度阀门打开,同时返回侧排气阀打开,活塞在高压蒸汽推动下同时通过密封刀推动牵引部分带动飞机,使飞机高速运行,活塞另一侧筒内则因压力剧增使余气从排气阀迅速排出,当达到起飞速度时,工作侧气动模度阀门开闭,同时排气阀也开闭,由于活塞没有了外力(蒸汽推力),同时也由于排气阀开闭,使活塞运行时受到极大阻力而停止。当然,为了安全起见,返回侧还是装上了缓冲器。

  (2)第二步:弹射器返回

  为了弹射另一架飞机,弹射器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返回原位,返回时与上述程序相反,返回侧气动模度阀门打开,同时工作侧排气阀打开,活塞在蒸汽压力下返回到原位。当然,返回侧的压力没有弹射侧的高,因为只是让弹射器回来而已。弹射器返回不同于工作,工作时只要飞机起飞了,弹射器立刻停止,而不管弹射器在什么位置(当然不能到头),而返回时则需要弹射器准确地停在起飞飞机的位置上,为方便起飞飞机,同时以减少起飞时间。

  九、弹射方式简介

  舰载机起飞时都利用弹射器轨道上的滑块把飞机高速弹射出去,而依据舰载机与滑块的联结方法,弹射方式可分为拖索式和前轮牵引式。

  (1)拖索式弹射方式是50年代开始使用的老方式,需要8-10名甲板人员先用钢质拖索把飞机挂在滑块上,再用一根索引释放杆把其尾部与弹射器后端固定住。弹射时,猛力前冲的滑块拉断索引释放杆上的定力拉断栓,牵着飞机沿轨道迅速加速,在轨道末端把飞机加速到直起飞速度抛离甲板,拖索从飞机上脱落,滑块返回弹射器起点准备下一次工作。

  (2)前轮牵引弹射方式是美国海军1964年试验成功的。舰载机的前轮支架装上拖曳杆,前轮就直接挂在滑块上,弹射时由滑块直接拉着飞机前轮加速起飞。这样就不用8-10名甲板人员挂拖索和捡拖索了。弹射时间缩短,飞机的方向安全性好,*作简便。但舰载机的前轮起落架需要做专门设计并加固,美军现役核动力航母都采用这种起飞方式。

  十、蒸汽弹射器的缺陷

  (1)维护成本大,U型密封条更换频繁而又十分麻烦,对材质要求高;

  (2)使用蒸汽弹射器成本大,效率低,配套设施多,系统烦琐,各个环节要求高;

  (3)需消耗大量淡水,美国曾为此考虑过蒸汽冷凝回收装置,终因体积大及效率低而取消。

  由于蒸汽弹射器存在以上不足,所以美军对蒸汽弹射器不满,从而催生了电磁弹射器。不过,电磁弹射器现仍处于研制阶段,短期内很难投入美军现役。

弹射器是用在航母上弹射起飞飞机的,它不仅使飞机在航母上起飞成为可能,而且可以综短起飞时间、减少油耗。因此虽然每起飞一次需要消耗1吨多淡水及强大功率的代价,但总的来说还是划算的。从航母的发展至今,弹射器也在不断改进,于之前相比,功能更先进,效率也更高。其中弹射器这一独门科技术研究外界虽知之甚少,但其中投入的物力及财力却非常的庞大,与其它部门高科技相比丝毫不显逊色。
弹射器发展中曾五花八门,经历各种尝试,虽有好多并未能用于实战,但并不代表其不成功,只是在具体可操作性上及部分性能对材料要求上存在一定的矛盾。故而并未进行实用,弹射器在类型上、功能上非常多,现介绍几个典型例子,希望感兴趣的朋友能了解一二,不过千万不要以为本文介绍十分全面,这不过是冰山之一角而已。现介绍如下:
一、 弹簧复力弹射器
象我这样年纪的人大都玩过弹弓,都知道把石子弹出去的道理,而飞机在起飞的过程中也确实是加速度做功的过程,由于做功时间短,负荷冲击性相当大,这对一般机械来说是个无法克服的问题。而弹簧复力弹射器则是利用直线电机或储能机构把弹簧拉伸到储能位置,利用制动机构保持能量不释放,而工作时则利用控制系统断开制动机构,弹簧在复力下拉动动飞机加速,飞机在自身发动机及弹射器的合力下加速,初始工作冲程一般只有60米。不过遗憾的是这种弹射器不能直接把飞机弹射起飞,飞机必须在发动机的推力下滑行一段才能起飞。而且这种弹射器在实际研究中是把弹簧放置在开口的滑道里(内口带润滑油),目的是不让弹射器工作时不对周围产生影响,而且这种大功率弹簧对材料要求严格,试想一下这么大功率的弹簧在航母服役期间不更换,对材质要求是多么刻苛,即使是滑道,其精度也要求非常高。这种弹射器弹射飞机次数不高,因为它是靠储能机构完成储能的。更要命的是这种弹射器初始时拉力非常大,飞行员会发生短时的晕厥现象。对飞机的机构强度也要求相当高。而工作末端拉力又非常小,关键时候不能助推起飞。但这种弹射器效率高,停止无需采取缓冲手段。
不过,据本人分析,这种弹射器用在老瓦上用于起飞预警机应该还是可行的,虽不能达到起飞,但经过滑跃板时起飞绝不成问题。
二、 势能弹射器
这种弹射器是利用坡度使飞机起飞,通过升降机等手段将飞机运至坡顶,工作时飞机将在重力及发动机推力的合力下加速,并实现起飞。这种弹射器实际上是势能释放做功过程。在飞机下滑的过程中,其路线是平滑的,曲线的,是根据运动时轨迹及受力而确定的。这种弹射器的优点是技术成份低,连阿三那样的国家估计也没问题。而且在飞机起飞过程中飞行员不会承受过份迫力,血液不会过于集中从而导致暂时晕厥现象。缺点是需要建一个很大的坡面,工艺上复杂不说,运行时航母风阻力增大,隐形效果不好,更重要的是起飞频率低,影响其它设备使用,还需要配套大功率的升降机等。
不过这种弹射器也可用在陆基上,大家认为陆基上用弹射器完全是浪费,但其实由于弹射器可以减少飞机油耗,缩短起飞时间,紧急情况下意义上非常大。而且可以实验弹射 器的性能。在陆基上,这种弹射器需要有山坡的地方才具备条件,不过有意思的是这种方式起飞也可用于飞机降落,当飞机降落时,关闭发动机,飞机在惯性下继续滑行,经过一段距离进行爬坡,在爬上坡顶时飞机的速度自然降到相当小的速度,节省了能源,又同时利用坡度使飞机减速。在海上一般比较适用于无动力的海上浮动机场,当然做的比较大一些而已,同样,也可利用坡底进行飞机着降。
三、 燃气弹射器
燃气弹射器在结构上与蒸汽弹射器有些相似,只不过是蒸汽的两端进气口变成了燃烧室,其中还原剂及氧化剂是通过高压注入的,不过是受控的,并且是持续注入的。当工作时,还原剂及氧化剂向燃烧室高压注入,点火装置使还原剂及氧化剂在燃烧室内反应并产生大量的热,气体推动活塞做功,由于还原剂及氧化剂持续注入,活塞将在气体不断推力下高速运行,从而使飞机起飞。当飞机起飞后还原剂及氧化剂停止注入,并打开燃烧室通气口,同时返回端的燃烧室通气口关闭,活塞会立即停止。返回与上述过程相同,只不过燃烧室及高压注入设备比工作的小而已。这种弹射器是靠控制注入还原剂及氧化剂来控制的,优点是不需要淡水,工作及返回时间短。但缺点特别多,首先是燃烧室的耐高温及防氧化等条件高,筒壁强度及耐高温要求高。注入还原剂及氧化剂的控制要求精准、数据反应快,有一定的危险性,消耗价格昂贵的液体还原剂及氧化剂,故障率高,排除大量气体污染及红外辐射等许多不利因素。因此这种弹射器实际上只是理论上进行讨论分析过,并未有大型实践的记载。
四、 蒸汽弹射器
这种弹射器是目前在役航母使用的弹射器,关于蒸汽弹射器本人曾发表过《谈谈蒸汽弹射器》这篇文章,里面详细介绍了蒸汽弹射器的结构及优缺点,这里不再介绍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网上查。
五、 电磁弹射器
这种弹射器是未来航母的弹射器,它分为两种,分别是电磁线圈弹射器及电磁轨道弹射器。这两种其实也就是交流直线电机和直流直线电机。关于电磁轨道弹射器本人也发表过,这里也不介绍了,主要就简单说一下电磁线圈弹射器吧。
电磁线圈弹射器工作原理实际上就是交流直线电机的工作过程,直线电机与旋转电机不同,我们日常看到的许多电机都是旋转电机,只有车床上才能偶尔看到圆筒式直线电机,而且功率都不是很大。电磁线圈弹射器的直线电机功率却很大,其线圈为U型,中间为动子,在三相旋转磁场拖动下做直线运动,改变相序会改变运动方向。电磁线圈弹射器与普通大型平板型直线电机不同,它不仅有复杂的强制冷却系统,而且在每一段的功能都不相同。举例说明如下:
电磁线圈弹射器共长180米,其中A段为复合线圈长40米,分别为启动时及停止返回时用,为高压大功率变频器控制。B段为加速做功段,长90米,为弹射飞机做功段。C段为静磁减速段,长20米,此段线圈为直流静磁场,动子经过时通过滑道构成回路在切割静磁力线时会受到强大的阻力。D段为返回线圈段,此线圈的相序与加速段相反,动子会受到强烈的反接制动停止并被近视初入的速度返回。首先是动子(在旋转电机里称做为转子),它本身的重量被限制在1吨以下,内部有超导体线圈,并有滑道固定以致在拖动飞机时受力不均而导致影响运动,这与蒸汽弹射器的活塞防止受偏心力而产生的影响一样。首先,当飞机发动机点火时,电磁弹射器在变频器拖动下会经历一个比较平滑的受力过程,也就是弹射器的推力增加是一个平滑的增加过程,对飞行员及飞机都是一个相当好的保护,当从A段进入B段时,受力也是一个平滑的过度,在B段中已没有变频拖动,而改为工频(当然相对于发电机来说的工频,大家千万不要以为是50Hz),B段中虽速度增加,但受力却变化很少(线圈分布并不是均匀的),对飞机及飞行员无不适感觉。当然在动子进入B段后A段的变频工作开始降频并停止。B段可以使飞机加速到起飞速度,当达到起飞速度时B段电源停止,动子不再受力,飞机在发动机推力下离开动子并起飞。这里有一点确认的是,那就是在B段90米之内飞机肯定会被加速到起飞速度的,如果达不到,那么配套的发电机工作频率要增加,电磁弹射器的电源是可变的,即发电机的频率会根据情况受智能控制器控制,且过载能非常强,散热系统先进。经过B段后动子不再推动飞机,也没有电源,只能在惯性作用下进入C段,经过C段会受到强大的制动力,估计动子出了C段后速度将低于50米/秒,进入D段后动子受到反接制动停止后并几乎按进入速度返回,经过C段后速度将低于30米/秒。需要提醒大家的是C段为静磁阻力,所以当初出入的速度越大,制动力也越大,而返回时速度小,当然制动力也小。出了C段的动子在惯性下自由运动经过B段,当然要说一点点阻力都没有是不可能的,但是速度基本变化不大,进入A段时速度仍会接近30米/秒的。进入A段后变频器的相序为反相,即为反接制动,不过这受智能控制器控制,从而使动子能准确的停止原位置上。以备弹射下一架飞机。
早先试验的电磁线圈弹射器体积很大,动子很重,损耗很大,散热系统复杂,而且配套的发电机(电源)必须能承受很大的过负荷能力。但随着超导体及非晶合金等一系列材料的出现,这些问题已得到较好的解决。电磁线圈弹射器由于启动时受力增加有一个平滑的过程,因此对飞机及飞行员都是一个很好的保护,而且不需要淡水,维护量小,配套设施也比蒸汽弹射器少的多。性能也更可靠,更重的是其可以在无风及航母停止情况下弹射飞机,大大减少应敌时间,作战效率大大提高。由于电磁弹射器自动化程度高,控制性强,在下一代航母上将会看到它的影子。本人也极力希望中国的未来航母采用电磁弹射器,而不用蒸汽弹射器。
六、火箭助推弹射器
其实为箭助推弹射器严格的说应该是助推器,而不是弹射器,不过都是使飞机起飞所以仍称之为弹射器,其实叫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其实用性。火箭助推可以使飞机起飞,在飞机起飞后助推弹射器自动分离,而且每分钟起飞架次可以相当多,结构简单,根本不需要象蒸汽弹射器那样的许多配套设施。但相比之下却存在许多不足,首先是尾流喷射挡板需改进,因为为箭助推器的尾流比飞机发动机的尾流还要强,所以对甲板后面及周围的人或设备会产生更大的威胁。在助推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而且成本高,用一次性的助推弹射器会让经济不强的国家畏而却步,多次重复使用的必须配快速打捞艇、验伤设备、其本身也要有定位系统等,加起来成本也不低。最重要的是其安全性一直受到质疑。
还有一种曾研制过的弹射器叫斜角弹射器,它与通平直的甲板不同,它的起飞甲板是斜的,其余部分的甲板仍是平直的,也就是说其沿起飞方向有一个仰角,但是平直的。弹射起点在甲板下方的机库里。这种弹射器做功更大,而且其起飞甲板由于是斜角的,所以在平时不能存放其它东西,而且风阻力大,不过这种弹射器距离可以更短一些,因为其向上有一定的仰角,可以增大飞机升力。
以上只是简单介绍了一下各种弹射器发展及研制情况,其实飞机不光是弹射起飞,在航母上降落也是一门大科学,目前应用在航母上的助降系统是菲涅耳光学助降系统,它可以自动引导飞机,尤其是夜间降落。由于飞机着舰的速度特别快,而且必须要在很短的距离停下来,所以会产生很大的冲击力,对甲板、飞机结构及飞行员都会产生影响。将来的航母的甲板会更长,以利于起飞和特别是为了降落的安全性,不过将来的航母机库会更大,系统及防卫武器会更先进。而助降系统将更安全。
其实航母也有不用弹射起飞的,如滑跃起飞,目前在大连的老瓦就是利用滑跃起飞的,不过滑跃起飞要求战机必须有很大的推力,优良的气动布局,较轻的重量,而且这种起飞还不能用在预警机上,在信息化战争的今天,没有预警机就相当于没有眼睛,做战及防卫能力会大打折扣的。还有一种短距离垂直起飞的飞机,但载弹量及作战半径都不能满足作战的要求,尤其是对手比较强的时候。当然美国下一代飞机JSF将会把战机性发挥到前所未有的高度。JSF联合攻击机不但可以执行对空、对地、对舰等多功能任务,而且可以垂直起降,完全不受起降环境限制,到那时航母上将不需要弹射起飞了,弹射器可能退出历史了。需要指出的是JSF战机不仅可以在航母上,甚至可以在驱逐舰、两栖攻击舰及潜艇上起降,战机的威力将会有历史性的突破。
其实在利用上可以灵活一些,那就是弹射器不要仅限于弹射飞机,也可以弹射导弹(斜45度对空)。由于导弹不象飞机,它没有人员,整体性好,结构更坚固,弹射时可以承受更大的加速度,估计可以在弹出时达到200米/秒,这样不仅可以综短导弹攻击时间、增加导弹射程,对方发现困难等好处。因此用来弹射巡航导弹应该是可行的。

  ☆ 弹射器的工作

  早期的螺旋桨式飞机由于起飞速度不大,可以轻易从甲板上自行滑跑起飞,但喷气式舰载机的重量和起飞速度急剧增大,只能通过弹射器起飞了。

  1950年8月,英国在“英仙座”航母甲板中线上安装了一台动力冲程45.5米的BXS-1蒸汽弹射器,试验获得初步成功。美国海军购买了专利并最终将其发展成熟。蒸汽弹射器是以高压蒸汽推动活塞带动弹射轨道上的滑块把联结其上的舰载机投射出去的。美国的C-13-1型蒸汽弹射器长76.3米,每分钟可以弹射2架舰载机。如果把一辆重2吨的吉普车从舰首弹射,可以将其抛到2.4公里以外的海面,可见其功率之大。

  蒸汽弹射器工作时要消耗大量蒸汽,如果以最小间隔进行弹射,就需要消耗航母锅炉20%的蒸汽。现在,美国正在研制新型的电磁弹射方式,但近期内难以投入实用。

  ☆ 拖索式弹射和前轮弹射

  舰载机起飞时都是利用弹射器轨道上的滑块把飞机高速弹射出去,而依据舰载机与滑块的联结方法,弹射方式可以分为拖索式和前轮牵引式弹射。

  拖索式弹射时,甲板人员先用钢质拖索把飞机挂在滑块上,再用一根索引释放杆把其尾部与弹射器后端固定住。弹射时,猛力前冲的滑块拉断索引释放杆上的定力拉断栓,牵着飞机沿轨道迅速加速,在轨道末端把飞机加速到直起飞速度抛离甲板,拖索从飞机上脱落,滑块返回弹射器起点准备下一次工作。

  前轮弹射方式是美国海军1964年试验成功的。舰载机的前轮支架装上拖曳杆,前轮就直接挂在了滑块上,弹射时由滑块直接拉着飞机前轮加速起飞。这样就不用8-10甲板人员挂拖索和捡拖索了。弹射时间缩短,飞机的方向安全性好,但这种舰载机的前轮要专门设计。美国海军核动力航母都采用了这种起飞方式。

  ☆ 航母导流板

  在弹射前,舰载机的喷气发动机已经全速运转,此时它向后喷射出高温高速燃气流,对它后面的飞机和人员危害甚大。这时弹射器后方张起的挡板可使燃气流向上偏转,不会喷向后面的甲板了,这些挡板就叫做“偏流板”或“燃气导流板”。

  一般来讲,每个弹射器后面有一组共3块燃气导流板。当单发飞机起降时张开正中一块;当双发飞机起降时三块都张开。为了降低燃气流的灼热温度,燃气导流板后面都装有供冷却水循环流动的格状水管。

蒸汽弹射器助推。

中国航空母舰为什么头是翘上去的
答:紧急情况下,保证20节以上的甲板风,苏33也可以从95米跑道点满载起飞(此时飞机离舰后轨迹会有短暂的下沉,平时是绝对不允许使用的)世界上目前所有靠滑跃起飞的航母都是上翘甲板。包括英国的无敌级,俄罗斯的库兹涅佐夫号、俄罗斯给印度改装中的“戈尔什科夫”号。

飞机怎样降落在航母的斜角甲板上的?
答:舰载机要降落必须要有25节以上的相对风,为了让降落顺利,航空母舰需要适时调整其航速)与可见度等都增加了着舰的难度,美国海军规定舰载机着舰时,航母纵摇不得超过2度,横摇不得超过7度,舰尾下沉不得超过1.5米。早期,航母降落作业困难,发生事故伤亡多,因而最早在美军航母“兰利号”上出现了两种...

航空母舰上的战斗机要跑多少米后才能起飞?
答:美国现役航母都采用这种方式。最长也就一百米。现在距离已经很短了,有的只要三十米左右就可以了。其实有的飞机可以垂直起飞!斜板滑跳起飞。有些航空母舰在其甲板前端有一个“跳台”帮助飞机起飞。飞机在起飞的时候以自己的动力经由跳台的协助跳上空中。这种起飞方式不需要复杂的弹射装置,但是飞机起飞时的...

航空母舰上的战斗机起飞时的最大加速度是5m/s2速度需50m/s才能起飞,现...
答:不能,因为 at=50 ,a=5,所以t=10 , 因为S=1/2 a*t*t=250m ,而甲板只有160m,所以不能起飞。平均推力不好算,因为涉及到作用于飞机的时间。是开始,中段,还是尾端。结果不一样的。因为 设推力为X 牛,则有:X* S(作用距离)=M(V1平方-V2平方) V1是使用助推之后的速度,V2...

某航空母舰上的战斗机起飞时的最大加速度是5m/s 2 ,速度达到50 m/s才...
答:(1)不能安全起飞(2) 试题分析:(1)因飞机的初速度为0,最大起飞加速度a=5m/s 2 ,起飞速度v=50m/s,根据速度位移关系知起飞跑道长度为: ,所以飞机不能安全起飞;(2)若飞机能安全起飞,则根据速度位移关系知飞机的初速度满足: 得: 则飞机在助推器的作用下在 的时间内速度...

战斗机在航母上起飞时逆风还是顺风
答:舰载机起飞时,航空母舰通常是逆风全速航行。风速V一定时,设航空母舰全速前进速度为A,在实际情况中V往往是大于A的 1、若是顺风全速前进,战斗机在起飞位置上时它的翼面空气对流速度是A-V,方向是负的,战斗机要起飞必须在加速过程中先从A达到V,然后继续加速到起飞速度才能起飞 2、在逆风全速前进时...

战斗机降落航母难题
答:1、延长甲板,现在的已经到340米长了,航母不肯能造的更大,太大了战场生存能力是问题。2、反方向大推力,这个一个方法是使用反推发动机,这样死重太大,还不如垂直起降优势大。减速减重这个一直在做,新一代战机在这方面已经做得很好了,如法国阵法 3、电磁阻刹,这个还有待于科技进步。

急!高中物理题,航空母舰与战斗机那道题。
答:楼上的都没搞明白这道题! 这道题考的是搞清飞机起飞的物理原理。就是要回答:航母应以多大速度向什么方向航行。 这是才是关键,答案是向逆风方向,速度至少达到起飞速度差值! 什么差值? 看:飞机起飞物理原理是流过机翼上下面的空气速度差足够大,才产生足够大的升力。这就要求飞机相对于空气达到50m...

航空母舰跟飞机是什么关系,物理题目里出现航空母舰跟飞机的运动问题_百 ...
答:这问题问的这应该算是常识吧,航空母舰说白了就是一座海上飞机起降平台,平时搭载战机满世界跑,一旦放生战斗就像机场一样释放战机作战,航母再充当指挥台。两者就是机场与飞机的关系,只不过航母是个可移动的海上机场而已。

...以一定的速度航行,以保证飞机能安全起飞,某航空母舰上的战斗机...
答:表达式实际为 (v-v0)²-0=2as,v-v0是指飞机升空时相对船的速度。后面那个0是飞机相对船的初速度,即为0.你的解法混合了两个参照系的物理量,v,v0指的是对海面的速度,而s又是对船的位移,所以你的解法错了。再说航母以30m/s运动那比汽车都快了,怎么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