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环境设计专业 简述艺术性和科学性 在设计中如何体现 1000字左右

作者&投稿:莱咐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结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如何理解人性化设计与深度设计的关系~

把人性化设计理念作为基本知道思想才能将设计纵向深化,才能让设计有理可循

创意是科学技术和艺术结合的创造,在创意产业蓬勃发展的今天,环境艺术设计需要创意,更需要创意思维能力。而目前影响我国创意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就是创意人才的极端匮乏,大批创意人才的教育与培养是我国未来创意产业获得大发展的前提,因为创意出自人,培养一流的创意的人才,增强创意产业高端人才与团队集聚,是培养创意产业的关键。人才是创意产业的灵魂,在创意产业发达的美国、日本等地,非常重视教育,积极提高国民创意性,注重人才的培养和挖掘、注重基础扎实的积累。因此,当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的重点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设计人才和行业的领军人物,如何培养这方面的人才,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创意思维的重要性要在学生的思想上突破
由于受市场的影响,大多数在校的学生学习目的非常盲目,只是一味的、机械的学习一些表现技法和设计方法,认为3DMAX、AOTOCAD、手绘表达等课程学好就够了。设计也是完全迎合业主的需求,千篇一律,毫无新意。只是把自己停留在一个绘图员的位置上。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创意思维的重要性,它并不是违背市场需求的,我们不要被眼前的一些小的利益所迷惑,不要做市场的奴隶,要认识到好的创意直接就能转换成经济效益。目前在我国的部分城市已经开始实施创意产业化,其中就包括这个领域的内容。从最根本上,我国创意产业发展的瓶颈就是创意人才的极端匮乏。从近期举办的创意产业论坛,以及各地区召开的“两会”中高调的提出并制定的宏伟、具体的发展规划及非常优惠的扶持政策,都表明国家将花大力气重点扶持文化艺术和创意产业。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奥运研究执行主任金元浦教授认为文化艺术创意产业的发展已经与一个国家的发展紧密相连,甚至是一个国家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在上海、北京等地创意产业发展中,人才奇缺是阻碍该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所以,我们的在校学生要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和学习方法,把学习的重点转移到设计的创新方面。
二、提高学生文化素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在转变学生的思想同时,也要抓紧培养学生文化创新能力及提高学生文化素质,一个好的设计离不开一定的文化基础,而我们现在的设计一谈到现代化、现代性,便一味地顶礼膜拜西方;谈到本土或传统,便一副遗老遗少的面孔。自己的主体、位置和使命在哪里、浑然不知。这种心态不可能创造出什么新的文化。在上海、北京等地创意产业发展中,人才奇缺是阻碍该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创意产业的创新和发展的核心问题是文化的创新,因为在传统的大学和现行的教学模式,是很难培养出市场所需的创意人才,要想改变这种被动的局面,就必须彻底的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艺术史家、批评家张晓凌说过,西方主流文化圈之所以尊重日本、拉丁美洲文学,并重新给墨西哥壁画以世界级的地位,是因为他们努力构建了一套既非常欧化又保持独立文化经验、意识和趣味的现代文化形态和价值观。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要想走出抄袭、模仿,不做市场的奴隶,要想有自己的设计,要想赢得世界的认可,必须立足于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认真研究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并与西方的现代化进行融合,创造出新的,独具特色的现代文化,将其重新阐释运用到环境艺术设计中。
现在在一些环境艺术设计中一提到中国传统文化,或在设计中运用到了中国传统元素,就是直接把龙、风、太级图或戏剧脸谱等放在室内外空间的某一个位置中,如此而已。好象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这些,挖掘不出新的东西了。传统文化是一种精神文化,一般以客体化的文化形态和主体化的文化形态存在。这两种形态传统文化总是在不断的相互影响。我们在学习、思考以及领悟、反思中国传统文化时,就需要对这两种文化形态采取不同的反思途径。
三、设计基础课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意思维基础
包豪斯开创了独立的专业设计基础课程,把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等作为所有的设计的基础,从而使原先各自独立的各种专业设计拥有了同一个基础平台,使得传统的设计进入了科学化的时代。它在20世纪70年代末,才取道香港入进大陆,并在数年内风靡全国,80年代已成为我国设计教育的必修课,广泛应用于设计实践。在构成教学中,首先让学生明确构成教学的目的,其次与各专业课程紧密联系,促进设计创新意识的发展。构成课程不仅仅是一门单独的专业课程,它是一门集思想、社会人际、环境、心理、视觉、科技于一身的多元化科学,不能画地为牢。例如: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一些具体课程必须与环境心理学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构成在实践中的作用。构成课程与其他课程联系较广,是其它实践课程的基础,而实践课程则是与其它相关学科的综合运用,使其充分与具体实践科目相关联,加强横向联系,这样更具有说服力,更形象化。在构成教学中,就应该有目的的训练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并使其掌握创意思维的方法。比如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观察能力和好奇心、注重提高想象能力等方面来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同时要开阔学生的视野和思维空间,突破传统性的思维方式,并与环境艺术设计的相关专业课程进行联系。如平面构成中的重复,特异,均衡等内容在实际项目中的顶部、墙面、地面等处的运用;色彩构成中的对比色、互补色等在不同室内空间中的运用;立体构成中的空间尺度关系的把握等等,都需要通过对国内外一些作品进行分析,讲解,使学生认识、了解到这些作品的创作灵感来源和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行创意思维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比尔·盖茨宣称“创意具有裂变效应,一盎司创意能够带来无以数计的商业利益、商业奇迹。”所以,为了适应创意产业在我国的大力发展,我们要加快为其培养和输送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创造”是设计的灵魂,在现有的设计教育中我们不能只满足于现有设计方法和技艺的传授,在“艺术”和“设计”之中,“创造”是它的主要特征,也是生命活力之所在,也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得以良性发展的坚实基础。在课程建设和教学上,要充分强调“创造性”的特点。增强学生的专业创作能力和个人表现力;加强课堂教学与设计实践的一体性;进一步缩短教学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能更好、更快地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环境艺术设计它所涉及的范围之广,从历史方面,从历史中的某个时期,室内的,室外的,技术的,美学的,市场的,发展前景的等等,很多立足点你都可以写。从中国古典园林山石造景艺术的发展史入手,分析了中国古典园林山石造景艺术形成的思想与文化背景以及中国古典园林山石造景的艺术手法与特点,剖析了我国园林山石造景现状以及现代园林环境中山石造景艺术的风格与特点。提炼中国园林叠石掇山文化的本土特征,抛弃传统园林叠石掇山的历史局限,把握传统观念的现实意义,融入现代生活的环境需求。对现代园林山石造景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提出在新形式下中国当前山石造景的发展趋势。我的毕业论文中的!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是二战后在欧美逐渐受到重视的,它是二十世纪工业与商品经济高度发展中,科学、经济和艺术结合的产物。它一步到位地把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作为有机的整体统一起来。“环境艺术”是一个大的范畴,综合性很强,是指环境艺术工程的空间规划,艺术构想方案的综合计划,其中包括了环境与设施计划、空间与装饰计划、造型与构造计划、材料与色彩计划、采光与布光计划、使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的计划等[2]其表现手法也是多种多样的。著名的环境艺术理论家多伯(RichardPDober)解释道:环境设计“作为一种艺术,它比建筑更巨大,比规划更广泛,比工程更富有感情。这是一种爱管闲事的艺术,无所不包的艺术,早已被传统所瞩目的艺术,环境艺术的实践与影响环境的能力,赋予环境视觉上秩序的能力,以及提高、装饰人存在领域的能力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设计师们认为艺术设计是艺术和技术完美结合的创造性活动。正因为这一特性,使设计师在长期的设计工作中,培养了对技术发展前沿的关注,以及对探索和创造的兴趣。无论是建筑设计师、工程师、雕塑家、画家、音乐家、灯光师、园艺家、工艺匠师等,都可把环境艺术视为己任,并且基于各自的专长,从不同角度理解“环境艺术”,共识之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大自然是天然环境,即第一环境;城乡建筑及其建筑的室内空间是人造环境,即第二环境;园林、农场、水库之类是利用自然,略施人工的第三环境。一般意义上的环境艺术是指人造环境。(二)“环境艺术”中的“艺术”,是以美术为骨架的。造型、光色、尺度、比例、体重、质地等形式美,是环境艺术的基本语汇。功能、空气、声音、温度、气味等因素,也须综合考虑。因而所谓“艺术”既有视觉的,也有听觉的和嗅觉的,既是静态的,也是动态的,它是一项非合作不可的综合创造。(三)建筑是环境艺术的主要载体和体现者。对环境而言,建筑侧重处理自身与第一环境的关系。(切不可理解为艺术只是建筑完成后的添加和补缀)这一特性决定了建筑师和艺术家各自的分工,也暴露了各自的才智缺憾。只有把建筑师侧重的功能和艺术家侧重的审美完整地、有机地统一起来,环境艺术才能成功。新一代的环境艺术人才,应具有综合才智,避免建筑师多注重单体,规划师不顾及细节,艺术家漠视实用与技术的通病。(四)环境艺术的精神是“景”与“情”的统一。“景”是指自然景观的选择和人文景观的营造,使环境融入风物,成为民族传统的缩影或现代文明的集锦。鉴于环境艺术的巨大体量,包涵的丰富信息,存在时限的相对长久性,它不啻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最直观的表征。在环境艺术的设计与创造中,设计师们总会不失时机地输入情感,体现人情味,把造境上升至造意境,追求环境中的情调,烘托民族的风格,抑或也体现设计者的个性。(五)环境艺术的最高原则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融处。“人是自然之子”这句话,揭示了人与自然须臾不可分离的关系。另方面,一切建筑又都是以使人与自然相对分离和隔绝来保护人,避免人“风餐露宿”、“星月披肩”的。但凡人造环境,都意味着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和破坏。环境艺术正是要在这种改善与破坏中,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人为主、物以人用”。建筑造址更益于人的身心健康。型、色、声、光、气的处理均为使人愉悦;道路、楼梯、门窗要方便人的出入。家具、商场、车库、垃圾站等配套设施,也得考虑人的行为习惯。视觉传达设计经历了商业美术、工艺美术、印刷美术设计、装潢设计、平面设计等几大阶段的演变,最终成为以视觉媒介为载体,利用视觉符号表现并传达信息的设计。视觉传达是当代新兴起的一个学术概念,视觉就是我们所看到的,传达则是通过某种形式表达出来.从大的方向主要包括:平面设计,多媒体设计,动画设计,装饰设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