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的批判哲学是如何论述人的价值的?

作者&投稿:逄慧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何理解康德的理性批判哲学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康德是先验唯心主义的大家,以物自体为中心,创设了一个思考维度,在先往的自然哲学体系中,主流均以思考外象为出发点,而在德意志的天空中,康德以道德律和永恒的观点阐明了人类的生活,从而提出“人是目的”的口号,因此后人评说他是真正明确人的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关于理性批判我们从实践理性批判则可以看出一二,人类社会的唯心意识表现的很强烈,因此说是他的批判哲学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作为人类哲学思想的“蓄水池”,康德不仅以其批判哲学实现对传统哲学的根本变革,而且以其新哲学理念深刻影响现当代西方哲学的总体发展。康德的批判哲学开德国古典哲学之先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渊源,其贡献在于倡导并实践批判的精神,然而康德的批判是不彻底的。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高扬“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的精神,“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由康德所奠定的那种高瞻远瞩的理性批判精神,是永远值得人们珍惜和深思的。康德;批判哲学;批判精神


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而德国古典哲学是西方自古希腊以来2000多年哲学发展的总汇,是近代欧洲资产阶级反封建哲学发展的最高峰。所以有人把康德哲学比作西方哲学史上的“蓄水池”。在德国,第一次使用批判一词的人是康德。康德所说的批判不是形容词意义上的批判,而是名词意义上的批判,他通常把批判和先验作为等同意义上的名词来使用。康德创造性地提出一种既超越于唯理论又超越于经验论的新的哲学概念,这就是所谓的批判哲学,如何使康德哲学成为现当代西方哲学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有益成分,使之在人类社会发展新形势下体现出应有的文化精神价值,这是研究哲学的人都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二、康德的批判哲学及其影响

以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和费尔巴哈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要完整而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就必须深入地研究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开德国古典哲学之先河的康德哲学,康德的哲学思想之所以被称为批判哲学,是因为他推翻了18世纪末流行于德国和欧洲各国的莱布尼茨—伏尔夫“形而上学”体系,发动一场资产阶级的哲学革命,创立德国古典哲学。人们通常将康德的思想划分为“前批判时期”和“批判时期”两个阶段。在“前批判时期”,康德的重大研究成果是他提出与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宇宙不变论相对立的宇宙发展论,从而打击118世纪流行的形而上学的绝对不变的观点,为近代辩证自然观的形成开辟了道路。虽然他的思想中包含一些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成分,但是总体看来,康德这一时期的哲学思想依然囿于莱布尼茨—伏尔夫的“形而上学”体系。从1781年起10年间,康德先后发表了三部哲学著作:《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分别阐述他的认识论思想、伦理学说和美学观点,构成所谓“真”、“善”、“美”的批判哲学体系,由此康德哲学进入“批判时期”,康德对后来哲学发展的影响,主要是他在“批判时期”所阐发的哲学思想。
康德批判的锋芒直接指向莱布尼茨—伏尔夫“形而上学”体系,称这个体系根本就是独断论,同时康德也反对休谟的“温和的怀疑论”。康德为了批判的需要,提出了两个基本概念:“现象”和“自在之物”。康德一方面肯定在我们之外存在着刺激我们的感官从而产生感觉的客体,即所谓“自在之物”;另一方面他又认为这个客体是不可认识的,认识所能达到的只是“自在之物”刺激我们的感官而产生的感觉表象。即所谓的“现象”。很显然康德哲学既想要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同时又反对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倾向于唯心主义的不可知论。康德说:“事实上,既然我们有理由把感官对象仅仅看作是现象,那么我们就也由之而承认了作为这些现象的基础的自在之物,虽然我们不知自在之物是怎么一回事,而只知道它的现象,也就是只知道我们的感官被这个不知道的什么东西所感染的方式。”在康德哲学中,感觉不反映对象,现象不表现本质,主体和客体之间、本质和现象之间横亘着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从总体上来看,康德哲学围绕着“现象”和“自在之物”的关系,在他的二元论和不可知论的哲学的基础上,论证思维和存在不具有同一性。尽管康德哲学自始至终都带着调和折衷的特征,但是他对莱布尼茨—伏尔夫“形而上学”体系的批判的历史影响是巨大的。康德之后,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走上两条道路:在唯心主义道路上,表现为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相继发展康德批判哲学的辩证法思想,在唯心主义的基础上论证了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在唯物主义道路上,费尔巴哈批判康德的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形成了自己的人本学唯物主义,以“人”为基础论证了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由此,德国古典哲学经过艰难曲折的发展道路终于结出两大硕果: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重要理论来源。

康德的批判哲学是如何论述人的价值的?康德的批判哲学论述人的价值是看他的工作成绩和它的业绩,还看他的人品,才能判断一个人的价值

康德的批判哲学是,如果是这个论述人的价值的,这个是通过一个像排比的,然后那个嗯,一些修辞方法来了数人的价值。

康德的哲学,康德的哲学批判是如何论述人的价值的,那时候人的价值,他是从批判的角度方面通过不断的自我反向来算数的

所以你也在写GH老师布置的作业?

康德的批判哲学是如何论述人的价值的

《纯粹理性批判》中康德是怎么阐述自己的认识论、伦理学和美学思想的...
答:现象主义等思潮也可从康德哲学溯源。对于当代世界来说,康德关于“何谓启蒙”的不朽论文,关于国际法、“永久和平”的论述,今天听来仍然振聋发聩,发人深省。联想到欧盟一体化进程,回顾这两年的世界局势,人们不得不对这位生活在近300年前的哲学家肃然起敬。

求康德——纯粹理性批判所表达的哲学观的资料
答:因此,康德试图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找到一个结合点。 《纯粹理性批判》是一部篇幅巨大艰深难懂而又具创造性的哲学名著。所谓“纯粹理性”,是指独立于一切经验的理性;而所谓“批判”,则是指对这种纯粹思辨的理性进行一种考察,以便弄清楚人类知识的来源、范围与界限,这样才可以既避免独断论,...

康德的“三大批判”指的是什么?
答:“纯粹理性批判”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能知道什么?康德的回答是:我们只能知道自然科学让我们认识到的东西,哲学除了能帮助我们澄清使知识成为可能的必要条件,就没有什么更多的用处了,自从柏拉图以来的形而上学问题其实是无解的。“纯粹理性批判”研究的是人类如何认识外部世界的问题,而康德1788年发表的“...

康德哲学的精华是什么?他的世界观是唯物的还是唯心的?
答:康德哲学思想概括为“三大批判”,“三个分类”。《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与《判断力批判》,在这三大批判中,康德把人的知识分为感性,知性,与理性三个阶段,感性对应感觉经验,知性对应知识概念,理性对应知识体系。三大分类是科学知识的来源,但是三大分类之外还有人们没有认识的东西,即康德...

康德的三大批判都批判了什么?
答:《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其中,《纯粹理性批判》是讲它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的,《判断力批判》是讲美学的,而《实践理性批判》则是讲他的道德哲学的。在他看来实践理性具有某种行动能力和功能,它能通过规范人的意志而支配人的道德活动,继而使人达到自由。可见,康德所理解...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中是如何论述主体能动性的思想的?
答:康德《纯粹理性批判》最大的成就在于论述了主体能动性的思想,这是近代哲学史的一个转折点。他认为,认识的全过程都是主体思维能动地对认识材料进行综合、改造,也是解决思维与存在的统一过程,并认为解决思维与存在的统一问题,是哲学的核心问题。虽然康德对这个问题并没有很好地解决,但是,他所提出的这...

康德哲学的三大批判
答:“纯粹理性批判”要回答的问题是:自从柏拉图以来的形而上学问题其实是无解的。对于康德来说,要想回答我们能知道什么这个问题,就要首先看看认识者和被认识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古典哲学中的真理被看成是语言与事物的一致相应,康德问道:这种一致如何才成为可能?事物是具体的和物化的,而语言是抽象的,这...

康德的哲学观点?
答:康德也把哲学也归属于1、我能够知道什么?2、我应当做什么?3、我可以希望什么?它们分别由认识论、道德哲学与道德神学来回答,此外,康德的哲学批判与思考形成一个体糸覆盖了政治、历史、法学等领域,留下了一些政治哲学与历史哲学的论著。康德晚年还提出人是什么的问题构成康德的哲学批判与思考的最高目标...

《纯粹理性批判》中康德是怎么阐述自己的认识论、伦理学和美学思想的...
答:如果说《纯粹理性批判》详尽阐述康德的认识论,《判断力批判》主要阐述其美学和世界的合目的性的思想,本书则系统地阐述了他的道德哲学。实践理性在康德整个哲学体系中居主导和领先的地位。道德高于认识,伦理学高于认识论,行高于知。只有人心中的实践理性所规定的道德法则才具有客观的普遍有效性,才能成为...

康德的“三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是怎么讲...
答:对于康德来说,要想回答我们能知道什么这个问题,就要首先看看认识者和被认识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古典哲学中的真理被看成是语言与事物的一致相应,康德问道:这种一致如何才成为可能?事物是具体的和物化的,而语言是抽象的,这两种东西怎么会一致?实际上人的感知提供的只是物体的某些特性,如质量、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