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

作者&投稿:勤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怎么样?~

简介: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是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所属的专门从事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方法技术研究与应用的国家公益性科研机构,是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组成部分,又是中央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机构。是我国现代地质勘查行业物探和化探两大学科的科研创新基地,相关应用基础理论和新方法新技术研究开发、成果转化的辐射源。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简称:物化探所),是国土资源部直属的中国专门从事勘查地球物理和勘查地球化学应用研究的专业研究所,同时也是科技部批准组建的“国家现代地质勘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现任所长、法人代表彭轩明教授,名誉所长谢学锦院士。
1957年9月创建于北京,是国土资源部直属的最大的物探化探专业技术研究所。现有在职职工365人,其中高级科技人员129人,中、初级专业技术人员125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260多人,其中博士后、博士和硕士64名,中科院院士1人。截止2004年底,固定资产4400万元,资产总量超亿元。
现持有国家或部门核发的甲级资质证书有:《工程物探甲级单位》、《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甲级勘查单位资质证书》、《地质勘查资格证书》(地球物理勘查甲级和地球化学勘查甲级),1998年通过了国际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
物化探所担负着推动中国物探化探两大学科应用基础理论研究、新方法新技术研究与开发的任务,同时也是地质勘查行业高技术的集散地和辐射源。拥有各类先进的物探仪器和分析测试设备,为物化探科研和开发提供了重要的条件保障。方法技术包括空中(航空)、地面、海(水)上、地下(井中)等物探勘查技术和国际领先的岩石、土壤、水系沉积物、地气、植物、环境等化探勘查技术。物化探研究所集研究、开发、勘查于一体、技术方法齐全,人才荟萃、装备精良,在中国地勘行业学术地位举足轻重。
建所40多年来,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如斜磁化理论的普及应用、激电方法技术研究及在全国的推广、大比例尺高精度全国重力图件的编制、全国1/20万区域化探扫面方法研究及推广、中小比例编图、标准物质研制、勘查地球化学元素分析方法研制及样品分析等一批优秀的成果,在推动了物化探学科的发展中起到了开拓性作用。承担的国家攀登项目、国家攻关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973”项目、部门重点等科技项目超过千项,其中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6项、获原地矿部科技成果奖100多项、获全国性和地方性成果奖数十项,为中国物探化探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001年,在国家科技体制改革方案中,物化探所被国家定位于“非营利性科研机构”,并于2004年底通过了由科技部、财政部、中编办联合组织验收。进入国家基础研究创新队伍,以承担应用基础性创新研究任务,瞄准物化探学科发展的前沿,不断的推出原始创新成果,推动物化探学科的发展,并积极做好国土资源部地质“野战军”组建准备工作,为国家地质工作和国土资源大调查提供技术支撑。
物化探所是全国拥有地球化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已培养硕士研究生近50名,是中国地质学会物探专业委员会、化探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是全国地质勘查行业勘查地球物理(物探)和勘查地球化学(化探)科研创新基地,担负着我国地学领域中勘查地球物理与勘查地球化学两大学科的研究开发及推动相关技术进步的任务,承担国家基础性、公益性和战略性地质调查工作,是我国物探与化探两大学科应用基础理论和新方法、新技术、新仪器的研究开发、成果转化的集散地和辐射源。

在职职工374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73人、辅助人员101人。专业技术人员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具有高级工程师以上任职资格129人、中级人员72人、初级人员72人,具有博士学历35人、硕士研究生学历52人、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120名。科研人才中,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1人,部级人才计划7人,省级人才计划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5人。

优势研究领域包括弹性波场探测、电(磁)场精细快速探测、位场探测、地下物探、多元信息集成与可视化、深穿透地球化学与地球化学块体理论与方法、生态环境地球化学与多目标多尺度地球化学填图、应用基础地球化学与分析测试、油气物化探理论与方法技术。

副所长徐刚峰研究员

副所长胡平研究员

副所长徐龙强高级工程师

所长、党委书记韩子夜研究员

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是国家现代地质勘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地质学会勘查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勘探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是国土资源部地球物理电磁法探测技术重点实验室、国土资源部地球化学勘查监督检测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应用地球化学重点开放实验室依托单位,也是全国拥有地球化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

2008年,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共承担(参加)各类科研、地调项目58项,项目经费总计0.96亿元。其中国家科技项目(课题)30项,经费4815万元;地质调查项目22项,经费3088万元;省级财政专项6项,经费1667万元。

全年有8项科研成果通过了专家评审验收,其中5项成果被评为优秀,3项成果通过验收(不评定等级)。

2008年度重要研究成果

辽宁丹东—大连地区航空电磁法测量:属地调工作项目,主要完成人员:孟庆敏、李文杰、李军峰、高卫东、陈晓东、赵毅等。项目获得了高质量磁测数据,编制了航磁、航电剖面平面图、△T等值线平面图;提供了局部异常解释推断一览表、推断区域地质构造侵入岩分布略图和找矿靶区预测图;编制了三种频率的航电视电阻率平面图,并据此圈定了海侵界线,对测区内构造模式提出了新认识。为丹东—大连地区的区域地质调查、矿产资源勘查和环境地质评价工作提供了区域地球物理调查资料。

Y12航空物探综合站

大勘探深度时间域航空电磁系统研制方案预研究:属地调工作项目,主要完成人员:李文杰、李军峰、孟庆敏、高卫东、丁志强、吕国印等。项目对国外双极性正弦波脉冲类型及方波类型的固定翼时间域航空电磁系统的研制和发展的经验和趋势做出了较全面的技术评述,对国内早期的时间域航空电磁方法技术研究进行了归纳,为我国今后研制固定翼时间域航空电磁系统提供了重要依据和基础资料;对我国今后开展固定翼时间域航空电磁系统研制的方案,提出了具体建议,为国家高新技术重大计划(“863”)固定翼时间域航空电磁系统研制课题的设立和设计提供了重要参照。

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农业地质与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土壤样品分析测试:属省部招标项目,主要完成人员:张勤、马更田、樊守忠、孙晓玲、范辉、胡瑞莲、张芳、李淑娟、胡外英、张雪梅等。项目制定了71种分析指标的16种分析方法的配套分析方案。首次实现了多目标地球化学样品71种元素的高效率、高质量、低成本分析,首次取得了整个珠江三角洲地区丰富、高质量的地球化学资料等4项创新性成果。

项目组科研人员在讨论问题

项目组人员在机舱内作业

中心实验室分析测试大楼

X射线荧光光谱仪

青藏高原非地震油气勘探方法技术综合研究:属国家油气专项,主要完成人员:胡平、钟清、方慧、孙忠军、刘畅往、李晓昌、卢景奇、高宝屯、肖都、郭友钊等。项目系统总结了羌塘、措勤等主要含油气盆地沉积地层、基底及火成岩体的物性特征,分析了盆地内可能存在的主要密度界面、磁性体及低阻标志层。提出在青藏高原应用非震物探技术开展油气勘探工作具有一定的地球物理前提,以重、磁、电为主的综合非震物探技术可以对新生界、中生界和古生界地层为主体的三个构造层,以及火成岩体进行半定量、定量描述;开展了方法试验;全面分析总结了重、磁、电及油气化探等非震勘探方法技术解决不同地质目标体的有效性及局限性。初步总结了适于青藏高原油气勘探工作的非震技术有效组合方案。

阵列式轻便电磁方法应用试验:属地调工作项目,主要完成人员:林品荣、徐宝利、郭鹏、郑采君、石福升、李勇、李建华等。项目历时4年,采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研究开发的阵列多频相位激电、阵列音频大地电磁测深(AMT)、时间域激电中梯等物探方法技术,分别在西藏、内蒙、福建、北京、海南、云南、湖北和广西等8省(区、市)的15个矿区开展了试验应用工作。除在已知矿体上获得明显的物探异常外,还在未知区发现了多个物探异常,后经钻探及工程验证,为矿致异常引起,为矿区的进一步勘查工作提供了依据。

野外住地

羌塘盆地野外测量工作照

某铅锌矿区阵列相位激电(90m深度)与地质综合成果图

铁矿石和铬铁矿石标准物质研制:属地调工作项目,主要完成人员:程志中、顾铁新、黄宏库、刘妹、鄢卫东、张勤、樊守忠等。项目完成9个铁矿石中14个元素和4个铬铁矿石中18个元素,共两个系列13个标准物质的研制工作,填补了我国尚无这两种矿石低含量标物的空白。

富钴结壳铂族元素标准物质研制:属大洋矿产资源研究项目课题,主要完成人员:顾铁新、王毅民、高玉淑、王晓红、鄢明才、史长义等。项目按国家一级标准物质技术规范要求,研制了两个具有超细粒度的富钴结壳铂族元素标准物质MCPt-1和MCPt-2。测试项目达68个,确定了Pt、Ru和Os两个铂族元素的保证值,3个铂族元素的参考值和其他主、次及痕量共62个元素的信息值。本批标准物质将成为世界上首批大洋矿产资源的PGE标准物质系列。

标准物质样品及生产许可证

外国专家参观标准物质展室



地质调查新方法新技术
答:高温超导磁强计可用于:地球物理勘查,医学上的心、脑磁测量;工程上的无损检测等。在地球物理勘查中,高温超导磁强计做电磁法的探头,主要用于深部金属矿、油气资源的勘查。自1989年起,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就开始进行高温超导磁强计在地球物理上的应用研究,先后研制出三代高温超导磁强计,在大地电磁测深...

中国地质类的研究所有那些,在那些地方,有谁知道
答: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各省市区地质勘查局(组建地质调查院)全部下放。 原石油地质系统于1997年成立中国新星石油公司,2000年划归中国石化集团。 二、冶金地勘系统(原冶金部地质勘查总局) 中国冶金地质勘查工程总局(中国冶勘总局),...

中国东部平原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及其统计参数
答:注:土壤粒级组成、矿物组成含量单位,%;氧化物、C、Org.C、H2O+含量单位,%;Au、Cd、Hg、Pt、Pd含量单位,10-9;其余元素含量单位,10-6;电导率单位,mS/cm。样品分析测试单位:Pt、Pd,国土资源部郑州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其余化学元素及pH值、电导率、Org.C、H2O+,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

不同质地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
答:样品分析测试单位:Pt、Pd,国土资源部郑州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其余化学元素及pH值、电导率、Org.C、H2O+,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中心实验室;土壤粒级组成,石油工业油田化学剂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土壤矿物组成,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工程勘查研究院测试中心。不同质地土壤中粒级组成和矿物...

地球化学专业就业前景
答:示例二:地球科学概论(72学时)、地球化学(72学时)、地球物理学导论(72学时)、结晶学 与矿物学(72学时)、晶体光学与岩石学(180学时)、古生物学、地史学(108学时)、环境地球化 学(32学时)、元素地球化学(32学时)。示例三:普通地质学(52学时)、结晶学与矿物学(68学时)、晶体光学(...

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一等奖
答:完成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成都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四川省地质调查院、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 成果简介:殷跃平、张...

中国地质科学院和中科院哪个好
答:中科院好。1、实力强。中科院的地球物理和地质学是一级学科,在所有科研院所中,综合科研实力最强的是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是国土资源部属地质科研事业单位,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非营利科研机构。2、有前途。中科院为中国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科学技术最高咨询机构、自然科学与高技术综合研究发展中心。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怎么样
答:你是要考研还是去那里工作?考研的话,相对高校比较公平,因为中国科学院大学也刚开始招本科生没几年,相对来说生源还是缺不少的,对于外校考进来的基本上属于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另外,有条件的话,提前联系想报考的老师,这样对你面试时比较有利。待遇的话,相比高校是很高的,基本上生活不愁。相比较...

中国地质科学院的研究生教育
答:中国地质科学院作为国土资源部从事地质科学研究、开展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承担公益性、基础性地质工作和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评价工作的直属事业单位,承担国家性及跨区域的基础地质研究,开展矿产资源、地下水资源、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技术、地质实验测试、地质科学信息化等科研及相关基础性...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的人才培养
答:现有地球物理学(物探),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与等两个专业学科。这些学科全部有博士和硕士授予权,并设有固体地球物理,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地球物理工程,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四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地质学博士后流动站。固体地球物理,海洋地质,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地球物理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