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讲究的“度”是什么?

作者&投稿:巩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什么是中国人讲究的“度”?~

万事须讲“度”,率性而为不可取,急于求成事不成,心慌难择路,欲速则不达,过分之事,虽有利而不为,分内之事,虽无利而为之,是为“度”。
这个“度”其实就是分寸,也是人生当中最难把握的两个字。
万事万物皆有分寸,月是懂得分寸的,它慢慢地缺了,又慢慢地圆了;时间是懂得分寸的,它公平地给予了每个人相同的时间,不长也不短;自然是懂得分寸的,四季有规律地轮回,变换得恰到好处。
人,更应该懂得分寸。一些人之所以能够一路顺风顺水,不仅仅在于他们的聪明、勤奋,也在于他们对人性的洞察,他们懂得什么叫恰如其分,什么叫不偏不倚,什么叫见好就收,一句话,他们能够把握分寸。
做人做到恰如其分,是最高境界,事实上,把握好了人生分寸,就等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
做事做到恰到好处,也是人生的一门学问!

中国人最讲究什么?打开二十四史看。无论春秋达意,抑或信史直述,其实讲得最扎实的只有两个字:礼与孝。由此发端衍化出来的崇拜情节,各个时代叫法版本不同。到了清代,中国社会风景最茂的时候,叫作“敬天法祖”。这是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精神内核。平常时节只是在言语生活行为中“体现”。到过年,也正是劳累一年“该歇歇气儿”时,农业国,这时是全民都有点空闲时间的,于是便张忙这事。 打开《红楼梦》看,贾府里说得最热闹的事,不是宝玉、黛玉等一团团的“恋爱雾”,也不是飞长流短的各种人事演绎,元旦祭祀,是贾府内部最郑重最繁复的社会活动。其实何止贾府?贾府如是动作,与之同时,普天下的人都在动。我们现在是“二十三,送灶王爷上天”———农历二十三,全民进入“年时”。 腊月二十三送灶王爷上天,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灶鸡,二十八把面发(蒸馒头),二十九灌(买)黄酒,三十(儿)捏鼻儿(包饺子),初一(儿)拱揖……天天干什么,不用政府下令,全民都一致。就是白痴,怎么过年?“傻子过年看隔壁”———我傻,瞧人家包饺子,我也包。过年时所有的傻子都会聪明得如同正常人。我有一本《请嘉录》,里头有专写腊月正月的过法的。其实,真正的情况是:入腊月,忙年就开始:跳灶王、跳钟馗、吃腊八粥、做年糕、制冷肉、送皇历、叫火烛(乞丐们每夜打梆子喊“小心火烛”)打尘埃、过年(放鞭炮送诸神)蒸盘龙馒头……一天有一天的事,都是规定好了的“口令”。正规的进入“年”,却比我们今天迟了一天,是腊月二十四,叫“廿四夜送灶”。 过年的国家,不止我们。一些东南亚国家几乎与我们是“同步进行”的。我住在南阳,每到年二十三夜十二点,满城的爆竹会响得暴雨一样,近处的“嘣”、“叭”震耳欲聋,远处的不分个儿,有点像开锅的稀粥。这个时候,我常常到阳台上去看,呀!到处都闪烁着爆竹光火,二踢脚、地老鼠、小焰火,明灭不定中伴着清脆或沉郁的爆响。有时下雪,那就更好看,硝烟中闪着光,雪片被染成五彩缤纷在硝烟中荡漾,夹着密不透风的响声……那是什么景观?你来看看才知道,二月河用笔跟你说不明白,拍照片不行,录音也不行,录像摄像呢?恐怕都不行,气氛是没法“表达”的。 城里人现在简单,在这样的“气氛”下全家吃点、喝点,打开电视“看点”什么。乡里人还是要祭灶的,胖乎乎的灶君夫妇,两旁贴着对联“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香烟缭绕中人神欢喜。《请嘉录》里头说得就更热闹:家家“以胶牙饧祀之,俗称糖元宝,又以米粉裹豆沙馅为饵,名曰谢灶团,祭时妇女不得予。先期僧尼分帖,檀越灶经,至是填写姓氏,焚化禳灾……穿竹筯作杠,为灶神之签,升神上天,焚送门神火光如昼……”太繁复了,这还不到五分之一的“工作”。清人杨秉桂有诗: 残腊匆匆一年又,门丞贴旧须眉皱。 祀灶人家好语多,烛影草堂红善富。 接下来的年事令人愈来愈眼花缭乱:灯挂、挂锭、买冬青柏枝、喝口数粥(赤豆杂米粥,食之可免“罪过”)、接玉皇、烧松盆、照田财、送年盘、存年物、过年市———就是亲友来往,送东西,备年货,火爆喜庆气氛充满人世间。佛天人物似乎都亢奋起来了。到除夕这一天,新门神贴出去,一切正常的社会业务全部停止。比如说:做生意、谈事儿、讨债要账———这样惹人烦的事,对不起,你不能进门了,有话过罢年再说! 除夕夜,合家团聚、举宴,这一条“规矩”,我们至今仍旧坚持执行着。这一夜是一个家族一年之中最欢乐、最郑重、最富足、最……什么呢?最和谐温馨的一夜。家中多少事都放下。为了多享受一些这样的“幸福时刻”,形成的规矩叫“守岁”,也有叫“熬年”的。一家人围炉团坐,说喜庆话,说福禄,说丰收,说祖上之德,说丰年有余,说到后半夜,小孩子熬不住,睡在大人怀里,大人们撑着眼皮搭讪着还在说。这天晚上吃饺子,北方家家如此。 我的姑姑说:“年岁夜的饺子大家包,但你奶奶要一个一个仔细看。(往锅里)下饺子,只有你奶奶看锅。这图的吉利,一个饺子也不能煮破的。”饺子皮不够,不能说“皮儿少了”,要喊“馅儿多了”。馅儿少了也不能说,要喊“皮儿多了!”我们如今是锅一开,笊篱一捞,合家就吃。昔时的吃法,头一碗捞出来,必定是恭恭敬敬供到祖宗牌位前,满供桌的供享呀!各色点心油炸面食、冷肉……都是平时根本吃不到的,琳琅满目供在桌上。老爷子带全家老小“给祖上磕头”。上供上香,礼敬如生,循循下退。然后是后辈子孙给健在的老爷子、老太太磕头,领压岁钱。这些事毕,才能开怀痛吃、痛饮。我父亲说过他幼时偷吃供享的轶事———那盘点心太诱惑他了,他偷吃了两块,把余下的重新码齐了,躲出去。等了一会儿又忍不住,再过去偷吃两块……后来,见重新码盘子也掩不住“偷吃”的事儿了,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把满盘点心吃了个精光……爷爷倒也没有责罚他。关于这一夜,清·周宗泰姑苏竹枝词云:妻孥一室话团圆,鱼肉瓜茄杂果盘,下筯频教听谶语,家家家里阖家欢。这年夜是诸神降临时,说什么就会应什么,人说话都托着舌头,稍不吉利的一句也不说。 还有一项颇有意思的活动,今天已经失传,那就是“镜听”。这件事从祭灶开始到正月十五,几乎每家都作,预卜来年家庭形势——大清早起来,怀里揣面镜子,到祖宗牌前念念有词“并光娄俪,终逢协吉”。然后出门,听见外人说的第一句话,比如说“您好”、“您吉祥”——得,这就是你一年的兆头。这件事我在写康熙大帝时移植了进去,写明珠用镜听卜算考试功名的事。再接下来的年事:行春、打春、耕春、拜牌、接喜神、上年坟、小年朝、接路头、看参星、斋天、走之桥、放烟火——到闹元宵,一连三天闹,轰轰烈烈的年事告结。 三年前我到马来西亚,听当地华人说:“我们这里过圣诞,也过年、过元旦。”祭天地、祀祖宗的活动仍旧热闹红火。我在大陆看我们自己过年,也伴着圣诞和元旦,随着浓重年节硝烟的弥漫,东方的神和西方的神在天上握手,东西方文明也在糅合,快乐而庄重的钟声交织着、撞击着,会给普天下送来丙戌年的春天。

万事须讲“度”,率性而为不可取,急于求成事不成,心慌难择路,欲速则不达,过分之事,虽有利而不为,分内之事,虽无利而为之,是为“度”。
这个“度”其实就是分寸,也是人生当中最难把握的两个字。
万事万物皆有分寸,月是懂得分寸的,它慢慢地缺了,又慢慢地圆了;时间是懂得分寸的,它公平地给予了每个人相同的时间,不长也不短;自然是懂得分寸的,四季有规律地轮回,变换得恰到好处。

人,更应该懂得分寸。一些人之所以能够一路顺风顺水,不仅仅在于他们的聪明、勤奋,也在于他们对人性的洞察,他们懂得什么叫恰如其分,什么叫不偏不倚,什么叫见好就收,一句话,他们能够把握分寸。

做人做到恰如其分,是最高境界,事实上,把握好了人生分寸,就等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
做事做到恰到好处,也是人生的一门学问!

中国人一直,很讲究的一个字“度”,值得每个人深思-19-947



事可以做绝,话不能说绝。这说明了什么?
答:这三个窗口你可以把手伸进去,捉金鱼,这个叫互动鱼缸。它是封闭的吗?你把船上的石头全丢进水里,窗口也不会流水出来。3.中国人一直很讲究一个“度”,常说的过犹不及就是这个意思,多了少了都不好。万事须讲“度”,率性而为不可取,急于求成事不成,心慌难择路,欲速则不达。过分之事,...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走向 要交作业的,希望能具体一点,谢谢啦
答:中国人常常讲究道德,以友善态度看人,以友善态度对待其它民族,这对于国内社会秩序的建立,对于国际社会良好秩序的建立,其作用也是积极的。有着强烈的为国为民建功立业思想。从马援的马革裹尸,霍去病的“匈奴未破,何以家为”,曹操的“对酒当家,人生几何”,到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均体现这种强烈抱负的存在。与...

泡脚的水温为多少度最佳
答:泡脚的水温不宜过热或过凉,一般维持在38℃~43℃为宜。如果有条件,可以先将脚放入38℃左右的水中,然后让浴水逐渐变热至42℃左右即可保持水温,足浴时水通常要淹过踝部,且要时常搓动。泡脚时间以30~45分钟为宜,每天或隔一天泡一次即可。对于老年人,泡脚时间要再短一些,因为老人泡得太久,容易...

为什么中国人祝寿在晚上?有什么讲究呢?
答:从中国人的角度来看,农历有着深远的意义。一般来说,它是一种文化,东方文化,是一种历史积淀,小到一个人,小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民族。生日在传统汉语中是所谓的出生,它包括,年,月,日,和四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力量计时,所以每个部分都有两个字符,这就叫出生占星术,这一出生占星术在...

为什么西方人普遍对亲戚不亲,而中国人这么在乎亲戚礼节?
答:西方人对亲戚普遍并没有特别亲近的态度,但我们中国人特别讲究亲情之间的走动,特别讲究宗族观念,这是与历史和人们的生活习惯有一定的关系。因为我们在历史上是非常想得出这种龙族观念,潜移默化的影响了我们现在的思维。中国的历史是非常讲究宗族观念的,皇族的嫡长子继承制就非常体现了宗族观念。讲究之间...

《易经》观后感
答:他说西方国家认为阴就是阴阳就是阳,是两个东西,但是中国人就认为阴阳是一个东西。还有“中”字,中国,中国人,中庸,不要把这个“中”字仅仅了解成不出头不垫底的传统的中庸之道,这个中应该是恰到好处的意思。因为中国人极度的讲究这个“度”字,喜欢把事情三分,他讲了个故事,说是:孟子不是...

中国人有一种“说破无毒”的习俗,对吗?
答:说破了倒不会怎么样,不会危及生命,只是会影响人际关系。所以有时候我们为了自身的人际关系不被影响,有些话能忍就忍吧。其实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说话做事不要太绝,要给自己留点后路。因为中国人讲究礼尚往来,人际关系是很重要的,如果为了呈一时口舌之快把身边的人都得罪了,这就得不偿失了。而...

中国人的数字忌讳有哪些?
答:“九”,音乐界颇为忌讳,因为世界上一些大作曲家如贝多芬等,都是在写完第九部交响乐后死去的。忌“十三”本是西方的习俗,因为背叛耶稣的犹大排位十三,但中国开放以后,一些高级宾馆为了迎合西方人,也避讳这个数字,不设十三层。江西一带忌“二十”,碰到这个数字就读作“念”。据说是因为春秋战国时...

西方人发烧泡在冰水里,为何中国人却要捂被子?
答:由此也可以判断出西方人在发烧的时候是采用的物理降温法,泡在冰水里面。而中国人讲究的是传统的老方式。盖被子可以有效地将体温升高,而体温升高之后,人体为了降温会自动地出汗。东方人认为出汗是一个排毒的过程,汗出来了,毒素排掉了,那么病也就会好了。发烧泡在冰水里还是捂被子,究竟哪个是对的?

西方人对陌生人是什么样的态度???
答:做事风格 中国人说:重要的是沉稳干练。西方人说:关键是公正,不然你越能干,问题越大 两个人格维度表还反映出了中国人和西方人不同的做事风格。中国人讲究人要“沉稳干练”,“恒心”、“毅力”,这些都是事业成功必不可少的要素。西方人则十分看重“公正”、“公平”。这并不是说中国人就不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