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工作财务会计改革

作者&投稿:謇荷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地质勘查单位会计制度改革与创新的几个方法~

一、新《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的主要变化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继承原有制度的基础上,又在很多方面有重大的创新和突破,主要变化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在相关法规政策的一贯性方面的变化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注意了相关法规政策的一贯性,在国库集中支付,部门预算、政府收支分类、以及国有资产管理、财政改革等相关方面有了新的增加。将相关的财政法规和会计规范有效地结合,有利于各项财政改革的政策的落实贯彻。(二)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的引入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要求事业单位依据单位的相关规则制度来决定是否要计提折旧,创新了“虚提”这就和摊销的处理方法,在计提折旧和摊销时的资金不计入支出。减轻冲减非流动基金。这种引入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的处理方法,既有利于反映事业单位资产随着时间推移产生的价值消耗情况,又没有影响单位的支出预算口径,为事业单位的内部成本核算提供了有效地数据支持,促进其在资产管理理念和原则方面的创新发展。(三)将基本建设数据并入到“在建工程”科目中旧制度要基本建设数据长期“游离”会计“大帐”。新的制度要求在基础建设投资方面,按照基本数据建设单独建账核算的同时,将基础数据建设的相关数据并入到会计“大帐”中。这一新的规定为事业单位全面防范和降低财务风险、加全面加强资产负债管理提供信息支持,对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完整性有促进作用 。(四)加强了对财政投入资金的会计核算新的制度增设了“财政补助解余”、“财政补助结转”两个科目,对财政补助收入的核算口径做出了新的制度界定,明细核算事业支出科目中财政补助支出的单独核算。对财政补助结余、财政补助结转、财政支出情况、财政补助收入的流程过程设计明确的处理方法。加强对财政资金的精细化和科学化管理,发挥财政投入资金会计核算。(五)规范非财政补助结余、结转及其分配的核算新制度设定了“经营结余”、“事业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等科目,将非财政补助资金结转、结余的形成和分配情况进行进一步核算, 并对其分配情况设计科学的账务处理流程。这种规定符合专款专用、财政结转结余等部门的预算管理规定,有助于促进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的额分配和支出行为。(六)强化了资产的入账和计价管理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中普遍存在的接受捐赠、相关资产不入账、以及无偿调入资产口径不统一等问题,进一步明确了在这种情况下的新的资产计量原则,要求在市场价格无法可靠取得、没有相关凭据的情况下,按照名义金额入账的方式将所取得资产进行入账。此规定有利于事业单位资产及时入账,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管理,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七)完善了会计科目体系和科目使用说明按照此次改革的要求,新《事业单位跨级制度》对现行制度下的会计科目体系做出了全面改进、梳理、新增和取消了部分科目,修改了个别科目的名称,同时明细了科目设置、完善了和科目的核算内容、涉及账务处理或经济业务的处理内容,为会计视野单位的实物操作提供全面科学的依据。(八)对财务报表体系进行了系统改进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进了财务报表体系,增加了“财政补助收支表”。取消了资产负债表中原有的收入,该金收支结构,既全面反映了事业单位一定时期会计科目的收入、支出面貌,又可反映事业单位年度非财产补助结余的分配情况和形成方式。

根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第九条地质队属于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改制之后地质队将会独立,仍然保留事业单位的编制,员工也拥有事业编制。但是事业单位将会实行部分企业制度,如实行工资奖金激励制度,成立董事会、理事会等。
以江西省为例:省煤田地质局机关、地勘院划分为一类公益事业单位;195地质队、223地质队、224地质队、226地质队、227地质队、普查综合大队、测绘大队7个地勘单位划分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局机关后勤服务中心类别待定。全国地质队改制与江西省基本一致。

扩展资料:公益性:
公益性,是由事业单位的社会功能和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决定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但在一些领域,某些产品或服务,不能或无法由市场来提供,如教育、卫生、基础研究、市场管理等。
为了保证社会生活的正常进行,就要由政府组织、管理或委托社会公共服务机构从事社会公共产品的生产,以满足社会发展和公众的需求。我国的事业单位大都分布在公益性领域中,主要从事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有的虽然也从事某些物质产品的生产,但多数不属于竞争性生产经营活动,不以营利为目的。
《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
三、科学划分事业单位类别
7.清理规范现有事业单位。对未按规定设立或原承担特定任务已完成的,予以撤销。对布局结构不合理、设置过于分散、工作任务严重不足或职责相同相近的,予以整合。
8.划分现有事业单位类别。在清理规范基础上,按照社会功能将现有事业单位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从事公益服务三个类别。对承担行政职能的,逐步将其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或转为行政机构;
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逐步将其转为企业;对从事公益服务的,继续将其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强化其公益属性。今后,不再批准设立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
9.细分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根据职责任务、服务对象和资源配置方式等情况,将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细分为两类:承担义务教育、基础性科研、公共文化、公共卫生及基层的基本医疗服务等基本公益服务,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划入公益一类;承担高等教育、非营利医疗等公益服务,可部分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划入公益二类。具体由各地结合实际研究确定。
六、推进从事公益服务事业单位改革
14.明确改革目的。强化事业单位公益属性,进一步理顺体制、完善机制、健全制度,充分调动广大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真正激发事业单位生机与活力,不断提高公益服务水平和效率,促进公益事业大力发展,切实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公益服务。
15.改革管理体制。实行政事分开,理顺政府与事业单位的关系。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快职能转变,创新管理方式,减少对事业单位的微观管理和直接管理,强化制定政策法规、行业规划、标准规范和监督指导等职责,进一步落实事业单位法人自主权。
对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积极探索管办分离的有效实现形式,逐步取消行政级别。对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实行不同的机构编制管理,科学制定机构编制标准,合理控制总量,着力优化结构,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强化监督管理。
16.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探索建立理事会、董事会、管委会等多种形式的治理结构,健全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提高运行效率,确保公益目标实现。不宜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的事业单位,要继续完善现行管理模式。
17.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以转换用人机制和搞活用人制度为核心,以健全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建立权责清晰、分类科学、机制灵活、监管有力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加快推进职称制度改革。对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实行分类人事管理,依据编制管理办法分类设岗,实行公开招聘、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
18.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以完善工资分配激励约束机制为核心,健全符合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要求的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结合规范事业单位津贴补贴实施绩效工资,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学校、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工作;
对其他事业单位按照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因地制宜、稳慎推进的原则,实施绩效工资。各地区各部门要根据改革进程,探索对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实行不同的绩效工资管理办法,分步实施到位。完善事业单位工资正常调整机制。
19.推进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完善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政策,逐步建立起独立于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险体系。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养老保险费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个人缴费全部记入个人账户。养老保险基金单独建账,实行省级统筹,基本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
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制度、中人逐步过渡”,对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人员,妥善保证其养老待遇水平平稳过渡、合理衔接,保持国家规定的待遇水平不降低。建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职业年金制度。统筹考虑企业、事业单位、机关离退休人员养老待遇水平。
20.加强对事业单位的监督。建立事业单位绩效考评制度,考评结果作为确定预算、负责人奖惩与收入分配等的重要依据。加强审计监督和舆论监督。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要建立信息披露制度,重要事项和年度报告要向社会公开,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公益服务事项要进行社会公示和听证。
21.全面加强事业单位党的建设。按照党章和有关规定,及时调整党的组织设置,理顺隶属关系,选好配强党组织领导班子,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推进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促进事业发展、完成本单位中心任务中的领导核心或政治核心作用,保证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在事业单位的贯彻执行。
七、构建公益服务新格局
22.大力发展公益服务。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不断拓展公益服务领域,增加公益服务品种,扩大公益服务供给总量。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不断增强公益事业发展活力。通过改革,形成提供主体多元化、提供方式多样化的公益服务新格局,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广覆盖、多层次的公益服务。
23.强化政府责任。按照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优先发展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基本需求和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公益服务,促进公益服务公平公正。加快发展农村、欠发达地区和民族地区公益事业,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公益服务水平差距,切实满足广大农民和城市低收入群体医疗、教育、文化等公益服务需求。
优化公益服务资源配置,合理规划布局,科学设置事业单位,打破条块分割和行政区划界限,推进资源共享。创新公益服务提供方式,完善购买服务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24.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完善相关政策,放宽准入领域,推进公平准入,鼓励社会力量依法进入公益事业领域。
对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的,在设立条件、资质认定、职业资格与职称评定、税收政策和政府购买服务等方面,与事业单位公平对待,并切实加强监管,引导其健康发展。完善和落实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捐赠公益事业。大力倡导和发展志愿服务。
25.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完善扶持政策,充分发挥市场在公益事业领域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为社会资本投资创造良好环境,推动相关产业加快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服务需求。
八、完善支持公益事业发展的财政政策
26.加大财政对公益事业发展支持力度。加快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系,调整支出结构,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构建财政支持公益事业发展长效机制。制定和完善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的财政政策,形成多渠道筹措资金发展公益事业的投入机制。对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绩效考评,严格资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益。
27.改革和完善财政支持方式。按照国家政策和以事定费的原则,结合不同事业单位的具体特点和财力,对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实行不同的财政支持办法,合理制定标准,实行动态调整,健全监管制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效用。对公益一类,根据正常业务需要,财政给予经费保障;对公益二类,根据财务收支状况,财政给予经费补助,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予以支持。
28.推进预算管理、政府采购和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研究建立事业单位资产配置标准体系,促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编制有机结合,强化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管理与执行,规范政府采购操作执行行为。加强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严格收费项目和标准审批。建立健全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和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加强财务监督,确保财政资金和国有资产使用规范、安全和有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事业单位改革
江西省煤田地质局:我局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已到位

地质工作体制和机制的变化,特别是地勘单位企业化的改革,要求财务会计工作必须相适应,因为从地勘单位企业化生产和经营的全过程看,每个环节在企业化改革之前和企业化改革之后,都有所不同,进而导致财务会计工作地位和作用也有明显的不同。

(1)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地勘单位的组建,统由国家投资,包括购买场地、建筑,购置设备、仪器,提供流动资金,购买原材料,用于备用金,以及安排劳动力等。在这种情况下,地勘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只要通过一些账册,对发生的情况,从价值形态上做出记录和反映就可以了。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要组建企业,必须有法定的资本金,进行资金筹集;如果是由事业性质的地勘单位转化为企业,也要进行全面的资产评估,核定资本金。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则是大量的复杂的。如在资金的筹集中,可以有不同的投资主体,包括国家资本金、法人资本金、个人资本金、外商资本金等;在筹集方式上可以有国家投资、各方集资或者发行股票、债券等;在资金形态上可以有现金、实物(资产评估)、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和其他资产等。这些不同的投资主体,不同的筹集方式,不同的资金形态,都需要大量的财务会计工作去反映、去核算。

(2)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地勘单位的经费来源或收入,表现为国家计划下达的地勘费。近几年通过改革,出现了多种资金渠道,还有多种经营。但地勘费仍然是重要来源,而且是通过预算管理给予拨付的。所以,地勘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也是比较简单的。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营业收入是通过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取得的,而且主要是面向市场、自主经营的成果。在这种情况下,财务会计工作既是大量的,也是复杂的。比如每一项营业收入,都是来源于某一具体的商品销售或劳务项目结算,而某一具体的商品生产和项目确定,都要事先进行市场调查和可行性论证,并且商讨合同和签订合同。在这里财务会计工作必然参与决策过程的始终,进行多方案的经济效益测算,提出预期的生产经营成本和将要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稍有预计的失误就会造成严重后果。同时销售收入和劳务结算收入,能否及时实现,又涉及一系列的债权债务关系,也需要财务会计工作去处理。

(3)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地勘单位的成本和费用核算是比较简单的,而且预算内地质工作是不允许发生亏损的,基本上是量入为出,根据地勘费计划总额,做出财务收支计划,按照各项费用的收支计划控制支出,如果不发生特殊情况,一般是不会出现亏损的。当然,预算内地质工作的工程手段,也核算成本,但是这些成本总额只占地勘费总额的一部分,出现一些问题,也不会影响地勘单位的生存。可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成本和核算就非常严格了,它是企业的生存线和生命线。企业追求的就是总的营业收入,减去总的成本和应摊费用之后的余额,这个余额是企业全体职工的利益保护线。有了这个余额,企业就可以生存和发展,大家就可以获得越来越多的利益;没有这个余额,企业就可能出现危机,甚至造成破产,大家利益就要受到损失,以致失业。因此,企业全体职工理所当然地关心成本和费用的核算,而财务会计工作理所当然地对此负有重要责任。首先,对如何增加收入和如何降低成本及费用负有责任,对收入、成本和费用的核算是否真实、及时和准确,更负有直接责任。如果对已经出现的情况和将要发生的情况,不能及时地、准确地做出反应,将是非常有害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成本和费用,不仅受企业内部情况的影响,而且更受企业外部条件的影响。如构成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的直接材料、商品进价以及其他直接支出,不仅不同时期的价格不一样,就是同一时期的不同批量,也可能有不同的价格。这就给成本核算带来许多技术性的问题。其他如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在核算上也都有严格要求。所以财务会计工作必须大大加强。

(4)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地勘单位节约与收益的核算也是比较简单的,其中预算内地质工作的节约额,反映一种平均预算定额和实际消耗的关系,只有收益才真正反映地勘单位的经营成果。即使这样,地勘单位的生存和发展,并不完全取决于它的节约与收益多少,因为许多生产要素,仍然依靠主管上级提供条件,所以财务会计工作对节约与收益分配的核算,基本上是例行公事。可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利润及其分配的核算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是企业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源泉。对企业利润的核算,首先要解决正确分配问题,包括要处理好以前年度亏损和本年度盈利的关系、国家和企业的关系、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关系、企业和职工的关系等。其次要解决好如何利用公积金、留用资金进行再投入的问题。这种再投入有的表现为原有企业基础上扩大生产,有的表现为向外投资持股或者合营、联营。在这些再投入中,最重要的就是项目的选择,即项目的可行性论证和预期利润目标。这方面决策的正确与否,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财会工作在这些决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5)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地勘单位一般不会解散或者破产,顶多会出现撤销及合并的情况。这方面的财务会计工作,由于是在主管部门的直接干预下进行的,其财产和账务处理是比较简单的。可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按照章程规定解散或者破产,以及其他原因宣布终止时,却有大量的财务会计工作要做。首先,企业之所以会出现解散、破产、宣布终止,是以大量而准确的财务会计信息为依据的,没有这些信息,就无法证明其所采取措施的必要性。因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是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法人,除非有严重违法行为,任何部门和个人无权让它解散、破产、终止。所以如果出现上述情况,其原因必定有来自企业自身的财务状况,而这些都是由财务会计工作负责的。其次,企业一旦确定解散、破产、终止,其善后工作更需要大量的财务会计业务去处理。包括对企业财产、债权、债务进行全面清查,编制资产负债表、财产目录和债权、债务清单,提出财产作价依据和债权债务处理办法等。这些问题涉及诸多方面的财产关系,涉及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涉及大量的财务会计业务,没有强有力的财务会计工作保障是无法完成的。由此可以看到,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在企业从设立到终止的全过程中,始终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

(6)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地勘单位的财务决算和财务报告,主要是向国家及主管部门报告预算执行情况,包括地勘费用和基本建设投资是否按照规定的用途耗用了,以及在耗用这些经费和投资中,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与预算和费用定额比较,是节约了还是超支了,以便请主管部门对所耗用的经费予以核销和认可。但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财务报告和财务评价却要全面总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便向投资者、债权人、有关的政府部门,以及其他使用者提供情况。它是企业各项业务中最重要的业务之一,企业领导和有关部门,必然十分关注它,由此也体现了财务会计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7)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地勘单位的外部关系和对外关系,表现在财会方面是比较单纯的,它主要是同主管部门打交道,诸如申报地质工作和基建拨款,要求调剂所需资金等,同时按照主管部门的要求,报告地质工作、基本建设决算,上报各种财务报表。可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要处理的外部关系和外部条件却要复杂得多,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财务会计方面的外部联系,可以说企业的任何外部关系,没有一项不涉及到财务会计工作的。诸如同客户的交易合同、预收和预付账款、结算价款、处理债权债务;同银行的贷款、还款,处理各种有价证券,研究利益变化对企业的影响;同税务部门处理各种税费问题,包括研究企业应当承担的各种税费的计算基础和基数,以及在合理合法的条件下如何减少税费负担;同计划、经贸、物价、工商、审计、财政等部门的经济关系,也有许多涉及到财会工作的。在处理这些外部关系中,如果财会部门熟悉情况、精通业务、责任心强,对维护企业利益会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否则,如果处理不当,会对企业的利益造成严重损失。从处理这些问题的得与失中,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出,财会工作在地勘单位企业化之后,是亟待加强的一项重要职能。

针对上述的不同,在体制转换时期,地勘单位两次正式修改了会计制度:一次是1991年,完全按照管理企业化的要求,修改了会计制度;第二次是1996年,比照企业的资本金核算,修改了会计制度。这两次修改都是由财政部正式颁发的。

修改后的会计制度强调:

1)本制度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以地质勘查生产活动为主业的国有地质勘查单位。

2)各级地质勘查行政管理机构,如总局、地区局(厅)、专业(局)院等及其所属行政事业单位,执行行政事业单位统一会计制度。

3)地勘单位兴办的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并具有法人资格的各类多种经营企业,执行相应行业的企业会计制度。

4)在会计科目的设计上仍然分六大类,即资产类、负债类、净资产类、地勘拨款及支出类、成本类和效益类。与企业会计科目比,没有设所有者权益。

5)比照企业资本金核算制度,新设“国家基金”科目。“本科目核算国家以各种方式投入地勘单位的资金,包括国家直接投入的生产资金,由基本建设拨款完成、地质勘探费划款等形成的资金。”但不包括地勘单位承担国家预算内地勘工作取得的各项拨款。国家基金除规定的增减变动因素外,地勘单位不得自行调整。

6)比照企业产成品核算,新增“地质成果”核算科目,但只“核算地勘单位取得的用于市场交换的地质成果的实际成本,包括使用自筹资金、基金等专项地质勘查资金贷款进行的地质勘查工作取得的地质成果,地勘单位报经批准用国家地质成果对外投资和转让,也通过本科目核算”。不包括国家预算内地质工作拨款所形成的地质成果。



关于公益性地质工作的改革
答:国办发〔1999〕37号文件,第一次提出了基础性、公益性和战略性地质工作的概念,简称为公益性地质工作。这里的公益性是和公共财政理论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就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它应当由国家出资开展地质工作,其所取得的...

改进国家地质工作运行的体制和机制
答:(3)国家地质工作的依托单位。一个地质项目只能确立一个依托单位。依托单位必须具备项目实施过程中所需要的技术装备条件,并有健全的生产、技术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和会计核算制度。中国地质调查局应当根据地质项目...

地质工作的计划管理体制改革
答:新中国成立30多年来,我国地质工作的经费来源一直采取吃国家预算的单一渠道,既没有实行矿产资源的有偿占用,也没有实行地质成果资料的有偿使用。这种吃“大锅饭”的管理体制,直接影响地质工作经济社会效益的提高。近几年的实践证明,单纯依靠...

地矿部石油海洋地质局事业转企业
答:这个企业包括继续从事地质工作的地勘企业,也包括形成探采结合的矿业企业和其他多种经营的企业。其中原地矿部石油海洋地质局整体转为石油企业,就是这次体制、机制改革最成功的实例,即中国新星石油公司的诞生,其具体的改革过程如下。 一、...

加强地勘单位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的几点思考
答: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地勘单位主要关注执行国家各类地质项目的资金使用,对企业管理体制下的财务风险认识不足,单位的财务人员往往重视资金管理、账务结算等财务日常运行工作,财务风险意识淡薄,对财务风险的重要性的...

地质勘探单位企业化进程中的财务风险管理
答:2020-01-14 发电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问题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2020-02-11 地质工作的投入产出及其特点 2013-12-24 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的意义 12 2018-10-09 地质勘查单位会计制度改革与创新的几个方法 更多类似问题 > 为...

节余与收益
答:地质勘查单位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 期末计算已完地质项目本年度实现的节余额或年末按规定计算未完地质项目本年度预提节余额时,借记“已完地质项目支出”、“未完地质项目支出”科目,贷记“节余”科目。如发生超支,作相反分录。年度终了,结转...

云南省地质勘查行业改革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答:遵照《关于开展地质勘查行业调查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25号)精神,我省对地勘行业改革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广泛地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国有地质勘查行业队伍基本情况 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我省形成了专业技术力量雄厚的勘查队伍。在...

逐步改革和完善地质工作的体制和机制不断取得地质找矿成果的新突破_百...
答:按照国土资源部的部署,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活动正在全国展开。这次活动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深入和继续;是全面贯彻落实加强地质工作的指示精神,推动地质工作根本转变的重大举措;是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处在关键节点,更好地适应内外部环境...

地勘队伍发展历史沿革
答:改革开放以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我国地质工作管理体制改革不断进一步深化,按照公益性地质工作与商业性地质工作分开的原则,组建了中国地质调查局,初步建立了中央和省两级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国家公益性地质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基础地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