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哪里有七年级(华师大版)的历史复习提纲啊?

作者&投稿:盍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七年级华师版历史提纲~

七年级地理资源下载_易下载
历史 | 地理 | 生物 | 文综 | 理综 你好,共有 个免费资源下载 首页 > >...浙教版(26)北师大(2)华师版(3)上教版(1)湘教版(27)新课标(70) ...七年级地理教案《人类的居住地——聚落》[原创] -新人…2007-03-29 ·七...
www.eresdown.com/grade/7/subject5/ 15K 2007-8-21 - 百度快照


中学历史教学资源网 >> 本站资源 >> 初中试题
[八年级试题]岳麓版八年级第四、五、六单元练习题1 李继强 06-01 [七年级试题]初一历史复习提纲 sl 05-25 [...[八年级试题]初二历史(上册)单元过关试卷(华师版) zbyzby11… 05-04 [七年级试题][人教版] 七年级(下)期末...
www.zxlszy.com/Article/Class3/List_6.html 22K 2007-3-9 - 百度快照


教育库-打造全国权威中小学教育网 >> 历史库 >> 首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全套) 08-19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全套) 08-19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同步...北师版七年级上电子课本:第二课 07-30 北师版七年级上电子课本:第一课 07-29 华师版初中 华师版七年级下课件...
www.lishiku.cn/Index.html 116K 2007-8-21 - 百度快照


七年级历史课件 辽宋西夏金的并立 华师版
历史期末 泉州科技中学2005-2006学年 七年级历史课件 辽宋西夏金的并立 华师版 教材版本: 华师版 试题大小: 5807...华师版 ::相关试题:: 七年级历史课件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 北师大 北师大 七年级历史课件 七年级下历史与社会...
www.xkzyw.com:8099/jjaasj/cyls/cylsst/200 ... 30K 2007-7-23 - 百度快照


华师版历史七年级上册(1-3)复习资料 - 伏军 - 新浪BLOG
华师版历史七年级上册(1-3)复习资料 2007-01-08 18:05:00 华师版历史七年级上册(1-3)课复习资料(最新) 版权:宿迁中学初一历史组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 中国远古人类 1.人类是从一种古猿进化而来,距今已有300多万年...
blog.sina.com.cn/u/490eceed0100078x 23K 2007-1-8 - 百度快照
blog.sina.com.cn 上的更多结果

新课程.新教材导航.学历史(七年级.下.华师版)-书生读吧 | 电...
学历史(七年级.下.华师版) …… (CIP)数据 版权页 目录 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1课 统一国家的重建 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第3课 从武周政治到开元... 第4课 唐代的边疆各族 第5课 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6课 ...
www.du8.com/book/BookManage/ ... /axif.html 24K 2007-8-10 - 百度快照


七年级历史 汉字的演变-华师版 — 中国教育考试资源网欢迎您!
资料版别:人教版 适用地区:全国地区 资料简介: 七年级历史 汉字的演变-华师版PPT 会员下载地址 价值2 点 下载说明: ①下载网站普通资料扣点数,下载网校资料扣E币,下载精品资料扣储值。 ②若点击任何一个网站提供的“下载地址”,意味着...
www.jkzyw.com/Software.asp?id=184793 21K 2007-8-4 - 百度快照


华师版七年级历史(上)自制期中测试题.WPS - 试卷下载网
华师版七年级历史(上)自制期中测试题.W 试卷下载: 进入下载地址列表 相关试卷: ·七年级期中历史与社会 ·新课标 华东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达标题[ ·华东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
www.imlib.cn/html/chuzhong/ ... /15714.html 10K 2007-8-14 - 百度快照


华师版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 历史教育网
审核:吴欠儿下载地址:(历史教育教育网大量资料将长期免费对会员开放,如果您不是会员,请点击这里注册!)《华师版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附答案)》简介: 2.“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诗...
www.lishi.xueke.cn/2007/2007-05-16/200705 ... 14K 2007-8-18 - 百度快照


中学星空网 >> 网站首页
[高一数学]高一第一学期期终试卷华师版 01-27 [高二...[初一数学]七年级上期期末数学检测题(2)(含答案)- 浙...[生物新课标]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提纲修.rar 新...[高三历史]2006学年杭州第二中学高三年级11月月考历史 11...
zxxk.com.cn/ 125K 2007-9-1 - 百度快照

  七年级历史第一册复习提纲(一)
  第一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1、 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2、填表
  远古居民 生活年代 主要的
  体质特征 生活方式 主要生产工具或技能 对火的利用
  元谋人 ----------- ---------- ---------- --------
  北京人
  山顶洞人
  备注 1、 你能从上表中对比出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吗?
  2、 此时的原始人类都居住在山洞里。

  3、“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这说明那时的人类生存环境恶劣,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最需要 。山顶洞人的生活集体叫 ,是依靠 关系组成的。
  第二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1、 比较河姆渡原始居民与半坡原始居民(二者生活的自然条件决定了他们的住房式样和种植的物种)
  名 称 生活时间 所处的大河流域 种植的主要作物 居住的房屋式样
  河姆渡原始居民

  半坡原始居民


  2、 原始居民的陶器上的一些刻画符号被认为是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
  3、 “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白虎通》上的这段话反映了什么样的原始生活?生活在这一时期的我国古代人类有哪些代表?

  4、了解本课出现的世界之最: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 和 的国家。
  5、 8页地图。找出远古人类的居住地,分别指出处于哪条河流的流域。
  6、导致人类由流动生活向定居生活转变的关键因素是:原始农业的出现
  第三课 华夏之祖
  1、 区别出传说与历史:
  (1)黄帝教人挖井、发明舟车。(2)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缫丝(3)黄帝的属下仓颉发明文字(4)神农教民农作。 (5)黄帝被后人尊为“人文初祖”。(6)黄帝、炎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是 族的前身。
  2、 的建立,标志着 社会的结束, 社会开始。
  3、原始社会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叫 。形成这种“天下为公”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
  6、 按时间先后正确排列下列历史人物。
  尧、黄帝、禹、舜、启 。
  6、“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中,轩辕指的是 。
  7、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是 ,它的建立者是 ,建立时间是 。它的建立标志我国 结束, 开始。
  第四课 夏、商、西周的灭亡
  朝代名 建立者 建立时间 都城 暴君 灭亡时间 功臣或贤臣
  夏 ————
  商
  周

  1、 继承父亲禹的位置,标志 制代替了 制 , 变成了 。
  由于 商朝都城屡次搬迁,直到 把都城迁到殷,都城才稳定下来。
  2、在 大战中,商军阵前倒戈,周 王灭掉了商朝,建立西周。这场战争的性质是一场 的战争,西周通过 制产生了众多的诸侯。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 。
  3、“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礼运》。
  (1)这种“天下为家”的局面是从什么时候、什么人开始的?

  (2)禅让制破坏后,被什么制度代替?

  (3)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是什么王朝?国家的建立有什么意义?

  4、(商纣)“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巨桥之粟”材料和哪个朝代有关?你对材料中反映出来的人物有什么印象?
  5、从夏、商的灭亡中,我们得出的历史经验是:统治者要勤政爱民,实行仁政。(夏桀和商纣的残暴是夏朝和商朝灭亡的根本原因,也要认识到人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原因)
  6、本课中的成语:阵前倒戈(牧野之战)、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周厉王)
  五 课 灿烂的青铜文化
  1、 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巨大的 和造型奇特的 。西南地区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即 。那里出土的
  、 、 引起中外瞩目。
  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 的国家,商朝时已经有了原始的 。 已经有了后代称为“五谷”的农作物;今天家禽家畜的主要品种在 就已经有了。
  3、 、 、 、 共同形成了夏、商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4、 西周青铜器上记载,一匹马加一束丝就等于五个奴隶的身价。这说明奴隶可以被随意的买卖,而且价格很低,反映了奴隶悲惨的命运。
  5、 P28页图出土的“商朝戴枷俑”说明奴隶么有人身自由,命运很悲惨。
  6、 奴隶社会采用奴隶集体劳动的方式是因为:生产力水平低下
  第 六 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1、东周分为 和 两个时期。春秋时期是从 开始,到 年结束。战国时期是从 开始,到 年结束。
  2、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 在 的辅佐下,实行改革,发展生产,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在 之战后成为中原的霸主;后来, 打败晋军,成为霸主。
  3、春秋争霸的影响:给社会带来了灾难,但在争霸中出现了一些较大的诸侯国,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4、战国七雄-----名称、地理位置、马陵之战、桂凌之战、长平之战地理位置,熟悉P31页地图。
  5、 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6、了解成语:千金一笑(周幽王)、退避三舍(城濮之战)、问鼎中原(楚庄王)、卧薪尝胆(越王勾践)围魏救赵(孙膑)、纸上谈兵(长平之战)
  7、思考:(1)春秋时期,齐国和晋国能够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
  (2)春秋战国战争的区别:春秋时期的时代特点是大国争霸,因此,春秋战争是争霸战争。战国时期的时代特点是兼并,所以战国时期的战争是兼并战争。
  第七课 大变革的时代
  1、铁农具出现在 时期, 时期使用范围扩大;牛耕出现在 末年,
  时期进一步推广。 是农业发展历史上一次革命——因为:牛耕节约了人力。
  2、都江堰是 时期秦国 郡太守 主持在 中游修建的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它使 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有了天府之国的美称。
  3、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是 的使用。牛耕的推广也是一项重要标志。
  4、商鞅变法:
  (1) 背景:春秋以来,随生产发展,部分土地变为私产,出现了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新兴的地主阶级为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先后掀起变法运动,其中商鞅变法最有名。
  (2) 内容: 。
  作用:
  。
  (3) 讨论问题:
  A、商鞅变法为什么会遭到反对?
  商鞅变法损害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变法承认土地私有,就废除了奴隶社会的土地制度,损害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奖励耕战,废除了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B、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成功了——答作用。失败了——讲自己的理由
  C、“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这是谁说的?意思是?他主要的历史事迹是是什么?
  。
  D、国君为什么要支持变法?——发展生产,在兼并战争中占据优势。
  E、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变法代表了作为当时社会进步力量的新兴地主阶级利益;变法的内容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和加强中央集权;商鞅本人的才能和品德,得到了最高统治者和人民的支持。
  (4)思考: A、各国变法的根本原因是 生产力的发展
  B、各国变法的主要目的是 发展经济,在兼并战争中取得胜利
  C、商鞅变法成功的根本原因 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规律
  D、商鞅变法对后世影响最深的措施是 建立县制
  E、商鞅变法中对奴隶主贵族打击最大的措施是 奖励军功
  F、战国时期封建制度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生产力的发展 ;形成的方式是变法运动。

  第八课中华文明的勃兴(一)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 朝开始的。 原始居民陶器上的符号被认为是早期文字的雏形; 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 。西周时有人将文字统一成一种样式叫 ; 时期,人们开始用毛笔在竹简或丝帛上写字。
  2、今天的农历,又叫夏历,据说来源于 。 的历法有了闰月和大小月。 时期,人们测定出一年24个节气。
  3、 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他总结出来的“四诊”法一直为中医所沿用。
  4、“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出自战国时期著名诗人 ,他生活在 时期的楚国,他的代表作《 》被翻译成为多种文字 , 把他定为世界文化名人。
  5、相传黄帝的属下 编写了乐谱,春秋战国盛行 反映了我国古代音乐发展的较高水平。在湖北随州出土的乐器中,以 最为珍贵。
  第九课 中华文明的勃兴(二)
  1、填 表
  姓 名 创立的学派 著 作 主 要 思 想
  孔 子

  老 子
  2、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表
  学派 代表人物 所处时期 著 作 主 要 思 想
  墨家 ----------
  儒家 ----------
  道家 ----------
  法家 ----------
  兵家

  3、战国思想家中,与孔子的思想一脉相承的是 ; 的学说深受秦国国君赏识;《 》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
  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是谁的名言?他有什么主要的思想观点?

  七年级历史第一册复习提纲(二)
  10课 秦王扫六合
  1、 变法使秦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 国家。公元前 年 之战的胜利,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公元 年,秦王 消灭六国,,结束了战国时期的分裂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国家,都城在 。
  2、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有:
  第一、建立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主要内容是:
  (1)规定 。
  (2)在中央 。
  (3)在地方 。
  第二、在经济上: 统一 和 ,在全国统一使用 钱
  第三、在文化上: 统一 ,把 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后来又推广笔画更简单的 。 (秦朝的官方文书的字体是 )
  第四、在思想上,为 , 。(注意哪些属于秦朝的禁书:
  、 、 以外的书)。
  第五、在 军事上,派 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联系秦汉时期出击匈奴的名将)
  3、秦长城西起 东到 。秦始皇还派人兴修 ,沟通 和 两大水系。
  4、秦的疆域:东到 ,西到 ,北到 一带,南到 。
  5、读60页地图,填出秦朝疆域的四至。秦长城的东西起止点。秦朝都城。
  6、对“焚书坑儒”的评价:一方面——有利于加强思想控制,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另一方面——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注意教材58页郭沫若的评价)
  7、从正反两方面评价秦始皇。(正—秦始皇的历史功绩;反—秦始皇“焚书坑儒”、秦的暴政)
  11课 伐无道 诛暴秦
  1、秦末农民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具体表现为:(1)、 (2)、 (3)
  。直接原因:陈胜吴广,到渔阳戍边,误期当斩
  2、公元前 年, 、 领导农民在 发动起义。并在 建立政权,陈胜自立为王。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第 次大规模农民战争,其 精神,鼓舞后世人民的反抗残暴的统治。
  3、公元 年, 在 以少胜利多击败秦军主力。公元 年, 攻入咸阳,秦朝灭亡。
  4、楚汉之争——时间:公元前206~公元前202年; 性质:刘邦和项羽争夺帝位的战争 结果:刘邦胜,公元前202年,刘邦建汉,史称西汉,都长安
  5、 关于成语“约法三章”。和谁有关? 。主要内容:
  (1)、杀人者死。 (2)伤人和盗窃的抵罪(3)废除秦的法律。为什么要这样做? 收买人心
  4、其他成语或典故,请在括号内填出与成语相关的人物:斩木为兵( )、指鹿为马( )
  破釜沉舟( )鸿门宴( 、 )约法三章( )、四面楚歌( )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 )楚河汉界( )
  5、思考:(1)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秦的暴政失去了民心,激起人民反抗推翻了秦朝;刘邦约法三章,收买人心,最终得到了天下。
  (2)刘邦、项羽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以秦朝灭亡为分界线,秦灭亡前是农民战争,秦灭亡前后的楚汉之争属于争夺帝位的战争。
  (3)乌江亭长劝项羽渡江时,他说:“天之亡我,我何渡为?”请问,真的是“天之亡我”吗?思考项羽失败刘邦胜利的原因。

  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1、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吸取秦亡的教训 ,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文景时期重视“ ”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史称“ ”,这为汉武帝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
  2、汉武帝的大一统的措施(汉武帝的功绩)
  (1)政治上:接受 的建议,削弱 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2)思想上:接受 建议,“ 、 ”,以 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3) 文化:推行 教育,在长安兴办 ,以 为主要教材 ;4)军事上:派将军 和 取得反击匈奴的决定性胜利。 (5)民族关系上:两次派 出西域,沟通了与西域的联系 (6)经济上:盐铁官营,统一铸造钱币。
  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实现了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的大一统。
  3、汉武帝时西汉能进入鼎盛时期的原因:(1)“文景之治”为汉武帝奠定了基础 (2)汉武帝自身的雄才大略。
  4、比较汉文帝和秦始皇的作为:汉文帝奖励农耕,减轻农民负担,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秦始皇徭役、兵役负担沉重,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秦始皇实行暴政,刑罚残酷,激起人民反抗,汉文帝实行仁政,减轻刑罚,以德化民,反而促进社会的安定。
  5、思考:(1)认识到秦朝采纳“法家”思想,西汉初年采纳“道家”思想,汉武帝时采纳“儒家”思想,这和当时的发展形势有关。
  (2)典型练习,通过练习了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材料一: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仲舒
  材料二:汉代讲学图
  问题:A:材料一反映了董仲舒的什么主张?
  B:汉武帝为什么要接受董仲舒的主张?
  C:结合材料二说说汉朝采取了什么措施来保证这个政策的实施?
  13课 两汉的经济
  1、东汉明帝时,水利专家 负责治理黄河。
  2、东汉南阳太守 发明的水力鼓风工具 比西方早一千年。耧车是一种 工具。
  14课 汉与匈奴的和战
  1、秦汉之际 单于第一次统一 ,进入极盛时期。(注意: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的民族和人物)。时,匈奴的 业发展起来,部分匈奴人学会了 。
  2、公元 年, 帝派 、 出击匈奴, 战役后,匈奴从此无力再与西汉抗衡。
  3、 公元 中期,匈奴首领 单于向汉称臣。西汉时, 帝把宫女 嫁给
  单于。他们为汉匈奴的友好相处做出了贡献。
  4、西汉初年为什么不能反击匈奴?
  为什么汉武帝时能反击匈奴?
  结合教材80页的材料,思考对王昭君应该怎样评价?
  5、比较西汉初年的和亲和王昭君时期的和亲有何区别:
  (1)背景不同。汉初和亲是在汉败情况下,统治者采取的纳贡求和之策,具有屈辱性;而昭君出塞时,呼韩邪单于向汉称臣,请求和亲,昭君也是自愿前往,是平等互利的结合。
  (2)结果不同。汉初和亲政策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边境上匈奴的骚扰问题;而昭君出塞后带来的是友好的交流融合与长久的和平。
  相同的是:都是为了边境和平,为了双方友好相处。

第一章 中华文明的起源(1-12)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170万年P2
2、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P2
3、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生活的时间和地点 P1.3.4
4、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P2
5、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懂得人工取火并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P4—5
6、北京人过群居生活,山顶洞人过氏族生活 P5
7、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都已经使用磨制石器P7—8
8、河姆渡人栽培水稻,半坡人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P7—8
9、大汶口文化晚期中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P7—P8
10、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炎帝、黄帝被尊奉为华夏族的祖先。P12
11、被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黄帝。 P13
12、尧舜禹的“禅让”: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 P14
第二章 夏商西周春秋战国(13-40)
14、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P15
15、汤灭夏,建立商朝,盘庚迁殷后,商朝统治稳定。P21
16、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经牧野之战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 。P23
17、西周实行分封制,加强了对各地的统治。 P23—24
18、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P24
19、商朝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湖南宁乡出土了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 P26
20、“三星堆”文化遗址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了中外人士的瞩目。 P27
21、 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P27
22、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P30
23、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夫差、越王勾践。 P30—32
24、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P31
25、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役是城濮之战。P32
26、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战国形势图》 P33
27、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了长平之战,赵军大败,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P34
28、春秋时期,我国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P36—37
29、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P37
30、春秋后期,我国发明生铁冶炼技术,比欧洲早1900多年,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早在商朝就有制造。P27、P36
31、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筑了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P37
32、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P38—39
33、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P41
34、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 P41
35、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做“金文”,也称“铭文”。P41
36、对日食,月食的记载及二十四节气 P43
37、扁鹊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他总结出中医望、闻、问、切 “四诊法”。 P43
38、屈原生活在战国末期的楚国,代表作《离骚》 P43
39、战国时期的“整套编钟”出土于湖北随州。P44
40、孔子在思想教育和文化方面的重要贡献 P46—P47
41、道家学派创始人春秋晚期的老子,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战国时期,墨家的创始人是墨子,
他主张“兼爱”“非攻”;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孟子,他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道家代表人物是庄子,他提出“无为而治”;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他主张改革;兵家的代表人物是孙武,他著有《孙子兵法》,“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的军事格言,就出于此书。
P47—P49
第三章 秦、西汉、东汉(41-67)
42、秦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陆续灭掉六国,完成统一,定都咸阳。《秦朝疆域图》 P60
43、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
44、秦始皇命大将蒙恬大举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
45、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灵渠的修建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 P59
46、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在大泽乡发动起义,在陈建立了政权 P63
47、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P64
48、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P67
49、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50、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削弱诸侯国势力。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P68—69
51、公元25年,西汉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P69
52、东汉明帝令水利专家王景主持治理黄河。P73
53、汉朝时用耧车播种,纺织业中也有了提花机 P73
54、东汉杜诗发明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比欧洲早一千多年。 P74
55、 秦汉之际,匈奴的杰出首领冒顿单于统一蒙古草原。 P77
56、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P78—79
57、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向汉朝称臣,汉元帝时王昭君出塞嫁给呼韩邪单于。P79
58、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P83
59、东汉班超经营西域。班超曾派部下甘英出使大秦。166年大秦派使者访问洛阳,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的首次直接交往。P84—85
60、
丝绸之路: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出发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
P83
61、 我国使用纸作为书写材料开始于西汉,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 P87
62、 成书于东汉时期的《九章算术》,是一部数学名著。P88
63、 东汉张衡制造的地动仪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P88
64、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写了《伤寒杂病论》一书,华佗创制麻醉剂“麻沸散”,编写了医疗体操“五禽戏” P89
65、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中原地区,东汉时期,道教在民间兴起,创始人之一叫张陵,尊老子为教主。P92—91
66、东汉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写了《论衡》一书。 P93
67、司马迁生活在汉武帝时代,编写了《史记》一书,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P94
68、秦陵兵马俑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的最大艺术宝库P95
第四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68-84)
70、 200年,曹操对袁绍的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P102
71、208年,曹操对孙刘联军的赤壁之战 ,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 P103—104
72、220年,曹丕称帝,国号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P105
73、孙权派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省),加强了夷洲与大陆的联系 P106
74、266年,司马炎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掉吴国,结束了分裂局面。 P108
75、从东汉末年以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陆续内迁。P109
76、316年西晋灭亡,317年皇族司马睿重建晋朝,都城在建康,史称“东晋” P109
77、383年,前秦与东晋的淝水之战,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 P11O
78、420年,东晋大将刘裕建立宋,此后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总称为“南朝”
79、北魏分裂后,北方先后出现了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四个王朝。北魏和四个王朝统称为北朝。P116
80、 南朝的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7位。P118
81、北朝的贾思勰著有《齐民要术》一书,这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P119
82、北魏的郦道元写的《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P119
83、东晋的王羲之有代表作《兰亭序》,称后人称为“书圣” P122、
84、东晋的顾恺之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P123
85、南朝的思想家范缜,他撰写了《神灭论》。P124
86、南北朝时期的著名石窟: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P124
问答题:
1、商鞅变法的内容和意义?
答: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P38—39
内容: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君主直接派官吏治理。
意义:使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2、孔子在思想和教育方面的成就有哪些?P46—47
答:思想上: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教育上:他创办私学,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广收门徒,先后培养的学生有三千人。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要求学生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
3、评价秦始皇。 P57、P62
答:秦始皇对我国历史作出过巨大的贡献:他顺民心,完成统一,他自称皇帝,总揽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修长城开发南疆,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同时,他又是一个残暴的封建皇帝,他广修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他还制订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总之他是一个有大功也有大过的皇帝。
3、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采取了哪此措施?P68、P74、P78
答: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①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土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②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兴办太学,推行儒学教育。
③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
④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使西汉王朝在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上实现了大一统,进入了鼎盛时期。
5、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的开发的原因有哪些?P111
答:①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②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耐旱耐寒作物。
③南方社会相对安定
④民族融合加强,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
⑤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6、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有哪些,有何历史意义?
答: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后,进一步实行了改革
内容: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意义:1、促进了民族融合.2、传统汉文化得到发展
回答者: 黑发随风 - 江湖新秀 四级 12-28 17:45
我来评论>>
您觉得最佳答案好不好? 目前有 0 个人评价

50% (0)
50% (0)
相关内容
? 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 七年级上册政治复习材料
? 七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资料(不需下载的)
? 谁有八年级的历史期末复习资料?
? 谁有七年级上册前三单元的复习资料
更多相关问题>>
查看同主题问题:历史 复习资料 七年级 历史
其他回答 共 1 条
七年级中国历史复习提纲精华版
1、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前。北京人遗址是世界最为著名的古人类遗址。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原始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2、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遗址最重要的有位于长江流域的河姆渡遗址,黄河流域的半坡遗址,和大汶口遗址
3、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农耕文明的地区。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4、炎帝、黄帝是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炎黄部落联盟形成了后来的华夏族。黄帝被称为“人文初祖”为中华民族文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海外华人自称“炎黄子孙”。
5、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禹由部落联盟首领转变成为奴隶制国家的国王,大禹之子启继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6、商汤灭夏,建立商朝。盘庚迁殷后,商朝统治稳定才稳定下来。
7、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经牧野之战灭商(“武王伐纣”),建立周朝。史称西周。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奴隶、平民分给亲属功臣,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天子之命,缴纳贡赋,镇守疆土,随天子征战。分封制对应西周的等级制度。西周的等级制度好像金字塔。它不仅巩固了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而且巩固了统治阶级的统治的稳固。等级示意图要求掌握: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
8、我国夏朝、商朝、西周(史称“三代”)是青铜文明时代。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出现青铜器。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商朝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四羊方尊造型奇特的。西周青铜器达到鼎盛。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9、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各诸侯不断进行争霸战争。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10、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个霸主。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役是城濮之战。晋军大败楚军成语“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成语很多有尊王攘夷、卧薪尝胆等等。
11、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战国时期开始出现时间长、规模大、剧烈残酷的兼并战。战国重要的战役有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战国时期典故很多有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等。战国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商鞅变法、长平之战影响深远的重大历史事件。战国时期我国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
12、春秋政治是“争霸”,战国政治是“兼并”。历史在争霸与兼并的过程中,逐渐趋向统一。
13、战国时期,蜀郡太守李冰父子率领人民修筑了闻名世界的水利灌溉工程都江堰,消除岷江水患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14、春秋战国时期是个伟大的变革时代。表现:⑴、铁农具和牛耕的普遍使用,使得大量的荒地被开垦为良田,提高了生产力;⑵、兴建大型水利工程
⑶、形成新的阶级: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⑷、各国开展了变法运动,以秦国的商鞅变法和魏国的李悝变法为代表。
15、我国古代文字的演变: “甲骨文”→ “金文”→ “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 。
16、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确切记录哈雷彗星的国家。我国劳动人民经过长期观测总结,到战国时期形成了24节气。
17、扁鹊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他总结出中医望、闻、问、切 “四诊法”
奠定了中医学诊疗的基础。
18、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生活在战国末期,他吸收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代表作《离骚》。
19、春秋战国是伟大的变革时代。因此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百家争鸣开始于春秋末期,鼎盛于战国。百家争鸣是我国思想文化空前活跃繁荣的时代,人才辈出,著述丰富,影响深远。
20、春秋战国重要的思想家简表:
思想家 代表作 地位 主要思想
孔子 《春秋》修订《诗》《书》《礼》《易》言论被收录在《论语》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的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影响深远。 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暴政。在教育方面: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他创办私学,广收门徒,不分贵贱。开启了平民教育。提出一系列宝贵的教育思想“因材施教”“温故知新”。
老子 《道德经》 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主张“无为”希望社会回到小国寡民的上古时代。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并且可以互相转化,老子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墨子 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主张“兼爱”“非攻”“望人们相互关爱,反对以强凌弱的侵略战争,代表了平民阶级的利益
孟子 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 他提出民为贵的思想,他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轻徭薄赋,要求统治者施行“仁政”,不要过分的向大自然索取
庄子 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 提出治理国家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庄子愤世嫉俗,鄙视富贵利禄超然于物外
韩非子 法家的代表人物 他主张改革,认为今胜于昔,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
孙子 《孙子兵法》 兵家的代表人物 提出“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

21、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掉六国。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22、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一、政治方面: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⑴、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国家大权集中在皇帝一人之手。⑵、政府主要官吏一概由皇帝任免。⑶、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⑷、颁行通行全国的“秦律”。这套制度延续两千多年。二、经济方面:统一货币、度量衡。三、在思想文化上:⑴、统一文字。⑵、“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四、在军事方面:⑴、派大将蒙恬大举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⑵、修筑万里长城,抵御匈奴骑兵南下。⑶、派兵进驻东南、岭南。为了征服南方,开凿灵渠。在西南设立桂林郡、象郡等加强管辖。
23、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举起义旗,建立政权。陈胜、吴广军被秦军打败,相继被杀害,起义失败。影响: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起义军沉重打击了秦王朝。他们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在历史上永放光辉。
24、秦朝灭亡后,起义军将领项羽和刘邦为争夺王位进行了将近四年的战争,称为“楚汉之争”。最后以刘胜项败而告终。楚汉之争的成语很多:(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四面楚歌)
★25、汉文帝景帝时期:⑴、对农民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⑵、奖励农耕,劝诫百官关心农桑,还亲自下地耕作。⑶、文帝景帝生活节俭勤政,吏治清明。⑷、重视“以德化民”,社会安定,风气淳朴。西汉社会安定,经济恢复繁荣,百姓富裕起来。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26、东汉明帝令水利专家王景主持治理黄河。修筑了黄河大堤。此后黄河八百年没有改道。
27、东汉杜诗发明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比欧洲早一千多年,大大提高了冶铁的质量。秦汉时期冶铁技术重大发展,冶炼出优质钢铁。东汉时期铁制兵器完全取代了青铜兵器。
28、汉代的长安和洛阳被称为“东西二京”。长安人口在50万以上,洛阳在100万以上。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宏大的城市。城里有专门的商业区“市”。
29、西汉早期,国力较弱,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时国力强盛,放弃和亲政策,采取进攻战略。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相继夺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卫青、霍去病于公元前119年率大军,兵分两路,长途进军几千里,在漠北战役打败匈奴主力,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漠北战役基本解除匈奴对于西汉北疆的威胁。
30、公元前1世纪中期,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向汉朝称臣,汉元帝时王昭君出塞嫁给呼韩邪单于。此后,边境安定了较长一段时间。呼韩邪单于和王昭君为匈汉和平友谊和交流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31、西域是指今天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包括今天新疆、中亚以及西亚的广大地区被称为西域。汉武帝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第一次是公元前138年为了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张骞出使西域,历时十三年返回长安、公元前119年,张骞出使西域,为加强西汉与西域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张骞通西域的路线图要做重点掌握。
32、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从那时起中央政府就对新疆地区进行管辖。
东汉班超经营西域,成语“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33、我国是丝绸的故乡,丝绸制品享誉世界。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出发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它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最重要通道。丝绸之路可以简要的示意为:(必须掌握)
长安→河西走廊→敦煌→新疆→西亚→大秦
汉代丝绸之路的传入中原:良种马、苜蓿、葡萄、石榴、核桃、菠菜、乐器、舞蹈、杂技等传入中原。汉代丝绸之路中原输出的:冶铁、穿井、开渠、丝绸、漆器以及小麦、水稻等传入西域。
34、西汉时期我国已经制造出书写用纸,我国在世界上首先发明造纸术。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造纸术是我国对于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35、东汉张衡制造的地动仪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
36、东汉末年,张仲景撰写《伤寒杂病论》一书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被后世尊为“医圣”。华佗创制麻醉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编制了医疗体操“五禽戏” 。
37、东汉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写了《论衡》一书。批判鬼神迷信宣扬无神论。
38、著名史学家司马迁编写了《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成为后世史书的典范。同时它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
39、秦始皇陵兵马俑展现了秦军横扫六合的气势磅礴的气势。是世界雕塑艺术宝库中璀璨明珠。
40、200年,曹操对袁绍的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208年,曹操对孙刘联军的赤壁之战 ,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220年,曹丕称帝,国号魏,定都洛阳,曹魏控制北方;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占据西南的四川、云南、湖南等地;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控制长江中下游地区。
41、280年,西晋灭掉吴国,结束了分裂局面。西晋的统一短暂,仅维持三十余年。西晋灭亡原因:1、统治集团奢侈腐朽;2、统治集团内乱“八王之乱”3、内迁少数民族的起兵反抗。从东汉末年以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陆续内迁到中原,西晋统治者奴役广大少数民族人民。少数民族发动起义灭亡西晋。西晋末年和十六国的战乱,使北方遭到严重的破坏,北方汉族人民开始大量的南迁。
42、383年,前秦以百万大军进攻东晋。双方在淝水大战,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成语(投鞭断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淝水之战之后,前秦瓦解北方重新陷入战乱,南方暂时获得稳定,南北对峙。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统一黄河流域的政权有魏、西晋(不仅统一黄河流域,更统一全国)、前秦、北魏、北周。统一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有氐族、鲜卑族。
43、420年,东晋大将刘裕建立宋,此后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总称为“南朝”。 江南地区得到大开发。鲜卑族于4世纪后期建立北魏,北魏于公元439年统一黄河流域。北朝民族大融合。北魏的“文明皇后”冯太后和孝文帝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
44、北魏后来分裂为东魏、西魏后来分别为北齐、北周取代。6世纪后期,北周统一北方。历史统称为北朝。
45、南朝的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的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7位,领先世界一千年。还编写了数学专著《缀术》。
46、北朝的贾思勰著有《齐民要术》一书,这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的劳动生产经验。在世界农学史上占重要地位。
47、北魏的郦道元写的《水经注》,既是综合严谨的地理学专著。又是语言优美流畅的散文佳作。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课件(精心整理)
答:华师大版数学精品课件交网本流络课使只件用供来免源费于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日用之繁大千世界,天上人间,无处不有数学的贡献.让我们走进数学世界,去领略一下数学的风采.1.1与数学交朋友一.数学伴我们成长在你呱呱落地降临人世的第一天,医生就要检测一下你的各项健康指标,为你量...

华师大版数学哪
答: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而且有必要地还原数学知识的生活背景,书本上的知识放在生活中来学习,把让数学问题生活化。这次我给大家整理了华师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供大家阅读参考。 目录 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七年级数学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第一章 有理数 (一)正...

华东师版什么时候学坐标系
答:海市2020〖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平面直角坐标系华东交通大学,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是一所以交通为特色、轨道为核心、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是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国家铁路局与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江西省属重点大学,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新编基础训练第一单元第4课唐代的边疆各族答案...
答:【答案】: 【知识建构】唐代的开明和繁荣;“全其部落,顺其土俗”;羁縻州;一国多制;政治开明;吐蕃 【基础夯实】1.D 2.A 3.C 4.D 5.C 6.A 7.(1)√(2)× 改错:“都由中央政府统一调任”改为“都由当地人来担任”。(3)×...

七年级下册数学试题
答:『七年级数学』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 ·在解题前先由教师用量筒和大小两个烧杯模拟倒水实验,一个能装下,而另一个装不下.让学生观察,根据实验现象开展讨论,...《实践与探索》实际上就是"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是七年级数学教...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软件 下载:178 推荐程度: 『七年级数学』...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全册知识点汇总
答:七年级上册科学第0-4章知识点汇总第0章走近科学1、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相应答案的学问。2、学习科学的方法有观察、实验、思考。其中观察和实验是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3、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①观察,收集和处理事实依据②提出问题③作出假设④实验,调查,收集证据⑤检验假设⑥合作交流...

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华师大版
答:(2)n边形共有n(n-3)/2条对角线。 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华师大版相关 文章 : ★ 华师版初一数学知识点 ★ 初一数学学习方法指导与学习方法总结 ★ 初二数学华师大版知识点 ★ 北师版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 ★ 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 初一学习方法指导与学习方法总结 ★ 华师...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新编基础训练第二单元第7课辽、宋、西夏、金并 ...
答:10.杨家将抗辽和岳飞抗金,阻止了少数民族的南侵,形成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对峙的局面,使南方保持相对稳定的环境,促进了南方经济的继续发展,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他们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感受:他们在面对外族侵扰时,表现出的反抗侵略、保家卫国、忠心正义的精神值得后入学习。(言之有理即可...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新编基础训练第二单元第9课宋代的城市生活答案...
答:因为我生活的宋朝城市经济繁荣,商业区“市”和居住区“坊”不再分离,取消了“夜禁”,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而文化生活也丰富多彩,在瓦舍、勾栏可以欣赏到形式多样的文艺演出,所以生活在宋代城市我很幸福。我不幸福。因为宋朝经常受到来自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发生...

七年级下册数学数理报全期答案 华东师大版?找到重谢
答:华东师大七年级数学报第47~52期 《期末复习导航》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