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最主要的三大战役是什么?

作者&投稿:索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三国演义中最主要的三大战役分别是什么?~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
1、官渡之战
战争结果
官渡之战,经过一年多的对峙,至此以曹操的全面胜利而告结束。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兵力,出奇制胜,击破袁军十万。这个战例成为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曹操以其非凡的才智和勇气,写下了他军事生涯最辉煌的一页。
建安七年(202年),袁绍因兵败忧郁而死,曹操乘机彻底击灭了袁氏军事集团,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又征服乌桓,至此,战乱多时的北方实现了统一。
2、赤壁之战
影响
赤壁之战的失利使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而孙刘双方则借此胜役开始发展壮大各自势力,刘备向孙权借荆州后实力迅速壮大,进而谋取益州,孙权屡次亲率大军进攻合肥,数战不利,损兵折将。
曹操在退回北方后,休养生息五年,平定关中后才大举南征孙权。此战形成天下三分的雏型,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3、夷陵之战
战争影响
东吴守住了荆州,而蜀汉受到重创,元气大伤。此战两国实力都受到影响,为双方日后消除矛盾、共同抗魏奠定基础。
战役中失利的蜀汉昭烈帝刘备向西败逃,但是到了益州东部的永安便不再西进。孙权方面虽然获胜,但是听到刘备驻扎在离边境如此之近的地方仍然感到畏惧,遣使议和。
因长期征战和兵败而心力交瘁的刘备同意停战,次年四月逝世,蜀汉军政大权全部托付于丞相诸葛亮,后者立即遣使与东吴恢复同盟,共同对抗曹魏。
夷陵之败让新建的蜀汉政权受到沉重的打击,不仅损失大量士兵与物资,还有多名将领阵亡。而隔年君主刘备的死亡更让这个建立在他名望之上的国家摇摇欲坠,国内叛乱四起。丞相诸葛亮花了约5年的时间才能重建军队与弥平这些叛乱,并让国力提升到可以对外出兵的地步。
这场战役之后近四十年的时间内,三国互相之间的疆域基本保持不变,吴蜀重修于好的联盟再也没有发生动摇,三国局势出现稳定的对峙,夷陵之战也因此被认为是前后三国的分界点之一。
正因为有着那么大的影响,因而与曹袁之官渡、魏吴之赤壁并称为三国三大战役。

扩展资料:
官渡之战胜败原因
官渡之战是袁曹双方力量转变,使当时中国北部由分裂走向统一的一次关键性战役,对于三国历史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此战曹军的胜利不是偶然的,袁曹间的兼并战争,虽属于封建割据势力之间的争斗,但它实现了地区统一,客观上符合人民的愿望。
官渡之战是汉末乃至中国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也是曹操与袁绍争夺北方霸权的转折点。官渡一战之后,曹操终于一反之前对袁绍的劣势,为自己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曹操在战事初期处于劣势,当中全赖三人为曹操扭转困局——荀彧、荀攸、许攸。
1、曹操于黎阳与袁绍相持,本欲还兵再作打算,荀攸献计:“今兵少不敌,分其势乃可。公到延津,若将渡兵向其后者,绍必西应之,然后轻兵袭白马,掩其不备,颜良可擒也。”曹操依计行事,果然大破袁军,斩杀颜良。
2、建安五年八月始,两军再次相持于官渡,双方互有胜负。其后曹操军中缺粮,适逢袁绍谋士许攸与营中将士不和,投奔曹操。许攸献计烧袁绍军粮,使袁绍不战自败。
3、曹操曾经在交战之时想过放弃,写信给许都的荀彧。而荀彧却提醒了曹操:“在战争双方都疲惫不堪时,谁后退谁被动,谁放弃谁灭亡。战机就在这时出现。”最后帮助曹操寻回信心,继续坚持。
曹操能接纳能人之言,取得最终的胜利,这全在于用人之道。荀攸、许攸皆是人才,献上计谋,有化险为夷之功;荀彧则具备长远的战略眼光,能够鼓励和帮助曹操在关键时期坚持战斗,这是更高层次的人才。
由此观之,人才的妥善任用应该可说是“一计敌万人”。至于曹操,他是一个懂得运用人才的人才,能接纳他人之言,故袁绍兵多也不足为惧,正所谓兵不在多,在乎能否调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赤壁之战
百度百科-夷陵之战
百度百科-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 曹操对袁绍
赤壁之战 曹操对刘备和孙权
夷陵之战 刘备对孙权
这三个战役都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也是改变局势的战役

三大战役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

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孙刘联军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猇亭[Xiāotíng],古地名,在今湖北宜都北),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

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也就是刘备称帝三个月后,刘为了给关羽报仇,挥兵攻打东吴孙权,气势强劲。孙权求和不成后,决定一面向曹魏称臣,避免两线作战,一面任命陆逊为总指挥率军应战。

逊与刘备相持七八个月后,最终于夷陵一带打败蜀汉军。夷陵之战的惨败,是蜀汉继关羽失荆州后又一次实力大损。

扩展资料:

历史背景:

官渡之战

东汉末年,轰轰烈烈的黄巾起义虽然被镇压下去了,但它却沉重地打击了汉朝地主阶级的统治,使早已腐朽不堪的东汉政权分崩离析,名存实亡。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各地州郡大吏独揽军政大权,地主豪强也纷纷组织“部曲”(私人武装),占据地盘, 形成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

转入争权夺利、互相兼并的长期战争,造成中原地区“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凄惨景象。当时的割据势力:主要有河北的袁绍、河内的张杨、兖豫的曹操、徐州的吕布、扬州的袁术、江东的孙策、荆州的刘表、幽州的公孙瓒、南阳的张绣等。

形成群雄并起的局面,在这些割据势力的连年征战中,袁绍、曹操两大集团逐步壮大起来。

建安四年(199年),袁绍最终战胜公孙瓒,据幽州、冀州、青州、并州,尽有河北之地,意欲南向以争天下。这样,华北最重要的两个政治军事集团,决战势所难免。起初形势袁强曹弱。袁绍已无后顾之忧,地广人众,可动员的兵力在十万以上。

赤壁之战

曹操从江陵出发,将要顺长江东下。诸葛亮对刘备说:“形势危急,我请求奉命去向孙将军求救。”于是他就和鲁肃一起去见孙权。诸葛亮在柴桑见到孙权,对孙权说:“天下大乱,将军在长江以东起兵,刘备在汉水以南召集部众,与曹操共同争夺天下。

现在,曹操基本已经消灭北方的主要强敌,接着南下攻破荆州,威震四海。在曹操大军面前,英雄无用武之地,所以刘备逃到这里,希望将军量力来加以安排。如果将军能以江东的人马,与占据中原的曹操相抗衡,不如及早与操断绝关系;如果不能,为什么不早点解除武装,向他称臣?

现在,将军表面上服从朝廷,而心中犹豫不决,事情已到危急关头而不果断处理,大祸马上就要临头了。”孙权说:“假如像你说的那样,刘备为什么不服从曹操?

”诸葛亮说:“田横,不过是齐国的壮士,还坚守节义,不肯屈辱投降;何况刘备是皇室后裔,英雄才略,举世无双,士大夫们对他的仰慕,如同流水归向大海。于是孙刘联盟抗曹于赤壁。

夷陵之战

公元219年,孙权袭取荆州,擒杀关羽,吴、蜀两国结仇。公元220年,曹丕代汉称帝。公元221年,刘备于益州称帝,年号为章武。同年,刘备为夺回荆州,为关羽报仇,亲率大军攻打东吴。孙权闻刘备将来伐,遣使求和,备不许。

吴南郡太守诸葛瑾给备来笺[jiān]说:“陛下以关羽之亲,何如先帝?荆州大小,熟与海内?俱应仇疾,谁当先后?若审此数,易于反掌”。来自吴人的议论,只能引起刘备的更大反感,而不会有何效果  。蜀汉猛将张飞率兵万人,从阆中至于江州,与刘备会师,但在出发前,被部下张达、范强所杀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官渡之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赤壁之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夷陵之战



这三次战役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
这三战相同的地方在于:一,三战都使用了火攻这一战术,并且都是最终由火攻战结束战争;二、一般认为,这三战都是以少胜多的战役。当然,夷陵之战是否以少胜多是有争议的,例如《资治通鉴》就认为它是以多胜少。不过,这三战的确打得相当精彩,却是不争的事实;三、三战在进行过程中都使用了“相持”这一战术,战争拖延的时间都比较长。尤其夷陵之战,战争的双方在山川综谷间相持了一年之久,可谓旷日持久。四、这三战都是三国形成过程中的关键之战,因而其战略意义非常重大。官渡之战使曹操完成了对北方的统一,使他一跃成为全国实力最强的军阀。赤壁之战确立天下三分的历史格局,使三国的走向日趋明朗。夷陵之战则最终确立了天下三分的格局,使三国成为事实。
这三战的不同之处在于:一,三战爆发的时间不同。官渡之战爆发于建安五年(200),赤壁之战在建安十三年(208),而夷陵之战则迟至黄初三年(222)。二、三战爆发的政治背景不同。官渡之战是在军阀割据状态下爆发的,赤壁之战是在曹操显现统一趋势的情况下爆发的,而夷陵之战又是在三国鼎立已经大致形成的情况下爆发的。

  三国期间:官渡之战,
赤壁
之战,彝陵之战并称
三大战役

  官渡之战,
曹操
vs
袁绍
,这一战曹操以少胜多,不但击败了袁绍,而且一鼓作气彻底消灭了这个对自己北方统治构成最大威胁的邻居。此战下来,曹操得到了
黄河
以北的大片土地,自己的
兵力
也从抵抗袁绍的十几万,迅速扩充到百万之众。使曹操成为北方不败的
霸主
。而且此战之后,曹操收袁绍
文臣武将
几十员,如
名将
张郃,
高览
,文臣
辛毗
,陈琳
等人
。曹操得到北方稳固的根基全赖此战。从此曹操可以称得上是发展最好的
时期

  赤壁之战,
孙刘联军
vs曹操,正值
巅峰
时期的曹操想一股
作气
取得
江东
,灭掉
刘备
以及
孙权
。却受到孙刘联军的顽强抵抗,并招致史无前例的惨败。纵观此战,
周瑜
水兵5万,刘备得江夏之兵两万。外加孙权接应的几万
兵马
加起来不过十几万,大败了曹操的83万
大军
实在是空前的胜利。这场
战争
之所以著名还有一个决定性的原因,就是它确立的三足鼎立的局面。刚刚灭掉袁绍的曹操正值巅峰时期,
实力
已经远远超过其他
诸侯
,如果他能妥善利用手中的优势,取得
天下
真的不难了。但是骄兵必败在其身上应验。狠狠地扼制了他发展的势头,使其从急速发展减慢到稳步发展。虽然此场
战役
曹操损失惨重,但是并未伤及元气。北方大片的土地尚存。也让他能安下心来治理国家。对于孙权来说,不但守住了自己的土地,而且增强了自己的
军事实力
。赤壁一战,孙权不可能不是出倾国之兵。但这倾国之兵才只有十几万。而之后取
荆州
,假途灭虢动辄就几十万兵马。不能不说孙权在这场战役中受益匪浅。但是此仗的最大收益者还是一直飘泊全国的刘备,这场战役之后,刘备不单兵力有了明显变化,之后取了荆襄,进而取得了整个荆州为家,为之后打
益州
奠定了根基。刘备在新野的时候兵马能有1万就不错了。就算逃到了江夏也只有2万兵马。赤壁之战之后他成了当之无愧的暴发户。才有与孙权抗衡的实力。
  彝陵之战,(从
走麦城
算起)这场战役对赢得了汉中
胜利
发展势头正盛的刘备来说无疑是伤筋动骨的打击。刚刚建立的
蜀国
,刚刚有几十万兵,一场火万事皆空。损失
将领
几十员,其中包括
五虎将
中的三位。刘备自己也在这场战役之后命损白帝城。但是
东吴
虽然赢得了这场仗但是也并没好到哪儿去。损失也是相当的惨重,毕竟彝陵一战之前一场没赢过,折兵几万,损失了
甘宁
,潘漳,马忠,
朱然
等十几员武将!但是比刘备强的是,东吴取得了荆州全境。但是从实力上比刘备强了些。从某种程度上说,这场战役注定了两家数十年之后被吞没的命运。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猇亭之战(我这才是真正正规的历史学名)

这三次战役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

三国演义《三英战吕布》主要内容
答:主要内容:东汉末年,各诸侯带各路兵马讨伐董贼。董卓派华雄迎战,被关羽杀了。董卓听说华雄被杀,派吕布迎战。张飞冲杀上去,连战五十回合。后来关羽、刘备也上阵,三个人把吕布围在当中,走马灯般的轮流厮杀,吕布毕竟难敌三人,渐渐觉得难以招架,拍马冲出了包围圈逃了。

三国演义所有战役资料
答:胜负:联军中的各群雄在这战役中大多都结下仇怨,由一起对抗董卓,转为开拓自己的领土,董卓讨伐战中在没有得到大的成果下,便告结束。 8、曹魏灭蜀吴 9、西晋统一中国 (后两个没什么好写的) 这些是三国中比较经典的战役,楼主可以参考一下~~ 按照时间是:190年 关东诸侯讨董卓之战 曹操攻董卓荥阳之战 孙坚鲁阳...

在三国演义之中,最经典的单挑有哪些?
答:说起小说《三国演义》中的精彩单挑,就不得不提战长沙了,当时关羽带着手下的五百名校刀手,声称要斩黄忠、韩玄之头,气势汹汹的来到了长沙城下,并且第一阵便不用三个回合就斩杀了杨龄。面对来者不善的关羽,老将黄忠自然也不甘示弱,上马提刀前来迎战,两人第一场打斗了一百多个回合没有分出胜负,...

以下哪些是《三国演义》中以少胜多的战役
答:一、赤壁之战。双方兵力:曹操:20多万;周瑜:5万。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

《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故事
答:《三国演义》中著名的故事有:火烧新野、草船借箭、三英战吕布、关羽败走麦城和火烧赤壁等:1、诸葛亮火烧新野 火烧博望坡之后,曹操卷土重来,派曹仁和曹洪大军进攻新野。诸葛亮料新野呆不了,就留下空城,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之物。曹军进城之后住入了民房。夜里狂风大作,埋伏在城外的刘备军往城里...

关于三国演义
答:群雄割据是讲董卓死后,中原诸侯群龙无首,为了扩大自己的地盘互相厮杀,最主要分为三个战区,即北方的袁绍与公孙瓒,江东地区孙策的崛起,中原地区曹操,刘备,吕布,袁术之间的战争.再后来的三分天下和天下归晋我就不一一细说了,最主要的我想谈谈自己对三国演义的一些认识和看法.在《三国演义》中,我最欣赏的...

《三国演义》中“三英战吕布”的好词好句有哪些?
答:三英战吕布壁画“三英战吕布”是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情节,出自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故事背景为曹操联合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上将吕布一连打败众将之后,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在虎牢关与吕布大战的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五回。“三英”指刘备(字玄德...

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50字
答:可归纳为四句诗:东汉末年烽烟起,三国鼎立争天下。兵戎乱影血横流,云烟消逝归司马。故事起自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以魏,蜀,吴三国的兴亡为线索,描绘了三国时期尖锐复杂的统治军事斗争,。书中用大量篇幅描写了几次大战役,如袁,曹官渡之战,魏;蜀吴联手抗曹魏的赤壁之战;吴蜀陵彝之...

《三国演义》的三大战役分别是哪三回里面写的呢?
答:第四十五回 三江口曹操折兵 群英会蒋干中计 第四十六回 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 第四十七回 阚泽密献诈降书 庞统巧授连环计 第四十八回 宴长江曹操赋诗 锁战船北军用武 第四十九回 七星坛诸葛祭风 三江口周瑜纵火 第五十回 诸葛亮智算华容 关云长义释曹操 第五十一回 曹仁大战东吴兵 孔明一...

历史上真的发生过“三英战吕布”这件事吗?
答:至于为什么历史上不存在这样真实的世界,而罗贯中又要写出来。主要可能是因为罗贯中想要更加的将《三国演义》这部小说故事情节凸显的更完整,另外将人物设计的更加立体感。在这一点上罗贯中确实迎合了大众的喜好。经过了小说当中的“三英战吕布”之后,确实让人们更加感叹于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兄弟等兄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