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与诸葛亮

作者&投稿:舌具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历史上诸葛亮和司马懿谁厉害啊~

两人年纪相仿,都是有勇有谋的,贡献不一样,不好分出谁更厉害,但司马懿历史上地位要高一些。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国丞相,司马懿是魏国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诸葛亮在北伐中病逝于五丈原,享年54岁,而司马懿73岁才病逝,被追封宣皇帝,庙号高祖。
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司马懿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曾率军擒斩孟达,两次率大军成功抵御诸葛亮北伐,远征平定辽东。对屯田、水利等农耕经济发展有重要贡献。

扩展资料:
诸葛亮比司马懿有名的原因:
1、诸葛亮安民,司马懿屠民:
诸葛亮之前北伐多次退兵都是因为粮草不继。诸葛亮虽然多次北伐,但是蜀汉百姓生活并没有收到影响。司马懿对待百姓可是很残忍的,辽东之战,公孙渊宣布投降司马懿,司马懿本可兵不血刃夺取辽东,逼的公孙渊自杀,公孙渊自杀本来是想保全辽东百姓,可司马懿还是屠了辽东。
2、诸葛亮谋事,司马懿谋身:
诸葛亮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以“隆中对”为颠沛流离的刘备指出一条明路,受任于败军之即,身使东吴,连吴抗曹。又为刘备推荐了庞统、蒋宛、刘巴等人才,白帝托孤之后临危受命,辅佐后主刘禅。
反观司马懿,有人说司马懿不能在正面战场打败诸葛亮,只知道固守不战的原因,是因为“养寇自重”,如果司马懿打败了诸葛亮,那么他也离死期不远了。可是假如司马懿真的是“养寇自重”,不正说明了司马懿做事情只考虑自己生命的保全而不考虑国家的利益。
3、诸葛亮殉国,司司马懿窃国:
武侯满门皆忠烈:诸葛亮北伐魏国,病逝五丈原。诸葛亮之子诸葛瞻、孙子诸葛尚以身殉国。诸葛亮徒弟姜维直到蜀汉灭亡依然“一计害三贤”,事情暴露复国失败,姜维兵败自刎。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将同为托孤大臣的曹爽满门抄斩,又清剿诸曹诸夏势力,夏侯霸逃难到蜀汉,夏侯玄被司马师杀害,夷灭三族。司马懿之子司马昭废魏帝曹芳,又指示成济杀害魏帝曹髦,司马懿之孙司马炎逼迫魏帝曹奂退位,建立晋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司马懿 (西晋王朝奠基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诸葛亮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
1、诸葛亮
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境内),享年54岁。刘禅追封其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诸葛亮。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2、司马懿
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政治家、军事谋略家,魏国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
嘉平三年(251年),司马懿病死,享年73岁,辞郡公和殊礼,葬于首阳山,谥号宣文。次子司马昭封晋王后,追谥司马懿为宣王;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庙号高祖。

扩展资料
在《三国演义》中,司马懿被描写成为一个城府极深、屠杀和禁闭曹氏宗室的奸臣。据历史记载,东晋明帝司马绍听说司马懿是靠虚伪、欺诈才得以成功的,惭愧得以手掩面,为自己有这样的先辈而深感羞耻。
可见,在正统文化当中,司马懿是一个与诸葛亮鞠躬尽瘁的忠臣形象截然相反的反面人物。但随着人生阅历和经验的积累,毛泽东逐渐改变了对司马懿的看法,认为他有智谋,善分析,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在三国人物当中,诸葛亮是毛泽东谈得较多的一位,大概也是毛泽东最为推崇的人物之一。
早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期间,毛泽东在《讲堂录》里就说诸葛亮是“办事之人”,他多次提倡人们要学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他自己曾经表示:我也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呢。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诸葛亮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司马懿

原文
  司马懿对诸葛亮司马懿与诸葛亮相守百余日。亮数挑战,懿不出。亮乃遗懿巾帼妇人之服,懿怒,上表请战,帝使卫尉辛毗仗节为军师以制之。护军姜维谓亮曰:“辛佐治仗节而到,贼不复出矣。”亮曰:“彼本无战情,所以固请战者,以示武于其众耳。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邪?”
译文
  司马懿和诸葛亮两军对峙一百多天,诸葛亮几次挑战,司马懿坚守不出。诸葛亮派人送给司马懿女人的服饰,司马懿大怒,上书请求交战,皇帝派卫尉辛毗手持使节担任军师来制约司马懿。护军姜维对诸葛亮说:“辛佐治持使节到了,敌人肯定不会出战了。”诸葛亮说:“司马懿本来就没有出战的意思,所以坚持请求出战,是为了向部下示威(激励士气)。将军在部队中,皇帝的命令也可以不接受,如果他真能够战胜我,何必要不远千里去请示呢?”
注释编辑本段
  1.遗:送
  2.表: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3.制:制约
  4.卫尉:官职名
  5.护军:将职名
  6.苛:如果
  7.使:派
如若要说两位谁更高明些的话,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雠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司马懿天地之大,黎元为本。邦国之贵,元首为先。治乱无常,兴亡有运。是故五帝之上,居万乘以为忧;三王已来,处其忧而为乐。竞智力,争利害,大小相吞,强弱相袭。逮乎魏室,三方鼎峙,干戈不息,氛雾交飞。宣皇以天挺之姿,应期佐命,文以缵治,武以棱威。用人如在己,求贤若不及;情深阻而莫测,性宽绰而能容,和光同尘,与时舒卷,戢鳞潜翼,思属风云。饰忠于已诈之心,延安于将危之命。观其雄略内断,英猷外决,殄公孙于百日,擒孟达于盈旬,自以兵动若神,谋无再计矣。既而拥众西举,与诸葛相持。抑其甲兵,本无斗志,遗其巾帼,方发愤心。杖节当门,雄图顿屈,请战千里,诈欲示威。且秦蜀之人,勇懦非敌,夷险之路,劳逸不同,以此争功,其利可见。而返闭军固垒,莫敢争锋,生怯实而未前,死疑虚而犹遁,良将之道,失在斯乎!文帝之世,辅翼权重,许昌同萧何之委,崇华甚霍光之寄。当谓竭诚尽节,伊傅可齐。及明帝将终,栋梁是属,受遗二主,佐命三朝,既承忍死之托,曾无殉生之报。天子在外,内起甲兵,陵土未乾,遽相诛戮,贞臣之体,宁若此乎!尽善之方,以斯为惑。夫征讨之策,岂东智而西愚?辅佐之心,何前忠而后乱?故晋明掩面,耻欺伪以成功;石勒肆言,笑奸回以定业。古人有云:“积善三年,知之者少,为恶一日,闻于天下。”可不谓然乎!虽自隐过当年,而终见嗤后代。亦犹窃钟掩耳,以众人为不闻;锐意盗金,谓市中为莫睹。故知贪于近者则遗远,溺于利者则伤名;若不损己以益人,则当祸人而福己。顺理而举易为力,背时而动难为功。况以未成之晋基,逼有余之魏祚?虽复道格区宇,德被苍生,而天未启时,宝位犹阻,非可以智竞,不可以力争,虽则庆流后昆,而身终于北面矣。
诸葛亮更胜一筹。
不过,诸葛亮也并非完人。其一,诸葛亮如果从纯功利的角度讲,司马懿的才能是要远远大于诸葛亮的。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可以从当年二人在渭水前线打的一仗看出来。我们都知道,在战场上没有什么公理法则,不管用什么办法,只要最终打败了敌人,就是胜利者,而胜利者是不受责备的。当年诸葛亮伐曹操受到司马懿的阻击后,一筹莫展,无计可施,说得难听一点已经是黔驴技穷了。而反观司马懿,却处之泰然,游刃有余。诸葛亮被司马懿拖一个半死,实在没有办法,竟然想到要给司马懿送去一套女人的衣服来刺激他,这也太小儿科了,古今中外哪有这么用兵的?而从战争的结局来看,二人的高下就更加明显了。诸葛亮打不过司马懿,气得不行,于是秋风五丈原,连翻盘的本钱都丢掉了。而司马懿呢,回到魏朝后一门心思地开创了大晋王朝,成了“晋史”的主角。上面说的是军事才能,而政治才能诸葛亮就更差了。且不说司马懿老谋深算,活活把一个曹魏王朝拿了下来,就是司马懿欲擒故纵活捉曹爽那一下子,也是诸葛亮一辈子都学不会的。而反观诸葛亮,他虽然也把持着蜀汉政权,但却玩得力不从心,险些将自己累死。最后,蜀汉还是因为人才缺乏而最先灭亡了。其二,司马懿打败了诸葛亮,诸葛亮还把一条姓命搭了进去。后世的人们神化诸葛亮,《三国演义》写得二人交战经常是诸葛亮打得司马懿落花流水,但那都是后人的杜撰,当不得真。其三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一般,所以刘备并没有让他打什么仗,只让他搞后勤。而诸葛亮的后勤工作做得还是不错的。也可以这样说,刘备虽然没有完全发挥出诸葛亮的才能,但也是给了诸葛亮充分的政治舞台的,没有限制他。说到曹操是不是限制过司马懿,那可能还是有的。曹操善于观察人,他认为司马懿久后必反,所以对司马懿有较大的戒心,没有放手使用。只是司马懿工于心计,他明知曹操对自己不信任,于是工作更加卖力,终于曹操打消了疑虑,没有太为难司马懿。等到曹操死后,曹丕上台,司马懿的机会便来了。所以,曹操虽然限制过司马懿,但这个限制被司马懿巧妙地化解了。从这个层面来看,司马懿仍然比诸葛亮要高。

额,这几个事例和分析行么?如若不是,请客官名言。

诸葛亮和司马懿到底谁更聪明?
答:诸葛亮才多少资源?可诸葛突然就把安定、天水一代一下就打下来了。然后呢?就只能退回去了。因为只能打,没法占。可以说在大战略上大家都心知肚明的情况下,蜀国要发展,就要往北打的前提下,司马懿却没有选择和诸葛亮刚正面。司马懿并没有派兵直接去抢回天水一代,而是打了孟达。等诸葛亮退。我说...

《三国演义》中司马懿与诸葛亮之间的关系该如何描述?他们是敌人还是朋友...
答: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司马懿与诸葛亮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今天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司马懿效忠魏国,诸葛亮效忠蜀国。这两个人是敌对关系。蜀国丞相诸葛亮自从被请刘备下山以来,一直对刘备忠心耿耿。在三国纷争中,他提出与孙权结盟,攻占荆州,并帮助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后来,刘备去世了,他帮助...

诸葛亮和司马懿,临终各留一计,最后谁赢了?
答:司马懿和诸葛亮斗了一辈子,临终也没有斗出来一个结果,于是他们决定要在死后斗了,毕竟他们两个人都是朝中的大将,死后下葬地点必须要隐秘,否则一不小心就会引来盗贼或者敌人,当然也是怕后来的人前来盗墓,盗取金银珠宝,于是他们两个人死后各留下一计,最终还是诸葛亮获胜了。诸葛亮是效忠刘备的,...

诸葛亮和司马懿的故事
答:《三国演义》中,在刘备死后,出现了魏、蜀两国之间司马懿与诸葛亮的长期对峙。诸葛亮为了完成隆中对策中北伐中原的战略部署,六出祁山,领兵伐魏,双方斗智斗勇,波澜起伏,战况之激烈,智慧之运用,超过了以往三国之间任何一次对峙。诸葛亮与司马懿真正的决战只有一次,就是上方谷之战。这场战役是诸葛亮...

正史中的司马懿和诸葛亮谁强?
答: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的一句诗道尽了三国的智慧人物。提起三国,人们能想到很多英雄人物,但说到三国中最聪明的两个人物,人们不约而同的想到司马懿和诸葛亮。的确,这两位堪称是三国智慧的代表人物,那么,司马懿跟诸葛亮谁厉害呢?1.司马懿给过诸葛亮两个评价 真乃天下奇才也!这...

空城计中,司马懿明明有机会,为什么要放走诸葛亮?
答:在逼不得已的情况下,诸葛亮被迫玩了平生唯一一次“险计”:没错,就是“空城计”。据说,他在西城无兵无将的前提下,大开城门,用一曲瑶琴惊退了司马懿;但是,事情的真相,可能远远没有那么简单。试想一下,司马懿是何方神圣?当年,他和诸葛亮同时学艺在水镜先生司马徽的...

诸葛亮为何会败给司马懿?
答:都是以君子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而司马懿则不同,他有很深的城府,不会轻易被人看穿。虽然说诸葛亮用自己的聪明与才智让他可以在在某些时候战胜敌人,但是所谓明箭易躲,暗箭难防呀。对于司马懿这种小人,还是终究没有躲过,最终兵败司马懿。这恐怕也是诸葛亮这辈子都没想过的事情吧。

司马懿诸葛亮
答:司马懿诸葛亮对于这个题目,我的个人看法是,在政治上诸葛亮胜司马懿一筹,在军事上,司马懿和诸葛亮各有所长,在人品上,诸葛亮司马懿在同一个时间段,五十四岁前不相上下,但五十四岁诸葛亮完美的死了,而司马懿还活着去篡权,后期诸葛亮完胜司马懿。总的综合评定,诸葛亮胜过司马懿。一、政治上。诸葛亮被刘备三顾茅庐...

真真正正的历史,司马懿跟诸葛亮对绝过几次?战斗的地点是在蜀国境内还...
答:都是诸葛亮主动对魏国的战争。诸葛亮七出出征魏国,没有一次成功的,也就是说他与司马懿的对决,从未胜过。楼主看看以下就明白了。我选取的就是他们俩个开始到最后对决的全过程。太和元年(227年)六月,明帝命司马懿驻扎宛城,加督荆、豫二州诸军事。 当初蜀将孟达降魏时,魏朝待其甚厚,司马懿认为他言行倾巧,不可...

诸葛亮与司马懿的故事
答:诸葛亮三出祁山与司马懿交战时,司马懿坚持守寨不出,持续了半个月,一直不跟诸葛亮交兵。司马懿熬得住,诸葛亮可熬不住,因为他粮草不足,他恨不得速战速决。于是诸葛亮使了一个计谋,佯装拔寨退兵,以此引诱魏军。第一次蜀军退出三十里下寨,张郃等将领提出追赶上去。司马懿认为诸葛亮退兵,绝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