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作者&投稿:揣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什么是新课改?新课改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新课改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上世纪末,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新课改的主要内容是:
1、课程目标方面:反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以前的老师授课比较注重照本宣科,所教的内容大都跟书本一模一样,这样教出来的学生其思维能力相对较弱。新课改则更注重引导学生去探索新知识,而不是老师告诉你什么就是什么。
2、课程结构方面:强调不同功能和价值的课程要有一个比较均衡、合理的结构,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新课改除了需要学生掌握课本知识之外,更强调了德智体美等多方位的发展,使学生更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3、课程内容方面,强调改变“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以前的教育当中有很多难度在中上的知识,导致两极分化,有的学生解难题特别厉害,有的学生却连基础都掌握不了。新课改则更注重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以及全面发展。
4、课程实施方面,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以前都是老师要学生乖乖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新课改之后则更强调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学人员应该通过一些方法,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的去学习。
5、课程评价方面,以前的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现在强调评价是为了改进教学、促进发展。例如在评分机制上更为灵活,学生差一点点及格的情况下,老师可以酌情处理,让他及格,增强自信,同事也激发对学习的兴趣。
6、课程管理方面,以前基本上是国家课程、教材一统天下,现在则更强调“因地制宜”,也就是说各地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做相应的改动,使得教材、教学等更适应学生的发展。

扩展资料: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人们已经感受到了一些变化:各地用的课本是不完全一样的,老师上课不是“紧扣教科书”了。学生的“问题”多起来了,“中考”改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了。高中录取不是只看分数了。
高中新课改“最要害”的变化是学生自主选课。也就是说,学生在完成必修课程的基础上,有很大的“课程选择权”,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想学什么就学什么”。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新课改的具体内容有:
(1)三维目标:新课程倡导三维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2)课程结构: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3)学习方式:现代学习方式的表现形式包括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
(4)课程评价: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
(5)课程管理: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

课程内涵
课程即教材,课程内容在传统上历来被作为要学生习得的知识来对待,重点放在向学生传递
知识这一基点上,而知识的传递是以教材为依据的。所以,课程内容被理所当然地认为是上课所用的教材。这是一种以学科为中心的教育目的观的体现。
教材取向以知识体系为基点,认为课程内容就是学生要学习的知识,而知识的载体就是教材,其代表人物是夸美纽斯。

新课改的主要内容是:

1、转变课程功能。改变过去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革课程结构。改变过去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3、改革课程内容。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善学生学习方式。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面对新课改,广大的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一线教师需要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改变自己,只有这样,才能逐步适应不断变革的教育形式,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的“新教师”。

初中与高中改革

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主要包括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外语、科学(或物理、化学、生物)、历史与社会(或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积极倡导各地选择综合课程。学校应努力创造条件开设选修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艺术、美术课中要加强写字教学。

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为使学生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课程标准应有不同水平的要求,在开设必修课的同时,设置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开设技术类课程。积极试行学分制管理。



主要内容: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的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勇,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新课改意义:

1、教育思想的一次巨大突破:

要使高中教育更好地满足当今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基础教育应该面向大众服务,而不再以服务精英教育为导向。从我国具体国情出发,正视人口现状,通过合理的高中教育,培养适合我们发展现状的初、中级人才,是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对整个教育体系的迫切要求。

从我国现在所处的发展阶段的现实考虑,在普通高中教育尚未普及的背景下,普通高中教育对提升全民素质,为社会发展培养人才,依然是重中之重,普通高中教育肩负着重要的社会使命。这是当前普通高中教育发展必须回答的基本问题。

2、教育观念的更新: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注人的发展,始终是教育的核心,而究竟哪些素养是人成长中的关键因素,一直是教育界着力探讨的一个热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现在,教育在历史上第一次为一个尚未存在的社会培养着新人”。这个所谓的新人,就是以实践与创新能力为核心的。

正是这两样能力使他不论是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家庭和社会成员,作为一个公民和生产者,还是作为一个技术发明者和有创造性的理想家,有可能承担起各种不同的责任、胜任不同的角色。



我们常常以为课程改革就是改换教材,这是不正确的。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新课改主要有六大"改变":
1、课程目标方面,反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比如学化学,过去只是明确地告诉你什么加什么会产生怎样的反应,现在我们经常不告诉学生结果,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做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习、理解和记忆,体验过程,培养能力,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2、课程结构方面,强调不同功能和价值的课程要有一个比较均衡、合理的结构,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突出的是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类的课程得到强化,同时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和选择性。
3、课程内容方面,强调改变"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多地学习与生活、科技相联系的"活"的知识。
4、课程实施方面,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
5、课程评价方面,以前的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四川课改选拔,现在强调评价是为了改进教学、促进发展。比如,有的学生基础较差但很用功,只考了58分,没及格,老师可以给他60分甚至65分,以促使他更有信心地学习。
6、课程管理方面,以前基本上是国家课程、教材一统天下,现在强调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充分调动地方和学校的积极性,也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人们已经感受到了一些变化:各地用的课本是不完全一样的;老师上课不是"紧扣教科书"了;学生的"问题"多起来了;高中录取不是只看分数了。学业评价不是只看考试结果了等等。

新课改的内容:
1、课程目标方面:反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以前的老师授课比较注重照本宣科,所教的内容大都跟书本一模一样,这样教出来的学生其思维能力相对较弱。新课改则更注重引导学生去探索新知识,而不是老师告诉你什么就是什么。
2、课程结构方面:强调不同功能和价值的课程要有一个比较均衡、合理的结构,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新课改除了需要学生掌握课本知识之外,更强调了德智体美等多方位的发展,使学生更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3、课程内容方面,强调改变“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以前的教育当中有很多难度在中上的知识,导致两极分化,有的学生解难题特别厉害,有的学生却连基础都掌握不了。新课改则更注重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以及全面发展。
4、课程实施方面,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以前都是老师要学生乖乖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新课改之后则更强调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学人员应该通过一些方法,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的去学习。
5、课程评价方面,以前的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现在强调评价是为了改进教学、促进发展。例如在评分机制上更为灵活,学生差一点点及格的情况下,老师可以酌情处理,让他及格,增强自信,同事也激发对学习的兴趣。
6、课程管理方面,以前基本上是国家课程、教材一统天下,现在则更强调“因地制宜”,也就是说各地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做相应的改动,使得教材、教学等更适应学生的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中最大的亮点,确实,小组合作探究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大激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笔者曾经在苏州盛湖学校观摩过几节这样的课改课堂,老师多媒体显示了本节课应解决的几个问题,然后就让小组讨论,现场各小组讨论的煞是热烈。讨论完后小组成员拍手示意,然后就到了各小组展示的环节,在这个过程中,一直都是合作学习,盛湖学校是一所年轻的学校,他们通过小组合作稳步提升成绩,提升学生个人素养,笔者通过几天的观察,收货很大,还是很让人值得去学习的。

教资新课改的内容
答: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们要注意的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替代学生的一切或者学生的一切行为都要在教师的指令下进行。考点·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核心目标)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

新课改是什么
答:新课改解释如下:课改是根底教育第二轮课程改革的简称。他把学生当成课程建立的主体,并以学生为中心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课改详细内容就是从应用教材,教育形式,教育理念到考核形式所发生的有目的、有标准、有成果的新尝试,新变化。课改的性质是教育开展中的一个必然阶段。课改的本质就是...

新课改中,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主要表现:
答:2. 引入探究性学习:新课改鼓励学生通过探究、发现和讨论的方式学习数学。课程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和探究精神,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实践和问题解决过程,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3. 强化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新课改将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更加紧密,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课程内容更加注重...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答:新课程改革,最关键的是教育理念、教学思想的改革。其中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看待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课程评价方面,以前的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现在强调评价是为了改进教学、促进发展。例如在评分机制上更为灵活,学生差一点点及格的情况下,老师可以酌情处理,让他及格,增强自信,...

小学数学 新课改的内容是什么?
答: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理念概要 1.课程改革总体理念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2.“大众数学”理念(第1页)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三性: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遴选有价值的,淡化少价值的,剔除无价值的数学:概率统计被认为具有很高的价值,作为单独的一个基本部分,是课改的一个...

新课改的目标包括哪六个方面?
答: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

新课改持续了多久
答:随后,在2001年和2004年,我国又相继发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纲要》,进一步明确了新课改的方向和目标。随着时间的推移,新课改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2. 新课改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新课改的主要内容包括:优化教育内容、完善教育体系、优化课程设置...

新课改是哪一年提出的?
答:新课改是1999年提出的。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于1999年正式启动,2000年1月至6月通过申报、评审,成立了各学科课程标准研制组。2000年7月至2001年2月,各研制组在专题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课程标准初稿。3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在9个地区向广大教育工作者和专家学者征求意见,对各学科课程标准进一步修改...

2022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答: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 1、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理论基础: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力理论;2、新课改的核心目标: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3、新课改的核心目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4、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5、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以人为本);6、教育改革的核心:课程...

高中新课改的主要内容
答:课改内容学分制:每学年须参加1周社会实践解读:教学时间 每学年40周教育厅相关方案表明,新课改最大的变化之一是实行学分制,高中学生在高中3年之内,必须修满144分才能毕业。据悉,新课改实施后,每学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社会实践1周,假期(包括寒暑假、节假日)11周。每学期分两段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