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天下为己任的作者和意思

作者&投稿:晁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以天下为己任的人有谁,谢谢~

以天下为己任
读音:yǐ tiān xià shì wéi jǐ rèn
释义:把国家的兴衰治乱作为自己的责任。
出处:《南史·孔休源传》:“休源风范强正,明练政体,常以天下为己任。”
译文:孔休源作风优良正派,对政治十分用心,常常把国家的兴衰治乱作为自己的责任。

扩展资料:
近义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读音:tiān xià xīng wáng,pǐ fū yǒu zé
释义:国家的兴盛或衰亡,每个普通人都有一份责任。
出处:
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正始》“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译文:
“亡国”与“亡天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亡国”是指改朝换代,换个王帝,国号。而仁义道德得不到发扬光大,统治者虐害人民,人民之间也纷争不断,是天下将灭亡。保国这类事只需由王帝及大臣和掌握权力的人去谋划。 但是“天下”的兴亡,则是低微的百姓也有责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以天下为己任

朱熹
这句话出自朱熹对范仲淹的评论:“且如一个范文正公,自做秀才时便以天下为己任,无一事不理会过。一旦仁宗大用之,便做出许多事业。”(《朱子语类》卷一二九)

若说“大丈夫当以天下为己任”,可查到如下故事:
茅盾童年时会考,他参加了这次隆重的考试.会考的作文题是《论富国强兵之道》,茅盾很快就写了一篇四百多字的议论文,文章的最后一句是"大丈夫当以天下为己任".主持会考的老师对茅盾的文章大
加称赞,并在最后一句上加了密圈,写了如下语:"十二岁小儿,能作此语,莫谓祖国无人也."

【解释】 把国家的兴衰治乱作为自己的责任。

  • 释义:把国家的兴衰治乱作为自己的责任。

     

  • 这句话出自朱熹对范仲淹的评价中,见(《朱子语类》卷一二九) 中。

     

  • 古往今来,以天下为己任的人很多,譬如:

    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忧国忧民的情怀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  坚决禁烟

    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等等



作者: 李大师及其子李延寿 【解释】:把国家的兴衰治乱作为自己的责任。

出自《南史·孔休源传》:“休源风范强正,明练政体,常以天下为己任。”
《南史》是合南朝宋、齐、梁、陈四代历史为一编的纪传体史著,记事起自南朝宋武帝刘裕永初元年(公元420年),止于陈后主陈叔宝祯明三年(公元589年),记述南朝四代一百七十年的历史。《南史》与《北史》为姊妹篇,是由李大师及其子李延寿两代人编撰完成的。
和范仲淹先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心情一样,以天下太平祥和为己任。

范仲淹倡导士大夫“以天下为己任”,是当时的主流思想吗?
答:范仲淹当时倡导的“以天下为己任”确实是当时的主流思想,一来有我国源远流长的儒家文化做背景,二来宋朝的制度和文化风气都在鼓励着士大夫们心怀天下。因此在这种根正苗红的环境下,就像以前学雷锋的文化氛围一样,对当时人们的行为和思想都有积极的带动作用的。接下来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它为何能...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答:表明了范仲淹不为个人得失而悲喜,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见解、高尚情操。这句话也是这篇文章的主旨句,这句话教育后人要超越个人的忧乐,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积极进取,为此就不能动摇内心的信念。出处:宋代诗人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原文节选: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范仲淹树文言文
答:《岳阳楼记》原文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北宋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死后谥号文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 他出身贫寒,年幼丧父,母亲改嫁,外出读书求学,勤奋刻苦,他从小有大志,作秀才时,就“以天下为己任”。后因得罪了宰相吕夷简,被贬。 后任参知政事,曾提出均田赋等改革时弊的建议,再次被贬。后在赴...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中 每以天下为己任 的意思是?
答:回答:以天下为己任 发音 yǐ tiān xià wéi jǐ rèn 解释 把国家的兴衰治乱作为自己的责任。 出处 《南史·孔休源传》:“休源风范强正,明练政体,常以天下为己任。” 示例 经过这样磨炼成长起来的青年,才会有~的抱负。

范仲淹为官文言文
答: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另一版本: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

以天下事为己任的为什么意思
答:作为、当作。把天下的事都当作自己的任务。

“士当以天下为己任”出自哪里
答:出自《论语》这部著作。

为天下兴亡为己任谁说的
答:为天下兴亡为己任谁说的?不清楚。但是,有“以天下为己任”之语。出自《南史·孔休源传》:“ 休源 风范强正,明练政体,常以天下为己任。”《隋书·高颎传》:“﹝ 熲 ﹞竭诚尽节,进引贞良,以天下为己任。”《宋史·范仲淹传》:“ 仲淹 以天下为己任,裁削幸滥,考覆官吏,日夜谋虑兴致...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对你有何教育意义...
答:1、表明了范仲淹不为个人得失而悲喜,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见解、高尚情操。2、这句话教育后人要超越个人的忧乐,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积极进取,为此就不能动摇内心的信念。出自宋代诗人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原文节选: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的文言文大意是
答:他常常自己讲道:“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 5.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这篇文言文整个意思 【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