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西皮"的旋律色调和调式是怎样的?

作者&投稿:牟欣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西皮""二黄"各有什么特点?~

京剧的唱腔主要以著名的 “西皮”和“二黄”两大声腔组成,即所谓的“皮黄腔”。

 在旋律发展中,由于“西皮”跳进音程较多,整体音区偏高,其调式多以“宫”调式为主,因此,其旋律色调明亮、华丽、尖锐,用平缓节奏处理时,多表现明快、抒情的喜剧情节和愉悦的人物情绪。 用轻快或强劲节奏处理时,多表现热烈、激烈的戏剧场面和活泼、激动的人物情绪。

“二黄”则以级进音程为主,整体音区偏低,其调式多以“商”调式为主,其旋律的色调暗淡、凝重、平静,节奏缓慢时,多用来表现压抑的悲剧情节和忧郁的人物情绪;节奏强劲时,多表现压抑、悲壮的戏剧场面和凄楚、悲愤的人物情绪。

“西皮”的入唱位置在弱拍(如2/4节拍时,在弱拍入唱;4/4节拍时,在次强拍入唱)。“二黄”的入唱位置在强拍(任何节拍均如此)。前者由于是弱拍入唱,且强弱关系时而模糊又时而清晰,增强了节奏的不稳定感和旋律的流动感,因此,西皮唱腔总是给人以婉转流畅如行云流水之感;后者由于是强拍入唱,强弱关系比较明确,节奏扎实、稳定,增强了旋律的凝重感和力度感。

  西皮腔系是京剧中板式变化最复杂的基本声腔系统。像二簧腔系一样,它也包括“正” 西皮(一般不提“正”字)和反西皮两部分。
  “正”西皮就是平常所说的“西皮”。西皮腔的京胡定弦是“6[下加低音点]—3”弦(即里弦为6[低音点],外弦为3)。 与二簧腔的特征相反,西皮腔的旋律较少级进或准级进式的行进,而往往是由三四度乃至五六度的跳动来构成旋律的。因此它的唱腔往往显得比较活泼轻佻或激昂慷慨。特别适合于表现激烈的争吵、辩论和热烈的讲述、渲染或内心不平静的一些思考等内容。例如《空城计》中诸葛亮临战前的思考与回忆唱段“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一段和他在城楼上只身空城退敌时捏一把汗、内紧外松的唱段“我正在城楼观山景”。现代戏《红灯记》中铁梅欢快的唱腔“我家的表叔数不清”,李玉和辞别亲人准备去斗鸠山的唱段“临行喝妈一碗酒”;《沙家浜》中的“智斗”等,都充分利用了西皮腔的表现功能。
  西皮唱腔拥有京剧中所有的各种板式。包括〔西皮导板〕、〔西皮慢板〕、〔西皮原板〕、〔西皮二六板〕、〔西皮流水板〕、〔西皮快板〕、〔西皮摇板〕、〔西皮散板〕等等。同一种板式往往还有许多变化的形态。例如比〔导板〕快捷的〔西皮小导板〕,比〔慢板〕快,又比〔原板〕慢的〔西皮快三眼〕,比〔原板〕快的〔西皮快原板〕,比〔二六板〕快又比〔流水板〕慢的〔西皮快二六板〕或〔西皮慢流水板〕,就连〔西皮快板〕也有1/4拍一小节的和1/8拍一小节的。

京剧的唱腔主要以著名的 “西皮”和“二黄”两大声腔组成,即所谓的“皮黄腔”。关于这两大声腔的由来、形成与发展,在此不作考证和论述,仅就传统京剧唱腔的特点及作用做一介绍。

很多人都知道,“西皮”和“二黄”各有其特定的唱腔结构、旋律模式和调性特征。那么,它们的主要特点和作用是什么呢?在这里,我们以老生唱腔为例,将“西皮”和“二黄”的主要特征简单作一描述和比较。

在旋律发展中,由于“西皮”跳进音程较多,整体音区偏高,其调式多以“宫”调式为主,因此,其旋律色调明亮、华丽、尖锐,用平缓节奏处理时,多表现明快、抒情的喜剧情节和愉悦的人物情绪。

用轻快或强劲节奏处理时,多表现热烈、激烈的戏剧场面和活泼、激动的人物情绪。相比之下,“二黄”则以级进音程为主,整体音区偏低,其调式多以“商”调式为主,其旋律的色调暗淡、凝重、平静,节奏缓慢时,多用来表现压抑的悲剧情节和忧郁的人物情绪;节奏强劲时,多表现压抑、悲壮的戏剧场面和凄楚、悲愤的人物情绪。另外,"西皮"和"二黄"在入唱(或起唱)位置上有明显的不同。“西皮”的入唱位置在弱拍(如2/4节拍时,在弱拍入唱;4/4节拍时,在次强拍入唱)。“二黄”的入唱位置在强拍(任何节拍均如此)。前者由于是弱拍入唱,且强弱关系时而模糊又时而清晰,增强了节奏的不稳定感和旋律的流动感,因此,西皮唱腔总是给人以婉转流畅如行云流水之感;后者由于是强拍入唱,强弱关系比较明确,节奏扎实、稳定,增强了旋律的凝重感和力度感,因此,二黄唱腔总是给人以沉静、悲凉之感。当然,这些只是它们最基本、最典型的特征,至于特殊情况的各种特殊处理也是存在的。

在京剧唱腔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其声腔不仅派生了反调“西皮”和反调“二黄”,还吸收了一些其他地方剧种腔调,如[南梆子]、[四平调]、[高拨子]、[娃娃调]、[汉调]等。由于这些外来腔调在保持其原有结构和调性特点外,其旋律风格都不同程度地与“西皮”、“二黄”相近或相融,特别是胡琴的定弦和把位上分别相同于“皮黄”,故习惯地把这些强调分别归入“皮黄”列之中,如[西皮南梆子]、[西皮娃娃调]、[二黄四平调]、[二黄汉调]等。

谈到声腔的作用,不能不谈及到节奏的运用。京剧唱腔的节奏有其特有的表达方式,即由“板式”来确定。其典型板式有:[原板](2/4节拍)、[慢板]、[三眼](4/4节拍)、[流水]、[快板](1/4节拍)、[散板]、[摇板](自由节拍)等。[原板]为基础(原形)板式,其它各板式是在[原板]的基础上演化而来,如[慢板]、[三眼]是将[原板]的旋律和节奏进行加倍扩充,再根据唱词、情绪和速度的需要来丰富旋律和节奏,使唱腔旋律更加丰满、华丽;而[流水]、[快板]则是将[原板]的旋律和节奏进行收缩,再根据唱词、情绪和速度的需要来简化旋律和节奏,使唱腔旋律和节奏更加简练朴实,增强了力度;又如[散板]、[摇板]是将[原板]的旋律和节奏根据唱词、情绪和速度的需要来自由伸展或紧缩,增强了唱腔表现力和戏剧效果。象其它类型的音乐一样,节奏越是缓慢,情绪越是趋于平稳、优雅,反之则越是活泼、激动。不同的板式与不同的声腔有机搭配,则产生不同的戏剧效果。

京剧的声腔与板式进行各种有机搭配,形成了完整的京剧唱腔体系。分析京剧唱腔的表现功能,大致归类为三种,一是抒情性,二是叙事性,三是冲突性。腔多字少的多用于抒情性唱段,如《文昭关》中伍员唱段 [二黄慢板]“一轮明月照窗前”和《贵妃醉酒》中杨贵妃唱段[二黄四平调慢板]“海岛冰轮初转腾”。而腔少字多则用于叙事性唱段,如《凤还巢》中程雪娥唱段[西皮原板]“本应当随母亲镐京避难”。而第三种“冲突性”唱腔之所以单独归为一类,是因为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在京剧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即人物之间产生戏剧冲突时进行激烈的对唱或联唱唱段。如《四郎探母》中杨延辉与铁镜公主的对唱[西皮快板]“非是我这几日愁眉不展”。

“西皮”跳进音程较多,整体音区偏高,其调式多以“宫”调式为主,因此,其旋律色调明亮、华丽、尖锐.
“二黄”以级进音程为主,整体音区偏低,其调式多以“商”调式为主,其旋律的色调暗淡、凝重、平静.

京剧的起源是什么?
答:清朝乾隆时期。京剧起源于清朝乾隆时期,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接收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京剧特点 京剧的起源很复杂有人...

京剧四大流派是什么?
答:京剧四大流派是指旦角的四大流派,分别为梅派(梅兰芳)、程派(程砚秋)、荀派(荀慧生)、尚派(尚小云)。四大派详细介绍:梅派:创始人梅兰芳,演青衣,兼演刀旦。对京剧旦角的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等各方面有所创造发展,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影响很广,世称梅派。代表作有《宇宙锋》、《贵妃醉酒...

京剧分为几大类
答:京剧类型基本上可分为:传统戏、现代戏、新编历史剧等。京剧的行当分为四种,即生、旦、净、丑,具体如下:1、生行包括:老生(京剧舞台上的中老年男子)、小生(京剧舞台上的青少年男子)、武生(京剧舞台上的武将和英雄豪杰)、红生(京剧舞台上勾红脸的角色)、娃娃生(京剧舞台上的儿童)。2、...

京剧中四大流派是
答:京剧旦角主要分为四大流派:梅派、程派、荀派、尚派。

京剧的意思
答:京剧的意思是京戏。京剧,又称平剧、京戏等,中国国粹之一,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各地。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等多以安徽籍艺人为主的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

京剧始于什么朝代,创始人是谁?
答:京剧始于清朝,创始人是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徽剧是京剧的前身。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 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

京剧八大传统剧目
答:1、《长坂坡》京剧《长坂坡》是依据《三国演义》改编的京剧传统剧目。故事叙述: 刘备自新野撤走,在长坂坡被曹操夤夜率兵追及,与所属部队及家眷失散;赵云舍死忘生,单枪匹马冲入曹营,屡涉险境,终于万马军中救出简雍、糜竺;后又奋力拼搏,保护甘夫人及刘备幼子阿斗,突出重围。2、《群英会》京剧...

京剧的起源是什么?
答:京剧起源于乾隆五十五年,乾隆80大寿期间,原本在南方演出的四大徽班,春四、四喜、三庆和春台也进京参见乾隆的80大寿的寿辰演出,在表演节目期间四大徽班与湖北的汉调艺人互相合作表演节目,并把各自的曲艺相互融合在了一起。京剧是起源于徽班进京后不久的北京,并且吸收了徽剧、汉剧、秦腔、昆曲等多个剧种...

京剧的分类
答:1、生 除了花脸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正面角色的统称,分老生(又分重唱的安工老生,重做的衰派老生,重武的靠把老生)、武生(分长靠武生、短打武生并应工猴儿戏)、小生(分扇子生、雉尾生、穷生、武小生) 、红生 、娃娃生。2、旦 女性正面角色的统称,分青衣(正旦)、花旦、闺门旦、刀马旦、武旦...

“京剧”与“京戏”有什么区别
答:区别:首先,京戏 是徽剧与昆剧的结合,再加以民间艺人的自我改编,所创造出来的新的剧种.唱腔或优美,或粗犷,或沉稳,曲风多变.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被誉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世界精神文化遗产之一。而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将近二百年的历史。它是在徽调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