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玄龄对唐朝有何功绩?为何能成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作者&投稿:宿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名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人。唐朝初年名相、政治家,隋朝泾阳令房彦谦之子。
善诗能文,博览经史。十八岁,举进士出身,授羽骑尉、隰城县尉。晋阳起兵后,投靠秦王李世民后,积极出谋划策,典管书记,选拔人才,成为秦王府得力谋士之一。武德九年(626年),谋划玄武门之变,随同杜如晦等五人居于首功。唐太宗即位后,拜中书令,封邢国公,负责综理朝政,兼修国史、编纂《晋书》。执政期间,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处事果断,并称“房谋杜断”,成为良相典范。迁尚书左仆射、司空,封梁国公,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病逝,追赠太尉,谥号文昭,配享太宗庙廷,陪葬昭陵。
贞观前,他协助李世民经营四方,削平群雄,夺取皇位。李世民称赞他有“筹谋帷幄,定社稷之功”。贞观中,他辅佐太宗,官任中书令、尚书左仆射、司空等职,总领百司,掌政务达20年;参与制定典章制度,主持律令、格敕的修订,其参与制定的《贞观律》为后来的《永徽律》及中国现存最古、最完整的封建刑事法典《唐律疏议》奠定了基础;又曾与魏征同修唐礼;调整政府机构,省并中央官员为贞观善政之首;善于用人,不求备取人,不问贵贱,随材授任;恪守职责,不自居功。后世以他和杜如晦为良相的典范,如《旧唐书》赞曰:“文含经纬,谋深夹辅。笙磬同音,唯房与杜。”因玄龄善于谋划,如晦善于决断,史称“房谋杜断”。
人物生平
年少有为
房玄龄出生于官宦之家。曾祖房翼,北魏镇远将军、宋安郡守,袭壮武伯;祖父房熊,释褐州主簿;父亲房彦谦,好学,通涉《五经》,富有辩才,是魏、齐间的山东学者。
房玄龄自幼耳濡目染,颇承其父遗风。自幼聪慧,善诗能文,博览经史,精通儒家经书,又向父亲学得一手好书法,工草隶。十八岁时,齐州举进士,先后授羽骑尉、隰城县尉。
乱世投主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唐国公晋阳留守李渊率兵入关,房玄龄于渭北投靠李世民,屡从秦王出征,参谋划策,典管书记,任秦王府记室参军。
为报李世民知遇之恩,竭尽心力筹谋军政事务。每攻灭一方割据势力,军中诸人都全力搜求珍宝异物,只有房玄龄首先收拢人才,将富有谋略和骁勇善战的人安置在他的幕府中,私下与他们结为朋友,共同为李世民效力。击破王世充后,认为张亮“倜傥有智谋”,遂推荐给李世民,任秦王府车骑将军,委以心膂”。其他,诸如才思敏捷的薛收,有“王陵、周勃节,可倚大事”的李大亮,“聪明识达,王佐之才”的杜如晦等,都是经房玄龄举荐以后,得到李世民重用的,后都位至卿相。
运筹帷幄
房玄龄在李世民秦王府中十多年,一直掌管军谋大事,负责管理文牍,每逢军书奏章,停马立成,文字简约,义理丰厚。李渊对房玄龄深加叹赏,对侍臣讲:“这个人深重地了解机宜,足能委以重任。每当替秦王陈说事务,一定能了解人性心理。千里之外,好像对面说话一样。”
后来,隐太子李建成斥逐秦王府官属,房玄龄与杜如晦一并被驱斥于外任。
安定社稷
武德九年(626年),参与玄武门之变的策划,帮助李世民谋得帝王之位,李世民称赞他有“筹谋帷幄,定社稷之功”。李世民论功行赏,以房玄龄、长孙无忌、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功为一等。房玄龄因功进爵为邢国公。
精诚奉国
房玄龄追随李世民平定天下,出入生死,备尝创国立业之艰辛。他时刻不忘创业之难,警钟长鸣,力戒骄奢淫逸,以维持国家的长治久安。
房玄龄重视吏治,认为吏治问题是求治的根本,而官吏的公平正直又是治国之要道。在选举官吏的问题上,李世民主张“量才授职,务省官员”,“现在应当审查官吏,让他们都能够发挥各自的作用,那么国家就可以无为而治了。”房玄龄忠实地贯彻了他这一思想,大力简政,并省官吏,“于是所配置的文武官员总六百四十员”。
房玄龄精减官吏的做法,对经隋末大乱、人口锐减的唐初来说,既裁去冗官滥职,避免十羊九牧,提高朝廷各部门办事效率,同时也节省国家财政开支,减轻人民负担。
房玄龄精通典制政令。贞观初年,时值天下初定,朝章国典还很不完备,他与尚书右仆射杜如晦共掌朝政,亭台楼阁等建筑物的规模以及法令、礼乐、制度以及历代遗留下来的有价值的东西,都是他们二人所制定,在当时获得美誉。
在修定律令方面,房房玄龄秉持“审查并确定法律和命令,将宽厚平和(的风格)做为宗旨”的思想,简化律令,又除去了隋朝的苛酷刑法。自房房玄龄等更定律、令、格、式以后有唐一代都没有发生过多大变动。
贞观三年(629年)二月,房玄龄改封魏国公,为尚书左仆射,监修国史。房玄龄尽心竭诚,早起晚睡。加之他明达吏事,法令宽平,任人惟贤,不分卑贱,人们都称他为良相。
贞观九年(635年),房房玄龄护高祖山陵制度,以功加封开府仪同三司。贞观十一年(637年)封梁国公。
贞观十三年(639年),加太子少师。他留守京师。他任宰相十五年,女为韩王妃,儿子房遗爱娶高阳公主,显贵至极,但常常深自卑损,不敢炫人傲物。贞观十八年(644年),李世民亲征辽东高丽,命房玄龄留守京城。
与世长辞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房玄龄病重,李世民派名医为其医治,每日供给御膳,并亲临探望。临终之时,房玄龄对诸子说:“当今天下清平,只是陛下东讨高丽不止,正为国患。主上含怒意决,臣下莫敢犯颜。我知而不言,就会含恨而死啊。”于是抗表进谏,请求李世民以天下苍生为重,停止征讨高丽。李世民看见奏表,感动地对房玄龄儿媳高阳公主说:“此人病危将死,还能忧我国家,真是太难得了。”临终之际,李世民亲至其病床前握手诀别,立授其子房遗爱为右卫中郎将,房遗则为中散大夫,使其在生时能看见二子显贵。
七月二十四日,房玄龄与世长辞,终年七十岁。李世民为之废朝三日,追赠太尉,谥号“文昭”,陪葬昭陵。与初唐其他二十三位开国功臣一起画像并供奉于“凌烟阁”。 后配享太宗庙廷。
永徽三年(652年),房玄龄次子房遗爱与其妻高阳公主被指谋反。房遗爱被处死,公主赐自尽,诸子被发配流放到岭表。房玄龄嗣子房遗直也被连累,被贬为铜陵尉。房玄龄配享太庙的待遇也因而被停止。

有人告发房玄龄谋反,李世民为何不信?
答:“贞观之前,从朕经营天下,玄龄之功也。”李世民登基后,以房玄龄等5人为一等功,任房玄龄为中书令(宰相)。从此,房玄龄的角色开始转变,他从一位谋士,变成了一位政治家。在唐朝宰相任上一任就是22年。这22年里,房玄龄帮李世民整治吏治,休养百姓,完善国史,功绩不输当年。房玄龄居功不傲...

房玄龄是唐朝宰相,他是李世民的贤臣,为何长孙皇后死后李世明对他态度...
答:但是这一次李世民并没有顺从长孙皇后,在长孙皇后去世没多久,李世民对房玄龄的态度就发生了转变,以至于他开始慢慢疏远房玄龄。房玄龄唐朝一个杰出的政治家,房乔天资聪颖,博览群书,具有非常敏锐的政治嗅觉。房玄龄追随李世民,一心一意帮助他打江山。之后李世民称帝后,房玄龄位居宰相。但是因为房玄龄...

房玄龄真的是“耙耳朵”吗?
答:按照民间说法,怕老婆,确实可以叫做是“耙耳朵”,但其实非要说房玄龄怕老婆,不如说他对自己老婆有感情,因为深爱所以才宁愿让外界认为自己是“耙耳朵”。房玄龄是唐朝人,名乔,字玄龄,唐朝初年名相、政治家,隋朝泾阳令房彦谦之子。他这一生的功绩也是不少,但是值得一提的还是外界盛传的“耙...

我想知道有关房玄龄以及他妻子的生平。
答:唐左仆射房玄龄少时,卢夫人质性端雅,姿神令淑,抗节高厉,贞操逸群。龄当病甚,乃嘱之曰:“吾多不救,卿年少,不可守志,善事后人。”卢夫人泣曰:“妇人无再见,岂宜如此!”遂入帐中,剜一目睛以示龄。龄后宠之弥厚也。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卢夫人不但美丽端庄,而且对爱情忠贞不二,只是...

赐房玄龄作品信息
答:在唐代的璀璨诗篇中,有一首歌颂房玄龄功绩的佳作,名为《赐房玄龄》。这首五言诗出自千古明君李世民之手,他用诗的形式,向这位贤能的宰相表达了深深的敬意与期待。房玄龄,这位出生于齐州临淄(今属山东)的杰出人物,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得力助手。他与魏徵、杜如晦等人并肩作战,共同辅佐大唐盛世的...

凌烟阁二十四人都是谁?他们有什么功绩?
答:后来这24人被称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他们分别是: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征、房玄龄、高士廉、尉迟恭、李靖、萧瑀、段志玄、长孙顺德、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张亮、侯君集、张公谨、程咬金、虞世南、刘政会、唐俭、李勣、秦琼。这24人都是李世民成功的秘诀,他们...

论文如何评价唐太宗的功绩与过失
答:唐太宗对房玄龄的进谏表扬一番后, 仍然放手发动战争。终于在“蜀人苦造船之役”、 州县督迫严急, 民至卖田宅、卖儿女不能供, 谷价踊贵, 剑外骚然0的情况下引起雅、邛、眉三州人民造反 。朝廷不得不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平定内乱, 唐太宗本人也在人民的反抗声中暴病而亡。因此, 由于唐太宗好大喜功, 黩武祸民...

唐朝杜如晦有几个儿子?杜如晦后代结果怎样?都是怎么死的?
答:李世民身边的谋士杜如晦也是很多人都知道的,唐朝杜如晦有几个儿子?杜如晦后代结果怎样?都是怎么死的?一起来看看!唐太宗李世民身边有两位非常重要的谋士,房玄龄和杜如晦,二人对李世民的帝王伟业有着重要功绩,世人称房谋杜断。所谓房谋杜断,便是房玄龄通谋略,杜如晦善断,二人合一成为李世民...

徐茂公、魏徵、房玄龄、杜如晦在谋略上谁更厉害?对大唐谁的功绩大?
答:著有《隋书》序论, 《梁书》 、 《陈书》 、 《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 。魏徵死后,唐太宗亲自赋诗一首,追忆故人。5.房玄龄(579年—648年),名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今山东济南) 人。唐朝初年名相。房玄龄18岁时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房玄龄在渭北投秦王...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30位智谋之士都是谁?
答:唐房玄龄 房玄龄是唐代初年著名良相、杰出谋臣,大唐“贞观之治”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他是一位出身“书香世家”的纯正儒生,跟随秦王十年艰辛征战;终生“效父清白”的饱学之士,辅佐太宗二十载稳任首宰。房玄龄智能高超、功勋卓越、地位显赫。但他善用伟才、敏行慎吉、自甘卑下、常行让贤。“群星捧月月隐平,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