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要了解哪些文学常识

作者&投稿:俞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考前必须要掌握哪些文学常识?~

课本诗词必须全弄懂、背会。
为学常识、诗歌鉴赏、古汉语的意思,这些必须会。
新课改的好办,一些常见的作者以及他们生活的年代背景,熟读。
现在开始读说明文,体会意思、搜索有用信息,提高自己能力。
陶渊明、郑燮、李白、杜甫、建安七子、韩柳。欧阳修......
鲁迅、冰心、徐志摩、史铁生......
汉字的读音与字形。病句、关联词的填写......

中考要掌握的文学知识,主要有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的常识以及基本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和作品。 在实际生活中,小说、散文等文学样式的阅读欣赏尤为重要,所以掌握几种体裁的文学知识是决定阅读的基础。 1.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的知识 小说的三要素是典型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 塑造人物的描写手法,有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还有细节描写。 小说的情节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小说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阅读散文要注意抓住文章的线索。 以上体裁的知识要依据课本上的知识短文附录。(《谈谈小说》《谈谈散文》《怎样读诗}《谈谈戏剧文学》) 2.重要作家作品知识 这方面知识要以教科书注释的内容为主,重要作家从作品和功绩上可作适当的扩展。 对课文的作者姓名、官职、字号、国籍、代表作等要熟记于心。具体字的写法要以课本为准。复习中,这类知识可列表复习。

文学常识大全
一)中国古代作家作品
1.先秦作家作品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代鲁国陬(z ōu)邑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仁”。现存《论语》20 篇,是他的弟子记录他与弟子们言行的语录体专集。“论”,读l ún ,择也,选择摘录之意。
墨子,名翟(d í),春秋时代鲁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著有《墨子》一书,今存53 篇。
孙子,名武,字长卿,春秋后期齐国人,军事理论家,著有《孙子》,一名《孙子兵法》,13 篇,古代称为“兵经”,是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山东)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其中心思想是“仁义”,主张实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重视民心向背。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著有《孟子》一书。
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蒙(河南)人,道家学派代表人物。现存《庄子》一书,33 篇,又名《南华经》。代表作是《逍遥游》。
荀子,名况,尊号“卿”,汉时避宣帝刘洵讳,改称“孙卿”,战国时赵(河北)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他针对孟子“性善论”提出“性恶论”,针对儒家“天命论”提出“天行有常”的朴素唯物论和“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思想。著有《荀子》32 篇,代表作有《劝学》、《天论》等。
韩非,战国末韩国人,荀况弟子,法家学派代表人物。在政治上提出重赏、重罚、重农、重战者诸项政策,主张君主集权,反对贵族操纵政治。现存《韩非子》55 篇,代表作有《五蠹》、《智子疑邻》、《扁鹊见蔡桓公》。
吕不韦,战国末期韩国大商人,曾为秦国的相国。他集合门客编写了《吕氏春秋》。
列子,名御寇,战国时郑(河南)人,被道家尊为前辈,主和贵“虚”,即虚静、无为。著有《列子》8 篇。
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战国末期楚国人。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另有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他用楚辞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即遭遇忧愁,“离”通“罹”),还有《九歌》、《九章》、《天问》等。《涉江》是《九章》中的一篇。农历五月初五是他投汨罗江自沉的纪念日。

2.汉代作家作品
贾谊,世称贾生,或贾长沙、贾太傅,洛阳(河南)人,西汉政治家、文学家。主要文学成就是政论文,有“疏”7 篇,《新书》10 卷58 篇;代表作有《吊屈原赋》、《鹏鸟赋》。明朝人辑有《贾长沙集》,是以他曾做过长沙王太傅命名的。
刘安,沛郡(江苏)人,西汉思想家、文学家,汉高祖孙,袭父爵封为淮南王。集体编著《淮南鸿烈》,也叫《淮南子》。
司马迁,字子长,夏阳(陕西)人,太史令司马谈之子。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历尽艰辛撰成《史记》,原名《太史公书》。
刘向,本名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撰有《说苑》、《新序》,还整理修订了《战国策》、《楚辞》。
班固,字孟坚,扶风(陕西)人,东汉史学家、文学家,历尽二十余年修成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开创了“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辞赋方面以《两都赋》最著名。
3.魏晋南北朝作家作品
曹操,字孟德,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汉献帝时官到丞相,后被封为魏王,死后其子曹丕代汉建魏,追尊曹操为魏武帝。有抒情诗《观沧海》、《龟虽寿》、《蒿里行》等乐府歌辞。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代政治家、军事家。官至蜀汉丞相,诗歌以《梁父吟》最著名,《出师表》是千古传诵的名篇。
曹丕,字子恒,曹操次子,魏文帝。三国文学家,代表作《燕歌行》,他的《典论·论文》是我国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
陈寿,字承祚(zu ò),西晋史学家。著有国别体史书《三国志》。

2 文学常识大全
陶渊明,名潜,字渊明,世号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诗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散文有《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诗歌有《归园田居》、《饮酒》。
干宝,字令升。东晋史学家、文学家,撰写出我国第一部神话(志怪)小说集《搜神记》。
范晔,字蔚宗,南朝宋史学家、散文家。《乐羊子妻》、《张衡传》选自他的《后汉书》,“后汉”即“东汉”。“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出自他的《后汉书·列女传》。
刘义庆,南朝宋代小说家,著有我国第一部笔记小说集《世说新语》。这是一部记载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的笔记小说,书中许多故事成为诗文和小说戏剧的典故和题材,有的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如“望梅止渴”、“一往情深”、“口若悬河”等。
刘勰,字彦和,南朝梁代文学理论家,著有我国第一部文学理论专著《文心雕龙》50 篇,涉及到创作的许多问题。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撰成《水经注》40 卷,是富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志。
钟嵘,字仲伟,南朝梁代文学批评家,著有我国第一部诗歌理论专著《诗品》。
4.唐代作家作品
王勃,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唐代文学家,有抒情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五律);名文《滕王阁序》。著有《王子安集》。
杨炯,初唐四杰之首,名作有《从军行》。
卢照邻,初唐四杰之一,代表作为《长安古意》。
骆宾王,初唐四杰之一,代表作为《在狱咏蝉》,另有著名的《讨武檄》,作品集为《临海集》。
贺知章,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唐代诗人。所作《回乡偶书》(七绝),为传诵名篇。
王之焕,字季陵,唐代诗人。他的《凉州词》、《登鹳鹊楼》是唐代绝句珍品。
孟浩然,唐代山水田园诗人。《过故人庄》(五律)描绘了绿水青山的田园风光和“把酒话桑麻”的农家情趣,体现了诗人与村民的真切感情。《春晓》(五绝)写春晓之景及早春之情,成为流传千古的好诗。
王昌龄,字少伯,唐代诗人,擅长七绝,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从军行》七首、《芙蓉楼送辛渐》和《出塞》两首都很有名。
王维,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唐代山水田园诗人,名篇有《鸟鸣涧》(五绝)、《送元二使安西》(七绝)、《观猎》(五律)。“味摩诘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苏轼赞王维之语。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官至供奉翰林。因性格傲岸,不为权贵所容,使他对腐败社会加深了认识,写下了抨击帝王权贵荒淫奢侈和控诉现实政治黑暗的诗篇。五绝《静夜思》、《秋浦歌》、七绝《望天门山》,五律《送友人》,七古《梦游天姥吟留别》、《行路难》。著有《李太白全集》。
高适,字达夫,唐代边塞诗人,诗作对当时的边境形势、士兵疾苦均有反映,代表作《燕歌行》、《别董大》(七绝)。
崔颢,唐代诗人,开元进士,官至司勋员外郎。所作边塞诗慷慨豪迈。《黄鹤楼》(七律)甚得李白推崇。
杜甫,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生于巩县(河南),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曾漫游各地,寓居长安十年,“安史之乱”被俘,逃出后任左拾遗,后弃官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畔,世称浣花草堂,一度任剑南节度参军,尚书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其作品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有《杜工部诗集》。代表作《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组诗“三吏”、“三别”。
岑参,唐代边塞诗人,嘉州人,官至嘉州刺史。从军多年,对边塞生活体验深刻,有《岑嘉州诗集》。代表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七古)。
张志和,字子同,唐代诗人,多写隐居闲适生活,著有《玄真子》,代表作《渔歌子》(词)。
韩愈,字退之,河阳(河南)人,自谓郡望(郡里的显贵家族)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官至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唐代散文家、诗人,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昌黎先生文集》。

3 文学常识大全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刘梦得文集》,《陋室铭》选自《全唐文》。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出自《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深寓哲理,脍炙人口。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曾官太子少傅,又称白太傅。下(陕西)人,唐代诗人,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著有《白氏长庆集》。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有讽谕诗《秦中吟》、《新乐府》,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并序)。还有《卖炭翁》(七古)、《钱塘湖春行》(七律)。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山西)人,世称柳河东,因参加政治革新失败贬为永州司马,又迁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论说文《天说》、《封建论》,传记文《段太尉逸事状》、《童区寄传》、《捕蛇者说》,寓言散文《三戒》,山水游记《永州八记》之一,著有《柳河东集》。
杜牧,字牧之,唐代文学家,晚年居住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因号杜樊川,善用绝句形式讽咏时事,如《赤壁》、《过华清宫绝句》三首。著有《樊川文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唐代诗人,有《李义山诗集》、《樊南文集》。代表作有《无题》、《隋宫》、《贾生》、《夜雨寄北》等。
5.宋代作家作品
柳永,字耆卿,原名三变,因排第七,世称柳七,又曾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著有《乐章集》。
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溢号文正。名词《渔家傲》反映了边塞生活。贬为邓州知州时写了名文《岳阳楼记》,著有《范文正公文集》。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提倡“文”、“道”并重,反对浮靡文风。所作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六一诗话》开创了“诗话”这一新体载,对后世诗歌理论的发展有一定影响。著有《欧阳文忠公文集》。
苏洵,字明允,号老泉,眉山(四川)人,北宋散文家。著有《嘉 集》。《六国论》选自《嘉集·权书》。《权书》包括十篇文章,都是评论政治和历史的。他与其子苏轼、苏辙并称“三苏”,俱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山西)涑(s ù)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官至宰相,当政八月即逝,追封温国公,谥文正。著有《司马文正公文集》。政治上是保守派,对抗王安石变法。在学术上有不朽贡献,花十九年时间主编了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它与《史记》一起被誉为“史学双璧”。
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官至宰相,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谥号文,也称王文公。临川(江西)人。北宋政治改革家、思想家、文学家。其散文雄健峭拔,“唐宋八大家”之一。《伤仲永》节选自《王文公文集》。
沈括,字存中,钱塘(杭州)人,北宋科学家、政治家。他的《梦溪笔谈》(26卷)是用笔记文体裁写成的综合性学术专著,是我国第一部科学作品。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官至礼部尚书,追谥文忠。其文明白畅达,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很有影响。著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等。
李清照,字易安,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南宋女词人,我国第一位女词人。其词善用白描手法,自辟蹊径,语言清丽。《如梦令》选自《漱玉词》,另有《李清照集》。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浙江绍兴)人,南宋爱国诗人,诗作今存九千多首,内容丰富,主要表现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诗作《关山月》、《书愤》、《农家叹》、《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为世传诵,《诉衷情》、《钗头凤》是很有艺术特色的词,文有《过小孤山大孤山》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历城(山东济南人),南宋爱国词人。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与苏轼共为豪放派的代表。著有词集《稼轩长短句》。
4 文学常识大全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鄱阳(江西)人,南宋词人,其词多为写景咏物、记述客游之作,有《白石道人诗集》。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庐陵(江西)人,南宋大臣,爱国政治家。文学家,著有《文山先生全集》。《正气歌》、《指南录》、《酹江月》、《〈指南录〉后序》皆为后人传诵。
6.元明清作家作品
关汉卿,号已斋叟,大都(北京)人,元代杂剧(戏曲)作家,我国戏剧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元杂剧的奠基人。所作杂剧达60 多种,今存14 种,以《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最为著名,有《关汉卿戏曲集》。《窦娥冤》是我国戏曲史上典型悲剧之一。
王实甫,大都(北京)人,元代杂剧(戏曲)作家,代表作《西厢记》5 本,21折,以歌颂反封建的爱情为主题,歌颂张生和莺莺为争取婚姻自由所进行的斗争,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婚姻制度,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思想。
马致远,号东篱,大都(北京)人,元代戏曲家、散曲家,所作杂剧15 种,代表作有杂剧《汉宫秋》、散曲《天净沙·秋思》。
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他的代表作《水浒》即《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是我国古代描写农民革命斗争的长篇白话章回体小说。
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相传为施耐庵学生,曾共同从事创作。传有17 种通俗演义,代表作《三国演义》,它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长篇历史章回小说,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说。全书120 回。
于谦,字延益,钱塘(浙江)人,明朝大臣、爱国将领。官至兵部尚书,溢忠肃,诗人。有《于忠肃集》。《石灰吟》为作者12 岁所作,选自《古代诗歌选》。
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山阳(江苏)人,明代小说家。四十多岁中贡生,官仅至县丞,因耻于折腰而罢归,一生贫寒,对黑暗现实不满。晚年著成我国第一部神话长篇小说《西游记》,既寄托了他济世匡时的愿望,也是积极浪漫主义的杰作,其艺术性标志着我国浪漫主义文学达到一个新高峰。
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昆山(江苏)人,后徒居嘉定(上海),明末散文家,60 岁中进士,官任南京太仆寺丞。所作散文朴素简洁,善于叙事,有《震川先生集》。《项脊轩志》选自《震川文集》。
汤显祖,江西临川人,明代戏曲家,曾任南京太常寺博士、礼部主事。代表作《牡丹亭》(又称《还魂记》)。剧作多反对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
冯梦龙,字犹龙,号墨憨斋主人,长州(江苏)人,明代文学家,辑有话本集《喻世明言》(又称《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灌园叟晚逢仙女》出自《醒世恒言》,改编为影片《秋翁遇仙记》。
徐宏(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江阴(江苏)人,明代旅行家,地理地质学家和游记散文作家,著有《徐霞客游记》,该书是日记形式的游记散文,是我国第一部日记体游记。书中作者描绘了祖国山河的壮美,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被称作“古今纪游第一”,《游黄山记》出自本书。(黄山,在安徽省境内,有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李渔,字笠鸿,号笠翁,浙江兰溪人,清代戏曲理论家、剧作家。《芙蕖》节选自《李笠翁一家言·笠翁偶集》中的“种植部”。
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淄川(山东)人,清代文学家。他用数十年的时间写成我国第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方苞,字灵皋,号望溪,安徽桐城人,清代散文家,官至礼部右侍郎。为桐城派创始人。散文多为经说、序跋、书信、应酬之作。
吴敬梓,字敏轩,全椒(安徽)人,清代小说家,所作《儒林外史》是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55 回。
曹雪芹,名,字梦阮,号雪芹,祖籍丰润(河北),生于南京,清代小说家,以十年时间从事《石头记》(即《红楼梦》,又名《金玉缘》)的创作,全书未成,病而卒,后四十回为高鹗(è)所续,全书120 回,属于章回体小说,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
袁枚,字子才,号简斋、随园老人,浙江钱塘(杭州)人,清代诗人,散文家、曾任知县,辞官后于江宁(南京)小仓山下修筑随园定居,自号仓山居士。《祭妹文》选自他的《小仓山房文集》,还著有《随园诗话》。
姚鼐,字姬传,室名惜抱轩,人称惜抱先生,清代散文家。安徽桐城人,是继方苞、刘大木魁之后“桐城派”的集大成者。提出文章须以“考据”、“词章”为手段阐明儒家的“义理”三者合一的古文理论。《登泰山记》选自《惜抱轩诗文集》,其中“雪中观日”一段,尤为后世称道。
龚自珍,浙江仁和(杭州)人,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官至礼部主事,后辞职南归。深于经学、文学和史地学,为“今文学派”主要人物,近代改良运动先驱之一。己亥年(道光十九年)归途中写了315 首绝句,总题为《己亥杂诗》。表达对国事的感慨与生平经历的哀乐。
刘鹗,字铁云,笔名(别署)洪都百炼生,江苏丹徒(镇江)人,清末小说家,通数学、医术、水利等,他的《老残游记》是我国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
吴趼(ji ǎn)人,号沃尧,字茧人,后改趼人,广东南海(广州)人,因居佛山镇,又自称我佛山人,清末(近代)小说家。所作《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
李宝嘉,号伯元,号南亭亭长,江苏武进人,清末(近代)小说家,他的《官场现形记》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
曾朴,字孟朴,江苏常熟人,近代小说家,通法文。所作《孽海花》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戊戌维新的领袖,政治家、文学家。《少年中国说》、《谭嗣同》出自《饮冰室合集》。

文学常识大全
(二)中国古籍和名著
1.“四书”、“五经”
“四书”指四部儒家经典即《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五经”是五部儒家经典,即《诗经》、《书经》、《礼》(《周礼》、《仪礼》、《礼记》)、《易经》、《春秋》。
2.《诗经》
《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作品。《诗经》通称为《诗》或《诗三百》,到汉代,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诗经》,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叫“国风”共160 篇,大都是各地民间歌谣,这是《诗经》的精华,如《伐檀》、《硕鼠》。“雅”分《大雅》、《小雅》,共105篇,多系西周王室贵族文人的作品,也有少数民谣,内容大都是记述周贵族历史,歌功颂德的。“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共40 篇,多为贵族统治者祭祀用的乐歌舞曲。《诗经》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的源头,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对我国文学,尤其是诗歌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诗歌的形式以四言为主,多数为隔句用韵,并普遍运用“赋”、“比”、“兴”的手法,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
3.《左传》《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原名《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前后记叙了春秋时期250 多年的史事。《左传》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影响很大。
4.《国语》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共21 卷。传为左丘明所著。全书按不同国家记载了从周穆王到周贞定王前后500 余年的史事。《国语》和《左传》明显的区别是《国语》分别写不同国家,以记言见胜;《左传》则按年代编写,长于记事。
5.《楚辞》《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由于诗歌的形式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加工形成,篇中又大量引用楚地的风土物产和方言词汇,所以叫“楚辞”。《楚辞》主要是屈原的作品,其代表作是《离骚》,后人因此又称“楚辞”为“骚体”。西汉末年,刘向搜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辑录成集。《楚辞》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
6.《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先秦杂家的代表著作,由战国末期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编成,全书共26 卷,选入教材的有《察今》。
7.《山海经》
《山海经》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内容主要为古代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对古代历史、地理、文化、民族、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价值。其中保存了大量远古神话传说,如“黄帝战蚩尤”、“鲧禹治水”、“精卫填海”、“夸父追日”等著名寓言故事,是后世作家珍视的材料。
8.《战国策》《战国策》西汉末年刘向编订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共33 编。记事上起周贞定王十六年(前453),下迄秦二世元年(前209),辑录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的历史史实,着重记录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战国策》在语言运用上很成功,雄辩的论说,铺张的叙事,尖刻的讽刺,耐人寻味的幽默,构成了独特的语言风格。它标志着我国古代历史散文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给后世散文和辞赋的创作以重大影响。
9.《玉台新咏》《玉台新咏》总集名,南朝陈徐陵编,共10 卷,书成于梁代,是《诗经》、《楚辞》之后一部很有影响的古诗总集。代表性的篇目有《孔雀东南飞》(原题《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等。
10.《乐府诗集》《乐府诗集》总集名,宋郭茂倩编。辑录了汉魏至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歌谣。包括民间歌谣与文人作品以及乐曲原辞与后人仿作。乐府原是当时官府设立的音乐机关,专事制作乐章并采集整理各地民间俗乐的歌辞。这些乐章、歌辞后来就叫“乐府诗”,成为继《诗经》、《楚辞》而兴起的一种新诗体。
11.二十四史指从《史记》到《明史》的24 部史书。其中中学课本涉及到的有:《史记》(汉·司马迁);《汉书》(东汉·班固);《后汉书》(南朝宋·范晔);《三国志》,(晋·陈寿);《新唐书》(宋·欧阳修);《新五代史》(宋·欧阳修);《明史》(清·张廷玉等)。

主要是那些唐宋有名的诗人和词人的生平,包括朝代,生卒,经历,代表作,以及其风格!!

作者的个人信息(字,号,成就,作品等),作者的心境(如柳宗元被贬后如何如何。。)
下面给你推荐一点东西,看看有好处,祝你考试顺利
1.孔子语录
① 《<论语>八则》中论述学习态度的语句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②论述学习方法的语句是“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默而识之
③论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的语句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论述为师之道的语句是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⑤论述从师之道的语句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⑥论述个人修养的语句是“人不知而不愠④,不亦君子⑤乎?”。
2.《鱼我所欲也》 孟子
①《鱼我所欲也》以鱼和熊掌设喻,是为了引出本文的论点“舍生而取义者也”;用关于“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的推理和“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的事实论证了“义”的存在。
②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鱼我所欲也》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条件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只有这样,才能“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造就人才的主观条件是“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4. 《曹刿论战》 《左传》
①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②毛主席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曾以《曹刿论战》的内容作了高度概括;“文中指出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叙述了利于开始反攻的阵地——长勺,叙述了利于开始反攻的时机——彼竭我盈之时,叙述了追击开始的时机——辙乱旗靡之时。”这里,“取信于民”是指鲁庄公说的“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彼竭我盈”是指“齐人三鼓。”之时,因为“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辙乱”,“旗靡”是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发现的。
5.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②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③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6. 《出师表》 诸葛亮
①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出师表》
②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分析形势时指出,不利的客观条件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有利的主观条件是“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要这样的形式下,提出了“开张圣听”、“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和“亲贤臣,远小人”三条建议。在自叙本志和先帝知遇之恩时写下的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7.《桃花源记》 陶潜
①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写桃林美景的句子是“夹岸数百步,中无杂
树,芳花鲜美,落英缤纷。”;描写桃源人生活环境的句子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描写桃花源社会风尚的句子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陶渊明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句子是“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和“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8.《三峡》 郦道元
①郦道元在《三峡》中用“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
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侧面描写夏季水流的汹涌湍急。
②郦道元在《三峡》中抓住清幽闲静的特点,描写春冬江水的句子是“素湍绿潭,回青倒影。绝巘多生柽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9.《杂说》(四)(《马说》) 韩愈
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③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0.《小石潭记》 柳宗元
①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11.《陋室铭》 刘禹锡
刘禹锡在《陋室铬》中紧扣“惟吾德馨”这一主旨,写“陋室”恬静、雅致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主人纵情畅怀、谈笑风生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从正反两方面写主人高雅情趣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与古贤名室类比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全文的点晴之笔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12.《岳阳楼记》 范仲淹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本文描写岳阳楼大观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概括“迁客骚人”览物而“悲”的句子是“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览物而喜的句子是“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阐述古仁人之心的句子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3.《醉翁亭记》 欧阳修
①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用“望之蔚然而深秀者”描写琅琊山,用“渐闻
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描写酿泉,用“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_”描写醉翁亭,用“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描写山间朝暮,用“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描写山间四时。
②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把“醉”与“乐”统一起来,点出太守之乐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醉能同其乐”。
14.《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光清澈透明,竹柏倒影清丽淡雅,点染美妙意境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5.《爱莲说》 周敦颐
①敦颐在《爱莲说》中形神兼备地描写了莲的形象,其中用莲的高洁、质朴比喻君子既不与恶习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用莲的正直、芳香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用莲的清高比喻君子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的句子是“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贪污受贿者常常这样为自己的罪恶行为辩护:“常站河边难免跌于水中。”对此我们可以用周敦颐的一句名言“出淤泥而不染”作为理论依据进行反驳.
16.《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写自己幼时抄书之苦的句子是“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写成年后“援疑质理”求教之难的句子是“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

求中考自荐的文学常识,急急急!
答:8. 《活板》选自《梦溪笔谈》,作者沈括,字存中,北宋杭州人,科学家、文学家。9. 《核舟记》选自《虞初新志》,本文作者魏学洢,字子敬,浙江嘉善人,著有《茅檐集》。10. 《说虎》选自《诚意伯文集 郁离子》作者刘基,字伯温,浙江人,有《诚意伯文集》。11. 《为学》选自《白鹤堂集》,...

中考语文重要知识点汇总?
答:1. 名著阅读:要掌握中考常考几部名著的文学常识,作者、时期、内容、思想情感和线索。中考常考的名著有以下几部:《朝花夕拾》《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骆驼祥子》《红巖》。现在所出的名著阅读题目偏难,常考一些细节题,对考生要求较高。 2. 文言文阅读:常常会以一篇课内一篇课外的形式...

语文文学常识
答:语文文学常识 求天津中考要考的文学常识... 求天津中考要考的文学常识 展开  我来答 3个回答 #热议# 《请回答2021》瓜分百万奖金 苏湖清玉 2010-05-30 · TA获得超过279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0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0.9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一、年龄称谓01...

四大名著以及中考涉及的文学常识(简要点,要重点,谢谢)
答:《三国演义》1、桃园三结义 2、单骑救主 3、空城计 4、七擒孟获 5、过五关斩六将 重点人物:1、刘备的主要性格特点是:仁义,善良,礼贤下士,知人善任. 最能突出仁义特点的情节是:携民渡江 2、诸葛亮的主要性格特点:足智多谋,忠心耿耿.3、关羽的主要性格特点:忠义,勇猛,为人光明磊落.有...

中考语文复习重点,作文,文学常识,诗词,文言...
答:上面的试题比较全面地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对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要求,命题采用主观题型,分别从文学常识、文言实词、仿写、文章内容的理解和领悟等角度考查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运用能力。 第1题侧重考查学生的文学常识,只要平时留心熟记,注意归类,一般都能回答:北宋(或宋朝)《渔家傲》。第2题要结合具体语境解释加点的...

中考语文古文文学常识
答:今年上海中考的古文文学常识整理,一个作者的归一起==古文名字作者朝代字号选自(有别的乱七八糟的东西的话也写上去)... 今年上海中考的古文文学常识整理,一个作者的归一起= =古文名字 作者 朝代 字号 选自 (有别的乱七八糟的东西的话也写上去) 展开 ...

初中学生中考必须掌握的文言常识
答:中考初中文言文文学常识 【五声】也称“五音”,即我国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zhi)、羽五个音级。五声与古代的所谓阴阳五行、五味、五色、五官,、五谷等朴素的理论形式一样,是我国早期整体化的美学观,被西方人看作是整个东方音乐的基本形态。《战国策·荆轲刺秦王》:“高渐离击筑,荆轲...

语文中考考点是什么
答:1.<论语十则》2.《孟子》两章 PS: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曹秽论战 4。出师表 5.岳阳楼记 6.醉翁亭记 7.与朱元思书 8.短文两篇 PS:陋室铭 爱莲说 9.《诗经》两首 PS:关雎 蒹葭 10.望江南 11.渔家傲&秋思 12.江城子&密州出猎 13.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14....

中考文学常识总结
答:中考文常 作者 作品 出自 国籍/朝代 作者评价 朱自清 《春》 —— 现代 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 鲁迅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朝花夕拾》 现代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矛盾 《白杨礼赞》 《见闻杂记》 现代 杰出作家 冰心 《小橘灯》 《小橘灯》 现代 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 伊索...

苏轼文学常识中考题
答:3.苏东坡文学常识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 汉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 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