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强项令》全解

作者&投稿:不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第一部分:背景知识及相关背景】

  一、字音及词义:

  驻车叩马:拉住马车。驻,停留。叩,拉住,勒住。

  大言数主之失:大声数说公主的过失。大言,大声说。数,列举罪状或过失。

  格杀:打死。格,击打。

  圣德中兴:圣明有德而复兴。

  持之:强拉他。持,挟制。

  谢主:向公主谢罪。谢,认错。

  强使顿之:用强力使他叩头。

  白衣:平民,百姓。

  悉以斑诸吏:全部分发给各位差吏。

  搏击:捕捉打击。

  豪强:依仗权势欺人的权贵。

  妻子对哭:妻子和儿女相对哭泣。

  敝车一乘:一辆破车。

  葬以大夫礼:按照葬大夫的礼节埋葬了他。

  二、相关背景:

  1、关于董宣

  生卒年待考。东汉官吏。字少平。河南陈留县人。曾任北海相。任洛阳令时,遇湖阳公主(光武帝刘秀的姐姐)纵奴杀人案。董宣抓获人犯,处以死刑。公主诉于光武帝,光武帝大怒,欲杀董宣。董宣说:“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人,将何以治天下乎?”并欲以头撞柱自尽。光武帝认为董宣言之有理,免予处死,但要他给公主叩头谢罪。董宣不从,光武帝命人强使顿首,董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光武帝只好不再追究。董宣因此获得“强项令”的美名。此事京师震惊,洛阳由此大治。年74而卒,皇帝遣使临视,唯见布被覆尸,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皇帝很伤感地说:“董宣廉洁,死乃知之。”葬以大夫礼。

  2、关于作者

  范晔字蔚宗,顺阳人。出身于一个世族家庭。他的祖父范宁曾任晋豫章太守,著《谷梁集解》一书。《十三经注疏》中的《谷梁传注疏》就是以《谷梁集解》为基础写成的。他的父亲范泰官拜金紫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是宋武帝刘裕的得力助手。他博览群书、潜心著述,作《古今善言》二十四篇。所以范晔有很深的家学渊源,一直以名门之后自居,生性孤傲,不拘小节,仕宦不甘居人后,著述也不甘居人后。以此成名,也以此丧身。元嘉九年,范晔在为彭城太妃治丧期间,行为失检得罪了司徒刘义康,被贬为宣城太守,范晔郁郁不得志,就借助修史来寄托他的志向,开始写作《后汉书》。元嘉二十二年,当他完成了本纪、列传的写作,同时又和谢俨共同完成《礼乐志》、《舆服志》、《五行志》、《天文志》、《州郡志》等五志的时侯,有人告发他参与了刘义康的篡位阴谋,因此下狱而死。谢俨怕受牵连,毁掉了手中的志稿,使《后汉书》只有纪传部分流传了下来。

  在范晔《后汉书》之前,已问世的有关东汉历史的重要著作不下十部,范晔以《东观汉记》为基本史料依据,以华峤书为主要蓝本,吸取其他各家书的长处,删繁补缺,整齐故事,超越众家,后来居上。所以到了唐代,范晔《后汉书》取代《东观汉记》,与《史记》、《汉书》并称“三史“,盛行于世。而诸家《后汉书》,除袁宏《后汉纪》外,都相继散亡。于是范晔《后汉书》成为我们现在研究东汉历史的最基本的依据。

  范晔《后汉书》的记述,起于刘秀起兵推翻王莽,终于汉献帝禅位于曹丕,详载了东汉一百九十五年的历史。

  3、关于《后汉书》

  《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全书包括十纪,八十列传及八志,记载了从王莽起至汉献帝止共一百九十五年的史实。其中,本纪和列传的作者是南朝刘宋时的范晔,志的作者是晋朝的司马彪。

  《后汉书》的特点,除体例上的创新外,最显著的是观点鲜明,褒贬一语见的。如,他不为那些无所作为的大官僚立传,而为许多“操行俱绝”的“一介之夫”写了《独行列传》,充分地表明了他爱憎分明的态度;《党锢传》则正面歌颂了张俭、范滂和李膺等人刚强正直的风尚;在《杨震传》中,多处歌颂了杨震及其子孙廉洁奉公的家风;《宦者传》赞扬了蔡伦等“一心王室”的忠介之士,对于侯览等人则直书其“凶家害国”。特别是《后汉书》的“论”“赞”,以犀利的`笔锋评判是非,表彰刚正,贬斥奸恶而嘲笑昏庸,更是一大优点。

  《后汉书》虽然只有本纪、列传和志,而没有表,但范晔文笔较好,善于剪裁,叙事连贯而不重复,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无表的缺陷。另外,因为记载东汉史实的其他史书多数已不存在,所以,《后汉书》的史料价值就更为珍贵。

  《后汉书》的最大局限就是丢掉了《史记》重视农民起义的传统,对黄巾起义持否定态度。黄巾起义为东汉末的大事,其中的主要人物如张角弟兄,竟不为立传。他们的事迹,只附在了镇压农民起义的官僚皇甫嵩的传中。

  《后汉书》原来通行的注本,纪传部分是唐高宗的儿子章怀太子李贤注的,重点是解释文字,但也参考其他东汉史书;对史实有所补正,为各志作注的是南朝梁刘昭,他的注侧重说明或补订史实。此外,清惠栋的《后汉书补注》、王先谦的《后汉书集解》这两家注,也颇受人们重视。

  【第二部分:整体感悟】

  一、谋篇立意

  本文记叙了董宣秉公执法,“格杀” 公主家奴,并痛陈严格执法对治理天下的重要性,突出了他的不畏权贵、秉公执法的精神。

  二、文章脉络

  课文先写“董宣执法”的故事,后叙董宣去世后家中贫困的景况。

  文章一共有两段,其中的第一段是重点内容。

  第一段:重点记叙一件事,突出了董宣的不畏权贵、秉公执法的精神。

  第二段:记叙董宣去世后家中贫困的景况,这是侧面表现董宣的廉洁奉公。

  三、写作方法

  ⑴篇幅不长,但脉络清晰

  事件的起因是:湖阳公主的家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事情的发展是:董宣找准机会,“格杀”家奴,事件的高潮是:公主告状,董宣痛陈杀奴的理由;光武帝命董宣向公主谢罪,董宣宁死不从。事件的结局是:光武帝明白个是道理,重赏董宣。

  ⑵很注意主次协调,正面、侧面呼应,行文活泼,富于变化。

  ⑶关键句子的揣摩:

  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这句话的意思是:光武帝命令小太监扶着董宣,让他磕头向公主谢罪,董宣不答应,(光武帝命令小太监)强迫他磕头,董宣两手撑地,一直不肯低头。这句话写出了董宣的宁死不从,表现了他不畏权贵的精神。

  四、参考译文

  董宣,字少平,陈留圉地人。……后来被特例征召为洛阳县令。当时湖阳公主的家奴白天杀了一个人,因为(家奴)藏匿在公主家,差吏不抓不住他。等到公主出行的时候,(公主)用家奴陪乘。董宣在夏门外的万寿亭等候他们,(董宣)拦住马车,边用刀在地上画,边大声数说公主的过失,大声喝斥着家奴让他下车,于是打死了(家奴)。公主立即回到皇宫,将这事告诉了皇帝。光武帝大怒,召见董宣,准备用鞭子打死董宣。董宣叩了个头,说:“希望乞求说一句话再死。”光武帝说:“想说什么呢?”董宣说:“陛下您因圣明有德而复兴,但放纵家奴杀死平民,您凭借什么来治理天下呢?我不需要您用鞭子打死我,我会自杀了断的。”当即用头撞击柱子,血流满面。光武帝命令太监强拉住他,让他向公主叩头谢罪,董宣不答应,(小太监)用强力使他叩头,董宣两只手撑在地上,始终不肯低头。董宣说:“皇帝您是平民百姓的时候,隐藏逃亡犯和死刑犯,差吏不敢上门(抓捕),您现在是天子,威严不能施加给一个县令吗?”光武帝笑着说:“皇帝跟百姓不同。”因此命令:“硬脖子的县令退下!”赏赐三十万钱。董宣全部分发给各位差吏。从此捕捉打击依仗权势欺人的权贵,使他们都害怕得发抖。京师称之为“卧虎”。歌颂他说:“没人击鼓鸣冤的董少平。”

  (董宣)任县令五年。七十四岁时,死于任上。皇帝派大臣前去察看,只看见用布裹着尸体,妻子儿女相对哭泣,(家中)只有几斛大麦,一辆破车。皇帝很伤心,说:“董宣廉洁,直到他死后才知道。”因为董宣曾经做过二千石的官,赏赐给他一条绿色丝带,按照葬大夫的礼节埋葬了他。

  【第三部分:类文品读】

  上①谓侍臣曰:“朕观《隋炀帝集》,文辞奥博②,亦知是尧、舜而非桀、纣,然行事何其反也!”魏征对曰:“人君虽圣哲③,犹当虚己以受人,故智者献其谋,勇者竭其力。炀帝恃其俊才④,骄矜自用,故口诵尧、舜之言,而身为桀、纣之行,曾不知以至其覆亡也。”上曰:“前事不远,吾属⑤之师也。”(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上:皇上,指唐太宗李世民。②奥博:深奥,广博。③圣哲:指聪明才智超过常人。④俊才:美才。⑤吾属:我辈,我们。

  1、《资治通鉴》是我国北宋史学家、文学家 编撰的一部具有较高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的 体通史。

  2、这是一则很有名的对话,阐述了怎样吸取历史教训的问题。成语“ ”即由此演化而来。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是尧、舜而非桀、纣(是: )(非: )

  ⑵炀帝恃其俊才(恃: )

  ⑶犹当虚己以受人(受: )

  4、与“曾不自知”的“曾”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

  A、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B、曾不若孀妻弱子

  C、萧何曾作沛中吏

  5、与“吾属之师也”的“师”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

  A、十年春,齐师伐我

  B、师旷鼓琴

  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D、诸生不师今而学古

  6、翻译下列句子。

  ⑴人君虽圣哲,犹当虚己以受人。

  ⑵前事不远,吾属之师也。

  (答案:1、司马光;编年 2、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3、⑴称赞;否定⑵依仗⑶接纳 4、B 5、D 6、⑴为人这君者,即使聪明才智超过常人,也还应当自我谦虚以接纳别人的意见。⑵记取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的借鉴。)



七年级下册语文要背哪些课文?
答:七年级下册语文要背的课文有如下:1、《童趣》2、《论语》3、《春》4、《古代诗歌四首》5、《散文两篇---金色花、荷叶母亲》6、《世说新语》7、《郭沫若诗两首》8、《假如生活欺骗了你》9、《木兰诗》10、《口技》11、《短文两篇---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12、《桃花源记》13、《短文...

七年级下册语文要求背的课文有哪些
答:七年级下册需要背诵的课文有如下:1、《木兰诗》。2、《陋室铭》。3、《爱莲说》。4、《假如生活欺骗了你》。5、《未选择的路》。6、古诗:《竹里馆》;《春夜洛城闻笛》;《逢入京使》;《晚春》;《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游山西村》;《己亥杂诗》;《泊秦淮》;《贾生》...

七年级下册语文17课安塞腰鼓原文赏析
答:安塞腰鼓是陕西省的汉族民俗舞蹈。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七年级下册语文16课《社戏》的内容以供大家学习。七年级下册语文17课《安塞腰鼓》原文:一群茂腾腾的后生。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紧贴在他们身体...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八课的注释?
答: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八课的课文是《木兰诗》,课文注释如下:《木兰诗》唧唧复唧唧1,木兰当户织2。不闻机杼声3,唯4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5,问女何所忆6。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7,可汗大点兵8。军书十二卷9,卷卷有爷名10。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11,从此替爷征...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迢迢牵牛星》教案
答: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迢迢牵牛星》教案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柿子脱涩方法有哪些?普林博雅教育 2022-09-24 · TA获得超过1344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54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34.4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一、教学目标: 1.体会《迢》诗的叠词妙用 2.探究...

七年级语文下册《望江南》教学设计
答:望江南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文,下面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望江南》教学设计,为大家提供参考。教学内容 望江南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词作者的生平创作。积累相关名句。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词曲的朗读及对名句的理解,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寄寓其中的情感 和词曲的深刻内涵。情感态度与...

木兰诗是几年级的课文
答:木兰诗是几年级的课文《木兰诗》是人教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课文。全诗为: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9课课文原文。。《马》帮我打上来。。。多谢...
答:它们在劳动中经常是披着鞍辔的;人家从来不解除它们的羁绊,纵然是在休息的时候;如果人家偶尔让它们在牧场上自由地行走,它们也总是带着奴役的标志,并且还时常带着劳动与痛苦所给予的残酷痕迹:嘴巴被衔铁勒得变了形,腹侧留下一道道的疮痍或被马刺刮出一条条的伤疤,蹄子也都被铁钉洞穿了。它们浑身...

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文知识点总结
答: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文知识点 总结 相关 文章 :★ 初一语文下册课文重点知识总结 ★ 七年级语文下册复习知识点整理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以及知识点归纳 ★ 七年级语文下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复习 ★ 初一语文下册知识点总结最新 ★ 语文初一下册的知识点总结 ★ 初一语文下册文学...

七年级语文下册《阿长与山海经》的考点是什么?
答:《阿长与<山海经>》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关于“小人物”的故事,这些人物都很平凡,身上也都有不少的缺点,但是在这些小人物身上,又常常闪现出向善求美的优秀品格。《阿长与<山海经>》是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文章中的“阿长”,就是这样一个小人物。作者回忆了幼时保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