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株待兔,这 故事?起因是什么?经过是什么结果是什么?

作者&投稿:鄘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守株待兔中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请用小古文中的句子回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注释:
见人教社语文三下2018年12月第1版,2019年1月浙江第1次印刷本第16页。 这个寓言出自《韩非子•五蠹(dù,蛀蚀器物的虫子)》。韩非(约公元前280~公元前233),战国时期韩国都城新郑(今河南郑州新郑)人,法家代表人物,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韩王之子,荀子学生,李斯同门师兄。世称韩非子。 宋(song,去声)人有耕(geng阴平)者:宋国有个种地的人。宋(公元前1043—公元前286),西周时期的一个诸侯国,国都商丘(今河南商丘)。耕者:种地的。 株:树木被砍伐后,残留下来露出地面的树根。 走:跑。 触:撞到。 折:折断。 因释其耒(lei上声):于是放下他的农具。因,于是、就。释,放、放下。耒,古代耕田用的农具,形状像木叉,就是犁耙。 冀:希望。《说文解字》释为“北方州”。形旁“北”,因为远古时候华北平原还在形成期的时候,那里人烟稀少,周围部落寄希望于那个地方。 为:被。  

古文今读:
宋国有个种地的人。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有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撞断脖子死了。于是种地人放下他的农具守在树桩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然而)兔子不可能再次得到,他自己被宋国人笑话。
朗读节奏: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读背技巧:情节发展法
第一句:“宋人有耕者。”这个五言句是倒装的,“有耕者”原是修饰“人”的,这里写在“人”字后面,为了强调(古文中倒装什么句子成分,就是为强调它)。
第二句:“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这句有三个小句子,都是四言,交代了这个小故事的起因。第一个小句子开头的“田”字与前一句“耕”可组成“耕田”一词。这个四言小句介绍了一种特殊情况,为下文的情节发展作铺垫。然而顺理成章地写出“兔走触株,折颈而死”的情况。
第三句:“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是情节的发展。前一个七言句写那个宋人的动作为主,后一个四言句写那个宋人的心理(“冀”)为主。一个“兔”字情节起因部分密切相关。
第四句:“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前一个五言句可视为情节的“高潮”。那个宋人等啊等,“兔不可复得”,一个“复”字连上文,这个过程很漫长,高潮迭起任想象。后一句是故事情节的“结局”:那个宋人被人笑。
小结升华:
寓言原是小故事,情节包含四环节:起因、发展、高潮、结局。由于《诗经》给人们影响很大,本文也以四言为主,语言简练。寓言总是用简短浅显的故事说明丰富深刻的道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经过艰辛的劳动而想获得收益,只是空想,会被人们笑话。

练习设计:
1.“耕”这个形声字的读音与“井”有什么联系?
2.“因释其耒而守株”“身为宋国笑”这两个小句子主要写谁?
3.“冀”与“翼”两字不同在哪里?为什么有那样的不同?
4.这篇寓言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1.都是后鼻韵母。
2.那个宋人。
3.上面的形旁不同。“冀”的形旁是“北”,指北方;“翼”的形旁是“羽”,指鸟的翅膀。
4.不经过艰辛的劳动而想获得收益,只是空想,会被人们笑话。

起因:兔走触株,折颈而死。(拾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死兔子)经过: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农民便放下他的农具日日夜夜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结果: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再没有得到兔子,因而成为宋国人的笑话)
守株待兔出自《韩非子·五蠹》。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不主动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成语故事:
韩非子《守株待兔》: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意思是从前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死了。于是,农民便放下他的农具日日夜夜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的,而他自己也被后人所耻笑。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守株待兔

《守株待兔》这个故事的起因是一个农夫捡到了一只不小心撞到树上,死了的兔子。经过是农夫不再辛苦做农活了,想不劳而获,每天守在树边等着捡撞死的兔子。结果是农作物荒废了,也没有兔子撞死到树上了,农夫因此饿死了。

《守株待兔》这个故事的起因是一个农夫捡到了一只不小心撞到树上,死了的兔子。经过是农夫不再辛苦做农活了,想不劳而获,每天守在树边等着捡撞死的兔子。结果是农作物荒废了,也没有兔

守株待兔》这个故事的起因是一个农夫捡到了一只不小心撞到树上,死了的兔子。经过是农夫不再辛苦做农活了,想不劳而获,每天守在树边等着捡撞死的兔子。结果是农作物荒废了,也没有兔子撞死到树上了,农夫因此饿死了

守株待兔是成语。也是寓意成语故事

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奇迹终于发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突然, 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

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从此,他便不再种地。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树根,等着奇迹的出现。

用此故事批判那些不知变通,死守教条的思想方法。

守株待兔能用于褒义,只要掌握了规律,在兔子必经之道上栽几棵树等兔子撞,也是可以的。比如某地是日军必经之地,我们只要在此做好准备,守株待兔即可。

【解释】:株:露出地面的树根。比喻原来的经验;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死守教条。

【出自】:《韩非子·五蠹》记载: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示例】:吾料兄必定出身报国,岂是~之辈。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九十四

【语法】:连动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2. 守株待兔是寓言故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