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目标

作者&投稿:泊斧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什么是战略目标?~

战略目标,是对企业战略经营活动预期取得的主要成果的期望值。战略目标的设定,同时也是企业宗旨的展开和具体化,是企业宗旨中确认的企业经营目的、社会使命的进一步阐明和界定,也是企业在既定的战略经营领域展开战略经营活动所要达到的水平的具体规定。
战略目标实际上表现为战略期内的总任务,决定着战略重点的选择、战略阶段的划分和战略对策的制定。可以说,战略目标的确定是制定发展战略的核心。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便是我国的一项战略目标。

扩展资料:
战略目标具有宏观性、全面性的特点本身就说明它是可分的。战略目标作为一种总目标、总任务和总要求,总是可以分解成某些具体目标、具体任务和具体要求的。这种分解既可以在空间上把总目标分解成一个方面又一个方面的具体目标和具体任务,又可以在时间上把长期目标分解成一个阶段又一个阶段的具体目标和具体任务。

企业的战略目标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 盈利能力。用利润、投资收益率、每股平均受益、销售利润等来表示。   2. 市场。用市场占有率、销售额或销售量来表示。   3. 生产率。用投入产出比率或单位产品成本来表示。   4. 产品。用产品线或产品的销售额和盈利能力、开发新产品的完成期来表示。   5. 资金。用资本构成、新增普通股、现金流量、流动资本、回收期来表示。   6. 生产。用工作面积、固定费用或生产量来表示。   7. 研究与开发。用花费的货币量或完成的项目来表示。   8. 组织。用将实行变革获奖承担的项目来表示。   9. 人力资源。用缺勤率、迟到率、人员流动率、培训人数或将实施的培训计划数来表示。   10. 社会责任。用活动的类型、服务天数或财政资助来表示。

通过地质矿产保障工程的实施,实现“四个促进”,着力“六个提升”,提高资源保障能力。

四个促进

——促进地质找矿突破。加大地质勘查投入,加强统一部署和组织实施,调动各方积极性,推进整装勘查,实现地质找矿重大突破,为显著提高能源和其他重要矿产资源产能提供支撑。

——促进地质工作体制机制健全完善。重塑地质勘查开发格局,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体制机制,建立我国地质工作对资源环境保障的长效机制。

——促进地勘单位改革与发展。地质找矿与地勘单位改革发展相结合,推进技术与资本的结合,鼓励地勘单位与资金实力强的企业合作,推进地勘单位向资源型勘查企业和探采一体化企业改革发展。

——促进国家公益性队伍建设与发展。健全完善中央和省级公益性地质队伍,建成人员精干并相对稳定、基础设施齐全、装备精良、专业结构合理、能承担国家地质工作任务的专业化地质工作队伍。理顺管理关系,建立公益性地质工作的长效投入机制。

六个提升

——提升能源资源稳定供给能力。力争在陆域实现石油、天然气、煤炭、铀等资源重大发现,大幅度增加可采储量,为显著提高能源产能提供资源基础支撑。优选具有大中型油气田前景的勘查后备基地,形成一批煤层气、页岩油、油砂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基地。

——提升重要矿产资源保障程度。大幅度提高铁矿、铜、铝土矿、钾盐等资源储量,形成一批大型资源基地。盘活铁矿、铝土矿、铜等资源,形成可供规划建设的国家级资源基地,为降低重要矿产对外依存度提供资源基础支撑。

——提升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水平。大幅度提高地质灾害易发区、重要经济区、城市群和大中城市区、重大工程区地质调查程度,建立较完善的地质环境监测预警网络,为明显减少地质灾害人员伤亡、有效降低地质环境风险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在延长工作链、扩大服务领域等方面开创新局面。改善民生取得显著成效,为干旱缺水和地方病严重区居民解决饮水水源问题。

——提升基础地质工作支撑能力。大幅提高基础地质工作程度,基本完成全国陆域中比例尺区调、区域重力、航磁和区域化探调查。重点完成重点成矿区带(包括整装勘查区和重点找矿远景区)1:5万区调、航磁、化探和遥感地质调查,深化区域地质背景和成矿地质条件的认识,为矿产资源勘查提供一批找矿远景区和找矿靶区。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探索建立找矿预测理论与方法技术。建立非地震油气勘探技术体系和浅覆盖区矿产勘查技术体系。开展成矿成藏理论研究,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成矿理论体系。在全球气候变化等前沿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资源综合利用新技术、新装备,并实现规模化产业化,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

——提升地质信息技术与服务水平。建立服务全面、结构合理、功能完整、安全稳定、覆盖全国的地质资料汇交、管理体系和集群化信息服务体系,全面集成整合各类地质信息资源,夯实建强信息资源服务基础,充分挖掘已有地质资料的信息潜力,开发权威的、持续更新的地质信息服务系列产品,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地质信息技术支撑和信息资源保障,基本实现地质调查工作主流程信息化和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促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产业化。

一、2015年目标

——能源矿产勘查取得新发现。通过油气资源战略调查工作,优选出80~150个油气远景区,提交10~20个油气有利目标区,提交3~5个油气勘探接续区。通过重要矿产勘查与利用工作,加大中央财政投入,联合地方财政以及引入社会资金,协同勘查,新增一批煤炭、铀矿等资源储量。

——重要矿产资源储量显著增长。累计新发现矿产地1500处,提交大中型矿产地200处。通过中央财政投入,联合地方财政投入,引入社会资金,协同勘查,累计新增资源储量有较大增长:铁矿石增长20%,铜增长14%,铝土矿增长17%,钾盐增长57%,金增长16%;形成10处以上大型资源基地。

——重点成矿区带成矿地质背景基本查明。通过中央财政联合地方财政投入,实施区域地质填图工作,基础地质工作程度明显提高,重点成矿区带1:25万基础地质填图和整装勘查规划区与重点找矿远景区的1:5万基础地质填图基本完成。全国1:25万区调、区域重力、航磁、区域化探由目前的49%、44%、71%、47%,分别提高到71%、59%、85%、60%。1:5万区调、航磁、区域化探由目前的21%、34%、15%,分别提高到31%、40%、30%。

——地质灾害防治水平和地质环境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升。通过中央财政联合地方财政投入,实施地质环境调查工作,完成地质灾害高发区和地面沉降严重区详细调查,初步建立监测预警体系,降低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进一步提高重要经济区和城市群、主要矿产开发区、重大工程区和地下水主要开发区的地质环境调查程度,初步建成国家地质环境监测网络,为降低地质环境风险提供可靠保障。

——地质科技初步建立对地探测技术体系。探索建立找矿预测理论与方法技术。建立非地震油气勘探技术体系和浅覆盖区(50~150米)矿产勘查技术体系。开展成矿成藏理论研究,初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成矿理论体系。在全球气候变化等前沿研究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建立国务院确定的国家级矿山地质环境动态监测示范区。实施资源枯竭型城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示范工程,解决历史遗留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促进矿产开发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开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技术研究,提高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监测、保护和治理的科技水平。研究制定矿山地质环境相关技术标准,提高矿山地质环境方面的装备水平。

二、2020年目标

——能源矿产资源找矿取得重大突破。通过油气资源战略调查工作,优选出30~50个油气有利目标区,提交8~15个油气勘探接续区。通过重要矿产勘查与利用工作,加大中央财政投入,联合地方财政以及引入社会资金,协同勘查,大幅新增煤炭、铀矿等资源储量。

——重要矿产资源储量进一步增长,对外依存度明显下降。累计新发现矿产地2500处,提交大中型矿产地500处。通过中央财政投入,联合地方财政投入,引入社会资金,协同勘查,累计新增资源储量:铁矿石增长43%,铜增长30%,铝土矿增长28%,钾盐增长58%,金增长27%;形成15处大型战略资源基地。实现10%~30%难利用矿产转化为可利用矿产,提高矿产综合利用率10%~15%。

——重点成矿区带成矿地质背景和主要矿产成矿地质条件进一步查明。通过中央财政联合地方财政投入,实施区域地质填图,大幅度提高重点成矿区带基础地质工作程度,全国1:25万基础地质填图、重点成矿区带1:5万基础地质调查、中东部地区及西部主要农牧区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基本完成,全国1:5万区调、航磁、化探工作程度由目前的21%、34%、15%,分别提高到41%、47%、37%。

——地质灾害防治水平和地质环境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通过中央财政联合地方财政投入,实施地质环境调查,全面完成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和地面沉降区详细调查,建立较为完善的监测预警体系,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得到有效控制。完成重要经济区和城市地区、矿产开发区、重大工程区和地下水开发区的地质环境详细调查,建成国家地质环境监测网络,为降低地质环境风险提供可靠保障。

——完善对地探测技术体系,建立找矿预测理论与方法技术。创新一批成矿成藏理论,天然气水合物等勘探开发关键技术取得进展,地质科技整体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生活迷茫是因为没有找到人生的方向,不知道现在活在世上的真正意义,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一bai个理想,有自己的未来,自己的生活方式,目标不一定要远大,它可以是一个快乐的标杆,每一次的目标都很简单,但又不是触手可及,这样你就会在满足中进步







战略目标包括哪些内容
答:战略目标划分为四类:发展性目标、效益目标、竞争性目标、利息性目标。1、发展性目标,即提高企业各方面素质,增强其发展能力的目标,如生产规划目标、人员素质目标、技术进步目标、产品开发目标。2、效益目标,如产出目标、投入目标,产出与投入对比目标,如成本目标、利润目标、资金利润率目标等。3、竞争性...

战略目标指的是什么
答:对企业战略经营活动预期取得的主要成果的期望值。战略目标是企业或组织所追求的长期结果,是对企业战略经营活动预期取得的主要成果的期望值。是企业在特定的战略经营领域内展开战略经营活动所要达到的水平的具体规定。战略目标具有宏观性、长期性、相对稳定性、全面性、可分性、可接受性、可挑战性、可衡量性等...

企业战略的基本目标包括什么?
答:(1) 市场方面的目标:应表明本公司希望达到的市场占有率或在竞争中达到的地位;(2) 技术改进和发展方面的目标:对改进和发展新产品,提供新型服务内容的认知及措施;(3) 提高生产力方面的目标:有效的衡量原材料的利用,最大限度的提高产品的数量和质量。(4) 物资和金融资源方面的目标:获得物质...

什么是战略目标?
答:1. 战略目标反映了企业对未来战略经营活动中预期成果的期望。2. 它是企业宗旨的具体体现,不仅展开并明确了企业经营的目的和社会使命,还规定了在战略经营领域内期望达到的具体水平。3. 战略目标实际上定义了战略期内的总任务,这一任务决定了战略重点的选择、战略阶段的划分以及战略对策的制定。4. 因此...

战略目标是什么
答:战略目标是组织或企业在特定时间内希望达到的长期、总体和方向性的结果。详细 1. 长期性:战略目标通常是长期计划,着眼于未来数年或更长时间的发展。例如,一家初创科技公司可能设定在未来五年内成为行业领导者的目标,这不仅涉及当前的产品开发,还包括品牌建设、市场拓展等长期活动。2. 总体性:战略目标...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 )是我们的战略目标。
答:总书记明确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因此,这“四个全面”虽然每一个“全面”都有重大战略意义,但又有“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之别。“战略举措”是为“战略目标”服务的,或者说,“战略举措”是实现战略目标的重大“...

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是
答: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巩固和发展已经初步达到的小康水平,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建国一百年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现代...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什么是战略目标
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是简单的并列、平行关系,而是一个有机联系、环环相扣的整体。从大的关系看,是目标引领举措。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时间表,以及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 )是我们的战略目标
答:“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包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其中“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总书记明确指出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三个全面是实现战略目标在战略举措,是一种保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策略。

什么是战略目标?
答:战略目标,是对企业战略经营活动预期取得的主要成果的期望值。战略目标的设定,同时也是企业宗旨的展开和具体化,是企业宗旨中确认的企业经营目的、社会使命的进一步阐明和界定,也是企业在既定的战略经营领域展开战略经营活动所要达到的水平的具体规定。战略目标实际上表现为战略期内的总任务,决定着战略重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