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入膏肓 膏肓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寸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病入膏肓的意思~

【解释】:膏肓:古人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脏与膈膜之间叫“肓”。形容病情十分严重,无法医治。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出自】:春秋 左邱明《左传·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译文】:有病不可以治的,是在心脏与膈膜之间,心尖脂肪的下面,药效达不到,再也挽回不了。
扩展资料
病入膏肓的近义词
一、无可救药 [ wú kě jiù yào ]
【解释】:药:治疗。病已重到无法用药医治的程度。比喻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出自】:周 孔子编订《诗经·大雅·板》:“匪我言耄,尔用忧谑。多将__,不可救药。”
【译文】:不要说我老来乖张,被你当作昏愦荒唐。多行不义事难收场,不可救药病入膏肓。
二、不可救疗 [ bù kě jiù liáo ]
【解释】:病已重到无法治疗的程度。比喻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出自】:春秋 左邱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今楚多淫刑,其大夫逃于四方,而为之谋主,以害楚国,不可救疗。”
【译文】:现在楚国滥用刑罚,他们的大夫逃向四面八方,而做这件事的主谋,以这种形式来危害楚国,真的是无法治疗。

病入膏肓 [bìng rù gāo huāng]

基本释义
膏肓:古人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脏与膈膜之间叫“肓”。形容病情十分严重,无法医治。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出 处
《左传·成公十年》:“医生;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例 句
由于母亲~,这个新战士整日无精打采,茶饭不思。

膏肓”的意思是:古人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脏与膈膜之间叫“肓”。病入膏肓【解释】形容病情十分严重,无法医治。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出处】《左传·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有病无法治疗,在心尖之上,心脏的下面,药物的疗效无法达到的地方,再要无法挽回了。【例子】他已病入膏肓,医生也束手无策了。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用于事物或人。【近义词】不可救药、无可救药、深入膏肓、行将就木、人命危浅。【反义词】妙手回春、起死回生、手到病除、药到病除、头痛脑热
1、病入膏肓的近义词不可救药。【解释】药:治疗。病已重到无法用药医治的程度。比喻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出处】战国·孔子《诗经·大雅·板》:“匪我言耄,尔用忧谑。多将__,不可救药。”不要说我老来乖张,被你当作昏愦荒唐。多行不义事难收场,不可救药病入膏肓。【例子】怀疑与猜忌,难道就竟已成了他们~的根性了吗?◎郑振铎《桂公塘》十四【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比喻事态严重。
2、病入膏肓的反义词妙手回春【解释】回春:使春天重返,比喻将快死的人救活。指医生医术高明。【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回:“但是药铺门里门外,足足挂着二三十块匾额:什么‘功同良相’,什么‘扁鹊复生’,什么‘妙手回春’”【例子】王医生妙手回春,为许多人解除了病痛。【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bìng rù gāo huāng

【解释】形容病情十分严重,无法医治。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出处】《左传・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示例】吾观刘琦过于酒色,~,今见面黄羸瘦,气喘呕血,不过半年,其人必死。(《三国演义》第五十二回)
【拼音码】brgh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用于事物或人
【英文】the disease is not curable
【故事】春秋时期晋国国君晋景公得了重病,秦国国王秦桓公派名医缓去为其治病,缓见了晋景公,好脉后摇头说:“大王的病已经到了肓上面,膏下面,药力是无法到达的。”果然没多久,晋景公就病死了

膏,膏脂、油脂也。肓,心脏与膈膜之间也。膏肓名意指膜中的脂类物质由此外输膀胱经。穴外输膀胱经的气血物质为心脏与膈膜之间的膏脂(此膏肓由五谷精微所化),故名膏肓。(膏脂为提供心火燃烧之柴薪,在火热作用下所处为液态,今心室燃烧后气化蒸发的部分在胸腔内压的作用下随湿热之气外渗体表膀胱经,故名膏肓。 

病入膏肓 [bìng rù gāo huāng]  

基本释义

膏肓:古人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脏与膈膜之间叫“肓”。形容病情十分严重,无法医治。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出处

《左传·成公十年》:“医生;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