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电损耗率是怎样算的

作者&投稿:阚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电损费比例计算公式,总用电量/各分表用电量之和。

比如你当月用电300度实际给你计算为303度,那么额外的3度为电损,303/300等于1.01,再乘各分表的度数就是每家分摊的。这是这个行业的特点之一,因为电在传输会在高压线中产生些额外的损失 ,基本上这些损失会按比例加在每个用户的账上。

扩展资料:

线损耗造成的电压降与电线材料、电线截面、电线长度和负载电流有关。线电阻公式:R=电阻率*L/S,铜线电阻率:0.0172,铝线电阻率:0.0283,L:长度,S:线截面。电压降公式:U=RI。

当导线中通过电流时,将会产生有功功率损耗和无功功率损耗,功率损耗与时间的乘积即为电能损耗。在计算输电线路的电能损耗时只计算线路的有功电能损耗。输电线路的电能损耗由基本损耗、导线通过电流引起的附加损耗和周围空气温度引起的校正值等三部分组成。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输电损耗



家庭电损怎么计算
答:问题一:用电损耗怎么计算公式 损耗:变压器损耗2 变压器调整费5 高压电路损耗0.2 低压电路损耗5.02 问题二:用电损耗率是怎样算的 可以根据变压器铭牌上的参数计算一下变压器的自身损耗,看看是多少。一般来说,农业用电的线损在15%以上就算比较高的了。用电的损耗主要是变压器的铁损和铜损,铁损...

工业用电的损耗如何计算?
答:通常外购电的电能损耗摊销量包括高压输电线路损耗,可取4%——6%计算,变配电设备损耗和高压配电线路损耗,可按5%——8%计取。自发电的电能损耗摊销费只有变配电设备损耗和高压配电线路损耗,可按5%——8%计算。自发电基本电价,厂用电率可取4%——6%,发电机出力系数可取0.8——0.85。

为什么供电线路会损耗电能,怎么计算?
答:供电损耗要看供电线路的情况,比如没农改的地方是18%,农改了的农村是10%,小区是5%,但是现在很多地方都以实际的线损指标为标准,比如有的地区一年的平均线损是7%,那就是7%或更低。以下是工矿企业用于电缆线路配置及选型的计算公式,供参考。必须的数据:1》导线长度:L2》导线材料:ρ(铜导线电阻率...

电损耗怎么计算?
答:则,线路电阻R=电阻率*总长度/S。线路电流:电流值可以实测获得,也可以计算取得,单相220V线路电流=设备额定功率/220,三相线路电流=设备额定功率/额定电压/1.732/功率因素。电线损耗:单相220V电路电线损耗功率=线路电流平方*R,三相电路电线损耗功率=线路电流平方*3*功率因素平方*R。

三相电损耗计算公式是什么?
答:假设150的三相电缆的额定电流为100安培,阻抗为0.1欧姆每公里,长度为100米。使用以下公式可以计算电缆的损耗:电缆损耗 = 3 x 电流^2 x 电缆长度 x 电缆阻抗 其中,3代表三相电力系统的相数。将数值代入公式中,得到:电缆损耗 = 3 x 100^2 x 0.1 x 0.1 = 300瓦特 这意味着,这条150的...

电线损耗怎么计算?
答:楼上的朋友回答的太详细,也太啰嗦了。能看懂汝之回答的,自然无需看,自己就会计算。看不懂的,看了也白搭。简而言之,需要先测出电线的电阻R,再知道电线通过的电流 I,然后根据公式即可计算出电线损耗的功率:例如,某一根电线的电阻值为0.14Ω,通过的电流有效值为46A,则这根电线损耗的电功率为...

怎样计算电压损耗率?
答:% 其中:P-有功功率,R-整条线路电阻(查表得到的线路每相电阻(欧/千米)剩以线路长度),Q-无功功率,X-整条线路电抗(查表得到的线路每相电抗(欧/千米)剩以线路长度),Un-线路额定电压。计算出来的电压损耗率一般应该小于等于5%,不然就得把线在选大1个规格。

怎么计算供电损耗?
答:的实际电阻值,随环境、温度和负荷电流的变化而变化。为了减化计算,通常把导线电阴分 为三个分量考虑:1)基本电阻20℃时的导线电阻值R20为 R20=RL 式中R--电线电阻率,/km,;L--导线长度,km。2)温度附加电阻Rt为 Rt=a(tP-20)R20 式中a--导线温度系数,铜、铝导线a=0.004;tP--...

商业用电耗损怎么算达到百分之25合理么
答:商业用电耗损按照公式算,达到百分之25不合理。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商业用电耗损公式是商业用电电费=总电表计数除以各家各户分表计数的总和,商业用电耗损在15-20%,百分之25不合理。电损,指电流作了其它无用功而出现的电能耗损。

商用电怎么算电损
答:物业收取电损费是合理的。商用电算电损首先要看你的用电方式,是专用变压器还是公用变压器,使用公用变压器要加10%的损耗电量;使用专用变压器的要看计量方式,髙供高计的不加损耗。从供电公司与房东的计量装置之间,应该经过变压器和一段线路,而这些是要损耗电量的。但具体5%合不合理,要看现场的实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