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第二第三的文言文

作者&投稿:康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初中1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 郦道元《三峡》原文: 江水又东径巫峡,杜宇所凿以通江水也。

郭仲产云:按《地理志》“巫山在县西南”,而今县东有巫山,将郡县居治无恒故也。 江水历峡,东径新崩滩。

此山,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崩,晋太元二年又崩。当崩之日,水逆流百余里,涌起数十丈。

今滩上有石,或圆如簟,或方如屋,若此者甚众,皆崩崖所陨,致怒湍流,故谓之新崩滩。其颓岩所余,此之诸岭,尚为竦桀。

其下十余里,有大巫山,非惟三峡所无,乃当抗峰岷峨,偕岭衡疑。其翼附群山,并概青云,更就霄汉辨其优劣耳。

神孟涂所处。《山海经》云:“夏后启之臣孟涂。

是司神于巴。巴人讼于孟涂之所,其衣有血者执之,是请生居山上。

在丹山西。”郭景纯云“丹山在丹阳,属巴,丹山西即巫山”者也。

又,帝女居焉。宋玉所谓天帝之季女,名曰瑶姬,未行而亡,封于巫山之阳,精魂为草,实为灵芝。

所谓“巫山之女,高唐之阻,旦为行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旦早视之,果如其言”。

故为立庙,号曰“朝云”焉。其首尾间,百六十里,谓之巫峡,盖因山为名也。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写作“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3 爱莲说 (北宋)周敦颐 (yí)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4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5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6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fa,二声)我,公将战.曹刿( guì )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yan,一声)?”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fu,二声)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7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yì)丽。

朝(zhāo)服衣冠,窥(kuī)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2.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3篇文言文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南。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说服他们撤军。”

郑伯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成什么了。”

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

夜晚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去见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就烦劳您手下的人了。

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是困难的,您何必要灭掉郑国而增加邻邦晋国的土地呢?邻邦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道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况且,您曾经对晋惠公有恩惠,他也曾答应把焦、瑕二邑割让给您。然而,他早上渡河归晋,晚上就筑城拒秦,这是您知道的。

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现在它已把郑国当作东部的疆界,又想扩张西部的疆界。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从哪里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秦国受损而晋国受益,您好好掂量掂量吧!” 秦伯高兴了,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

并派杞子、逢孙、杨孙帮郑国守卫,就率军回国。 子犯请求晋文公下令攻击秦军。

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人的支持,我就不会有今天。借助了别人的力量而又去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以混乱代替联合一致,这是不勇武的。

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撤离了郑国。夜晚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去见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

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就烦劳您手下的人了。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是困难的,您何必要灭掉郑国而增加邻邦晋国的土地呢?邻邦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道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况且,您曾经对晋惠公有恩惠,他也曾答应把焦、瑕二邑割让给您。

然而,他早上渡河归晋,晚上就筑城拒秦,这是您知道的。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现在它已把郑国当作东部的疆界,又想扩张西部的疆界。

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从哪里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秦国受损而晋国受益,您好好掂量掂量吧!” 秦伯高兴了,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并派杞子、逢孙、杨孙帮郑国守卫,就率军回国。

子犯请求晋文公下令攻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人的支持,我就不会有今天。

借助了别人的力量而又去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以混乱代替联合一致,这是不勇武的。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撤离了郑国。

荆轲刺秦王秦国的将领打败了赵国,俘虏了赵王,占领了所有赵国的土地,派兵向北侵占土地,一直到燕国南边的边界。 太子丹非常的恐惧,于是就去向荆轲询问办法,说:“秦兵早晚要渡过易水,如果这样那么我虽然想长久地侍俸您,恐怕是不行了?”荆轲说:“即使是你不说,我也要采取行动了。

如今空手而去,恐怕也没有什么信用,那么秦王也就无法接近了。现在樊将军,秦王用千斤的黄金外加一万户人口的封邑来悬赏他的头。

如果能够得到樊将军的头和燕国督亢的地图献给秦王,秦王一定会很高兴地接见我,那么我才有办法来报答太子。”太子说:“樊将军因为无路可走投奔我,我实在不愿意因为我太子的缘故,而伤害了尊长,希望您能够重新考虑一下!” 荆轲知道太子不忍心,于是私下里悄悄地去见樊於期,对他说:“秦对你樊於期,可以说是十分地刻毒。

父母宗族,都被杀害。如今听说用万户邑、千斤金来悬赏将军的头,你打算怎么办?”樊将军仰天长叹,流着泪说:“我常常想起来,就痛入骨髓,只是不知道该怎么办?”荆轲说:“如今有一句话,一可以解除燕国的后患,二可以替你樊将军报仇雪恨呀!怎么样?”樊於期走上前说:“到底怎么做?”荆轲说:“希望借你樊将军的头献给秦王,秦王必然非常高兴,乐意见我。

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右手用匕首刺他的胸,这样那么就可以一报将军之仇,二雪燕国被欺侮的耻辱。将军你可愿意?”樊将军脱下一只衣袖,握住手腕走上前说:“这是让我日夜的痛心的事,到现在才能够听说!”于是自杀。

太子听说以后,连忙驱车赶到,伏在尸体上大哭,哭得非常伤心。但已经是无可奈何的事了,于是收拾好樊於期的头,用盒子装好。

于是太子事先寻求天下最锋利的匕首,用百两黄金从赵人徐夫人那儿买到,派人将匕首用毒药浸泡。于是打点行装送荆轲出发。

燕国有勇士叫秦武阳的,十二岁的时候就杀人,人们不敢和他正视。于是命令秦武阳作为他的助手和他一道去。

荆轲在等一个人,想和他一道去,可那个人住得很远没有来,就一直在等他。 过了一些。

3. 第一二三人称在古文中的代词

一,第一人称:又叫自称,常用“吾”“我”“余”“予”等,还有帝王专称“朕”、“孤”“寡人”等字。

二,第二人称,又叫对称。常用“尔”“汝”“女”“若”“乃”“而”等。“汝”、“女”本是同一个词的不同写法。

三,第三人称,又叫他称。常用“彼”“其”“之”等字,它们既可以用来指人,又可以用来代事,其用法更为灵活。

“他”在上古汉语中不是第三人称代词,只表“其他”、“别的”之类的意思,是指示代词。“他”用作第三人称代词,大概始于晋代。“渠”后来也可作第三人称代词。

扩展资料:

其他人称

一,谦称

古人为了表示自己的谦逊礼貌,在对话中往往不用自称代词,而常用谦称代替。

1,自称其名;

2,自称低贱的身份,如下官,奴家,愚,小人等。

二,尊称

1、称人之字。

2、称人以美德之辞,美称词语。如君,公,先生等。

3、称人以其近侍、所在。这类尊称多用于君王、尊者。常用的词语有“陛下”、“阁下”、“殿下”、“足下”、“执事”等。



高中语文第二册文言文目录
答:2. 求高中人教版语文文言文大全 人教版高中新课标古诗文大全目录 必修一(第一册)4、烛之武退秦师•《左传》5、荆轲刺秦王•《战国策》(背诵易水诀别一段)6、鸿门宴•司马迁必修二(第二册)4、《诗经》两首氓(必背)采薇5、离骚•屈原6、《孔雀东南飞》(并序)7、*诗三首(必背)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文言文三峡第一自然段第二自然
答:1. 三峡中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峡》2、3、4段是承接第1自然段写“山”的奇险之后,而转而写“三峡”的水之美的段落,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关系,分别写了三个不同的季节的三峡. 分别写的景色是:夏天的江水湍急;春、冬三峡的清幽;秋天三峡的凄清. 因为作者要抓住事物最突出的...

初中文言文有哪课文
答: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第一单元 5、童趣(沈复) 第二单元 10、《论语》十则 第三单元 15、古代诗歌五首 观沧海(曹操) 次北固山下(王湾)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西江月(辛弃疾)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第四单元 20、*山市(蒲松龄) 第五单元 25、《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第六单元 30、*寓言四则智...

文言文的三种境界
答:3. 三重境界文言文的翻译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第一境界”原出自晏殊的《蝶...

第一人称文言文
答:而、乃 很少作主语,不能作宾语,一般只作定语。古文的第三人称:上古汉语没有真正的第三人称代词,而是用指示代词‘彼’、‘之’、‘其’来 *** 。注意:古代汉语的人称代词没有数的分别,同一个词可用于单数,也可用于复数。第一、二人称代词后可加‘侪’‘属’‘曹’‘辈’,表示复数。

有一句话是形如 第一 第二 与第三名差距的,好像是文言文
答: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个。。。随便乱说的啦!!

必修一到五文言文成语典故
答:3. 高中语文必修一到必修五文言文有哪些 人教版高中新课标语文必修一(第一册)4、烛之武退秦师·《左传》5、荆轲刺秦王·《战国策》(背诵易水诀别一段)6、鸿门宴·司马迁必修二(第二册)4、《诗经》两首氓(必背)采薇5、离骚·屈原6、《孔雀东南飞》(并序)7、*诗三首(必背)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短歌行...

求权威回答!古文《曹刿论战》中“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到底怎么翻...
答:《曹刿论战》中,“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翻译成现代汉语是: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起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开始衰落,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耗尽了。一鼓作气 把这句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时,有三个关键的知识点需要特别注意:1、句中的“一”、“再”、“三”三个数...

文言文翻译!急啊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
答:孟子说:“君子有三件值得快乐的事,称王天下不在其中。父母都健在,兄弟没病没灾,这是第一件快乐的事;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这是第二件快乐的事;得到天下的优秀人才而教育他们,这是第三件快乐的事。君子有这三件快乐的事,用仁德统一天下不包括在内。”...

文言文第一二人称
答:1. 第一二三人称在古文中的代词 一,第一人称:又叫自称,常用“吾”“我”“余”“予”等,还有帝王专称“朕”、“孤”“寡人”等字。二,第二人称,又叫对称。常用“尔”“汝”“女”“若”“乃”“而”等。“汝”、“女”本是同一个词的不同写法。三,第三人称,又叫他称。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