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托洛夫斯基的作品和贡献有哪些?

作者&投稿:以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奥斯特洛夫斯基对俄国的戏剧做出了什么贡献?~

奥斯特洛夫斯基在俄国大力传播塞万提斯、莎士比亚等人的名作,并培养了一批杰出的表演艺术家。他为俄罗斯民族戏剧奠定了基石,对契诃夫等人的创作有很大影响。

  沙皇彼得大帝
  政治领域俄国最杰出的人物,他强硬地推行西方化政策是使俄国变成一个列强国的主要因素。1682年被立为沙皇,但实权掌握在他姐姐索菲亚手里。1689年平定索菲亚发动的宫廷政变,亲自执政,称彼得一世。1697年随“高级使团”出国到西欧考察,回国后进行全面改革,力图改变俄国落后状况。同时,为了打通波罗的海出海口,同瑞典进行长达二十一年的“北方战争”,于1721年击败瑞典。同年为俄罗斯帝国皇帝,是俄国历史上很有作为的帝王。

  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
  叶卡捷琳娜女皇,德国人,14岁随母亲来到俄国,在一场政治婚姻中嫁给了俄国女皇叶丽萨维塔的外甥彼得,并皈依俄国东正教,成为俄国王位的继承人。在俄国历史上,叶卡捷琳娜女皇与彼得大帝齐名,这位俄国女皇,原为德意志一公爵之女,1745年嫁给俄皇彼得三世。1762年参加宫廷政变,登上皇位。她对外两次同土耳其作战,三次参加瓜分波兰,把克里木汗国并入俄国,打通黑海出海口,她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空前绝后的俄罗斯帝国。


  文坛巨匠普希金
  普希金(1799~1837),俄国伟大的诗人、小说家,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他诸体皆擅,创立了俄国民族文学和文学语言,在诗歌、小说、戏剧乃至童话等文学各个领域都给俄罗斯文学提供了典范。普希金还被高尔基誉为“一切开端的开端 ”。普希金享年38岁

  乐坛奇葩柴可夫斯基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俄语:Пётр Ильич Чайковский,1840年5月7日-1893年11月6日),俄罗斯浪漫乐派作曲家。其风格直接和间接地影响了很多后来者。出生于沃特金斯克一个贵族家庭,22岁进入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在音乐创作上很崇拜莫扎特。他是深受广大中国人民喜爱的音乐家。

  百科全书版的罗蒙诺索夫
  米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罗蒙诺索夫(1711~1765)。俄国化学家,哲学家。由于他在俄国科学史上的诸多贡献,特别是质量守恒定律和对俄罗斯语法的系统编辑,被誉为“俄国科学史上的彼得大帝”。罗蒙诺索夫是一位知识渊博的科学家,是俄国唯物主义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奠基者。在物理、化学、天文、地质、仪器制造、哲学和文学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莫斯科大学的奠基人。

  帝国时代战术大师苏沃洛夫
  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苏沃洛夫(1730.11.24—1800.5.18),俄国伟大的军事家、军事理论家、战略家、统帅,俄国军事学术的奠基人之一,大元帅(1799),奥军元帅(1799) ,雷姆尼克伯爵(1789),古意大利公爵(1799)。著有《苏兹达尔团条令》、《制胜的科学》。


  文坛泰斗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ЛевНиколаевич Толстой)(1828~1910)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以自己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被称为“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二战杰出英雄朱可夫
  格奥尔吉·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俄文:Георгий 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ич Жуков,公历1896年12月2日——1974年6月18日),苏联军事家,苏联元帅(1943年1月18日,朱可夫被授予苏联元帅军衔,是苏德战争中继斯大林后第二位获此殊荣的苏军统帅),因其在苏德战争中的卓越功勋,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优秀的将领之一,也因此成为仅有的四次荣膺苏联英雄荣誉称号的两人之一。他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民族英雄。


  门捷列夫和元素周期表
  门捷列夫(ДмнтрийИвановичМендеев1834—1907) 俄国化学家。1859年,他以访问学者身份到法国和德国工作,曾参加卡尔斯鲁厄国际化学家代表大会,1865年获博士学位并晋升教授。以后,他曾一度出任俄国度量衡局局长。门捷列夫一生在化学上的贡献甚多,最主要的贡献是发现元素周期律。


  伟大革命导师列宁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 Vladimir Ilich Lenin (Владимир Ильич Ленин)(1870-1924)原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是俄国共产主义革命政治家,马恩事业和学说的继承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和伟大领袖,并亲自领导了俄国十月革命,成为苏联第一位领导人。他被美国《时代》杂志(Time Magazine)评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100人之一。


  国际象棋巨无霸卡斯帕罗夫
  1963年4月13日,卡斯帕罗夫出生于阿塞拜疆的首都巴库。童年时期他就以显示出国际象棋的天赋,他在受到苏联国际象棋机构全面的训练之后,随之而来的便是他辉煌的战绩。1985年22岁的卡斯帕罗夫成为历史上最年轻的国际象棋冠军。从那以后他连续三次击败俄罗斯的卡尔波夫,捍卫了自己的冠军头衔。他是俄罗斯体育领军人物之一


  新世纪双头鹰崛起推动人普京
  弗拉基米尔·普京 (Vladimir Putin)1952年10月7日生于列宁格勒市(现圣彼得堡市),2000年3月26日普京当选为俄联邦总统,并于5月7日正式宣誓就职,普京精通德语,喜爱运动性格坚韧,有极强的耐力,很少表露感情。普京没有辜负叶利钦的重托,在短短的四年中,用政绩证明了自己是一个“有用之人”。俄罗斯经济从2000年开始全面复兴。

  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
  一、主要作品:
  1、1933年完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于1933年写成。小说通过记叙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
  2、《暴风雨所诞生的》仅完成第一章,就病逝了。
  1934年起,他开始写作反映国内战争时期无产阶级为苏维埃政权而斗争的长篇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直到1936年奥斯特洛夫斯基病逝,《暴风雨所诞生的》才写了第一章。

  二、主要贡献:
  创作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不朽的杰作,实现了重返战斗岗位的理想。小说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在家乡烈士墓前的一段独白,成为了千百万青年的座右铭:“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三、人物生平:
  1904年生于工人家庭。
  初级教会小学毕业后,做过杂工。
  1919年进发电厂当司炉助手。同年加入共青团,并参加红军奔赴前线。
  1920年因重伤复员,进入铁路工厂担任助理电气技师。
  1923年至1924年担任乌克兰边境地区共青团的领导工作。
  1924年加入共产党。
  1927年由于病情恶化而全身瘫痪,双目失明。
  1933年写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934年奥斯特洛夫斯基加入苏联作家协会。
  1935年,苏联政府为了表彰他的文学功绩,授予他列宁勋章。
  从1934年起,他开始写作反映国内战争时期无产阶级为苏维埃政权而斗争的长篇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直到1936年奥斯特洛夫斯基病逝,《暴风雨所诞生的》才写了第一章。
  1936年12月22日与世长辞。

  注: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前苏联著名的无产阶级作家,布尔什维克战士。1904年9月22日出生于工人家庭。因家境贫寒,11岁便开始当童工 ,15岁上战场,16岁在战斗中不幸身受重伤,23岁双目失明,25岁身体瘫痪,1936年12月22日去世,年仅32岁。历时三载,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创作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不朽的杰作,实现了重返战斗岗位的理想。

奥斯托洛夫斯基不止一个
1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全部剧作,按其内容的性质和人物所属的阶层,大体可以分5大类。
描写商人生活的剧本:《全家福》(1847)、《自家人好算帐》(1850)、《非己之长,勿充内行》(1853)、《贫非罪》(1854)、《他人饮酒自己醉》(1856)、《节日好梦饭前应验》(1857)、《大雷雨》(1860)、《一知己胜两新交》(1860)、《莫管闲事》(1861)、《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1861)、《孰能无过,孰能免祸》(1863)、《艰苦的日子》(1863)、《小丑》(1864)、《炽热的心》(1869)、《人无千日好》(1871)、《真理固好,幸福更佳》(1877)、《最后的牺牲》(1878)、《心非铁石》(1880)等。这些剧本最重要的一点是作者用否定的态度描绘了商人。
关于人民生活的剧本:《切勿随心所欲》(1834)、《闹市》(1865)等。在这些剧本中,作者描写的是从农民转变为小商人、小市民的一些人。他们保持着民间的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剧本有些类似民间文学作品,具有民歌风味,曾被改编为歌剧。
描写小官吏生活的剧本:《穷新娘》(1852)、《肥缺》(1857)、《深渊》(1866)、《贫人暴富》(1872)、《富新娘》(1876)等。
表现所谓“社会头面人物”的剧本:《意外事》(1851)、《女弟子》(1851)、《性格不合》(1858)、《智者千虑必有一失》(1868)、《来得容易去得快》(1870)、《森林》(1871)、《血 饭》(1874)、《狼与羊》(1875)、《没有陪嫁的女人》(1879)、《名伶与捧角》(1882)、《美男子》(1883)、《无辜的罪人》(1884)、《世外事》(1885)等。这些剧本揭露了贵族地主和社会名流们的丑恶灵魂。
历史剧:《柯兹玛‧扎哈罗维奇‧米宁苏霍鲁克》(1862)、《僭主德米特里与瓦西利‧隋斯基》(1866)、《土辛诺》(1867)等。奥斯特洛夫斯基写历史剧是逃避现实,抵御迫害,但主题是积极的,具有爱国主义精神。
此外,还有与索洛维约夫合写的《别鲁根的婚事》(1878)、《蛮女人》(1880)、《有光无热》(1881),与聂维仁合写的《妄想》(1881)。
具体百度白科

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于1904年9月29日出生在乌克兰一个农民家庭。他排行第五,是家中老幺。

奥斯特洛夫斯基一家为生计所累,所有孩子自幼便挑起了养家的重担。但非常难得的是,尽管一贫如洗,但所有孩子都学会了读书习字,并念完了小学。

未来的作家在孩提时代便体现出了极强的求知欲和极高的禀赋,他非常痴迷文学。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国内战争期间,奥斯特洛夫斯基积极参加了地下革命。

1920年,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利沃夫战役中受了重伤。伤愈后,他在基辅铁路工地工作。在此期间,他得了伤寒。此外,他还感染了骨结核,病情迅速恶化。

1927年初,22岁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完全瘫痪,卧病在床。他的双目开始失明。正是在这一人生的艰难时刻,他决意通过文学作品,来展现自己所处时代的面貌和个人的生活体验。他最初创作了小说的前几章节,但手稿却在邮寄过程中不慎遗失。自那时起,作家便开始了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的创作。

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一生是个奇迹:尽管饱受病痛折磨,但他10年来从未向死神低头。在体能严重哀竭的情况下,他执意要将这部描写自己这代人命运的小说留传后世。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是本自传体小说,从中可以读到有关作者生活的大量真实片段。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朋友对他的文学创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帮助他誊写一页页书稿。1931年10月,小说的第一部封笔,并于1932年付梓。第二部于1933年5月杀青,1934年出版。

奥斯特洛夫斯基刚刚开始小说创作时,并未配备助手。他的妻子赖莎·波尔菲里叶夫娜·奥斯特洛夫斯卡娅早出晚归,忙于工作。尽管疼痛难忍、躯体几乎不能动弹,但奥斯特洛夫斯基还是借助刻字板,独立完成了小说的开篇。1931年初,他的母亲与妹妹前往莫斯科与他团聚,他才改为口述著书。每天,他需要克服常人难以想见的困难。他不仅需要记住作品的总体脉络,将构思形象化、细节化,还不能遗忘所写的句子及所用的词语。他通常在深夜里文思泉涌,成功的人物形象和优美的文字喷薄而出,为了抓住转瞬即逝的灵感,他只能整宿不眠,反复吟咏脑海中的珍贵片段。小说中的每个句子都经过了他的精心锤炼。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获得了空前的成功,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早在1934年,该书就被翻译成乌克兰语、波兰语、摩尔多瓦语和楚瓦什语。读者的来信如雪片般纷至沓来。

一些文学评论家,尤其是现今的评论家,一直置疑奥斯特洛夫斯基小说的艺术价值。争鸣当然是允许的。但不容置疑的是,这部作品曾帮助世界不少国家的众多读者度过了乍看上去似乎无法逾越的难关,它令众多濒于绝望的人获得了重生。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这才是小说的真正价值所在。而奥斯特洛夫斯基与病魔搏斗所体现出的勇敢精神,已成为全人类顽强抗争的宝
榜样。

————————————

俄国剧作家。一生为俄国舞台提供了近50部剧本,创造了几百个人物形象,为俄国戏剧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生平 1823年4月12日出生在莫斯科小奥尔顿卡街(现改名为奥斯特洛夫斯基街)。父亲是法官,退休后,从事商业活动,家中来往的大多是商人。1840年奥斯特洛夫斯基入莫斯科大学攻法律,1843年肄业,1843~1851年先后在“良心法院”和商务法院任书记官。在法院

工作期间他开始写作。1847年发表剧本《破产者》的片断,引起文坛注意。全剧写成后,用《自家人好算帐》的剧名于1850年正式发表在《莫斯科人》杂志上,受到进步文坛的赞美,但警察厅却禁止上演,到1861年才得以公演。从此以后,奥斯特洛夫斯基几乎每年都有一部或几部作品问世。

奥斯特洛夫斯基除了进行创作外,还翻译过不少外国剧本,其中有莎士比亚,W.、戈齐,C.、哥尔多尼,C.、塞万提斯‧萨维德拉,M.de等人的作品。他还是一位积极的社会活动家。1865年,他发起成立了莫斯科演员联社。1870年,由他倡议组织了俄国剧作家协会。经他和鲁宾斯坦多方努力,于同年创办了演员训练班,培养了萨陀夫斯基、萨陀夫斯卡雅、马克歇耶夫等一群杰出的表演艺术家。在他的倡议下还创办了模范人民剧院。

1886年1月,奥斯特洛夫斯基被任命为莫斯科各皇家剧院的艺术总管理人。但还未能充分展开他对于剧院制度的改革和戏剧艺术的提高,便于6月14日在谢雷科沃(现为柯斯特罗姆州奥斯特洛夫斯基区)逝世。

创作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创作年代,正逢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时期。他的作品反映了这个时代的社会变化。他自己曾说,他是遵循果戈理, . .的创作道路的。他坚持揭露社会的不良风气,用讽刺的笔触来描绘当时社会的众生相。于是初露头角的商人阶层的粗暴和幼稚,新兴资产阶级和蜕化中的农奴主、地主的虚伪奸诈、残酷无情,贵族和官僚的愚昧、堕落等等,都成为他剧中人物的特点。早期的作品,如《各守本分》(1852)、《贫非罪》(1853)、《切勿随心所欲》(1854)等,在思想上带有美化俄国宗法制的倾向。车尔尼雪夫斯基和涅克拉索夫对这些作品提出过批评。随着19世纪50、60年代俄国革命形势的发展,他的创作进入新的阶段。从1856年起,几乎所有的新作都发表在涅克拉索夫和谢德林主编的《现代人》杂志上。这时期的作品,包括著名的《大雷雨》,具有较明显的暴露社会和暗示革命的倾向,因而受到反动势力的围攻。奥斯特洛夫斯基不得不暂时放下迫切的社会题材,转而写作历史剧。从19世纪60年代末起,又重新面对现实,并出现了创作的高潮。从1868年一直到80年代初,他的作品大都在涅克拉索夫和谢德林主编的《祖国纪事》杂志上发表。包括讽刺喜剧《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在内的一系列剧本,对农奴制残余中蜕化出来的新型实业家和欧化商人进行了嘲讽。稍后的诗剧《雪女》(1873),表达了作者的理想和对人生意义的探索。《没有陪嫁的女人》等几个剧本描绘了才能卓越的俄罗斯妇女在当时虚伪、自私的社会中备受摧残的悲剧命运。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全部剧作,按其内容的性质和人物所属的阶层,大体可以分5大类。

描写商人生活的剧本:《全家福》(1847)、《自家人好算帐》(1850)、《非己之长,勿充内行》(1853)、《贫非罪》(1854)、《他人饮酒自己醉》(1856)、《节日好梦饭前应验》(1857)、《大雷雨》(1860)、《一知己胜两新交》(1860)、《莫管闲事》(1861)、《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1861)、《孰能无过,孰能免祸》(1863)、《艰苦的日子》(1863)、《小丑》(1864)、《炽热的心》(1869)、《人无千日好》(1871)、《真理固好,幸福更佳》(1877)、《最后的牺牲》(1878)、《心非铁石》(1880)等。这些剧本最重要的一点是作者用否定的态度描绘了商人。

关于人民生活的剧本:《切勿随心所欲》(1834)、《闹市》(1865)等。在这些剧本中,作者描写的是从农民转变为小商人、小市民的一些人。他们保持着民间的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剧本有些类似民间文学作品,具有民歌风味,曾被改编为歌剧。

描写小官吏生活的剧本:《穷新娘》(1852)、《肥缺》(1857)、《深渊》(1866)、《贫人暴富》(1872)、《富新娘》(1876)等。

表现所谓“社会头面人物”的剧本:《意外事》(1851)、《女弟子》(1851)、《性格不合》(1858)、《智者千虑必有一失》(1868)、《来得容易去得快》(1870)、《森林》(1871)、《血 饭》(1874)、《狼与羊》(1875)、《没有陪嫁的女人》(1879)、《名伶与捧角》(1882)、《美男子》(1883)、《无辜的罪人》(1884)、《世外事》(1885)等。这些剧本揭露了贵族地主和社会名流们的丑恶灵魂。

历史剧:《柯兹玛‧扎哈罗维奇‧米宁苏霍鲁克》(1862)、《僭主德米特里与瓦西利‧隋斯基》(1866)、《土辛诺》(1867)等。奥斯特洛夫斯基写历史剧是逃避现实,抵御迫害,但主题是积极的,具有爱国主义精神。

此外,还有与索洛维约夫合写的《别鲁根的婚事》(1878)、《蛮女人》(1880)、《有光无热》(1881),与聂维仁合写的《妄想》(1881)。

戏剧观点和写作方法 奥斯特洛夫斯基认为“剧本应该是为全体人民而写的”。戏剧比其它一切文学作品更接近广大人民。舞台上演出的戏,要写得强而有力,要有巨大的戏剧性和热烈的真诚的感情,要有生动而有力的人物。在所有俄国古典作家中,他的剧本占演出剧目的绝大多数。奥斯特洛夫斯基认为,写人民的生活,为人民写作,丝毫不会降低戏剧文学的价值,相反,“它可以增加它的力量,使它不致庸俗和堕落;只有那真正为人民所喜闻乐见的作品,才能永垂不朽。这样的作品,迟早总会被别的民族,而最后被全世界所理解和欣赏”。

奥斯特洛夫斯基每写一部剧本,都要对他所描写的事物作深刻的观察和周密的思考,并搜集充分的资料。他写剧本之前,不仅开列剧中人物名单,而且还开列谁适合扮演什么角色的名单。他所写的人物的性格的惯用的语言都有活的模特。在写作过程中,也常常更换扮演者,使之更相适合,从而使特定的演员最能发挥他们的艺术才能。奥斯特洛夫斯基塑造了一大批各种类型的妇女形象,使女演员们能发挥各自的特点并取得成功,使她们拥有自己的剧目,因此许多女演员特别爱戴这位剧作家。

奥斯特洛夫斯基重视台词的表现力。他的剧本对白清晰动听,语言优美。他能掌握舞台上的位置和调度,能恰到好处地安排演员上下场,这就使他的剧本演出具有很高的戏剧性。

奥斯特洛夫斯基常把西欧名家的剧中人写进自己的剧作,使之更易于为俄国演员和观众所接受。例如,把莫里哀《吝啬鬼》(一译《悭吝人》)中的守财奴阿巴贡写进他的《贫人暴富》;把小仲马《私生子》中的女裁缝的儿子写进《无辜的罪人》,都取得很好的效果。在排戏过程中,他经常听取演员的意见,修改自己的剧本。《大雷雨》中卡杰林娜关于自己少年生活的独白,就是根据第一个扮演卡杰林娜的女演员柯西茨卡雅的自述补写进去的。

评论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创作在俄罗斯文学和戏剧中具有珍贵的美学价值。俄国的重要评论家和作家,如杜勃罗留波夫、车尔尼雪夫斯基、屠格涅夫、涅克拉索夫、冈察洛夫、普列汉诺夫、卢纳察尔斯基等,都从不同的角度给予奥斯特洛夫斯基以高度的评价。杜勃罗留波夫认为奥斯特洛夫斯基是一位熟悉俄国生活的人,是人类心理的天才描绘者,性格描写的巨匠。他说,奥斯特洛夫斯基能抓着生活的实质、时代的脉搏。他把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大雷雨》之前的许多剧本中所描绘的俄国生活,称作黑暗王国的形形色色。把论述这一问题的文章题名为《黑暗王国》,这是俄国社会史和文学史上的重要文献。《大雷雨》一出现,杜勃罗留波夫就立即写出一篇新的文献性论文《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他认为《大雷雨》女主人公卡杰林娜在宗教迷信、封建势力、愚昧习俗等层层压迫之下,勇敢地发出了自己的抗议。她的投河自尽,标志着在俄国革命日益成熟的形势下,一个善良、美好的女子终于忍无可忍,跨出空谷足音的一步,这是革命巨浪即将到来的先声。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剧作曾在俄国舞台上广泛上演,造就了一批优秀的俄国演员。莫斯科小剧院曾以演出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戏而闻名。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1926年导演他的《火热的心》,梅耶荷德,在1924年导演他的《森林》,都成了重大的戏剧事件。直到20世纪80年代,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一些名剧还是苏联剧院的保留剧目。奥斯特洛夫斯基剧作最早介绍到中国的是《大雷雨》。1921年出版了耿济之翻译的《雷雨》,1937年改名《大雷雨》,在上海演出。到80年代中,在中国已有20多家剧院、剧团和戏剧院校演出此剧。除《大雷雨》之外,1922年出版了郑振铎译的 《贫非罪》和柯一岑译的 《罪与愁》(即《孰能无过,孰能免祸》)。《罪与愁》曾由钱颖和张庚改编为《爱与恨》于1936年在上海演出。《没有陪嫁的女人》(冰夷译)和《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林陵译)于抗战胜利后相继在上海出版。后者于1962年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还有些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剧本,或改编为中国形式的戏(如陈白尘根据《没有陪嫁的女人》改编的《悬崖之恋》,又名《卖油郎》),或搬上银幕(如《无辜的罪人》改编为电影《母与子》),受到中国人民的喜爱。

奥斯特洛夫斯基有什么成就
答:代表作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暴风雨所诞生的》等。除上述两部小说外,他还发表了大量有战斗性的政论和演说文章。1935年底,被苏联政府授予列宁勋章,以表彰他在文学方面的创造性劳动和卓越的贡献。

奥斯特洛夫斯基简介
答:代表作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暴风雨所诞生的》《柯察金的幸福》等

奥斯特洛夫斯基简介 100字以内
答:1930年,他用自己的战斗经历作素材,以顽强的意志开始创作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1934年完成。1935年底,苏联政府授予他列宁勋章,以表彰他在文学方面的创造性劳动和卓越的贡献。

奥斯特洛夫斯基简介
答:《肥缺》(1856),特别是《大雷雨》(1859),标志着奥斯特洛夫斯基戏剧创作的成熟。60年代他的戏剧题材多样,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其中喜剧《智者千虑必有一失》(1868)塑造了为升官发财而不择手段的钻营家的形象以及反对改革的农奴主和夸夸其谈的自由主义者的典型。70年代的作品有《森林》(1870)...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简介
答:尼古拉·阿耶克塞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苏联无产阶级革命作家,出生于乌克兰一个普通工人家庭,12岁开始劳动生涯,15岁加入共青团,参加过保卫苏维埃政权的国内战争。1920年因伤重转业,投入到经济建设的潮流之中,先后负责过团与党的下、中层领导工作,是苏维埃“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在...

奥斯特洛夫斯基,代表作是什么?
答:代表作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剧作,一直影响着一代一代的年轻人。奥斯托洛夫斯基出生在一个比较穷困的家庭,所以很小就辍学,给别人打工。在学习方面,他是一个非常有天赋的人,要是一直念下去,前途不可限量。但是老天没有眷顾他,他还是辍学了,最主要还是因为家境穷困。其中一次,也是因为他...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及创作经历
答:同年10月,奥斯特洛夫斯基被授予国家级最高荣誉列宁勋章。在之后的两年中小说被用各种语言重印重版了五十次。1927年底,他着手创作一篇关于柯托夫斯基师团的‘‘历史抒情英雄故事’’,即《暴风雨中所诞生的》。1929年,他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一年后,他用自己的战斗经历作素材,以顽强的意志开始创作《钢铁...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一生是怎样的呢?
答:奥斯特洛夫斯基是苏联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他的一生是共产主义战士的典范,他的不朽著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革命人生的赞歌,也是生动的共产主义教科书。奥斯特洛夫斯基于1904年出生于乌克兰一个工人家庭,从小受尽贫穷生活的苦难。1914年,全家迁居秀彼多夫卡。他11岁就在车站食堂当“小伙计”。1918年,他...

奥斯特洛夫斯基代表作
答:奥斯特洛夫斯基(Alexander Ostrovsky)是俄罗斯著名的剧作家,他的作品以其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性关怀而著称。他的代表作有《雷雨》、《大雷雨》等。《雷雨》是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成名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该剧讲述了一个发生在19世纪末俄罗斯的故事,通过描绘一个贵族家庭的内部矛盾和冲突,展现了当时...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著作有哪些?
答: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著作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大雷雨》、《贫非罪》、《暴风雨所诞生的》、《切勿随心所欲》作者简介:前苏联作家,坚强的布尔什维克战士、著名的无产阶级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出生在乌克兰一个贫困的工人家庭,11岁开始工作,1919年加入共青团,参加苏联国内战争。1920年秋天在战斗中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