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罗盛教的故事 主要内容

作者&投稿:阴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罗盛教的英雄事迹~

罗盛教的英雄事迹:
1952年1月2日的清晨时分,罗盛教和他的战友宋慧云一起前往河边练习怎么投掷手榴弹,当时正是冬天,河面被非常厚的冰雪厚厚的盖住了一层,当时有四名朝鲜少年在冰上面滑冰。
忽然,从那里传来了呼救声,其中一个名叫崔莹的少年不慎掉入2.7米深的冰窟,另3名少年大声呼救。罗盛教出早操后,路经那里,听到喊声,立即向出事地点飞奔,抓起自己的帽子。
往地上一扔,边跑边脱掉棉衣棉裤,冒着-20℃的严寒,纵身跳入冰窟,潜入水中找寻,跳进了冰河。过了好一会,罗盛教才浮出河面,深深吸了口气,又钻进水里。
又过了一会,罗盛教终于将落水的崔莹托出水面。当崔莹两臂扒住冰面往上爬时,突然,哗啦一声,冰又塌了,少年连人带冰又落入水中。
几经周折,罗盛教冻得全身发紫,浑身打颤,难以支撑,体力已快消耗殆尽。但仍以惊人的毅力再次潜入水中,用尽最后的气力,过了很久用头和肩将崔莹顶出水面。
这时宋惠云已将一根电线杆拖到河边,崔莹抱住电线杆被拉上了岸,人们把罗盛教救了出来,但罗盛教因气力耗尽,无力浮出水面,最终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牺牲时年仅21岁。

扩展资料:
罗盛教牺牲的当天晚上9时多,连里为罗盛教的遗体,穿戴好刚从30多里外的师后勤部领来的新军衣、军帽和大头鞋,放进匆匆钉成的木板棺材内,趁月夜抬到后山上,悄悄地安葬了。
挖掘冻土墓穴时,一直在侦察连连部共同守护烈士遗体旁的几位朝鲜老乡帮了忙。老新闻、省广电益阳记者站原站长曾瑞华采访罗盛教战友曾伏生后。
所撰写的《罗盛教牺牲后的一段秘闻》一文,也详细地记述了事故减员的波折过程,1月2日晚上,师直工科下发了一个电话通报:师直侦察连发生了一起非战斗减员事故,文书罗盛教溺水身亡。
听了这个不幸的消息,曾伏生无法安宁入睡,3日上午,他向营长请了个假,特地赶往侦察连4日上午,曾伏生不禁泪眼双流,拿起铁锹,同朝鲜乡亲一道,一锹土一把泪地掩埋战友。
当时,军《猛进报》的何沛林记者获讯后也赶来采访。在看了现场,听了群众详细介绍的情况后,他也觉得此事以战斗减员的论处不当。
建议连长整理材料,为罗盛教请功,挨了批评的连长麻着胆子,又请上级为罗盛教追记三等功一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罗盛教

六十四载风雨,一月凌厉寒霜,保家卫国的真心,中朝友谊的灿烂,勇救落水儿童英勇,熠熠生辉。栎沼河水长流,白头山雪弥漫,真心犹存。(“六十四载”指抗美援朝距今64年。“一月”指罗盛教牺牲在一月。“中朝友谊”指他的事迹彰显了这种友谊。“落水儿童”指他牺牲的缘由。“栎沼河”指朝鲜将因为他的事迹将其改名为“罗盛教河”。希望我的回答帮到你。)

罗盛教的故事:

在1952年的1月2日清晨时候,罗盛教和他的战友一起去河边练习投掷手榴弹,当时正是寒冬季节,河边上面已经结上了一层厚厚的冰,在冰面上有四个朝鲜男孩在愉快的滑冰。

就在这时,突然从冰面上传来了一声呼救,罗盛教望去,只见其中有一个叫做崔莹的小男孩不小心掉在了深度2.7米的冰窟当中。

罗盛教看到以后立马向出事的地方跑去,并且边跑边脱掉了自己身上穿着的棉裤和棉衣,冒着零下二十多摄氏度的寒冷天气,顺着冰窟跳到了河水当中,寻找着落水的小男孩。

过了好一会,罗盛教才浮出河面,深深吸了口气,又钻进水里。又过了一会,罗盛教终于将落水的崔莹托出水面。

当崔莹两臂扒住冰面往上爬时,突然,哗啦一声,冰又塌了,少年连人带冰又落入水中。几经周折,罗盛教冻得全身发紫,浑身打颤,难以支撑,体力已快消耗殆尽。

但仍以惊人的毅力再次潜入水中,用尽最后的气力,过了很久用头和肩将崔莹顶出水面。这时宋惠云已将一根电线杆拖到河边,崔莹抱住电线杆被拉上了岸。

人们把罗盛教救了出来,但罗盛教因气力耗尽,无力浮出水面,最终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牺牲时年仅21岁。

扩展资料:

罗盛教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爱民模范、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1931年生于湖南省新化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1950年7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1年4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任某部侦察连文书。

在朝鲜前线,他亲眼目睹美帝国主义对朝鲜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激起了他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和对朝鲜人民的深切同情。

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更使罗盛教深受感动。一次,部队在一个风雹交加的黑夜行军,伸手不见五指,一位朝鲜老大娘顶风冒雹地站在那里。

手提保险灯为战士们照路,并不断提醒志愿军战士们别掉进泥坑里。罗盛教觉得只有用杀敌立功的实际行动,才能报答朝鲜人民的深情厚谊。

他几次要求上前线,可是指导员总是耐心地劝说他:你的决心是好的,可是革命工作有分工。你现在担任文书工作,对消灭敌人是有保证作用的、

罗盛教更加努力地工作,除圆满完成本职工作外,还经常冒着炮火到前沿阵地为战友送饭、抢救伤员。一天,连观察所附近的山村遭美军飞机轰炸,他冒着浓烟烈火,抢救出一位朝鲜老大娘和一名儿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罗盛教



罗盛教的故事:
在1952年的1月2日清晨时候,罗盛教和他的战友一起去河边练习投掷手榴弹,当时正是寒冬季节,河边上面已经结上了一层厚厚的冰,在冰面上有四个朝鲜男孩在愉快的滑冰。
就在这时,突然从冰面上传来了一声呼救,罗盛教望去,只见其中有一个叫做崔莹的小男孩不小心掉在了深度2.7米的冰窟当中。
罗盛教看到以后立马向出事的地方跑去,并且边跑边脱掉了自己身上穿着的棉裤和棉衣,冒着零下二十多摄氏度的寒冷天气,顺着冰窟跳到了河水当中,寻找着落水的小男孩。
过了好一会,罗盛教才浮出河面,深深吸了口气,又钻进水里。又过了一会,罗盛教终于将落水的崔莹托出水面。
当崔莹两臂扒住冰面往上爬时,突然,哗啦一声,冰又塌了,少年连人带冰又落入水中。几经周折,罗盛教冻得全身发紫,浑身打颤,难以支撑,体力已快消耗殆尽。
但仍以惊人的毅力再次潜入水中,用尽最后的气力,过了很久用头和肩将崔莹顶出水面。这时宋惠云已将一根电线杆拖到河边,崔莹抱住电线杆被拉上了岸。
人们把罗盛教救了出来,但罗盛教因气力耗尽,无力浮出水面,最终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牺牲时年仅21岁。
扩展资料:
罗盛教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爱民模范、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1931年生于湖南省新化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1950年7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1年4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任某部侦察连文书。
在朝鲜前线,他亲眼目睹美帝国主义对朝鲜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激起了他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和对朝鲜人民的深切同情。
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更使罗盛教深受感动。一次,部队在一个风雹交加的黑夜行军,伸手不见五指,一位朝鲜老大娘顶风冒雹地站在那里。
手提保险灯为战士们照路,并不断提醒志愿军战士们别掉进泥坑里。罗盛教觉得只有用杀敌立功的实际行动,才能报答朝鲜人民的深情厚谊。
他几次要求上前线,可是指导员总是耐心地劝说他:你的决心是好的,可是革命工作有分工。你现在担任文书工作,对消灭敌人是有保证作用的、
罗盛教更加努力地工作,除圆满完成本职工作外,还经常冒着炮火到前沿阵地为战友送饭、抢救伤员。一天,连观察所附近的山村遭美军飞机轰炸,他冒着浓烟烈火,抢救出一位朝鲜老大娘和一名儿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罗盛教
编辑于 2019-06-04
查看全部25个回答
精选商品
旧书八成新/罗盛教的故事 李智 湖南人民出版社
¥14 ¥19
澳大利亚 买手机-「天猫6.18理想生活狂欢季」手机爆款新品直降!
值得一看的澳大利亚相关信息推荐
澳大利亚 买手机-「天猫6.18理想生活狂欢季」手机焕新季!爆款新品直降+24期免息,省钱更省心!
杭州阿里妈妈软件服..广告 
澳大利亚 买手机-「天猫6.18理想生活狂欢季」"机"不可失!
澳大利亚 买手机-「天猫6.18理想生活狂欢季」潮酷新品+性能旗舰,你想要的"潮机"在这!
杭州易宏广告有限公司广告 
相关问题全部
广告澳大利亚代购,苏宁易购综合购物网站!品质购物,为你而省!
澳大利亚代购,苏宁易购网上购物商城,全国联保,100个城市苏宁半日即可送达。苏宁易购,支持货到付款,7x24小时为您提供不间断的优质服务。
572020-06-15
罗盛教的英雄故事
英雄罗盛教的故事 到过朝鲜的人都知道,在平安南道成川都有一个著名的“罗盛教”村。村前小河环流,那是“罗盛教”河,村后青山耸立,那是“罗盛教”山。为什么在朝鲜的国土上,村庄、河流、山脉会用一个中国人的名字来命名呢?松涛低吟、流水潺唱,它们都会告诉你一个盛人肺腑的故事 那是1952年元旦过后的第一天。 清晨,寒风凛冽,雪雾弥漫。远处的佛体洞山,披上了一件雪的盔甲,是那么神圣洁白;清清的泥栎河,也穿上了一套冰的衣裳,是那么晶莹透亮。石田里的志愿军驻军和当地朝鲜人民沉浸在节日的欢乐里。尽管昨天欢庆新年晚会不时被美国鬼子的习机干扰,但人们祈求和平,盼望安宁的心情,仍和这喜庆的锣鼓声汇成一片欢乐的春潮。 早操后,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7军第141师侦察队文书罗盛教和理发员宋惠云到河边去寻找两枚打不响的手榴弹,想用它来作训练投弹用的教练弹。 在宋惠云眼里,罗盛教———这位年龄比自己大不了几岁的小哥哥,竟有着那么多神奇的传说: ——在国内刚参军时,他就敢扑进火海里抢救老大娘,自己身上的衣服被火烧了几个大洞; ——到朝鲜后,在南映里,美国鬼子投的燃烧弹点烯了村庄,他奋不顾身地冲进火蛇缠绕的屋子里救出了安大娘和她的孙子,自己却被烟熏火烤而昏了过去: ——在牛尾洞战场上,他冒着枪林弹雨抢救伤员,打死了扑进战壕的敌人。 到了河边,他们分头寻找手榴弹。 突然“咔嚓”一声,紧接着传来了孩子惊慌失措的喊叫。罗盛教猛地抬起头,只见河面上,几个滑冰的朝鲜少年连哭带叫,用手指着一个刚坍塌的冰窟窿。冰窟窿里一个小朋友用手拍打着水面,徒劳地挣扎了几下,一下子沉入了水中。 这个掉进冰窟窿的小朋友叫崔莹,那两个喊叫的孩子一个叫金龙珠,另一个叫崔县。 罗盛教一把抓下自己的帽子,奋力向河中冰窟窿冲去。边路边脱下棉衣,当赶到出事地点时,身上仅剩下一层单衣,被寒风吹得鼓了起来。 罗盛教甩掉脚上的大头靴,“扑通”一声跳进冰窟窿。水花溅起很快又结成的冰凌。 罗盛教在水里摸着,一会儿他的头伸出水面,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这时候,他冻得脸色花白、深身青紫,但很快又钻进水中。 四周静极了,树枝停止了摇摆,流云停止了移动,山川、流水都被震撼了。又摸了个空,罗盛教第二次将头露出水面,双手扶在冰面上。冰层下的激流冲得他来回摆动。他的手指被冻的僵硬、嘴张不开,气喘不过来,深身直打颤。 当宋惠云闻声赶来时,冰窟里崔莹的上半身已露出了水面。这孩子已经神志错迷了,脸色苍白,头发一绺儿一绺儿的。他的身体在水面上一起一伏的摇晃。宋惠云不会游泳,想伸手帮助往上拉。正在这时,罗盛教和崔莹又沉入了水中。接着连续几次罗盛教都把崔莹托出水面,都因冰面坍塌,而没有成功。罗盛教已累得筋疲力尽。这时,宋惠云从村口将半截电线杆子拖到河边。崔莹还在水底呢?罗盛教留恋地看了一下天空,艰难地吸了口气又潜到水底。 这次时间很长,空气凝固了,两个孩子双眼茫然地望着水面。 崔莹再次被顶出了水面。刚刚赶到的宋惠云忙把电线杆子伸过去,一下又一下,崔莹终于抱住电线杆,被宋惠云拉上了冰面。 罗盛教却没有上来 水面上的波纹渐渐消失,恢复了宁静。 战友们赶来了,朝鲜老乡们赶来了。 人们砸开冰层,将罗盛教捞了上来。 “罗盛教!”“罗盛教!”人们的呼唤,响彻云霄,栖息在林中的鸦雀被惊飞了,罩在松树上的雪一片片掉下来。 罗盛教静静地躺在雪地上,冻僵的躯体像一尊冰雪雕像。 最先哭出声的是宋惠云,接着乡亲们哭了,战友们哭了,呜咽声响彻了山川。石田里的老百姓,再三恳求志愿军领导,他们要按照朝鲜民族最隆重的仪式安葬烈士。 元月三日,乌云低垂,西风呜烟,山川悲痛,江河流泪。 人们抬着烈士的遗体,全村乡亲们扶老携幼,默默地向墓地走去。 当把烈士的遗体轻轻地放在墓穴后,朝鲜劳动党村支部书记崔台元轻轻地说了声:“乡亲们,记住他吧!”人们的哭声一下子进发出来。 孩子们将绿嫩的松树栽在了烈士的墓前,姑娘们放好花圈,老人摆出酒菜祭奠。 1952年2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为罗盛教追记特等功并授予他“一级爱民模范”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罗盛教一枚一级国旗勋章和一枚一级战士荣誉勋章。 朝鲜人民的领袖金日成亲笔为罗盛教纪念碑题词:“罗盛教烈士的国际主义精神与朝鲜人民永远共存”。 为了永恒地怀念罗盛教烈士,朝鲜人民将石田里改为名“罗盛教”村;将烈士献身的泥栎河改名为“罗盛教”山;还修筑了雄伟的“罗盛教纪念碑”,盖起了秀美的“罗盛教纪念亭”。
824 浏览382602017-10-03
罗盛教的英雄事迹
罗盛教,湖南省新化县相子村人,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7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1年4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秋季防御作战。罗盛教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7军第141师侦察队文书时,在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为抢救朝鲜落水儿童而在1952年1月2日英勇献身。他牺牲后,朝鲜政府为他修建了纪念碑。金日成为纪念碑题词“罗盛教烈士的国际主义精神与朝鲜人民永远共存”。
990 浏览262602017-09-04
罗盛教的故事
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 罗盛教,1931年生,湖南省新化县人。 由于家境贫寒,罗盛教11岁时才上小学,只念了一年半就失学了。为了有口饭吃,父亲将他送去当了道士。14岁那年,他不得不到镇上叔叔开的杂货铺帮工。 1949年,罗盛教的家乡解放了。这年11月,他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湘西军政干部学校的一名学员。罗盛教文化程度较低,听起课来感到吃力,抓不住重点,笔记记不全。为了不掉队,每次下课后,他都要将别人的笔记借来,和自己的笔记对照,查缺补课,然后用钢笔工工整整地抄写一遍。在建校劳动中,需要将倒在河中的一颗树抬到岸上搭桥用。罗盛教第一个跳进冰冷的河水中。在他的带动下,全班二三十个同学都跳进河里,终于将树拖上了岸,搭起了桥。1950年2月1日,罗盛教加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1951年4月,罗盛教响应党的号召,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并随部队奔赴朝鲜。 任志愿军第47军141师侦察队文书。在朝鲜他曾参加了1951年阵地防御作战。 在朝鲜的日子里,罗盛教时时感到朝鲜人民的深情厚谊,他和驻地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的老乡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经常帮房东大妈担水、劈柴,乡亲们都夸奖罗盛教是好样的。 1952年1月2日清晨,罗盛教和战友宋惠云一起去河边练习投掷榴弹。正值隆冬季节,河面已被厚厚的冰雪盖住,几个儿童正在滑冰,笑声阵阵。忽然,传来了呼救声,有人掉进冰窟窿了!罗盛教抓起自己的帽子,往地上一扔,一弯腰,直冲过去。他一边跑一边飞快地脱掉身上的衣服,接着跳进了冰河里。过了好一会,罗盛教才浮出河面,深深吸了口气,又钻进水里。又过了一会,罗盛教终于将落水的孩子托出水面。当那少年两臂扒住冰面往上爬时,突然,哗啦一声,冰又塌了,少年连人带冰又落入水中。这时罗盛教全身已冻得发紫,体力已快消耗殆尽,但他却又一次潜入水中,好久,才用头和肩将少年顶出水面。这时宋惠云已将一根电线杆拖到河边,少年抱住电线杆被拉上了岸。人们急切地等待着罗盛教,然而,他却再也没有上来。为了救落水的朝鲜儿童,罗盛教英雄献身。 全村老百姓都赶到了河边,沉痛哀悼这位英雄的志愿军战士。村民们将罗盛教安葬在村庄边的佛体洞山。 1952年2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罗盛教追记特等功,同时授予“一级模范”、“特等功臣”的称号。同年4月1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决定追认罗盛教为“模范青年团员”。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一级国旗勋章及一级战士荣誉勋章。 罗盛教 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爱民模范,国际主义战士。湖南省新化县人。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7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1年4月响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号召,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任某部侦察连文书。除圆满完成本职工作外,经常冒着炮火到前沿阵地为战友送饭,抢救伤员。一天,连观察所附近的山村遭美军飞机轰炸,他冒着浓烟烈火,抢救出一位朝鲜老大娘和一名儿童。1952年1月2日晨,4名朝鲜少年在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附近的栎沼河上滑冰,其中一个名叫崔莹的少年不慎掉入2.7米深的冰窟,另3名少年大声呼救。罗盛教出早操后,路经那里,听到喊声,立即向出事地点飞奔。他边跑边脱掉棉衣棉裤,冒着-20℃的严寒,纵身跳入冰窟,潜入水中找寻。他两次把崔莹托出水面,都因冰窟周围冰层破裂,又跌入水中。几经周折,他冻得全身发紫,浑身打颤,难以支撑,但仍以惊人的毅力再次潜入水中,用尽最后的气力,把崔莹顶出水面。这时一名战士赶到,遂将崔莹抢救上岸。他却因气力耗尽,无力浮出水面,献出了年轻的生命。1952年2月3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表彰罗盛教伟大的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为他追记特等功,并追授一级爱民模范称号。同年4月1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追授他模范青年团员称号。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一级国旗勋章和一级战士荣誉勋章,并将其献身的栎沼河改名为罗盛教河,崔莹的家乡石田里改名为罗盛教村,安葬他的佛体洞山改名为罗盛教山,并在山上建立了罗盛教纪念亭和罗盛教纪念碑,碑上镌刻着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主席金日成的题词:罗盛教烈士的国际主义精神与朝鲜人民永远共存。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13711.htm
3 浏览506
罗盛教的英雄事迹30字左右?
志愿军战士罗盛教, 见朝鲜小孩掉进 冰窟窿里,他跳进去, 救出了小孩,壮烈牺牲。
15 浏览532020-06-07
谁知道抗美援朝时期罗盛教的英雄故事100字
1952年1月,朝鲜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风雪弥漫,气温降到零下2摄氏度以下。2日,一位朝鲜少年崔莹在栎沼河上滑冰,不慎摔倒,压破冰层,掉进2.7米深的冰窟窿里,一瞬间就没了顶。刚刚投弹训练归来的罗盛教见此情景,像接到战斗命令,毫不犹豫地冲上去。 他边跑边脱掉棉衣,纵身跳进冰洞,潜入水底寻人。在剌骨的冰水中,罗盛教一连两次沉入水底,摸到崔莹,几次用力把他托出水面,只因冰洞四周的冰层太薄,崔莹无法爬上去,又塌进冰水中。罗盛教第三次潜入水底摸住崔莹,双脚蹬着河底的碎石,使出最后一点力气,用头将崔莹顶出水面,战友赶来协助救出。崔莹得救了,罗盛教却被冲到远处的冰层下,再也没有出来。
47 浏览5872017-04-02
36评论
热心网友21
能少一点吗,还多了,格子不够写😅😅😅急需要,在线等
热心网友7
很棒哦
热心网友7
很好👍👍👍
查看全部36条评论
评论两句

罗盛教的故事:
在1952年的1月2日清晨时候,罗盛教和他的战友一起去河边练习投掷手榴弹,当时正是寒冬季节,河边上面已经结上了一层厚厚的冰,在冰面上有四个朝鲜男孩在愉快的滑冰。
就在这时,突然从冰面上传来了一声呼救,罗盛教望去,只见其中有一个叫做崔莹的小男孩不小心掉在了深度2.7米的冰窟当中。
罗盛教看到以后立马向出事的地方跑去,并且边跑边脱掉了自己身上穿着的棉裤和棉衣,冒着零下二十多摄氏度的寒冷天气,顺着冰窟跳到了河水当中,寻找着落水的小男孩。
过了好一会,罗盛教才浮出河面,深深吸了口气,又钻进水里。又过了一会,罗盛教终于将落水的崔莹托出水面。
当崔莹两臂扒住冰面往上爬时,突然,哗啦一声,冰又塌了,少年连人带冰又落入水中。几经周折,罗盛教冻得全身发紫,浑身打颤,难以支撑,体力已快消耗殆尽。
但仍以惊人的毅力再次潜入水中,用尽最后的气力,过了很久用头和肩将崔莹顶出水面。这时宋惠云已将一根电线杆拖到河边,崔莹抱住电线杆被拉上了岸。
人们把罗盛教救了出来,但罗盛教因气力耗尽,无力浮出水面,最终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牺牲时年仅21岁。
扩展资料:
罗盛教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爱民模范、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1931年生于湖南省新化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1950年7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1年4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任某部侦察连文书。
在朝鲜前线,他亲眼目睹美帝国主义对朝鲜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激起了他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和对朝鲜人民的深切同情。
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更使罗盛教深受感动。一次,部队在一个风雹交加的黑夜行军,伸手不见五指,一位朝鲜老大娘顶风冒雹地站在那里。
手提保险灯为战士们照路,并不断提醒志愿军战士们别掉进泥坑里。罗盛教觉得只有用杀敌立功的实际行动,才能报答朝鲜人民的深情厚谊。
他几次要求上前线,可是指导员总是耐心地劝说他:你的决心是好的,可是革命工作有分工。你现在担任文书工作,对消灭敌人是有保证作用的、
罗盛教更加努力地工作,除圆满完成本职工作外,还经常冒着炮火到前沿阵地为战友送饭、抢救伤员。一天,连观察所附近的山村遭美军飞机轰炸,他冒着浓烟烈火,抢救出一位朝鲜老大娘和一名儿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罗盛教
编辑于 2019-06-04
查看全部25个回答
精选商品
旧书八成新/罗盛教的故事 李智 湖南人民出版社
¥14 ¥19
澳大利亚 买手机-「天猫6.18理想生活狂欢季」手机爆款新品直降!
值得一看的澳大利亚相关信息推荐
澳大利亚 买手机-「天猫6.18理想生活狂欢季」手机焕新季!爆款新品直降+24期免息,省钱更省心!
杭州阿里妈妈软件服..广告
澳大利亚 买手机-「天猫6.18理想生活狂欢季」"机"不可失!
澳大利亚 买手机-「天猫6.18理想生活狂欢季」潮酷新品+性能旗舰,你想要的"潮机"在这!
杭州易宏广告有限公司广告
相关问题全部
广告澳大利亚代购,苏宁易购综合购物网站!品质购物,为你而省!
澳大利亚代购,苏宁易购网上购物商城,全国联保,100个城市苏宁半日即可送达。苏宁易购,支持货到付款,7x24小时为您提供不间断的优质服务。
572020-06-15
罗盛教的英雄故事
英雄罗盛教的故事 到过朝鲜的人都知道,在平安南道成川都有一个著名的“罗盛教”村。村前小河环流,那是“罗盛教”河,村后青山耸立,那是“罗盛教”山。为什么在朝鲜的国土上,村庄、河流、山脉会用一个中国人的名字来命名呢?松涛低吟、流水潺唱,它们都会告诉你一个盛人肺腑的故事 那是1952年元旦过后的第一天。 清晨,寒风凛冽,雪雾弥漫。远处的佛体洞山,披上了一件雪的盔甲,是那么神圣洁白;清清的泥栎河,也穿上了一套冰的衣裳,是那么晶莹透亮。石田里的志愿军驻军和当地朝鲜人民沉浸在节日的欢乐里。尽管昨天欢庆新年晚会不时被美国鬼子的习机干扰,但人们祈求和平,盼望安宁的心情,仍和这喜庆的锣鼓声汇成一片欢乐的春潮。 早操后,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7军第141师侦察队文书罗盛教和理发员宋惠云到河边去寻找两枚打不响的手榴弹,想用它来作训练投弹用的教练弹。 在宋惠云眼里,罗盛教———这位年龄比自己大不了几岁的小哥哥,竟有着那么多神奇的传说: ——在国内刚参军时,他就敢扑进火海里抢救老大娘,自己身上的衣服被火烧了几个大洞; ——到朝鲜后,在南映里,美国鬼子投的燃烧弹点烯了村庄,他奋不顾身地冲进火蛇缠绕的屋子里救出了安大娘和她的孙子,自己却被烟熏火烤而昏了过去: ——在牛尾洞战场上,他冒着枪林弹雨抢救伤员,打死了扑进战壕的敌人。 到了河边,他们分头寻找手榴弹。 突然“咔嚓”一声,紧接着传来了孩子惊慌失措的喊叫。罗盛教猛地抬起头,只见河面上,几个滑冰的朝鲜少年连哭带叫,用手指着一个刚坍塌的冰窟窿。冰窟窿里一个小朋友用手拍打着水面,徒劳地挣扎了几下,一下子沉入了水中。 这个掉进冰窟窿的小朋友叫崔莹,那两个喊叫的孩子一个叫金龙珠,另一个叫崔县。 罗盛教一把抓下自己的帽子,奋力向河中冰窟窿冲去。边路边脱下棉衣,当赶到出事地点时,身上仅剩下一层单衣,被寒风吹得鼓了起来。 罗盛教甩掉脚上的大头靴,“扑通”一声跳进冰窟窿。水花溅起很快又结成的冰凌。 罗盛教在水里摸着,一会儿他的头伸出水面,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这时候,他冻得脸色花白、深身青紫,但很快又钻进水中。 四周静极了,树枝停止了摇摆,流云停止了移动,山川、流水都被震撼了。又摸了个空,罗盛教第二次将头露出水面,双手扶在冰面上。冰层下的激流冲得他来回摆动。他的手指被冻的僵硬、嘴张不开,气喘不过来,深身直打颤。 当宋惠云闻声赶来时,冰窟里崔莹的上半身已露出了水面。这孩子已经神志错迷了,脸色苍白,头发一绺儿一绺儿的。他的身体在水面上一起一伏的摇晃。宋惠云不会游泳,想伸手帮助往上拉。正在这时,罗盛教和崔莹又沉入了水中。接着连续几次罗盛教都把崔莹托出水面,都因冰面坍塌,而没有成功。罗盛教已累得筋疲力尽。这时,宋惠云从村口将半截电线杆子拖到河边。崔莹还在水底呢?罗盛教留恋地看了一下天空,艰难地吸了口气又潜到水底。 这次时间很长,空气凝固了,两个孩子双眼茫然地望着水面。 崔莹再次被顶出了水面。刚刚赶到的宋惠云忙把电线杆子伸过去,一下又一下,崔莹终于抱住电线杆,被宋惠云拉上了冰面。 罗盛教却没有上来 水面上的波纹渐渐消失,恢复了宁静。 战友们赶来了,朝鲜老乡们赶来了。 人们砸开冰层,将罗盛教捞了上来。 “罗盛教!”“罗盛教!”人们的呼唤,响彻云霄,栖息在林中的鸦雀被惊飞了,罩在松树上的雪一片片掉下来。 罗盛教静静地躺在雪地上,冻僵的躯体像一尊冰雪雕像。 最先哭出声的是宋惠云,接着乡亲们哭了,战友们哭了,呜咽声响彻了山川。石田里的老百姓,再三恳求志愿军领导,他们要按照朝鲜民族最隆重的仪式安葬烈士。 元月三日,乌云低垂,西风呜烟,山川悲痛,江河流泪。 人们抬着烈士的遗体,全村乡亲们扶老携幼,默默地向墓地走去。 当把烈士的遗体轻轻地放在墓穴后,朝鲜劳动党村支部书记崔台元轻轻地说了声:“乡亲们,记住他吧!”人们的哭声一下子进发出来。 孩子们将绿嫩的松树栽在了烈士的墓前,姑娘们放好花圈,老人摆出酒菜祭奠。 1952年2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为罗盛教追记特等功并授予他“一级爱民模范”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罗盛教一枚一级国旗勋章和一枚一级战士荣誉勋章。 朝鲜人民的领袖金日成亲笔为罗盛教纪念碑题词:“罗盛教烈士的国际主义精神与朝鲜人民永远共存”。 为了永恒地怀念罗盛教烈士,朝鲜人民将石田里改为名“罗盛教”村;将烈士献身的泥栎河改名为“罗盛教”山;还修筑了雄伟的“罗盛教纪念碑”,盖起了秀美的“罗盛教纪念亭”。
824 浏览382602017-10-03
罗盛教的英雄事迹
罗盛教,湖南省新化县相子村人,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7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1年4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秋季防御作战。罗盛教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7军第141师侦察队文书时,在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为抢救朝鲜落水儿童而在1952年1月2日英勇献身。他牺牲后,朝鲜政府为他修建了纪念碑。金日成为纪念碑题词“罗盛教烈士的国际主义精神与朝鲜人民永远共存”。
990 浏览262602017-09-04
罗盛教的故事
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 罗盛教,1931年生,湖南省新化县人。 由于家境贫寒,罗盛教11岁时才上小学,只念了一年半就失学了。为了有口饭吃,父亲将他送去当了道士。14岁那年,他不得不到镇上叔叔开的杂货铺帮工。 1949年,罗盛教的家乡解放了。这年11月,他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湘西军政干部学校的一名学员。罗盛教文化程度较低,听起课来感到吃力,抓不住重点,笔记记不全。为了不掉队,每次下课后,他都要将别人的笔记借来,和自己的笔记对照,查缺补课,然后用钢笔工工整整地抄写一遍。在建校劳动中,需要将倒在河中的一颗树抬到岸上搭桥用。罗盛教第一个跳进冰冷的河水中。在他的带动下,全班二三十个同学都跳进河里,终于将树拖上了岸,搭起了桥。1950年2月1日,罗盛教加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1951年4月,罗盛教响应党的号召,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并随部队奔赴朝鲜。 任志愿军第47军141师侦察队文书。在朝鲜他曾参加了1951年阵地防御作战。 在朝鲜的日子里,罗盛教时时感到朝鲜人民的深情厚谊,他和驻地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的老乡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经常帮房东大妈担水、劈柴,乡亲们都夸奖罗盛教是好样的。 1952年1月2日清晨,罗盛教和战友宋惠云一起去河边练习投掷榴弹。正值隆冬季节,河面已被厚厚的冰雪盖住,几个儿童正在滑冰,笑声阵阵。忽然,传来了呼救声,有人掉进冰窟窿了!罗盛教抓起自己的帽子,往地上一扔,一弯腰,直冲过去。他一边跑一边飞快地脱掉身上的衣服,接着跳进了冰河里。过了好一会,罗盛教才浮出河面,深深吸了口气,又钻进水里。又过了一会,罗盛教终于将落水的孩子托出水面。当那少年两臂扒住冰面往上爬时,突然,哗啦一声,冰又塌了,少年连人带冰又落入水中。这时罗盛教全身已冻得发紫,体力已快消耗殆尽,但他却又一次潜入水中,好久,才用头和肩将少年顶出水面。这时宋惠云已将一根电线杆拖到河边,少年抱住电线杆被拉上了岸。人们急切地等待着罗盛教,然而,他却再也没有上来。为了救落水的朝鲜儿童,罗盛教英雄献身。 全村老百姓都赶到了河边,沉痛哀悼这位英雄的志愿军战士。村民们将罗盛教安葬在村庄边的佛体洞山。 1952年2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罗盛教追记特等功,同时授予“一级模范”、“特等功臣”的称号。同年4月1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决定追认罗盛教为“模范青年团员”。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一级国旗勋章及一级战士荣誉勋章。 罗盛教 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爱民模范,国际主义战士。湖南省新化县人。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7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1年4月响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号召,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任某部侦察连文书。除圆满完成本职工作外,经常冒着炮火到前沿阵地为战友送饭,抢救伤员。一天,连观察所附近的山村遭美军飞机轰炸,他冒着浓烟烈火,抢救出一位朝鲜老大娘和一名儿童。1952年1月2日晨,4名朝鲜少年在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附近的栎沼河上滑冰,其中一个名叫崔莹的少年不慎掉入2.7米深的冰窟,另3名少年大声呼救。罗盛教出早操后,路经那里,听到喊声,立即向出事地点飞奔。他边跑边脱掉棉衣棉裤,冒着-20℃的严寒,纵身跳入冰窟,潜入水中找寻。他两次把崔莹托出水面,都因冰窟周围冰层破裂,又跌入水中。几经周折,他冻得全身发紫,浑身打颤,难以支撑,但仍以惊人的毅力再次潜入水中,用尽最后的气力,把崔莹顶出水面。这时一名战士赶到,遂将崔莹抢救上岸。他却因气力耗尽,无力浮出水面,献出了年轻的生命。1952年2月3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表彰罗盛教伟大的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为他追记特等功,并追授一级爱民模范称号。同年4月1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追授他模范青年团员称号。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一级国旗勋章和一级战士荣誉勋章,并将其献身的栎沼河改名为罗盛教河,崔莹的家乡石田里改名为罗盛教村,安葬他的佛体洞山改名为罗盛教山,并在山上建立了罗盛教纪念亭和罗盛教纪念碑,碑上镌刻着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主席金日成的题词:罗盛教烈士的国际主义精神与朝鲜人民永远共存。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13711.htm
3 浏览506
罗盛教的英雄事迹30字左右?
志愿军战士罗盛教, 见朝鲜小孩掉进 冰窟窿里,他跳进去, 救出了小孩,壮烈牺牲。
15 浏览532020-06-07
谁知道抗美援朝时期罗盛教的英雄故事100字
1952年1月,朝鲜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风雪弥漫,气温降到零下2摄氏度以下。2日,一位朝鲜少年崔莹在栎沼河上滑冰,不慎摔倒,压破冰层,掉进2.7米深的冰窟窿里,一瞬间就没了顶。刚刚投弹训练归来的罗盛教见此情景,像接到战斗命令,毫不犹豫地冲上去。 他边跑边脱掉棉衣,纵身跳进冰洞,潜入水底寻人。在剌骨的冰水中,罗盛教一连两次沉入水底,摸到崔莹,几次用力把他托出水面,只因冰洞四周的冰层太薄,崔莹无法爬上去,又塌进冰水中。罗盛教第三次潜入水底摸住崔莹,双脚蹬着河底的碎石,使出最后一点力气,用头将崔莹顶出水面,战友赶来协助救出。崔莹得救了,罗盛教却被冲到远处的冰层下,再也没有出来。

英雄罗盛教的故事

到过朝鲜的人都知道,在平安南道成川都有一个著名的“罗盛教”村。村前小河环流,那是“罗盛教”河,村后青山耸立,那是“罗盛教”山。为什么在朝鲜的国土上,村庄、河流、山脉会用一个中国人的名字来命名呢?松涛低吟、流水潺唱,它们都会告诉你一个盛人肺腑的故事

那是1952年元旦过后的第一天。

清晨,寒风凛冽,雪雾弥漫。远处的佛体洞山,披上了一件雪的盔甲,是那么神圣洁白;清清的泥栎河,也穿上了一套冰的衣裳,是那么晶莹透亮。石田里的志愿军驻军和当地朝鲜人民沉浸在节日的欢乐里。尽管昨天欢庆新年晚会不时被美国鬼子的习机干扰,但人们祈求和平,盼望安宁的心情,仍和这喜庆的锣鼓声汇成一片欢乐的春潮。

早操后,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7军第141师侦察队文书罗盛教和理发员宋惠云到河边去寻找两枚打不响的手榴弹,想用它来作训练投弹用的教练弹。

在宋惠云眼里,罗盛教———这位年龄比自己大不了几岁的小哥哥,竟有着那么多神奇的传说:

——在国内刚参军时,他就敢扑进火海里抢救老大娘,自己身上的衣服被火烧了几个大洞;

——到朝鲜后,在南映里,美国鬼子投的燃烧弹点烯了村庄,他奋不顾身地冲进火蛇缠绕的屋子里救出了安大娘和她的孙子,自己却被烟熏火烤而昏了过去:

——在牛尾洞战场上,他冒着枪林弹雨抢救伤员,打死了扑进战壕的敌人。

到了河边,他们分头寻找手榴弹。

突然“咔嚓”一声,紧接着传来了孩子惊慌失措的喊叫。罗盛教猛地抬起头,只见河面上,几个滑冰的朝鲜少年连哭带叫,用手指着一个刚坍塌的冰窟窿。冰窟窿里一个小朋友用手拍打着水面,徒劳地挣扎了几下,一下子沉入了水中。

这个掉进冰窟窿的小朋友叫崔莹,那两个喊叫的孩子一个叫金龙珠,另一个叫崔县。

罗盛教一把抓下自己的帽子,奋力向河中冰窟窿冲去。边路边脱下棉衣,当赶到出事地点时,身上仅剩下一层单衣,被寒风吹得鼓了起来。

罗盛教甩掉脚上的大头靴,“扑通”一声跳进冰窟窿。水花溅起很快又结成的冰凌。

罗盛教在水里摸着,一会儿他的头伸出水面,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这时候,他冻得脸色花白、深身青紫,但很快又钻进水中。

四周静极了,树枝停止了摇摆,流云停止了移动,山川、流水都被震撼了。又摸了个空,罗盛教第二次将头露出水面,双手扶在冰面上。冰层下的激流冲得他来回摆动。他的手指被冻的僵硬、嘴张不开,气喘不过来,深身直打颤。

当宋惠云闻声赶来时,冰窟里崔莹的上半身已露出了水面。这孩子已经神志错迷了,脸色苍白,头发一绺儿一绺儿的。他的身体在水面上一起一伏的摇晃。宋惠云不会游泳,想伸手帮助往上拉。正在这时,罗盛教和崔莹又沉入了水中。接着连续几次罗盛教都把崔莹托出水面,都因冰面坍塌,而没有成功。罗盛教已累得筋疲力尽。这时,宋惠云从村口将半截电线杆子拖到河边。崔莹还在水底呢?罗盛教留恋地看了一下天空,艰难地吸了口气又潜到水底。

这次时间很长,空气凝固了,两个孩子双眼茫然地望着水面。

崔莹再次被顶出了水面。刚刚赶到的宋惠云忙把电线杆子伸过去,一下又一下,崔莹终于抱住电线杆,被宋惠云拉上了冰面。

罗盛教却没有上来 水面上的波纹渐渐消失,恢复了宁静。

战友们赶来了,朝鲜老乡们赶来了。

人们砸开冰层,将罗盛教捞了上来。

“罗盛教!”“罗盛教!”人们的呼唤,响彻云霄,栖息在林中的鸦雀被惊飞了,罩在松树上的雪一片片掉下来。

罗盛教静静地躺在雪地上,冻僵的躯体像一尊冰雪雕像。

最先哭出声的是宋惠云,接着乡亲们哭了,战友们哭了,呜咽声响彻了山川。石田里的老百姓,再三恳求志愿军领导,他们要按照朝鲜民族最隆重的仪式安葬烈士。

元月三日,乌云低垂,西风呜烟,山川悲痛,江河流泪。

人们抬着烈士的遗体,全村乡亲们扶老携幼,默默地向墓地走去。

当把烈士的遗体轻轻地放在墓穴后,朝鲜劳动党村支部书记崔台元轻轻地说了声:“乡亲们,记住他吧!”人们的哭声一下子进发出来。

孩子们将绿嫩的松树栽在了烈士的墓前,姑娘们放好花圈,老人摆出酒菜祭奠。

1952年2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为罗盛教追记特等功并授予他“一级爱民模范”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罗盛教一枚一级国旗勋章和一枚一级战士荣誉勋章。

朝鲜人民的领袖金日成亲笔为罗盛教纪念碑题词:“罗盛教烈士的国际主义精神与朝鲜人民永远共存”。

为了永恒地怀念罗盛教烈士,朝鲜人民将石田里改为名“罗盛教”村;将烈士献身的泥栎河改名为“罗盛教”山;还修筑了雄伟的“罗盛教纪念碑”,盖起了秀美的“罗盛教纪念亭”。

209

1952年1月2日清晨,罗盛教和战友宋惠云一起去河边练习投掷榴弹。正值隆冬季节,河面已被厚厚的冰雪盖住,几个儿童正在滑冰,笑声阵阵。忽然,传来了呼救声,有人掉进冰窟窿了!罗盛教抓起自己的帽子,往地上一扔,一弯腰,直冲过去。他一边跑一边飞快地脱掉身上的衣服,接着跳进了冰河里。过了好一会,罗盛教才浮出河面,深深吸了口气,又钻进水里。又过了一会,罗盛教终于将落水的孩子托出水面。当那少年两臂扒住冰面往上爬时,突然,哗啦一声,冰又塌了,少年连人带冰又落入水中。这时罗盛教全身已冻得发紫,体力已快消耗殆尽,但他却又一次潜入水中,好久,才用头和肩将少年顶出水面。这时宋惠云已将一根电线杆拖到河边,少年抱住电线杆被拉上了岸。人们急切地等待着罗盛教,然而,罗盛教却死了。 1951年4月响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号召,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任某部侦察连文书。除圆满完成本职工作外,经常冒着炮火到前沿阵地为战友送饭,抢救伤员。一天,连观察所附近的山村遭美军飞机轰炸,他冒着浓烟烈火,抢救出一位朝鲜老大娘和一名儿童。1952年1月2日晨,4名朝鲜少年在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附近的栎沼河上滑冰,其中一个名叫崔莹的少年不慎掉入2.7米深的冰窟,另3名少年大声呼救。罗盛教出早操后,路经那里,听到喊声,立即向出事地点飞奔。他边跑边脱掉棉衣棉裤,冒着-20℃的严寒,纵身跳入冰窟,潜入水中找寻。他两次把崔莹托出水面,都因冰窟周围冰层破裂,又跌入水中。几经周折,他冻得全身发紫,浑身打颤,难以支撑,但仍以惊人的毅力再次潜入水中,用尽最后的气力,把崔莹顶出水面。这时一名战士赶到,遂将崔莹抢救上岸。他却因气力耗尽,无力浮出水面,献出了年轻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