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名字由来为何?

作者&投稿:频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春秋战国名称的来源~

“春秋”“战国”名称的来历

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报导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记录,简括起来就把这部编年史名为“春秋”。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加以整理修订,成为儒家经典之一。《春秋》记录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到鲁襄公十四年(前481)共242年的大事。由于它所记历史事实的起止年代,大体上与一个客观的历史发展时期相当,所以历代史学家便把《春秋》这个书名作为这个历史时期的名称。为了叙事方便,春秋时期开始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东迁东周开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战国前夕,总共295年。

春秋以后,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大诸侯国连年战争,当时人们就称呼这七大诸侯国为“战国”。《战国策·燕策一》载苏秦的弟弟苏代说:“凡天下之战国七,而燕处弱焉。”可见当时七大诸侯国都有战国的称呼。到西汉初年,“战国”这个名词的含义还没有变化。到西汉末年刘向编辑《战国策》一书时,才开始把“战国”作为特定的历史时期的名称。战国时期开始于公元前475年(周元王元年)《史记》的《六国年表》开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221年(秦王政二十六年)秦灭齐统一六国的一年,共255年。

孔子作以鲁国的历史编撰春秋一书,从此就有了春秋一词,而战国则是三家分晋,七雄争霸的时代,因为各个诸侯之间年年征战,故而称作战国,西汉时期刘向所作的战国策就是专门记录战国事件的一本史书。

自周武王伐商建立西周以来,周朝一共享国八百余年,其中又以周平王东迁作为时间轴,分为西周和东周。西周初年在武王、成王以及周公的治理下,全国都处于和平稳定的状态,后来周幽王为博取美人一笑烽火戏诸侯,最后导致戎狄入侵,西周灭亡。

西周灭亡后,前废太子宜臼登基,是为周平王,姬宜臼将都城从镐京迁到了洛阳,于是就统称为东周,其中东周又分为两个时期,一个是春秋,一个是战国,二者以三家分晋为界限,后来秦灭东周,横扫六国,结束了周朝的统治,开起了大一统的局面。

孔子是春秋时期鲁国人,曾经向老子求学,主张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有门徒三千,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是七十二贤人,后来孔子专心从事教育,就写了春秋一书,后来根据作者的理解不同,就产生了春秋三传《公羊传》、《谷梁传》、《左传》。
春秋时期虽然各诸侯间年年征战,但是都只是为了争夺霸权,从未有亡国之举,后来韩赵魏三家分晋,从此开启了战国时代,而后战国七雄分别灭了吴越、中山、鲁、宋,天下已经逐渐有了统一之势,此时虽然尚属周朝,但周天子已名存实亡,后来秦灭燕,完成江山一统,秦朝开始,战国结束。

1、名字由来
春秋战国来源于春秋和战国两部分,在中国上古时期,春季和秋季是诸侯朝觐王室的时节。另外,春秋在古代也代表一年四季。而史书记载的都是一年四季中发生的大事,因此“春秋”是史书的统称。而鲁国史书的正式名称就是《春秋》。传统上认为《春秋》是孔子的作品,也有人认为是鲁国史官的集体作品。据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的解释,春秋意指春去秋来,以编年体形式记录史实。
而战国的来源是《战国策》,是国别体的史书,作者是西汉的刘向。
2、分界线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又称东周时期。西周时期,周天子保持着天下共主的威权。平王东迁以后,东周开始,周室开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义,而无实际的控制能力。中原各国也因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大国间争夺霸主的局面出现了,各国的兼并与争霸促成了各个地区的统一。因此,东周时期的社会大动荡,为全国性的统一准备了条件。
春秋战国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春秋时期,简称春秋,指前770年-前476年,是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另一说认为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战国时期简称战国,指公元前475年~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东周的一段时期(秦统一中原前),各国混战不休,故被后世称之为“战国”。“战国”一名取自于西汉刘向所编注的《战国策》。
3、时期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旧制度、旧统治秩序被破坏,新制度、新统治秩序在确立,新的阶级力量在壮大。隐藏在这一过程中并构成这一社会变革的根源则是以铁器为特征的生产力的革命。生产力的发展最终导致各国的变革运动和封建制度的确立,也导致思想文化的繁荣。

“春秋”“战国”名称的来历

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报导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记录,简括起来就把这部编年史名为“春秋”。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加以整理修订,成为儒家经典之一。《春秋》记录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到鲁襄公十四年(前481)共242年的大事。由于它所记历史事实的起止年代,大体上与一个客观的历史发展时期相当,所以历代史学家便把《春秋》这个书名作为这个历史时期的名称。为了叙事方便,春秋时期开始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东迁东周开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战国前夕,总共295年。

春秋以后,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大诸侯国连年战争,当时人们就称呼这七大诸侯国为“战国”。《战国策·燕策一》载苏秦的弟弟苏代说:“凡天下之战国七,而燕处弱焉。”可见当时七大诸侯国都有战国的称呼。到西汉初年,“战国”这个名词的含义还没有变化。到西汉末年刘向编辑《战国策》一书时,才开始把“战国”作为特定的历史时期的名称。战国时期开始于公元前475年(周元王元年)《史记》的《六国年表》开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221年(秦王政二十六年)秦灭齐统一六国的一年,共255年。

春秋”“战国”名称的来历 (转)

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到公元前476年这三百六十几年诸侯的力量逐渐强大,周天子已经徒有虚名,无力控制各诸侯了。这段时间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历史时期。恰好我国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所记载的历史从公元前 722年到前481年,与这段历史的时间大致吻合,所以,历史上就把这段历史时期称之为“春秋”时期。

春秋后期,各诸侯兼并吞食,到三家分晋时,主要只剩下秦、齐、楚、燕、韩、赵、魏七个大诸侯国。此后,七国间的兼并征伐更加剧烈、频繁、直至公元前221年秦灭东方六国而最后统一,战争才逐渐停止。因此,后人就把兼并征战十分剧烈的这段历史时期(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称为“战国”时期。

名字由来🥳🥳🥳🥳
春秋战国来源于春秋和战国两部分,在中国上古时期,春季和秋季是诸侯朝觐王室的时节。另外,春秋在古代也代表一年四季。而史书记载的都是一年四季中发生的大事,因此“春秋”是史书的统称。而鲁国史书的正式名称就是《春秋》。传统上认为《春秋》是孔子的作品,也有人认为是鲁国史官的集体作品。据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的解释,春秋意指春去秋来,以编年体形式记录史实。
而战国的来源是《战国策》,是国别体的史书,作者是西汉的刘向。

春秋因鲁国编年史《春秋》而得名。战国因各诸侯国连年相互征战而得名。

东周为什么分为春秋和战国
答:史载周共王执政期间,有诸侯因为得到美女没有敬献给周王,因此招来灭国之祸,历史的真相或许并未如此简单,但由此可见一斑军事实力的重要性。从传世文献可知,当王室强盛时,诸侯们言听计从;当王室稍有衰弱,马上“诸侯莫朝”。春秋战国名字的由来:春秋和战国称谓都是由书名而来,春秋之名来源于孔子...

春秋在战国什么梗,冬夏在哪里
答:不过春秋战国的由来还真和孔子有关,孔子曾经在鲁国写的一本史书名字就叫做《春秋》。而孔子在儒家的地位可以说是至高无上的,又因为往后几百年几乎所有的文人都是儒家子弟,所以史学家自然也不例外,因此才会有史学家把这一段时期称呼为春秋战国而不是冬夏战国。

西周、东周、春秋、战国是什么关系?
答:由此可见,从公元前256年到公元前221年,这期间是战国时期独享的年份,而这也是不少人容易忽视的小细节。春秋和战国时代名称的由来。既然说到了春秋战国这个时代,那么就有必要重点说说春秋和战国名字的由来,首先来说说春秋。春秋,在我们的印象中是季节的代名词,既然都是季节,为何就不能叫做冬夏呢,...

周朝怎么变成春秋战国
答:至于秦昭襄王末期灭西周国,并不是当时秦国强到已经可以为所欲为了——实际当时秦国正处于低谷——但魏国已经进入“兵四布于天下,威行于冠带之国”的回光返照期了,这时候撕不撕破脸也无所谓了。春秋战国名字由来 春秋战国来源于春秋和战国两部分,在中国上古时期,春季和秋季是诸侯朝觐王室的时节。...

春秋战国史概论
答:春秋时期,纣王势力削弱,王侯将相发生冲突。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先后称雄,合称春秋五霸。战国时期,简称战国,指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从中国历史上的东周晚期到秦统一中原之前,被后人称为战国时期。一部战国时期的取自西汉刘向编辑的战国策。名字的由来春秋时期是根据鲁国春秋...

春秋战国怎么划分?
答:春秋和战国分界于公元前479年,是我的观点。我查阅了一下,从古到今,只有我一人持此观点。“春秋”“战国”名称的来历 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报导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记录,简括起来就把这部编年史名为“春秋”。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加以整理修订...

七雄争霸名字的由来及意义
答:燕国是汉族的一个民族,原属东胡,后来被秦灭亡。传说中的燕子为燕国的国鸟,成为他们的象征。根据《春秋》和《左传》的记载,燕国曾经与楚、赵等交兵多次。6. 魏 魏国国号来源于称呼魏地的“魏晋”,是汉族群众的祖先之一。在春秋和战国时期,魏国曾经与赵、韩、楚等国家有过很多次的战争,强大的...

学生因姓名“简单”走红,连名带姓只有2笔,老师表示父母是人才_百度知 ...
答:我初中的时候有 两个李伟 ,都是男生,高中的时候 3个李娜 ,大学的时候 2个李军 。关键是这些同学的学生还在同一个班级,老师点名都费劲,不知道喊的是谁。奇葩名字之我叫春秋战国 这是湖北的一名大学生,父亲姓刘,母亲姓李,由于对于 历史 的热爱,于是决定孩子的姓名不随父母,...

中国的名字的由来中国为什么叫中国
答:”是指当时周朝统治下的全国而言。诗经民劳:“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此时“中国”的含义仅仅是周朝人对自己居住的地域的称谓,他们认为自己位于大地的中央,而四周的民族则分别被他们称为蛮、夷、戎、狄。到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则自称都城为“中国”,其中“国”就是各诸侯...

春,夏,秋,冬名字的由来
答:四季是指一年中春、夏、秋。冬交替的现象。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球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呈66度34分的交角。因而地球上某一点,昼夜的长短和接受的太阳辐射能,产生以年为单位的周期变化。四季划分有不同的标准:①天文上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作为各季开始;②中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作为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