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入禅定

作者&投稿:祖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何进入禅定?~

入禅定的条件   要离五盖
   修禅定的方法有很多种。按照我们佛教的禅定修法,不管修哪一种禅定,都要进入初禅、二禅、三禅和四禅这样渐进地修上去。要入定,就要具备一些因缘,就是当时要离五盖。所谓五盖是:昏沉、掉悔、嗔、疑,还有贪欲。当这些烦恼没有现前的时候,如果修法正确,都有机会入定。如果有这些烦恼在的话,就很难入定。除了烦恼的因缘之外,我们身体上有某些障碍,也会影响我们入定。
   初禅的觉受
  
  要入定,首先要有入定前的一些觉受。就是说,如果一个人的身心都很舒适,修法又很正确,那么,他要入定之前会产生轻安的现象。即全身非常舒服,一般人的感觉是全身轻飘飘。初学禅定的人,在入定前会有轻安现象:有些人会觉得身体越来越大,甚至整个身体都在膨胀,大到他会觉得充满这个世间;有人会觉得身体越来越小,或身体浮起来。这些都是轻安的现象,这种现象过后,就会产生很快乐的感受,这都是入初禅前轻安的觉受。在禅定里,初禅、二禅、三禅都有不同的快乐感受,到了四禅就没有乐受了。
  入定的人一定会觉得全身很舒服很快乐,这快乐的感觉会使他身上原有的病痛等不舒服感消失。另外,当他入定的时候,呼吸一定是非常均匀、非常舒适的,呼吸一定会变得微细。我们可以从这些现象,分辨出入定的一些情形。根据经典说,入初禅会生起觉、观、喜、乐、定五件事,称为初禅五支,初学者入定时是分不清楚这五支的,所以初学者不必先理会初禅五支,以免分心。初学者可以从心念集中了、呼吸变微细了、身体非常舒服了,以这些现象来确定自己已经入定了。另外,初入定的人往往有一种感觉,就是他从非常舒服的感觉中出来之后,会觉得忽然脚酸、麻、痛了;但是,在他出来之前却不知道痛。为什么呢?因为初禅只有乐受没有苦受,所以,你静坐到心念很平静身体非常舒服的时候,一旦休息就感觉全身疼痛,这表示休息前你入了初禅。这是很多修禅定的人都有的经验。但是有些人不但不明白为何麻、痛,还会否定自己已经入定了呢!原因是被那些讲经教的老师误导了。那些法师不明白入定是怎么回事,将入定讲得很难很难,甚至于听到你修禅定,他就会说小心着魔。其实四禅八定,不是佛教专有的,外道也会的。为什么我们佛教一讲起禅定,就怕会修出问题呢?原因是没有正确地去认识初禅到四禅是什么。
   入定不是等待机会
  
  刚才说,入定过程有呼吸的变化,心念的变化,还有身体感觉受乐的变化。许多人不懂得怎样利用这些变化来认识入定的道路。所以,都是先安坐,然后继续坐、坐、坐,时间久了,他不知不觉地进入定里面了。到底什么时候入、怎么入,他不知道。这样的修行人往往认为必需坐得很久很久,总之,坐久了就一定会入定。其实坐久久而入定,就是不懂如何入定,他不知什么时候入了定?也不知自己怎么入。
  懂得怎么静坐修定的人,要懂得如何入定与出定。不懂修禅定的人,即使入了定了也不知道是入了定,就那样在那里傻等。很多出家人都能进入初禅、二禅、三禅,甚至有的出家人修到了四禅。他们的静坐经验是什么呢?原来每一次他坐下来时,总想体验他上一次静坐的觉受,然后就等、等、等时间到了,他所期待的体验又出来了,就如此入定了。大多数的出家人都是这样的,期待上一次静坐的体验而入定,这就是他不懂得如何入定,就不信一瞬间也能入定。为什么他不懂呢?原来很多人忽略了入定的过程,由于不观察入定过程最重要的讯息,只好等待所体验过定中的舒服感觉,当那体验出现时他才认为:哎呀,我又在定里面了。这说明他没有观察入定的过程,所以,他每次都不知不觉地入禅定。
   2.入定最重要三事:心细、息细、乐受
  
  在这次的禅定学习里,要学习认识入定的过程。其实,过程很简单。为什么说很简单呢?因为在禅定里面,有快乐的感受,呼吸很细,心念也很微细。就凭这三件事情,我们可以这样说:当你入定时,呼吸一定是从粗变细、心念从粗变细、身体从没有乐受变成有乐受。就是说,入定的过程中,至少有三件重要的事情在变,你要小心观察它变化的过程。

中秋聚会全都低头玩手机 教你如何让手机一键禅定

要想进入禅定境界,必须要学会使用独头意识,也就是管状思维,这种思维的特点就是平时人们常说的“大脑一根筋”。

盘腿而坐,身体正直,眼睛微闭,下腭额微收,两掌相叠,掌心向上,置于腹部下方,全身放松,心平气和,无思无念。

呼吸自然,开始数息,把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在鼻孔处,当空气流出鼻腔时在心理默数,即每次呼气的时候(也可以吸气时数),就数一个数字,同时暗示自己更放松,数数规则:从1数到10。

当发现数错了的时候,就表示你己经愰忽了,没有关系,再回头从1开始往上数。

注意整个练习的过程,保持身心同时放松,心情平静。当心理浮躁,杂念很多的时候,加重呼吸,由其是呼气的时候,加重呼气。持续一段时间,待心平气和时,再让呼吸随其自然。

扩展资料:

第一,要忏除业障。业障重的人常一修禅定,就为魔所乘,或为魔所缠,以致坏了所修之法。有时坏了自己修法还不说,最糟糕的是,常会为魔所用,而坏他人修法。

第二,修习禅定者须持戒。经上说:佛弟子须先“持佛禁戒”方可修佛定,群如圆觉经、楞严经、楞伽经等。若不持佛戒,即身心不得清净;身心不清净,极易为魔所扰。

第三,修佛定者,须先通达佛之教理。修禅定而不通佛理,必然错误百出。尤其是禅定止观法门及定慧法门,必须熟悉通晓。如果不知、不解定慧法门,切不可冒然修习禅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禅定



1、修禅定务必要有师父带领,切勿自修,否则容易出问题(当然,不会走火入魔,因为那是高手才出的问题,菜鸟还没有达到走火入魔的资格)。
2、禅定必须有三个前提:根据《北美开示录(一)》(成观法师著)之信位菩萨的修行“定心”一文中说到:一切修行项目里危险性最高的就是修习禅定;习定很容易遭遇障难,若能克服障难,所得的成就也最大。就是因为成就大所以须要投注的资本也较多。首先须具足修习禅定的“先决条件”然后才可以起修,切勿不明就理而盲修瞎练,那样很容易出毛病。修禅定须要具备哪些条件呢?
第一:要忏除业障。业障重的人常一修禅定,就为魔所乘,或为魔所缠,以致坏了所修之法。有时坏了自己修法还不说,最糟糕的是,常会为魔所用,而坏他人修法。如是,自坏坏他,修行就一团糟了。我们放眼望去,当今之世,这种在修行中自坏坏他的事,所在多有。因此,业障重的人,欲发心修殊胜之行,须先修学忏悔业障,等业障较轻薄之后,再进修胜法。
第二:修习禅定者须持戒。经上说:佛弟子须先“持佛禁戒”方可修佛定,群如圆觉经、楞严经、楞伽经等。若不持佛戒,即身心不得清净;身心不清净,极易为魔所扰。因为魔属染法,行者若自不持清净戒,则与染法相应;与染法相应故,即为魔之内应,魔即得其便。又诸多外道及凡夫亦皆修定,若修定不持佛戒,即不能称为在修佛定,而是在修凡夫定、或外道定。是故修习佛定者,必须同时亦持佛戒。
第三:须先通达佛之教理。修禅定而不通佛理,必然错误百出。尤其是禅定止观法门及定慧法门,必须熟悉通晓。如果不知、不解定慧法门,切不可冒然修习禅定。当然,如果你只是一个星期中偶而静坐一~二次,每次单盘坐个二十~三十分钟,那倒不妨事。倘若你是很精进的每天打坐,每次坐半小时~~~一小时以上,这种情形下,已非偶一为之的玩票性质,就应照上面所说,一一完成准备工作,而且一定要有僧人在旁就近指导才好。设若无人指导,自己又一知半解,糊里糊涂就盘起腿来坐,只觉得禅定很神秘、很有意思,心里好奇,想“玩一玩”这断然是不行的;须知习定是“修道”非同儿戏。这种半玩票的修法,最好还是赶快停下来,不要继续玩下去;须“如法”修行,才是尊重“法”,才不会出事。
3、禅定有很多层级,先得过初级阶段。初级阶段包含粗念住、细念住、欲界定、未来禅,然后才开始“四禅八定”(即“色界四禅和无色界四定”的合称),分别为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 非非想处定。四禅八定是禅定的基础,佛陀在成佛和涅槃时,也曾修行四禅八定功夫作为助缘。练会这些,你才能更加精进。
顺便普及一下四禅八定的知识:
一、色界四禅
 1、初禅是用各种方式消除种种烦恼、欲念,达到无忧无欲的境界。初禅虽然已经脱离欲界的恶不善法,但是还保有寻和伺等原始思维。
 2、二禅是进一步把觉和观都除去,不寻不伺,自然得到一种欢喜(外喜)。此时甚深禅悦油然生起,心灵朗然洞彻,如同从暗室中走出,见到日月的光明一般。
 3、三禅是进一步连欢喜也不要,只有一种心平气和,舒舒服服的乐(内乐)的境界。此时绵绵的妙乐从心中流出,遍满全身。
 4、四禅是连乐也没有了,达到安稳调适的心一境性的体(性)境界。此时心灵空明寂静,有如明镜离垢,净水无波般湛然而照,万事万物都显现无遗。
 二、无色界四定
 1、空无边处定是调试到哪里,哪里便是空。此时心中明净,无碍自在,好像飞鸟破笼而出一样,在虚空中自

  根据佛教,学习禅定前,需要持戒。一般来说,在家居士需要守持五戒,即离杀生、离不予取(即偷盗)、离欲邪行(即邪淫)、离虚妄语(即说谎)、离导致放逸的酒类等麻醉品(主要是指饮酒,但也包括吸毒等),首先必须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至少具备这五项戒行,再考虑修习禅定。
  在具备戒行之后,可以选择一种禅修方法(术语称作“业处”)修习定。修习定的方法有很多,佛音尊者所编撰的《清净之道》里共记载了四十种。我们一般常用的是入出息念和慈两种。现引述玛欣德尊者在《您认识佛教吗?》一书中所载的关于入出息念的入门方法,修慈的方法在此书中也有记载,贤友可自行下载查阅。这里只是简单的介绍入门方法,真正要获得初禅乃至更高的定,可以参考玛欣德尊者的《上座部佛教修学入门》以及《清净之道》里的记载。
  当您回到家之后,如果没有其他的杂事,可以抽一个时间段,半个小时、四十五分钟或者一个小时都可以。在这个时间段里,不要看电视,不要开电脑,把手机、电话都关掉,找个安静的地方,例如自己的房间、书房坐下来。找一个舒适的坐垫坐着,垫大约高四指,或者更高一点,把臀部垫高一点,这样的话可以保持身体重心平衡,容易坐得久。然后保持上身正直,不要弯腰、驼背,也不要绷得太直,要自然地平直。
  轻轻地闭上眼睛,然后全身放松,让身体处于轻松、自然、舒服、适合禅修的状态。这个时候,应当暂时放下工作的事务,放下生活的烦扰,放下家庭的琐事,把妄念纷飞的心收回来,不要追忆过去,也不要计划未来,把所有跟禅修无关的东西、外缘都统统放下,决意回到当下,回到这一刻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当身心都处于自然、轻松、舒适的状态之后,再把心念确立在鼻头、人中或嘴唇上方这一带区域,尝试去觉知自己的呼吸。
  不要跟着呼吸进到体内,也不要跟着呼吸出到体外;不要注意呼吸的柔软、细滑、轻盈、流动、热、冷、推动等感觉,也不要用眼睛去“看”呼吸,只是让心觉知进出于鼻端、人中这一带区域的呼吸就行了。
  在觉知呼吸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妄想很多,心仍然没办法平静下来,建议大家这时可以用数息的方法来克服。
  数息的方法是:在吸气的时候,知道入的息;呼气的时候,知道出的息;在入出息的末端心中默念“一”;然后,吸气的时候知道入的息,呼气的时候知道出的息,在入出息的末端心中默念“二”……如此默念着数息。
  在数数的时候,可以从五到十之间任选一个数字。例如:选择从一数到八。这样,则在每一次呼吸的末端数:入、出、一;入、出、二;入、出、三;入、出、四;入、出、五;入、出、六;入、出、七;入、出、八。如果想选择在入息的末端数息也可以,即出、入、一;出、入、二……出、入、八。也可以选择数到十。无论如何,在数息的时候,心应该放在呼吸上,数字只是一种工具、一种方便,不应当把心放在数字上。
  如果这样数息,心还是有妄想的话,就应当下定决心:“让我从一数到八的时候,心不飘走!”用数息的方法来设定一个时间段。假如我们数息从一数到八需要两分钟的话,那么,在这两分钟的时间段里心就不会飘走。如此一个数息来回是两分钟,两个来回就有四分钟,三个来回就有六分钟……用这种方法来逐渐增加我们专注的时间。
  在数息的过程中,一旦发觉心飘走了,被妄想中断了,就应当重来。比如数到六的时候,发觉心飘走了,就不应当再继续数下去,重新回到一!假如仍然继续数下去的话,心将会对数息变得麻木,以后可能养成一边数数一边打妄想的坏习惯,那么数息就不能发挥作用。所以,一旦察觉到在数息的过程中心飘走,就回到一!一定要让自己在从一数到八这段时间内心保持清净无染。
  能够用这样的方法持续地专注呼吸大概十五分钟、二十分钟,乃至半个小时,如果心平静了,妄想也减少了,就可以不用再数息,只是将心安住在鼻头、人中这一带区域持续地觉知呼吸就行。
  觉知呼吸其实是很简单、很单纯的一件事情。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无时无刻都在呼吸,呼吸无时无刻都在,只是我们一直以来都忽略它的存在而已。要觉知呼吸,无须造作,无须刻意,只须尝试去知道、去关心一直都存在的呼吸就行了。
  这是通过专注呼吸来使内心平静的方法,叫做入出息念。只要能经常学习关注呼吸,你将会发现:你的情绪更容易控制了,你的内心更容易平静了。

身体放松 内心放松 可以观想 自身逐渐消失了 只有一个意识在 身体化为光明了 和宇宙同体了 就很容易入定了··············禅定高级境界是物我两忘·············

不入清修门,不能完全消除业障,不能断缘心,断五感,断凡心,护法身,永远不能真正入定。只是玩玩罢了。常人根本做不到。做到的就是浪费时间。

如何进入禅定状态?
答:禅定:一个人知无所得,时间长了就会无所谓。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能够放得下,他就会对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无所谓。现代人经常讲的“无所谓”这个词是从佛经上翻译过来的,一个人把什么事情都看得很淡,他的内心就会产生平等心,就不会有分别心。因为你已经把什么事情都看破了,都无所谓了,知道...

如何修禅得定?
答:在佛法中我们将这个世间分为三界,又称为九地,既是欲界称为散地;色界和无色界称为定地,要进入此二界,必定要依靠禅定;但是在欲界中,比如要进入兜率天、忉利天等就不须靠定力,只要积极努力的修集各种的福德因缘即可。我们要进入四禅八定之前,必须先修习一些在欲界里的基本的定,真正来讲有欲界定和未来禅两种。

如何修得四禅八定
答:由初禅天精进修禅定,进入二禅天的境界。二禅天名叫‘定生喜乐地’,就是常在定中生出一种快乐,这种快乐无法形容,所谓‘禅悦为食,法喜充满。’的境界。在定生喜乐地坐禅时,在定中不但呼吸停止,而且脉搏也停止。要注意:停止不是断绝,出定时,又恢复正常。由二禅天精进修禅定,进入三禅天的境界。三禅天名叫‘...

怎样进行正确的禅定?
答:1、思维自身,人命无常,在呼吸间。一息不来,三途六道,流转何处,毫无把握。若不修定,临命终时,自己如何作得主宰?2、思维自身无始以来,流转生死,备膺众苦,以至于今,不知出离之道。今幸得遇此殊胜禅定法门,修之能断烦恼、开智慧、出生死,云何不修?3、思维父母众生,与我同在三界火宅之...

修行禅定步骤
答:修行入定的五大步骤,要一步一步来。修行有多种不同的概念,有人认为修行就是打坐参禅,在静坐中进入禅定状态,从而获得身心健康,开发自身的潜能。也有的人认为修行在修心,要把自己的“贪嗔痴慢疑”各种不健康的心降服,这就是修行了。对于不同的宗教,教派来说,各有不同的定义。所以,我们无需...

...请问大德是怎么回事?如何办法进入正确的禅定?
答:应尝试觉知经由鼻孔而进出身体的气息(呼吸时的 鼻息 );只应借助在鼻子的正下方(人中)或鼻孔出口处周围的某一点来感觉气息 的进 出,而不要跟随气息进入体内或出到体外。如果跟随气息进出,将难以成就禅定。 反之,只是在气息与皮肤接触最明显的那一点觉知气息,将能培育及成就禅定。不要注意气息的自相或共相。自相...

怎样禅定
答:修入禅定是简单的:只要两步即可入定。但是又为什么对于有些人来说却犹如登天之难呢?原因就在于许多人“缘木求鱼”的修错了空境(这如同是,悟道是简单的,难就难在人们悟错了本心一样),所以修习禅定的第一关键是,要认识清楚什么是正确的空境体验,以及如何去体验到正确的空境体验。所谓“无假不显真”,为了清楚...

活佛根让郎加 问修禅不得定,怎样进入禅定?
答:佛在楞严经说的很清楚,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戒行不清净,是不能入定的。只有严持戒律,不相违反,才能入正定。否则,即使暂时入定,也是邪定,不得正果。

如何快速进入禅定开悟与高能量状态
答:坐禅要进入禅定的境界,也必须要具备「超越的精神」,才能突破一切生理、心理及潜意识的障碍。禅的意义就是在定中产生无上的智慧,以无上的智慧来印证,证明一切事物的真如实相的智慧,这叫作禅。般来说,禅定不一定能悟道解脱,但要悟道解脱却离不开禅定。在“戒、定、慧”的三个阶段中,“定”从...

如何入定
答:其实坐久久而入定,就是不懂如何入定,他不知什么时候入了定?也不知自己怎么入。懂得怎么静坐修定的人,要懂得如何入定与出定。不懂修禅定的人,即使入了定了也不知道是入了定,就那样在那里傻等。很多出家人都能进入初禅、二禅、三禅,甚至有的出家人修到了四禅。他们的静坐经验是什么呢?原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