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音是著名的文学家,她的代表作是什么?

作者&投稿:望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林海音是什么地方的著名作家?~

台湾著名作家。
林海音(1918年-2001年),女,1918年出生于日本大阪,台湾苗栗县头份镇人,祖籍广东蕉岭,著名作家 。她的原名与之谐音相近,叫林含英。因为从小生活环境的原因,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后来一英子的视角不但描写了自己的生活,也描写了北京平民阶层形形色色的小人物。
林海音于1994年荣获“世界华文作家协会”及“亚华作家文艺基金会”颁赠的“向资深华文作家致敬奖”,于1998年获“世界华文作家大会”颁“终身成就奖”。其自传体长篇小说《城南旧事》,于1999年获第二届五四奖“文学贡献奖”,德文版获瑞士颁赠“蓝眼镜蛇奖”。她所创立的纯文学出版社(1968-1995)堪称中国第一个文学专业出版社,曾出版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好书。
她最擅长通过回忆描写童年的手段将我们带回自己的那个年代。第一眼看到林海音这个名字,会令人觉得非常熟悉,似乎以前在哪里见过一样。当看完林海音简介才会发现,原来是她让我们看到了关于爸爸和花的故事,虽然在先秦骊歌已经出现,但人们真正接触骊歌却是通过读林海音的文章。她的作品在我国初中小学的多版课本中出现。

著名代表作《城南旧事》


1995年

《冬青树》

台北:重光文艺

1957年

《绿藻与咸蛋》

台北:文华

1960年

《城南旧事》

台北:光启社

1960年

《晓云》

台北:红蓝

1961年

《绿藻与咸蛋》

台北:学生

1963年

《婚姻的故事》

台北:文星

1965年

《烛芯》

台北:文星

1965年

《金桥》

台北:台湾

1966年

《蔡家老屋》

台北:台湾书店

1967年

《孟珠的旅程》

台北:纯文学

1967年

《春风丽日》

香港:正文

1967年

《我们都长大了》

台北:台湾书店

1967年

《蔡家老屋》

台北:纯文学

1967年

《不怕冷的企鹅》

台北:台湾书店

1968年

《薇薇的周记》

台北:台湾书店

1970年

《婚姻的故事》

台北:爱眉文艺

1971年

《春风》

台北:纯文学

1971年

《狡猾的老猫》

台北:纯文学

1971年

《中国竹》

台北:纯文学

1972年

《窗》

台北:纯文学

1975年

《林海音自选集》

台北:黎明

1978年

《请到我的家乡来》

台北:台湾书店

1978年

《猛狗唐恩》

台北:纯文学

1978年

《小兔班杰明的故事》

台北:纯文学

1978年

《一只坏小兔的故事》

台北:纯文学

1978年

《请到我的家乡来》

台北:台湾书店

1980年

《绿藻与咸蛋》

台北:纯文学

1981年

《烛芯》

台北:纯文学

1983年

《城南旧事》

台北:纯文学

1983年

《晓云》

台北:纯文学

1988年

《一家之主》

香港:香江

1988年

《林海音散文》

台北:纯文学

1989年

《鸽子泰勒的故事》

台北:纯文学

1992年

《隔着竹帘儿看见她》

台北:九歌

1996年

《静静的听》

台北:尔雅

1999年

《春风》

板桥:骆驼

2000年

《晓云》

台北:游目族

2000年

《城南旧事》

台北:游目族

2000年

《金鲤鱼的百裥裙》

台北:游目族

2000年

《婚姻的故事》

台北:游目族

2000年

《绿藻与咸蛋》

台北:游目族

2000年

《冬青树》

台北:游目族

2000年

《我的京味儿回忆》

台北:游目族

2000年

《写在风中》

台北:游目族

2000年

《剪影话文坛》

台北:游目族

2000年

《作客美国》

台北:游目族

2000年

《春声已远》

台北:游目族

2000年

《芸窗夜读》

台北:游目族

2000年

《穿过林间的海音》

台北:游目族

迄今为止,已出版十八本书。
散文集:《窗》(与何凡合作)(1972)、《两地》(1966)、《作客美国》(1966)、《芸窗夜读》、《剪影话文坛》(1984、《一家之主》(1988)、《家住书坊边》(1987)。
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1955)。
短篇小说集《烛心》(1965)、《婚姻的故事》(1963)、《城南旧事》(1960)、《绿藻与咸蛋》(1957)。
长篇小说《春风》、《晓云》(1959)、《孟珠的旅程》。
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1968)、《林海音自选集》(1975)、《林海音童话集》(1987)。
《金鲤鱼的百裥裙》(1993)《奶奶的傻瓜相机》(1994)《往事悠悠》(1995)《英子的心》(1996) 《我们看海去》(1996)《驴打滚》(1996)《林海音文集》(1997)
《城南旧影》(2000)《林海音作品集》(2000)
代表作:《城南旧事》

林海音(1918年-2001年12月1日),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生于日本大阪,原籍台湾苗栗县头份镇,作家。父母曾在日本经商,出生后不久回到台湾,但旋即又举家迁往北平居住,就读北京城南厂甸小学、春明女子中学、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担任“世界日报”实习记者,与笔名何凡的作家夏承楹结婚,后来主持《联合报》副刊10年。以小说《城南旧事》(1960年)闻名,是关于林海音童年在北京生活的五则小故事,曾改编成电影。
林海音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力,佳作不断。代表作品有《城南旧事》、《冬青树》、《绿藻与咸蛋》、《晓云》、《婚姻的故事》、《金鲤鱼的百褶裙》、《我的京味儿回忆录》、《写在风中》、《春声已远》、《芸窗夜读》、《剪影话文坛》等。

城南旧事 冬阳 童年 骆驼队

城南旧事。这是小说代表作。

《城南旧事》《窃读记》

林海音资料
答:在培育新人方面,林海音可谓为培育台湾文坛的一代新人倾注了心血,功绩卓著。60年代以来台湾涌现出的许多文坛新秀,多受她的提携和影响。这固然与她长期担任报刊编辑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出自对文学事业的热爱和对造就新人的热情。台湾知名作家钟理和的一生可概括为“生前笔耕,死后成名”,他默默笔耕一辈子,生前不为人们所...

作家林海因家庭背景
答:在培育新人方面,林海音可谓为培育台湾文坛的一代新人倾注了心血,功绩卓著。60年代以来台湾涌现出的许多文坛新秀,多受她的提携和影响。这固然与她长期担任报刊编辑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出自对文学事业的热爱和对造就新人的热情。台湾知名作家钟理和的一生可概括为“生前笔耕,死后成名”,他默默笔耕一辈子,生前不为人们所...

林海音简介50字
答:林海音 - 人物简介 林海音(1918-2001),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被称为台湾文学“祖母级的人物”。林海音以她的成就、她的为人、她的号召力,成为联接大陆与台湾文学之间的桥梁、中国与世界文坛的桥梁。她的作品被译为多种文字,她的一生荣获众多文学奖项,1998年“第三届世界华文作家大会”荣获“终身成就...

林海音的事迹?
答:1948年的时候,林海音回到了台湾并且开始了文学创作,她先后担任过《世界日报》的记者和主编,并且主持了十年的《联合报》。她的一生当中创作出了很多的长短篇小说,并且在1994年获得了世界华文作家协会和亚华作家文艺基金会联合授予的向资深华文作家致敬的奖项,1998年获得了终身成就奖。在她的作品当中,...

台湾作家林海音的资料
答:在培育新人方面,林海音可谓为培育台湾文坛的一代新人倾注了心血,功绩卓著。60年代以来台湾涌现出的许多文坛新秀,多受她的提携和影响。这固然与她长期担任报刊编辑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出自对文学事业的热爱和对造就新人的热情。台湾知名作家钟理和的一生可概括为“生前笔耕,死后成名”,他默默笔耕一辈子,生前不为人们所...

林海音资料
答:在培育新人方面,林海音可谓为培育台湾文坛的一代新人倾注了心血,功绩卓著。60年代以来台湾涌现出的许多文坛新秀,多受她的提携和影响。这固然与她长期担任报刊编辑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出自对文学事业的热爱和对造就新人的热情。台湾知名作家钟理和的一生可概括为“生前笔耕,死后成名”,他默默笔耕一辈子,生前不为人们所...

关于《城南旧事》的资料!!急需!!!
答:——著名女作家 林海音 我被小说《城南旧事》中那种沉沉的相思、淡淡的哀愁深深打动了,整部小说充满了朴素、温馨的思想感情。当这部影片上映后,这种情感同样打动了无数的观众。 ——本片导演 吴贻弓 看《城南旧事》,心头漾起一丝丝的温暖,因为已经很少看见这样精致的东西,因为她不刻意表达什么,只一幅场景一幅场景...

林海音简介
答:林海音(1918年-2001年),原名林含英,女,1918年出生于日本大阪,台湾苗栗县头份镇人,祖籍广东蕉岭,著名作家。1921年林海音随父母返回台湾。1923年随父母迁到北京,定居城南。1948年回到台湾,开始文学创作。曾担任《世界日报》记者、编辑,主持《联合报》副刊10年。一生创作了多部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

请问有谁知道关于林海音(作家)的资料?谢谢!
答:在培育新人方面,林海音可谓为培育台湾文坛的一代新人倾注了心血,功绩卓著。60年代以来台湾涌现出的许多文坛新秀,多受她的提携和影响。这固然与她长期担任报刊编辑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出自对文学事业的热爱和对造就新人的热情。台湾知名作家钟理和的一生可概括为“生前笔耕,死后成名”,他默默笔耕一辈子...

林海音的简介
答:在培育新人方面,林海音可谓为培育台湾文坛的一代新人倾注了心血,功绩卓著。60年代以来台湾涌现出的许多文坛新秀,多受她的提携和影响。这固然与她长期担任报刊编辑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出自对文学事业的热爱和对造就新人的热情。台湾知名作家钟理和的一生可概括为“生前笔耕,死后成名”,他默默笔耕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