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足够成熟,才会真正享受孤独

作者&投稿:席呢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作者 | 媛小茶


沈石溪在《狼王》中写道,“孤独实际上是出众的标志,是一种高贵的品性。”


小说里,强大的狼王一向不合群,没有什么玩闹的朋友,因为其他狼对它只有嫉恨,害怕和敬畏。


对此,作者解释道:“不合群是因为超群,它天生应该是占据高位的狼王。”


可见,不合群的人身上,一定有超乎常人的优秀品质。


猛兽都是独行,牛羊才会成群。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格格不入者”,他们不合群,无法完全融入 社会 ,始终和世界有一定的距离。


也有部分人,逐渐变成自己年轻时最讨厌的模样,为了合群,一味地迎合他人,溜须拍马。他们甚至教育下一代:这样才是生存的典范。


事实上,真正成熟的人,大多不太合群。

不合群的人,不惧孤独


在记录电影《社交网络》中,主角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是相当不合群的人。


他的社交关系一塌糊涂,经常受到匿名辱骂的纸条,恋爱也一团糟。但他却不理会这些事情,继续埋头苦心钻研。


尽管外界质疑声一片,大二时,他坚持从哈佛休学,专心创业。最后,他成为世界上最年轻的亿万富豪。


一个人只有足够成熟,才有独自面对逆境的强大内心和能力,不合群的人正是如此。


据国外一个研究案例表明,不合群的人内心更勇敢。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合群行为和恐惧有关,在一个实验当中,研究者把参与者分成两组,遇到可怕情景的人,会更加合群。


结果表明:越是恐惧,合群倾向越强烈。有的时候不合群的人更勇敢,尤其是独自面对困境时,会更加沉着和冷静。


强者善于独处,弱者方才扎堆。一个不够成熟的人,往往无法独自应对孤独,于是选择盲目合群来逃避孤独。


最后,这种做法往往是恶性循环,越盲目合群,越无法解决问题。


不合群的人,不惧孤独,他们会直面困难,最终和孤独和解,利用孤独成为更好的自己。

不合群的人,不随波逐流


在《朋友请听好》一期的观众来信中,有人提问:如何在丧文化中坚守自己。谢娜给的回答是,不要去随波逐流,坚持自己。


在流量当道, 娱乐 至死的大环境中,陈道明就是一个不太合群的人。



此后,陈道明下定决心做正常人。在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他选择了沉淀自我,开始疯狂学习,修身养性。


从艺三十多年的陈道明,虽然演技精湛,却只有三十部电视剧作品。


这背后的原因,就如同宋丹丹对他的评价:“陈道明是一个有洁癖的人。”


陈道明的洁癖不在生活上,而是对工作有选择性。


他不会违背自己的原则接戏,不会为了多赚片酬去演一部粗制滥造,三观不正的电视剧。


《乌合之众》里说:“ 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倍感安全的归属感。


大部分人在群体环境中,为了合群,会背弃自我原则,不断放低底线。


而不合群的人,不会为了迎合大众而改变自己。在工作上,陈道明有极强的原则感,没有随波逐流,坚持住了自我,守住了本心。


《明朝那些事儿》里有一句话:“在这个污浊的世界上,能够干干净净度过自己一生的人,是值得钦佩的。”


在灯红酒绿的 娱乐 圈里,就算身边熙熙攘攘,红尘纷纷杂杂,陈道明人到中年依然持有初心,儒雅干净。


真正的成熟不是变得复杂,而是走向天真。天真不是幼稚,而是自爱,是尊重和守护自己的价值观。


当一个人不随波逐流,能坚持自己的信念,他就成熟了。

不合群的人,更明确自我需求


《奇葩说》里有一期议题是“不合群,要不要改”。


陈铭提到,陶渊明的不合群很聪明,他既没有在官场同流合污,又没有脱离群体,他只是从官场群切换到了更合适他的田园诗人群。


可见,陶渊明是一个了解自己,清楚自我需求的人,因此不合群的他并不孤僻,而是选择性合群。


从陶渊明的仕途经历也能看出来,他是清楚自我需求的人。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并不是受督邮羞辱一时气愤挂印辞官,开始田园生活。


事实上他的决定,不是一时兴起,而是长期预谋。


陶渊明在年轻时,担任江州祭酒,因事务太多,就第一次归隐,又因“草盛豆苗稀”还俗担任恒玄的幕僚,当烦了又归隐。


后来觉得自己“四十无闻”还俗当刘裕的参军,最后来到彭泽。而这时刘裕把东晋给灭了,东晋有恩于祖先,陶渊明坚持原则,不仕二主再次归隐。


不合群的陶渊明,是非常高明的隐士,他明确自己真正需要什么。他归隐和还俗都是发自本心的决定,不做作不刻意。


当一个人心智成熟了,他才能明白何为真正的自我,才能清楚自己的需求,对不合适的群体不再委曲求全,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圈子。


孤独其实是一种常态,不管合群还是不合群都是无法逃避的。


当你拼命挤进人群,迎合那些听不懂的笑话,参加那些讨厌的酒局,深夜里也许你依旧倍感孤独。


既然孤独无法逃避,为什么不学会享受呢?


柏拉图说:“享受孤独,是灵魂升华的一种方式。”当你开始享受孤独,才能学会取悦自己。


低质量的合群,不如高质量的独处。


当你擅长取悦自己,不盲目讨好别人的时候,你就成熟了。


当你明白,社交的本质是利益交换,没必要盲目合群的时候,你就成熟了。


人生就像旅行,多数人不过是你生命的过客。


当你不再刻意合群,你会发现,不知不觉自己早已超越身边人,变得更加优秀。


你不用主动合群,优秀的朋友,适合你的圈子,都将主动奔你而来。



一个男人真正成熟的表现
答:有的人目中无人,狂妄自大,觉得自己好像比别人出色很多似的,其实比他优秀的人还很多,这种行为其实就是幼稚的。一个人如果成熟,不会总把自己的优点挂在嘴边,他们常常反思自己的不足,以求将来可以变得更好。只有觉得自己不够好,才会有努力的决心和动力,人外有人,是很多人都懂得的道理,却未能...

什么时候才能算是成熟了呢?
答:因此“自律”是很多人都求而不得的事情。而当一个人突然从懒散变得自律,加强对自己的约束时,说明他已经上道了,已经意识到提升自我的重要性。如果你开始不在乎别人的评价了,开始不因为被否定而气馁了,开始不因为遭鄙视而自暴自弃了,说明你已经开始成熟了。在我们小时候会因为获得一朵小...

一个人在生活中出现什么样的迹象就是越来越成熟了?
答:有人说,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就是学会控制情绪。我觉得这句话是对的,虽然控制情绪并不等于不发脾气,可是,成熟以后,我们终于学会了在适当的场合和情景下表达适当的情绪。于我而言,再也不会在谁的怀抱里因为不快乐的事哭的撕心裂肺,我宁愿选择没有人的黑夜里偷偷抹眼泪,再也不会和谁把所有的心事...

一个人真正的成熟,看这五点就够了
答:一个人真正的成熟,是对生活拥有淡定从容的态度,一种豁达乐观的处世原则。当我们看一个人成不成熟时,看以下五点足够。在我们身边不免有些事情是我们无法预料的,当遇到大事的时候,能够冷静处理,行不怒于色。三国时期,吴国皇帝孙权是一名非常出色的政治家,他遇到大事临危不惧,从荆州刘表手里把父亲...

成熟不是变老,真正的成熟在于看透一切
答:11.变老并不等于成熟,真正的成熟在于看透。 12.我曾经和一个人无数次擦肩而过,衣服都擦破了,也没擦出火花。 13.如果我看起来没有精神,可能是累了,可能是病了,最大可能是饿了… 14.人生在世走,心中秤一杆。忠字在心中,义字放两边。朋友情义深,兄弟照肝胆。哥们石敢当,刀山与火海。愿我们兄弟情谊比山高...

恋爱中,只有成熟的人才拥有给予爱的能力,这是为什么?
答:殊不知,这份爱已经是没有了分寸,过了界,只会让人嫌弃和反感。这就不叫给予爱了,这是在自我的毁灭爱。而一个成熟的人,就不会如此。并且,在爱一个人上,能够把分寸感拿捏到好处,不会爱的太满,也不会爱的太浅,让对方舒服,便是成熟的人给予爱的能力。第二:高情商 在男女恋爱交往中,...

心理成熟的6个表现有哪些?
答:1、敢于为变化做准备 内心足够成熟的人敢于挑战,可以跳出自己舒适区,去把成长的机会更大化,而有非常多的人害怕改变自己,相关数据显示绝大部分有心理疾病的人都不敢改变自己,当一个人在一个安逸的环境里生活的久了,他们的技能也就被就此打住,不会得到更有效的提升。2、可以灵活变通 内心成熟的人...

一个人的成熟表现在哪
答:问题一:一个人的成熟体现在哪些方面? 其实成熟与年龄无关,一个人的成熟是心理上的。你是否成熟?可以拿下面几项衡量一下。 1.网名或者个性签名是否是无病 *** 强说愁的类型。喜欢使用顿号或者一堆符号,还有喜欢伤感的人,心理年龄绝对没有二十,真实年龄一般也不超过二十。 2.是否可以控制自己的欲望。在不应该的...

一个人在哪一瞬间才会真正成熟呢?
答:此外,有些年轻人可能会在面对生活中的逆境、亲友的离世、自身的失败或挫折等困难时变得更加成熟。这些经历可能迫使他们积极面对挑战,学会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并更加成熟地处理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年轻人都有被迫成熟的经历。成熟的过程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每个人的经历和成长路径都不同。尽管有...

一个人成熟的3个迹象
答:与其冒着 健康 的风险去参加无意义的社交,不如把这些时间花费在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上。这一点,我们可以向演员陈道明学习。陈道明曾说:后来,无论什么人约他,他都干脆推掉不去。即使闲来无事,他也更愿意一个人呆在家里,弹弹钢琴,读读书,享受独处的时光。梭罗说:生命本就是一场孤独的旅行。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