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苦文言文解释

作者&投稿:种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奈何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奈何:

1、怎么;为何。《礼记·曲礼下》:“国君去其国,止之曰‘奈何去社稷也’;大夫曰‘奈何去宗庙也’;士曰‘奈何去坟墓也’。”宋叶适《题韩尚书帖》:“当时有识者皆怪讶,谓‘此乃古人遗风,前辈雅韵,奈何反被劾也!’”冰心《往事(二)》八:“奈何以青年有为之身,受十方供养?”

2、怎么样;怎么办。《战国策·赵策三》:“辛垣衍曰:‘先生助之奈何?’鲁连曰:‘吾将使梁及燕助之。齐、楚则固助之矣。’”《楚辞·九歌·大司命》:“羌愈思兮愁人,愁人兮奈何?”

3、犹言办法。《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王定没奈何,只得来到下处,开了皮箱,取出五十两元寳四个,并尺头碎银。”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六章:“你家里有事情,但有三分奈何,甭耽搁她的功课。”

4、宋元口语,谓采取手段、办法整治对方。《水浒传》第二回:“为因新任一个高太尉,原被先父打翻,今做殿帅府太尉,怀挟旧仇,要奈何王进。”元岳伯川《铁拐李》第一折:“张千,休教走了这老子,等我慢慢的奈何他。”《平山冷燕》第三回:“(晏文物)如此踌躇了一夜,欲要隐忍,心下却又不甘;欲要奈何他,却又没法。”清孔尚任《桃花扇·阻奸》:“啐!半夜三更,只管软里硬里,奈何的人不得睡。”《红楼梦》第七四回:“我想太太分明不短,何苦来要寻事奈何人!”

2. 有谁知道‘汝素寡悔,何苦而为盗也

于令仪济盗成良 - 原文

曹州于令仪者,市井⑴人也,长厚⑵不忤⑶物,晚年家颇裕.一夕,盗⑷入其室,诸子擒之,乃邻子也.令仪曰:"汝素⑸寡悔⑹,何苦而为盗邪⑺ "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⑻足以衣食."如其欲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汝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去⑼.盗大感愧,卒为良民. 乡里称君为善士。君择子侄之秀者,起学室,延名儒以掖⑽之,子、侄杰仿举进士第,今为曹南令族⑾。

于令仪济盗成良 - 翻译

于令仪是曹州(今山东菏泽)人,是个商人;他为人宽厚,很少得罪别人,晚年时的家道颇为富足。有天晚上,一名小偷侵入他家中行窃,结果被他的几个儿子逮住了,发现原来是邻居的小孩。 于令仪问他说:“你平常很少犯过错,何苦今天做贼呢?”小偷回答说:“因受贫困所迫的缘故。”于令仪再问他想要什麽东西,小偷说:“能得到十千钱,便足令衣食无忧了。”于令仪听后就如数给了他。正在那小偷要出门离去时,于令仪又叫住他,这使得那小偷大为恐惧,但于令仪对他说:“你如此的贫困,晚上带著十千钱回去,恐怕会被巡逻人员的盘查。”于是将小偷留下,天亮后才让他离去。那小偷深感惭愧,后来终于成了良民。邻居乡里都称令仪是好人。令仪选择子侄中的优秀者,办了学校,请有名望的教书先生来执教。儿子及侄子于杰效,陆续考中了进士,成为曹州南面一带的望族。

3. 盲苦文言文解释

有盲人过涸溪,桥上失坠,两手攀栏,兢兢固握,自分失手必坠深渊矣!过者告之曰:“勿怖,放下即实地也!”盲人不信,握栏长号,久之惫,失手坠地,乃自哂曰:“嘻!早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

有一个盲人要过溪,在桥上不小心掉下去,幸好两手抓住了攀栏,紧紧握住,心想要是松手一定会掉进深渊摔得粉身碎骨啊!路过的行人告诉他:“不要怕,你只要一松手就可以踩到地了!”盲人不信,抓着栏杆呼叫,很久了手已经很疲惫,抓不住了,就时候掉到地上。这时候他自己嘲解到:“呵呵,早知到(脚下就)是地面,我何苦抓那么久呢!”

4. 解释下文言文

"固不可彻"出自《列子·汤问·愚公移山》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形声。从彳(chì),甲骨文,从“鬲”(炊具)从“丑”(举手),表示吃罢饭用手撤去炊具的意思。《说文》给古文增加了音符“彳”,变成了形声字。本义:撤除,撤去)

何苦而不平一样出自《列子·汤问·愚公移山》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这个简单 苦 愁的意思 为。而忧愁

5. 盲苦文言文解释

原文

明.刘元卿

有盲子道涸溪,桥上失坠,两手攀楯,兢兢握固,自分失手,必坠深渊矣。过者告曰:“毋怖,第放下即实地也!”盲人不信,握楯长号。久之,力惫,失手坠地。乃自哂曰:“嘻!蚤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 夫大道甚夷。沉空守寂,执一隅以自矜严者,视此省哉!

---《贤奕编.应谐》

注释

1.涸:干枯 2.楯:栏杆上的横木

3.沉空守寂:指陷在空想中。沈:同“沉”,沉溺,拘泥。 4.蚤:同“早”

5.道:经过 6.攀:抓住 7.兢兢握固:小心谨慎地抱住 。兢兢:小心谨慎

8自分:自己认为 9毋怖:不要害怕。毋:不要 10.长号:大哭大叫

11.力惫:筋疲力尽 12.自哂:自嘲自讽 哂:讥笑,嘲笑

13 沈空守寂:指陷在空中想。沈:同“沉”。沉溺,拘泥。 14.矜言:矜持自负

15.省:反省 16第:只管 17.已:通”矣“,了 18.甚:很,非常

19夷:平,平坦 20.矜严:矜持自负 21自分:自己估计自己。己:通“矣”,了。 22苦:以…为苦

启示

我们不能沉沦于空虚苦受寂寥,固执地握住的一角自以为矜持严谨。

盲人固执己见,不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一味相信自己,作茧自缚,真当可笑。当我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要敢于尝试,勇于实践,不要被困难或自己的假想所吓倒。

译文

有盲人经过干枯的小溪。(盲人)在桥上不小心掉了下去,两手抓住栏杆上的横木,小心谨慎地牢牢抱紧(栏杆),自己认为手如果没有抓紧一定会掉进深渊了!过路人告诉他:“不要害怕,只管放手就是实实在在的地面啊。”盲人不信,握住栏杆大哭大叫。时间长了,(盲人)筋疲力尽,手没有握紧掉到地上,于是自己嘲笑自己说:“哈哈!早知道是实地,何必累那么久自己把自己害苦了呢!”

大路是很平坦的,只限于在空中想,守着某个一点矜持自负的人,看到这个故事该醒悟了吧!

6. 陈元方文言文解释

【原文】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了,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政事第三/3) 【译文】陈元方(纪)十一岁时,去拜会袁公(绍).袁公问:“你贤良的父亲任太丘长,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元方说:“家父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体恤,让人们做心安理得的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越来越敬重.”袁公说:“我从前曾当过邺县县令,正是这样做的.不知是令尊学我,还是我学令尊?”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相隔遥远,但他们的所作所为却是那么一致.周公不效法孔子,孔子也不效法周公.” 【方言证古】老父:对父亲的敬称.老,表示敬称的词头.〔泉〕老爸(父亲)、老母(母亲).1、候:拜访,问候.2、履行:实施,实行.3、绥:安,体恤.4、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王侯皇后对自己的尊称,还有寡人等称呼.5、师:学习.6、尝:曾经.7、卿:客气,亲热的称呼8、法:效法,仿效.9、称:称赞,赞不绝口10、周公:文中周武王的弟弟11、周旋动静:这里指思想和行动12、益敬:更加尊敬,益:更加13、以:用14、恣:放纵、无拘束,这里指顺从15、师:学习。



古代文言文的现代意思
答:1. 文言文常识请举例:1通假字通什么,2古今异文:1古代的意思是什么 1通假字通什么,“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四十有四,有通又,用于整数与分数之间2古今异文:1古代的意思是什么?2现代的意思是什么?古今异义:山东,古代太行山以东、:现代,山东省.3一词多义 一个词有两...

关于何字文言文翻译
答:2. 古文中何是什么意思 何[hé]疑问代词(a.什么,如“~”b.为什么,如“~必如此?”c.哪样,怎样,如“~”“~”d.哪里,如“~”e.发表反问,如“~乐而不为?”).副词,多么:其壮哉!姓.何 [hē]古同“呵”,谴责.何 [hè]古同“荷”,担.1)什么.例:①子何而往?(何:凭什么.)2)怎么样.例:①如太...

愚公移山文言文词句解释
答:5、而:面山而居【表示修饰】 何苦而不平 【表示承接】而山不加增【表示转折】三、倒装句 1、甚矣,汝之不惠。倒装句。汝之不惠,甚矣【你太不聪明了】2、且焉置土石? 倒装句,疑问代词“焉”提前。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倒装句,定语“三夫”后置。4、告之于帝。倒装句。状语“于帝...

“何”在文言文中一般什么意思
答:【古义】1、什么。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子何恃而往?翻译:您凭借着什么去呢?2、怎么样。唐· 白居易《卖炭翁》:得钱何所营。翻译:卖炭所得的钱用来干什么?3、哪里,什么地方。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笑问客从何处来。翻译:笑着问客人你是从哪里来的。4、谁。《后汉书·...

于令仪济盗成良文言文翻译
答:1. 谁能告诉我《于令仪济盗成良》的翻译 于令仪济盗成良 〔宋〕王辟之 曹州于令仪者,市井人也,长厚不忤物,晚年家颇丰富。一夕,盗入其家,诸子擒之,乃邻舍子也。令仪曰:“汝素寡悔,何苦而为盗邪?”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衣食。”如其欲与之。既去,复呼...

何苦而不平的而的意思
答:13、这句话出自愚公移山“何苦而不平”意思是苦于山挖不平,为山挖不平而发愁这个“苦”的意思是“苦于,被所苦”中学文言文索引词典这个解释的根据是古汉语的权威工具书之一的辞源苦。14、意思子子孙孙,没有穷尽,而山不再增高,还愁什么挖不平呢。15、我们的子孙是无穷无尽的,但是山不会再...

暮投石壕村文言文翻译
答:1. 开头是 暮投石壕村的文言文 题目是什么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 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 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 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 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 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 惟有乳下孙。 孙有母未去, 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 ...

蛛与蚕问答文言文答案
答:文言文 出自 文言文启蒙读本第63课 原文、译文 原文一 蛛见蚕吐丝为茧,乃曰:“汝之吐丝,终日辛劳,讫自缚,何苦为?蚕妇操汝入沸汤,抽为长丝,遂丧躯。然则其巧也,适以自杀,不亦愚乎?”蚕对曰:“ 吾固自杀。然世人无吾,非寒冻而殁乎?尔口吐经纬,织成网罗,坐伺其间,俟蚊虻投网而自饱。巧则巧矣,其心...

蛛与蚕问答文言文翻译
答:作者赞扬了蚕而讽刺了蛛,因为蚕有自我牺牲的精神,而蛛却是自私自利,只为自己着想。但作者同时又感慨具有蚕自我牺牲精神的人太少了。中文名蛛与蚕问答外文名zhuyucanwenda体裁文言文出自文言文启蒙读本第63课原文、译文原文一蛛见蚕吐丝为茧,乃曰:“汝之吐丝,终日辛劳,讫自缚,何苦为?蚕妇操汝...

急急急急 = = 解释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一 妇啼一何苦 一男附书至
答:一:1多么 2一个前:1上前 2前方其:1他们的 2这,那曰:1写着 2叫绝:1极 2与世隔绝 3最高 4停止云:1说 2句尾语助词并:1加上 2都乱:1造反 2战乱谓:1叫做 2认为更:1再没有 2越来越卧:1卧倒 2放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