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为高人给我讲解一下 "怡" 字的意思

作者&投稿:止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分类: 人文学科 >> 中国文学
问题描述:

如果有典故或者成语出处就好了!!

解析:

怡:形声字。

忄是“心”表示意义。

台,表示读音。以“台”为读音的字还有“贻、诒、饴、眙”等,都读yí。这是因为古代“台”就是yí。

这个字的意思是“心里很高兴”。

《汉语大词典》

怡1 〔yí ㄧˊ〕

〔《广韵》与之切,平之,以。〕

“ 怠2 ”的被通假字。

1.和悦。《仪礼·聘礼》:“下阶,发气怡焉,再三举足又趋。” 贾公彦 疏:“降阶,纵舍其气,怡然和悦也。”《国语·晋语九》:“ 狗 之事大矣,而主之色不怡,何也?” 韦昭 注:“怡,悦也。”《梁书·忠壮世子萧方传》:“一壶之酒,足以养性;一箪之食,足以怡形。”2.喜悦,快乐。《国语·周语下》:“ 晋国 有忧未尝不戚,有庆未尝不怡。”《楚辞·九章·哀郢》:“心不怡之长久兮,忧与愁其相接。”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北东园日记诗》:“致身富贵何须早,满眼云霞只自怡。” 冰心 《寄小读者》九:“我心中悄然不怡--半夜便病了。”3.姓。 北周 有 怡峰 。见《周书》本传。

【怡心】和悦心情。 唐 上官昭容 《游长宁公主流杯池》诗之十七:“岩壑恣登临,莹目复怡心。” 鲁迅 《书信集·致李秉中》:“ 日本 为旧游之地,水木明瑟,诚足怡心,然知之甚稔,遂不甚向往。”

【怡目】犹悦目。 南朝 宋 谢灵运 《撰征赋》:“眷北路以兴思,看 东山 而怡目。”

【怡色】面露和悦之容。《礼记·内则》:“父母有过,下气怡色,柔声以谏。” 南朝 梁 任昉 《为皇太子求入朝表》:“内竖告安, 姬昌 怡色。”

【怡志养神】怡养神志,使之安适愉快。 三国 魏 嵇康 《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之十八:“长寄灵岳,怡志养神。”

【怡和】1.谓风日和美。指春天。 南朝 梁 任昉 《为庾杲之与刘居士虬书》:“岁暮之期,指涂 衡岳 ,神虚气懋,无待怡和。”2.和悦。 李大钊 《青春》:“故而经年一度,展其怡和之颜,饯子于长征迈往之途,冀有以慰子之心也。”

【怡性养神】怡悦精神,使之安适愉快。 明 李贽 《读书乐》:“束书不观,吾何以欢?怡性养神,正在此间。”

【怡怡】1.和顺貌;安适自得貌。《论语·子路》:“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谓士矣。” 何晏 集解引 马融 曰:“怡怡,和顺之貌。”《后汉书·崔骃传》:“六合怡怡,比屋为仁。” 明 归有光 《应制论·王天下有三重》:“上古之时,其民吁吁怡怡,莫不爱其所以生我者,尊其所以长我者,乐其所以与我者,是其礼然也。” 茅盾 《动摇》八:“严冬之象征的店员风潮,已经过去了;人人从紧张、凛冽、苦闷的包围中松回一口气来,怡怡然,融融然,来接受春的启示了。”2.特指兄弟和睦的样子。语本《论语·子路》:“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三国 魏 曹植 《求通亲亲表》:“愿陛下沛然垂诏,使诸国庆问,四节得展,以叙骨肉之欢恩,全怡怡之笃义。” 晋 陶潜 《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便步归家,母在堂,兄弟共相欢乐,怡怡如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曾友于》:“入门,见叔家两兄一弟,弦诵怡怡,乐之,久居不言归。”3.喜悦貌。《梁书·沈顗传》:“唯以樵采自资,怡怡然不改其乐。” 宋 曾巩 《祭亡妻晁氏文》:“吾贫口众,智不继资,脱粟藜藿,具无盐酰,人不堪忧,子独怡怡。” 明 方孝孺 《赠林公辅序》:“怡怡然自喜,奕奕然自炫者,竖子之雄,非豪杰之士也。”

【怡神】1.怡养或怡悦心神。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今欲道足下以卫生之秘术,怡神之妙道,譬愈我于沉疴,若起尸于仙草,宁愿闻乎?”《隋书·儒林传·刘炫》:“玩文史以怡神,阅鱼鸟以散虑。”《旧唐书·顺宗纪》:“而积疾未复,至于经时,怡神保和,常所不暇。”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七:“有一人奏携琴,有一人奏繁华令(西洋胡琴)相和。风雷疾转,泉漏铿锵,固然已经怡神心会,最动人处却在抑扬迢递间写得人心弦上的言语。”2.古代名琴名。《文献通考·乐十》:“《琴瑟下》论曰: 黄帝 之清角, 齐桓 之号钟, 楚庄 之绕梁, 相如 之绿绮, 蔡邕 之焦尾,以至玉牀、响泉、韵磬、清英、怡神之类,名号之别也。”《骈雅·释器下》:“清角、鸣廉……焦尾、怡神,灵开、灵和,古名琴也。”

【怡悦】亦作“怡说”。

取悦;喜悦。《史记·周本纪》:“今 殷王 纣 乃用其妇人之言……乃为淫声,用变乱正声,怡说妇人。”《三国志·魏志·文德郭皇后传》:“ 纣 以炮烙,怡悦 妲己 。” 南朝 梁 陶弘景 《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宋 王谠 《唐语林·文学》:“今翰林学士皆有文词,陛下得以览古今作者,可怡悦其间。” 陈毅 《满江红·崖县看京剧有小丑表演绝佳》词:“看戏 崖城 ,有小丑,演来出色。浑身活,插科打诨,满场怡悦。”

【怡悆】喜乐。 南朝 宋 鲍照 《松伯篇》:“明发靡怡悆,夕归多忧虞。”

【怡情】怡悦心情。《南齐书·孝义传·杜栖》:“以父老归养,怡情垅亩。” 唐 袁郊 《甘泽谣·陶岘》:“居布素之贱,擅贵游之权,浪迹怡情,垂三十年,固其分也。” 明 刘基 《述志赋》:“列玄泉以莹心兮,坐素石以怡情。” 严复 《救亡决论》:“非真无用也,凡此皆富强而后物阜民康,以为怡情遣日之用,而非今日救弱救贫之切用也。”

【怡情悦性】使心情怡悦舒畅。《红楼梦》第十七回:“如今上了年纪,且案牍劳烦,于这怡情悦性的文章更生疏了。便拟出来也不免迂腐。” 王西彦 《病人》:“好像他们所承受的,并不是生活的辛劳,而是一种怡情悦性的娱乐。”

【怡情理性】陶冶性情。 汉 徐干 《中论·治学》:“学也者,所以疏神达思,怡情理性,圣人之上务也。”

【怡情养性】怡养性情。 茅盾 《如何欣赏文艺作品》:“他们那时候,把一部用文言写的诗、词、赋、曲、传奇、小说,乃至野史、笔记,视为‘杂览’,士大夫博习经史以后,不妨也阅读一番,为的可以‘怡情养性’,‘殚见洽闻’。”

【怡然】安适自在貌;喜悦貌。《史记·孔子世家》:“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八:“[ 叔高 ]凡杀四、五头,并死,左右皆惊怖伏地, 叔高 神虑怡然如旧。” 宋 刘炎 《迩言》:“功盖天地,忠贯日月,进则毅然身任天下之重,退则怡然了无愠戚之容。” 冰心 《寄小读者》四:“在四山暮色之中,团团坐在屋前一棵大榆树下,端出茶果来,告诉我今夜要过 中国 的瓜果节。我不禁怡然一笑。”

【怡然自若】喜悦而无拘束貌。 三国 魏 嵇康 《声无哀乐论》:“小欢颜悦,至乐而笑,乐之理也。何以言之?夫至亲安豫,则怡然自若,所猖狂也。”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这时他的心意的活动比较简单,又比较松弱,故事后还怡然自若;我却不能了。”

【怡然自得】喜悦而满足貌。《列子·黄帝》:“ 黄帝 既寤,怡然自得。” 唐 骆宾王 《与博昌父老书》:“今西成有岁,东户无为。野老清谈,怡然自得;田家浊酒,乐以忘忧。” 清 李渔 《闲情偶寄·演习·授曲》:“悲者黯然魂消而不致反有喜色,欢者怡然自得而不见稍有瘁容。” 张洁 《沉重的翅膀》十三:“紧张工作了一天后所引起的劳顿,自有一番怡然自得的乐趣。”

【怡愉】喜悦;和悦。《新唐书·柳宗元传》:“今天子兴教化,定邪正,海内皆欣欣怡愉。”《宋史·孝宗纪赞》:“父子怡愉,同享高寿。” 明 唐顺之 《刑部郎中唐嘿庵墓志铭》:“君本长者,居常怡愉简默,温温不见臧否。”

【怡裕】犹怡豫。 北周 庾信 《谢赵王示新诗启》:“首忧清和,圣躬怡裕。”

【怡魂】使精神愉快。 清 龚自珍 《能令公少年行》序:“酒酣歌之,可以怡魂而泽颜焉。”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十一章:“山光照眼,花鸟怡魂。”

【怡畅】欢畅。 唐 陈玄佑 《离魂记》:“果见 倩娘 在船中,颜色怡畅,讯使者曰:‘大人安否?’家人异之,疾走报 镒 。”

【怡说】见“ 怡悦 ”。

【怡养】1.和乐。《文选·嵇康<琴赋>》:“若和平者听之,则怡养悦悆,淑穆玄真。” 李善 注引《广雅》:“养,乐也。”2.犹保养,休养。 南朝 梁 何逊 《入西塞示南府同僚》诗:“情游乃落魄,得性随怡养。”《旧唐书·丘和传》:“ 和 时年已衰老,乃拜 稷州 刺史,以是本乡,令自怡养。” 宋 林逋 《山阁偶书》诗:“余生多病期怡养,聊此栖迟一避喧。”3.犹陶冶。 茅盾 《官舱里》:“‘哦,丝竹是能够怡养性子的。极好,极好!’老先生也郑重地赞叹着。”

【怡宁】犹安宁。 汉 蔡邕 《让高阳乡侯章》:“惭惶累息,无心怡宁。”

【怡荡】怡悦放荡。《文选·傅毅<舞赋>序》:“ 郑 卫 之乐,所以娱密坐、接欢欣也,余日怡荡,非以风民也,其何害哉!” 李善 注:“怡荡,怡悦放荡也。”

【怡豫】安乐;欢乐。《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近 汉 之世, 燕 盖 交遘,有 上官 之变,以身值此,何敢怡豫邪?” 明 张居正 《同贞庵殿下李罗村饮述斋园亭》诗:“四座咸怡豫,羽爵行无算。”

【怡乐】安乐;欢乐。 元 关汉卿 《五侯宴》第五折:“怡乐着升平景界,端的是雍熙无赛。” 清 葆光子 《物妖志·狐》:“俄而, 郑 子至,与 崟 相视怡乐。” 陈毅 《满江红·与鹿回头休养所诸同志告别》词:“休养所,人几国,共聚此,同怡乐。”

【怡穆】愉悦和睦。《魏书·卢玄传》:“在 洛 时有饥年,无以自赡,然尊卑怡穆,丰俭同之。”

【怡怿】愉悦;快乐。 汉 傅毅 《舞赋》:“严颜和而怡怿兮,幽情形而外扬。” 唐 欧阳詹 《曲江池记》:“其洗虑延欢,俾人怡怿,有如此者。” 宋 王安石 《次韵约之谢惠》:“伐之营中沚,持用自怡怿。” 清 恽敬 《答邓鹿耕书》:“ 王右军 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瓌奇,《黄庭经》则怡怿虚无,《太史箴》又从横争折。”

【怡声】犹柔声。《礼记·内则》:“及所,下气怡声,问衣袄寒。”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未知养亲者,欲其观古人之先意承颜,怡声下气,不惮劬劳,以致甘腝,惕然慙惧,起而行之也。” 唐 元稹 《莺莺传》:“ 崔 已阴知将诀矣,恭貌怡声,徐谓 张 曰:‘始乱之,终弃之,固其宜矣。愚不敢恨。’”

【怡颜】1.和悦的容颜。 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怡颜高览,弭翼凤戢。”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柴四》:“卒至一村落,清流环绕,绿树阴浓,板屋竹墙,俨如画里,就中黄童白叟,各有怡颜之色。”2.使容颜喜悦。 晋 陶潜 《归去来兮辞》:“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宋 岳珂 《桯史·寿星通犀带》:“ 德寿 在北内,颇属意玩好。 孝宗 极先意承志之道,时罔罗人间以供怡颜。”

【怡颜悦色】犹和颜悦色。《西游记》第十六回:“ 行者 道:‘……看师父的,要怡颜悦色;养白马的,要水草调匀;假有一毫儿差了,照依这个样棍,与你们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