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描写刘义好大喜功,落得可悲结局的两句

作者&投稿:邗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辛弃疾在《永遇乐……》中描写刘义隆好大喜功,落得可悲结局的两句是?……~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作者援用古事近事影射现实,尖锐地提醒南宋统治者吸取前人的和自己的历史教训。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当年沦陷区的人民与异族统治者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烽烟四起,但如今的中原早已风平浪静,沦陷区的人民已经安于异族的统治,竟至于对异族君主顶礼膜拜,这是痛心的事。(百度百科)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讽刺刘义隆好大喜功下场悲惨的是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作者:辛弃疾 (宋代)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
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译文
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回想当年,他领军北伐、收复失地的时候是何等威猛!
然而刘裕的儿子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乘机挥师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我回到南方已经有四十三年了,看着原仍然记得扬州一带烽火连天的战乱场景。怎么能回首啊,当年拓跋焘的行宫外竟有百姓在那里祭祀,乌鸦啄食祭品,人们过着社日,只把他当作一位神祇来供奉,而不知道这里曾是一个皇帝的行宫。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的千古名句是哪一句?
答:回答: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这是《稼轩词》中突出的爱国篇章之一...

辛弃疾的《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抒写自己怀才不遇的句子是什么...
答: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抒写自己怀才不遇的句子是: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意思是:有谁会来寻问,廉颇将军年纪已老,他的身体是否强健如故?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_作者: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翻译赏析
答:北固亭是京口(镇江)名楼,登楼可望已属金国的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可以想像,辛弃疾在京口期间,肯定不止一次登楼,登楼之时,定有几多感慨存诸心中,蓄积起来,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吐之为是词。 6、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辛弃疾在京口任镇江知府时年六十五岁,登临北固亭,感叹对自己报国无门的失望,凭高望远,抚今...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及赏析
答:《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于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年) ,辛弃疾六十六岁。当时韩侂胄执政,正积极筹划北伐,闲置已久的辛弃疾于前一年被起用为浙东安抚使。辛弃疾的意见没有引起南宋当权者的重视。一次他来到京口北固亭,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词中佳作。 文学赏析 词以“京口北固亭怀古”为题。京口是三国时吴...

辛弃疾的《永遇乐》全诗解释
答: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词人辛弃疾所作。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主旨是什么?
答:内容解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词中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词以“京口北固亭怀古”为题。京口是三国时吴大帝孙权设置的重镇,并一度为都城,也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生长的地方。面对...

永遇乐 京口北固庭怀古的译文
答: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⑥。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二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注 释]①京口:古城名,三国孙权曾在此建都,后迁建业于此置京口镇,故址在今江苏镇江市。北固亭:一名北固楼,在镇江城北 的北固山上,下临长江。

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凭谁问”是什么意思?
答:这是辛弃疾于开禧元年(1205)六十六年岁,任镇江知府时,登上京口北固亭后所写。词人面对锦绣河山,怀古喻今,抒发志不得伸、不被重用的忧愤情怀,全词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上片怀念孙权、刘裕。孙权坐镇东南,击退强敌;刘裕金戈铁马,战功赫赫,收复失地,气吞万里。对历史人物的赞扬,也就是对...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答:《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于宋宁宗开禧元年 ,时辛弃疾六十六岁。当时韩侂胄执政,正积极筹划北伐,闲置已久的辛弃疾于前一年被起用为浙东安抚使,这年春初,又受命担任镇江知府,戍守江防要地京口。从表面看来,朝廷对他似乎很重视,然而实际上只不过是利用他那主战派元老的招牌作为号召而已。辛弃疾...

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赏析
答:而陆游说的则更加明确,“爱国忧君孤臣泪,临水登山皆是心。”辛弃疾同样是借登临怀古,抒发爱国感情,抒发自己的忧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写登临所见又处处关合古人古事,紧紧扣住题序中的“怀古”二字。这首词作于开禧元年(1205),当时作者已六十六岁,在江苏镇江任知府。但在经历了漫长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