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中的十国谁能给详细介绍一下。

作者&投稿:藤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谁能给我介绍一下五代十国的服饰?~

只在陶佣见过,印象女的好像穿的齐胸儒裙,款式差不多吧。


  十国
  唐朝灭亡之后,中国历史再一次进入了大割据时代。在北方广大地区,军阀混战的结果是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较强大的王朝。与此同时,南方各地又陆续并存过九个较小的割据政权,即:吴、南唐、吴越、楚、前蜀、后蜀、南汉、南平及闽等九国;北方河东地区则有北汉势力。史称:“五代十国”。后唐末年,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献给契丹,对中原北部边防造成极大的威胁。

  五代十国时期,大小统治者激烈角逐,兵燹不断,社会经济、文化受到颇大影响。但在周世宗时,采取了许多改革措施,发动了北伐战争,为北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十国

  吴 南唐 吴越 楚 北汉
  南汉 前蜀 后蜀 南平(荆南) 闽

  吴国(902~937)是五代时十国之一。杨行密所建。

  唐昭宗景福元年(892)杨行密为唐淮南节度使,据扬州。天复二年(902)受封为吴王。建都广陵(即扬州),称江都府。杨行密注意招集流亡,奖励农桑,使江淮一带社会经济有所恢复。

  吴最强盛时,有今江苏、安徽、江西和湖北等省的一部分。唐天佑二年(905)杨行密死,其子杨渥继位,大权旁落。吴天祚三年(937)为南唐所灭。吴共历4主,36年。

  南唐
  五代十国之一。李昪所建。都金陵(今江苏南京),称江宁府。盛时疆域三十五州,约为今江西全省及安徽、江苏、福建、湖北等省的一部分。历三主,前后约三十九年。

  吴自杨隆演嗣位后,大将徐温独掌大权。后梁贞明四年 (918)起,徐温养子徐知诰开始掌管杨氏政权,他进用人才,作了一些改革,收取人心,有步骤地取代杨氏。吴天祚三年(937)徐知诰废吴帝杨溥,自称皇帝,国号大齐,年号昪元。次年,改姓名为李昪,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见南唐前主李昪)。

  李昪即位后,继续保境安民,不轻用兵。在相对安定的条件下,社会生产有所发展。商人以茶、丝与中原交换羊、马,又经海上与契丹贸易。与同时割据诸国相比,南唐地大力强;由于兴科举、建学校,文化也比别国昌盛。昪元七年 (943)李昪死,子李景(初名景通)继位,改名李燝(916~961),有保大、中兴、交泰三个年号。保大三年 (945),南唐乘闽内乱,出兵灭闽,俘王延政。当时,吴越出兵与南唐争地,战争的结局是:南唐得建(今福建建瓯)、汀(今福建长汀)、漳(今属福建)三州;吴越得福州(今属福建);闽旧将留从效得泉州,南唐授留从效为清源军节度使,承认其割据。保大九年,南唐乘楚内乱,派兵灭楚,马希崇降。但不久,楚国故地为周行逢所据,南唐未能巩固所占之楚地。 “都省坊”铜镜南唐保大十一年(953)

  保大十三年至交泰元年(955~958),后周连续进攻南唐,李献江以北、淮以南十四州,对后周称臣,去年号,后迁都洪州,称南昌(今属江西)府,自此国力低落。

  宋建隆二年(961)李死,子李煜(初名从嘉,937~ 978)继位,复都金陵。李煜善文词,工书画,知音律,但政治上昏庸。开宝八年十一月二十七日(976年1月1日), 宋军攻陷金陵,李煜被俘,南唐亡。

  吴越国
  吴越国(907年-978年)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十国之一,由钱镠所建。都城为杭州。强盛时拥有十三州疆域,约为现今浙江全省、江苏东南部和福建东北部。吴越国共有五位君主。

  吴越国的历代君主

  太祖武肃王・钱缪,(字具美 852年-932年 在位907年-932年)

  世宗文穆王・钱元瓘(字明宝 887年-941年 在位932年-941年)

  忠献王・钱佐(字符佑 928年-947年 在位941年-947年)

  忠逊王・钱倧(字隆道 929年?-971年 在位947年)

  忠懿王・钱俶(字文徳 929年-988年 在位948年-978年)

  吴越国的建立与灭亡

  吴越国为五代十国时期十国之一。其创建人钱镠为杭州人,少时无赖,曾以贩盐为盗;后应募为兵,渐由偏将而升掌一州之兵。他在翦除刘汉宏、薛朗、董昌等势力的过程中,占有了两浙之地。唐昭宗天复二年(九○二年),封其为越王。九○四年,改封吴王。及朱温建梁,始封其为吴越王。吴越地域狭小,极盛时,只辖有杭、越、湖、苏、秀、婺、睦、衢、台、温、处、明、福十三州;另又设有镇海、镇东、中吴、宣德、武胜、彰武等节镇。由于地狭兵少,实力不足,因此吴越一直以效忠于中原王朝为主要军略。在唐亡之前,钱镠忠于唐朝;在朱温篡唐建梁以后,他又效忠于后梁,由是亦从后梁得到了吴越国王、诸道兵马都元帅的头衔。后唐灭梁以后,钱镠又向后唐上表称臣,不仅得到了吴越国王、天下兵马都元帅的头衔,而且还得到了玉册金印,以示恩宠。凭此,吴越便有效地防御了周边割据势力对吴越国的侵扰。时钱镠一面向中朝称臣,一面则自为小朝廷;其府署不仅称朝廷、僚属称臣,而且还自立年号,共有天宝、宝大、宝正等三个年号,直到其子钱元瓘继位,才改用中朝年号。同时,他还自行与新罗、渤海等国往来,又给他们行制册、加封爵,俨然中朝一皇帝。虽然如此,钱镠勤于政事,了解民间疾苦,如筑捍海塘等水利工程,就颇得民心。九三二年,钱镠以八十一岁高龄去世,子元瓘嗣,勤政仍有其父之风。公元九四一年,元瓘死,子弘佐、弘倧先后嗣位。九四七年,吴越将胡进思废其主倧,以其主弟钱弘俶嗣位。九七八年,钱俶(因避宋讳,去弘俶之“弘”字)上版籍于宋,吴越亡。从公元八九三年钱镠为镇海节度使算起,至灭亡前后存八十六年。
  楚国,五代十国时期的十国之一,湖南历史上唯一以湖南为中心建立的王朝,史称马楚,又称南楚、马楚国、马楚政权,长沙为王都。楚国创始人马殷,许州鄢陵(今河南鄢陵)人。楚全盛时,辖域包括潭、衡、永、道、郴、邵、岳、朗、澧、辰、溆、连、昭、宜、全、桂、梧、贺、蒙、富、严、柳、象、容共24州,下设武安、武平、静江等5个节镇,即今湖南全境和广西大部、贵州东部和广东北部。楚自896年马殷任命节度使到951年楚国灭亡,共存世56年,在湖南历史上产生重要影响。通过战争,消灭了湖南境内割据势力,实现了湖南的统一。马殷政权时期,政治上采取“上奉天子、下抚士民”、内靖乱军、外御强藩等政策,使百姓获得了一个相对安定的环境。经济上,采取兴修水利、奖励农桑、发展茶业、提倡纺织、通商中原等措施,使社会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历史
  896年,唐朝朝廷任马殷为武安军节度使,奠定了他在湖南立足的根基。
  907年,后梁封马殷为楚王。
  927年,后唐天成二年,正式册封马殷为楚国王,楚国正式成立。马殷仿效朝廷体制,改潭州为长沙府,作为国都,并在长沙城内修宫殿,置百官,建立了一个名符其实的独立王国,成为五代时期10个封建割据国家之一。
  930年马殷死,马殷次子马希声继位。
  932年马希声死,马殷子马希范继位。
  947年马希范死,马希广继位。
  950年马希萼攻打长沙,马希广兵败被杀。于是马希萼自立楚王。
  951年11月,南唐图乘马楚内乱,派大将边镐率军进入楚国,占领长沙,楚灭亡。南唐还未站稳脚跟,马殷旧将刘言又起兵击败了南唐军,继续据有湖南。947年到951年的这段争夺王位的战争,被称为众驹争槽。
  952年,王逵杀刘言控制湖南。
  955年,部将潘叔嗣又杀了王逵;潭州军府事周行逢又进军朗州杀了潘叔嗣,湖南全境遂为周行逢所控制。
  962年,行逢死,子周保权继位,手下大将张文表起兵反叛。经过恶战,周保权杀了张文表。此时赵匡胤已发动陈桥兵变即帝位,趁机挥军南下攻占潭州。
  963年,湖南完全并入宋的版图。

  楚之重商政策
  据史料记载,马殷“土宇既广,乃养士息民”,由于政治上采取上奉天子、下抚士民的保境息民政策,同时奉行奖励农桑、发展茶叶、倡导纺织、重视商业贸易。马楚利用湖南地处南方各政权中心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与中原和周边的商业贸易,采取免收关税,鼓励进出口贸易,招徕各国商人。《十国春秋·楚武穆王世家》载:“是时王关市无征,四方商旅闻风辐。”
  茶税为当时楚国主要税收来源,因此政府每年税收“凡百万计”。为促进茶叶的生产与贸易,马楚政权采取“令民自造茶”、“听民售茶北客”的宽松政策,让百姓自己制造茶叶“以通商旅”。同时,马楚政权全国各地设置商业货栈(回图务),组织商人收购茶叶(茶商号“八床主人”),销往中原地区的商人,换回战马和丝织品。
  由于马楚政权重商政策,那时的潭州已成为南方最大的茶市,城市化水平有了较大的发展。当时手工业和矿冶业也比较发达,其时采取“命民输税者皆以帛代钱”后“民间机抒大盛”,长沙棉纺业也始于马楚时期,其时楚地已种棉,故有胡三省之“木棉,今南方多有焉。于春中作畦种之,至夏秋之交结实,至秋丰其实之外皮四裂,中踊出自如绵。土人取而纺之,织之以布,细密厚暖,宜以御冬。”矿冶业方面,楚时潭州境内丹砂矿的开采风行一时,据说州的东境山崩,“涌出丹砂,委积如丘陵”,主要用于作为涂料之用,楚王马希范丹砂涂壁,“凡用数十万斤”。

  铸造钱币
  为了发展商业,马殷采纳大臣高郁的建议,铸造铅、铁钱币在境内流通。由于铅铁钱币笨重,携带不便,商旅出境外贸易,大都“无所用钱”,往往在楚就地购买大量产品销往各地,这样楚地境内生产的产品通过“易天下百货”,楚而变得富饶。当时楚国茶叶为与周边的主要贸易产品。

  君主列表
  五代十国之楚国君主(907年-951年,沿用后唐年号)
  顺序 谥号 姓名 统治时间
  无 文肃王 马筠 无
  无 庄穆王 马正 无
  无 景庄王 马元丰 无
  1 武穆王 马殷 897年4月~930年11月
  2 衡阳王 马希声 930年11月~932年7月
  3 文昭王 马希范 932年8月~947年5月
  4 废王 马希广 947年5月~950年12月[1]
  5 恭孝王 马希萼 950年12月~951年9月
  6 无 马希崇 951年9月~10月
  备注:楚国之建立者马殷实际自897年开始地方割据
  注释[1]:马希广于后汉乾佑三年(950年)十二月十二日被马希萼所擒,合阳历951年1月22日,两日后,马希萼登楚王位。

  楚国灭亡后的武平节度使
  姓名 在位时间
  刘言 951年—953年
  王逵 953年—956年
  周行逢 956年—962年
  周保权 962年—963年

  北汉
  五代时十国之一。一称东汉。刘崇所建。都晋阳(今山西太原南),称太原府。盛时疆域十二州(一作十州),约为今山西省中部和北部。历四主,共二十九年。

  刘崇(895~954)先世为沙陀部人。他是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弟弟。后汉隐帝时,刘崇官至河东节度使、太原尹。隐帝年少,大臣专权,刘崇见后汉政权不巩固,便在军事和财政上作了准备。乾□三年(950)十一月,枢密使郭威于邺都(今河北大名东北)起兵。十一月二十一日(951年1月1日),隐帝兵败为人所杀。郭威迎立刘崇子□。广顺元年(951)正月,郭威称帝,改国号为周,史称后周,杀刘□。刘崇即据河东十二州称帝,改名□,仍用后汉乾□年号(直到刘□次子承钧嗣位三年后,始改乾□十年为天会元年,957),国号汉,史称北汉或东汉。北汉是十国中唯一在北方之国。

  北汉地瘠民贫,国力微弱。刘崇结辽为援,奉辽帝为叔皇帝。北汉曾联合辽兵,两度进攻后周,但先败于晋州(今山西临汾);乾□七年又败于高平(今属山西),后周世宗柴荣乘胜进围太原达月余。后周兵退后,刘崇卒。其子承钧(后改名刘钧,926~968)继立,奉辽帝为父皇帝。此后,后周、北宋频频向北汉进攻。北汉势蹙,屡靠辽兵增援才得以幸存。

  河东十二州之地,盛唐时有二十七万九千一百余户。北汉建立后,战事频繁,兵役繁重,统治者强征十七岁以上男子为兵;又滥征赋税以输贡辽,人民被迫逃亡以避战乱和苛敛。北汉亡时,在籍仅三万五千二百余户,为盛唐时的八分之一。

  太平兴国四年(北汉广运六年,979),宋太宗赵□ 率军亲征北汉。宋军先击溃辽援军,而后猛攻太原,北汉主刘继元(?~992)被迫出降,北汉亡。

  南汉
  五代时十国之一。曾称大越国。刘隐、刘岩兄弟所建。都广州番禺(今广东广州),称兴王府;盛时疆域有六十州,约为今广东、广西两省及云南的一部分。历五主,共六十七年。

  刘隐(874~911)原籍上蔡(今属河南),一云彭城(今江苏徐州)人,迁居泉州。父刘谦,唐末为封州(今广西梧州东南)刺史,拥有上万人的军队和成百的战舰。乾宁元年(894)刘谦卒,不久,刘隐继任封州刺史。天□ 二年(905),唐任刘隐为清海军(岭南东道)节度使。后梁开平元年(907)朱温封刘隐为大彭郡王;三年,改封南平王;四年,又进封南海王。

  唐末,岭南士人云集,有的是为了避战乱,有的是被流放岭南的名臣后裔,还有因战乱阻隔不得北返的任满地方官。刘隐收用这三类士人为辅佐。他遣其弟刘岩 (889~942)率兵平定岭南东西两道诸割据势力,控制了岭南;西与楚争容桂之地,攻占了容、邕两管(今广西西部、南部及广东部分地区)。乾化元年 (911)刘隐卒。刘岩继立,先后改名为陟、龚、□。后梁贞明三年(917) 刘岩称帝于番禺,国号大越,次年改为汉,史称南汉。刘岩有乾亨、白龙、大有三个年号。大有十五年 (942)刘岩卒,年五十四。其子刘玢(原名洪度,920~943)嗣位,年号光天。次年,玢弟刘晟(原名洪熙,920~958)杀玢自立,有应乾、乾和两个年号。乾和六年(948)刘晟乘楚国内乱,派兵攻楚,至九年,得楚十余州。十六年 (958),刘晟卒,年三十九。其子刘□(原名继兴,942~ 980)嗣位,年号大宝。

  刘岩在位时依靠士人治政,尽任士人为诸州刺史,还通过科举,每年录用进士、明经十余人为官,避免了武职官据地称雄之患。但刘岩及其继任者均为荒淫残暴之君,广聚珠宝珍玩,大兴土木。刘岩造昭阳殿时,以金为顶,以银铺地,还耗费大量珍珠、水晶、琥珀作装饰。为了课敛重赋并镇压人民的反抗,南汉统治者滥用酷刑,民众不堪其苦。光天元年(942)七月,刘岩死后不久,博罗(今属广东)人张遇贤在循州(今广东龙川西南)揭竿而起,自称“中天八国王”,年号永乐。起义军多次打败南汉官军,并自岭南向北挺进到南唐的虔州(今江西赣州),以白云洞为根据地,拥众十余万人。次年,因敌我力量悬殊及叛徒出卖,被南唐军所镇压。

  刘□即位后,宦官垄断了大权,朝政更加腐败。宋开宝四年(即南汉大宝十四年,971),宋兵攻占广州,刘 □降,南汉亡。

  前蜀
  五代时十国之一。王建所建。都成都(今属四川)。盛时疆域约为今四川大部、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历二主,共三十五年。

  王建原为唐忠武军将领, 后入为禁军, 光启二年 (886),出为壁州(今四川通江)刺史。大顺二年(891) 攻占成都,据西川。乾宁四年(897),占有东川梓(今四川三台)、渝(今四川重庆)诸州,遂有全蜀之地。天复二年(902)取山南西道(今陕西汉中)。三年,唐封王建为蜀王。后梁开平元年(蜀仍称天复七年,907)王建称帝,国号蜀,史称前蜀。前蜀永平五年(915),王建又取秦(今甘肃秦安北)、凤(今陕西凤县东)、成(今甘肃成县)、阶(今甘肃康县)四州,扩境至大散关。天汉元年(917),王建改国号为汉。次年,复号为蜀(见前蜀高祖王建)。

  唐末大乱,不少世族、文人投奔蜀土,王建多加录用,有的被任为宰相,但实权常由宦官和王建养子掌握,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有时互相厮杀。永平三年,太子元膺便在一场斗争中被杀。光天元年 (918),王建死,子王衍(899~926)继位。

  前蜀建立后,很少有大规模战争,社会生产基本上能正常进行,但王建统治时赋税已很繁重。王衍奢侈荒淫,营建宫殿,巡游诸郡,耗费大量财力,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太后、太妃卖官鬻爵,臣僚也贿赂成风,政治十分腐朽。同光三年 (925),后唐庄宗李存□发兵攻蜀,王衍降,前蜀亡。后来,王衍被送赴洛阳,中途被杀。

  后蜀
  五代时十国之一。孟知祥所建。都成都(今属四川)。盛时疆域约为今四川大部、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历二主,共四十年。

  同光三年(925)后唐灭前蜀,以孟知祥(874~934)为西川节度使。次年正月,孟知祥入成都,整顿吏治,减少苛税,境内渐安。长兴三年(932),知祥杀东川节度使董璋,得东川地。四年,封为蜀王。后唐闵帝应顺元年 (934)知祥称帝,年号明德,国号蜀,史称后蜀。同年,孟知祥死,子孟昶(919~965)继位,仍用明德年号,明德五年(938)改元广政。

  契丹灭后晋时,秦(今甘肃秦安北)、成(今甘肃成县)、阶(今甘肃武都东)三州附后蜀。后蜀又攻取凤州(今陕西凤县东),疆士遂与前蜀相同。广政十八年(后周显德二年,955),秦、阶、成、凤四州又为后周攻占。北宋乾德三年(965)发兵攻蜀,孟昶降,后蜀亡。同年,孟昶卒。

  蜀地富庶,在孟知祥、孟昶统治时期,境内很少发生战争,社会经济有所发展。后蜀与南唐同为五代时期经济文化较发达的区域。后蜀宰相毋昭裔与赵崇祚辑唐、五代词五百首为《花间集》,对后世影响很大。毋昭裔还曾出私财百万营学馆,并奏请雕版刻印“九经”,蜀主从之,“由是蜀中文学复盛”。当时节度使往往兼领禁军,住在成都。孟昶嗣立后,命文臣出任这些地区的知节度事,这一措施,开宋代削弱藩镇的先例。

  荆南国
  荆南又称南平、北楚,五代时十国之一。高季兴所建。

  后梁开平元年公元907年高季兴任荆南节度使。当时荆南所辖的10州为邻道侵夺,只有江陵一城。高季兴到任后,招集流亡,民渐复业,又收用一些文武官作辅佐,暗中准备割据。后唐同光二年公元924年受后唐封为南平王,史称荆南或南平。后唐灭前蜀以后,高季兴得到了归、峡二州。他本欲夺取夔、忠、万等州,终不敌后唐而作罢。

  荆南虽地狭兵弱,但却是南北的交通要冲。其时南汉、闽、楚皆向后梁称臣,而每年贡奉均假道于荆南;因此高季兴便邀留使者,劫其财物。至南汉、闽、楚各称帝后,高氏对南北称帝诸国,一概上表称臣,以获取赏赐和维持商贸往来,由是被诸国视为“高赖子”。公元929年,高季兴死,后唐明宗追封他为楚王,故南平又称北楚。据有今湖北江陵、公安一带,建都荆州(今湖北江陵)。其子高从诲继立,后经高保融、高保勖,直到第五主高继冲,于宋太祖建隆四年公元963年纳地归降。

  由高季兴公元907年担任节度使至荆南公元963年亡国,前后历五十七年。

  闽国
  闽国是五代时十国之一。王审知所建。

  唐昭宗景福二年(893年)王潮、王审知兄弟攻占福州,并逐渐据有福建全地。王潮被唐政府授职为福建观察使,不久升为威武军节度使。乾宁四年十二月(阳历为898年1月)王潮死,其弟审知受封为琅琊王。后梁太祖开平三年(909年),王审知受后梁封为闽王。王审知称臣中原,交好邻国,提倡节俭,减轻赋役,以保境息民为立国方针,他还建立学校,奖励通商。在他在位期间,闽地的经济、文化都得以迅速发展。后唐长兴四年(933年)审知子王延钧称帝,建都长乐(今福建福州),国号闽,年号龙启。延钧弟王延政于943年在建州(福建建瓯)称帝,国号殷,年号天德。天德三年(945年)王延政复国号为闽。不久,闽即为南唐所灭。闽共历6主37年。

十国
唐朝灭亡之后,中国历史再一次进入了大割据时代。在北方广大地区,军阀混战的结果是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较强大的王朝。与此同时,南方各地又陆续并存过九个较小的割据政权,即:吴、南唐、吴越、楚、前蜀、后蜀、南汉、南平及闽等九国;北方河东地区则有北汉势力。史称:“五代十国”。后唐末年,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献给契丹,对中原北部边防造成极大的威胁。

五代十国时期,大小统治者激烈角逐,兵燹不断,社会经济、文化受到颇大影响。但在周世宗时,采取了许多改革措施,发动了北伐战争,为北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十国年代表

吴 南唐 吴越 楚 北汉
南汉 前蜀 后蜀 南平(荆南) 闽

五代十国存在于公元907年-公元960年期间。五代有时也称为五代十国,一般认为从公元907年朱温灭唐到960年北宋建立,短短的五十四年间,中原相继出现了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史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同时,在这五朝之外,还相继出现了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即荆南)和北汉十个割据政权,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

五代的开国之君,都是前朝的方镇,靠军事割据发展起来的,故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是战争频仍,政权屡有更迭。在五个朝代中,后梁维持的时间最长,也只有十七年,其次后唐十四年,后晋十一年,而后汉仅仅四年,后周九年,都不足十年。其实,即使在一朝之内,其权位之争亦超乎寻常。如后梁太祖朱温登上皇位才五年,就被其次子朱友硅所杀。而朱友硅上台不久,又被其弟朱友贞所杀。再如后唐明宗李嗣源的儿子秦王李从荣,亦曾以兵夺权,未能成功,反丢了性命。明宗去世之后,其弟五子李从厚继位,仅只一年,其位即被明宗的养子李从珂所夺。频频的兵戎相见,给百姓带来了极大痛苦和灾难。

五代的第一个朝代是由朱全忠篡唐而建的朱梁王朝,改进了唐朝的一些政弊,后梁被世仇李存勗的后唐所灭。

后唐有比较开明的皇帝唐明宗李嗣源实施了不少利国利民的政策,使社会出现小康的局面,但他的后继者榷被他的女婿石敬瑭以燕云十六州为代价向北方的契丹人借兵所灭。

石敬瑭认比他年纪小的契丹帝为父,被契丹帝册封为大晋皇帝,定都开封。但源源不绝的财富榷流入契丹人的国库,以至石敬瑭的养子石重贵不甘如此,在大臣景延广的建议下以向契丹称"孙"不称臣的借口,企图改变对契丹的依付关系,但契丹人用挥兵南下灭后晋,虏石重贵来作为答案,并在开封建立大辽,耶律德光自立为帝。

后晋灭,但辽政权无力在中原立足,撤回北方,立李从益为中原之主,太原刘知远杀死李从益,夺取中原,自立为帝,建立大汉帝国。

他的儿子刘承佑因杀大将郭威不成榷被郭威所代为大周,郭威和他的养子柴荣后周是五代中的明君,在他们的经营下,后周渐强,并逐步统一中国,但柴荣的继承者是七岁的小孩,无力掌管天下,终大将赵匡胤在陈桥被手下黄袍加身,代周立宋。后来宋王朝在赵匡胤的经营下,终统一中国,结束五代时的大分裂。

这一段历史,有一点值得特别注意,即在五朝之中,有三朝,即后唐、后晋、后汉的开国之君都是沙陀人。同时,北方的契丹人亦不断强大,他们互相勾结利用,逐步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和军事集团,为以后宋、辽、金对峙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南北朝,埋下了深深的祸根。

相对于五代来说,十国的情况则要好得多。在这十国之中,除刘崇的北汉在北方(约今山西、陕西和河北的一部分)外,其它诸国皆在中国的南方,它们少受中原干戈的影响,政局相对稳定,政权维持的时间也远比五代为长,如最短的前蜀亦有三十四年,是后梁的一倍,而最长的吴越,竟达八十五年之久。这对中国南方的开发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吴越,就曾于公元910年修筑了捍海塘,保障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使吴越走上了富裕之路。由于北方战争频仍,不少中原人士移徙南方以避祸乱,他们带来了北方的生产技术和科学文化,对南方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五代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个重要时期。从出版史角度看,后唐长兴三年(932)至后周广顺三年(953)刻成的九经,是中国第一部监本九经,宋人称其为「旧监本」或「古京本」,是中国后世一切监本九经的祖本。这部九经,历时近二十年,中经后唐、后汉、后周三朝更替,终于得以完成。这实在是个奇迹,它反映了传统文化在中华民族中具有高度的凝聚力。另外,孟蜀的母昭裔,不仅刊刻了《昭明文选》、《初学记》、《白氏六帖》诸书,而且还于广政十四年(951),经营了「广政石经」的刊刻。这个石经和以前的石经有一重要不同,那就是,它是连同注文一起刊刻的。宋八洪迈评价其「犹有正(贞)观遗风」。此外,后晋的刘等,还撰成了《唐书》二百卷,这就是「二十四史」中的《旧唐书》。吴越的罗隐,是这一时期较有名的文学家,著有《罗隐甲乙集》,收其诗作,今已不传。今可见者,有《四库全书》所收《罗昭谏集》八卷。西蜀的韦庄、欧阳炯,南唐的冯延巳、中主李景、后主李煜,都擅长写词,均有不少名作传世,开宋词鼎盛之先河。南唐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是留传至今的绘画珍品,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重要价值。

十国

五代时,在南方和河东地区,还先后存在过十个割据政权,史称"十国"。
吴的开创者杨行密,在镇压农民起义和军阀混战中被唐朝提升为淮南节度使。902年,唐昭宗封他为吴王,建都扬州。到杨溥在位时,丞相徐温等立杨溥为天子,国号吴。
但此时,杨氏大权早已旁落。937年,徐温的养子徐知诰废杨溥自立,国号唐,建都金陵,改姓名为李昪,史称"南唐"。到后主李煜时,为北宋所灭。
唐壁州(四川导江)刺史王建,从894年开始,先后兼并西川、东川和汉中之地。后梁建立,他在成都称帝,国号蜀,史称"前蜀"。子王衍继位,以奢侈荒淫、刻剥百姓著称。925年,后唐庄宗派兵灭前蜀,用孟知祥(李克用侄女婿)为剑南西川节度副大使。
926年,孟知祥入成都,整顿吏治,减少苛税,攻占东川。934年,他在成都称帝,国号蜀,史称"后蜀"。当年孟知祥死,子孟昶继位,又攻取凤州,疆域与前蜀相同。但孟昶和王衍一样,刻剥惨毒,奢侈成性。965年为北宋所灭。
吴越的创建者钱镠,在893年被唐昭宗任命为镇海节度使。不久,因讨越州军阀董昌有功,升任镇海、镇东两军节度使。907年,后梁封他为吴越王,都于杭州,拥有两浙之地。这一地区战争很少,生产发达,经济繁荣。钱氏政权五传至钱俶,于978年降北宋。
唐末,马殷割据湖南。907年,后梁封他为楚王,都于潭州(长沙)。927年,后唐又封其为楚国王。马殷死,诸子争立,政局混乱,951年被南唐攻灭。但南唐灭楚不久,楚将刘言又起兵击败了南唐军,继续据有湖南。以后刘言被其部下杀死,周行逢及其子周保权又先后统治湖南。963年为北宋所灭。
893年,王审知随其兄王潮据福州,897年,继王潮为威武军节度使。909年,后梁封他为闽王,据有泉、汀等地。王审知死后,继位的都是暴君,内乱不休,945年被南唐攻灭。
905年,刘隐为唐静海军节度使。907年,后梁封他为大彭郡王。隐弟刘龑继位后,扩大了势力范围,于917年称帝,国号越,建都广州,次年改国号为汉,史"南汉"。南汉君主都极其奢侈,统治十分残暴,境内阶级矛盾非常尖锐,971年为北宋所灭。
907年,后梁任命高季兴为荆南节度使。924年,后唐庄宗封他为南平王,都于江陵,仅有荆州一地,至唐明宗时才得归、峡二州,是十国中最弱小的一国。963年亡于北宋。
北汉为后汉高祖弟刘崇所建。951年,郭威代汉。刘崇据河东之地,在太原称帝,仍以汉为国号,史称"北汉"。北汉"土瘠民贫,内供军国,外奉契丹,赋繁役重,民不聊生",社会矛盾十分尖锐。979年亡于北宋。

五代十国 (907-979)
唐末,籓镇之祸,宦官之乱,黄巢起义,朋党之争令光辉灿烂的唐帝国终告崩溃。起而代之的是中国继春秋战国,三国,南北朝的另一次大分裂时期。自唐末朱全忠篡唐自立,改国号为梁,建都于开封。朱梁以后,继起的朝代,分别是唐、晋、汉、周,与梁合称为五代。除五代外,当时中国南方境内还有许多其它的割据势力,即吴、楚、闽、吴越、前蜀、后蜀、南汉、南唐、荆南、北汉等十个王朝,统称为十国。史称五代十国,但实际的国却不止十个。

五代的第一个朝代是由朱全忠篡唐而建的朱梁王朝,改进了唐朝的一些政弊,后梁被世仇李存勖的后唐所灭。

后唐有比较开明的皇帝唐明宗李嗣源实施了不少利国利民的政策,使社会出现小康的局面,但他的后继者榷被他的女婿石敬瑭以燕云十六州为代价向北方的契丹人借兵所灭。

石敬瑭认比他年纪小的契丹帝为父,被契丹帝册封为大晋皇帝,定都开封。但源源不绝的财富榷流入契丹人的国库,以至石敬瑭的养子石重贵不甘如此,在大臣景延广的建议下以向契丹称"孙"不称臣的借口,企图改变对契丹的依付关系,但契丹人用挥兵南下灭后晋,虏石重贵来作为答案,并在开封建立大辽,耶律德光自立为帝。

后晋灭,但辽政权无力在中原立足,撤回北方,立李从益为中原之主,太原刘知远杀死李从益,夺取中原,自立为帝,建立大汉帝国。

他的儿子刘承佑因杀大将郭威不成榷被郭威所代为大周,郭威和他的养子郭荣后周是五代中的明君,在他们的经营下,后周渐强,并逐步统一中国,但郭荣的继承者是七岁的小孩,无力掌管天下,终大将赵匡胤在陈桥被手下黄袍加身,代周立宋。后来宋王朝在赵匡胤的经营下,终统一中国,结束五代时的大分裂。

区分
国别
建都
开国帝王
原官爵
兴亡
年数
亡于




后梁帝国
开封
朱温(全忠)
梁王.宣武节度使
907-923
17
后唐

后唐帝国
洛阳
李存勖
晋王.河东节度使
923-936
14
后晋
后唐明宗

后晋帝国
开封
石敬瑭
河东节度使
936-946
11


后汉帝国
开封
刘知远
北平王.河东节度使
947-979
33


后周帝国
开封
郭威
邺都留守
951-960
10

后周世宗

十一国
岐王国
凤翔府
李茂贞
歧王,凤翔节度使
907-924
18
后唐

南楚王国
长沙府
马殷
楚王.武安节度使
907-951
45
南唐

吴越王国
杭州
钱镠
吴越王.镇海节度使
907-978
72


前蜀帝国
成都
王建
蜀王.西川节度使
907-925
19
后唐

南吴王国
江都府
杨渭
吴王.淮南节度使
910-937
28
南唐

桀燕帝国
幽州
刘守光
燕王.卢龙节度使
911-913
3
后唐

南汉帝国
兴王府
刘岩
南海王.清海节度使
917-971
55


南平帝国
江陵府
高季兴
南平王,荆南节度使
924-963
40


闽帝国
长乐府
王延钧
闽王,威武节度使
933-945
13
后唐

后蜀帝国
成都府
孟知祥
蜀王.西川节度使
934-965
32


南唐帝国
江宁府
李升
齐王.镇海节度使
937-975
39

后主 李煜

功臣,名人,后妃

后蜀孟昶妃 - 花蕊夫人

唐末,籓镇之祸,宦官之乱,黄巢起义,朋党之争令光辉灿烂的唐帝国终告崩溃。起而代之的是中国继春秋战国,三国,南北朝的另一次大分裂时期。自唐末朱全忠篡唐自立,改国号为梁,建都于开封。朱梁以后,继起的朝代,分别是唐、晋、汉、周,与梁合称为五代。除五代外,当时中国南方境内还有许多其它的割据势力,即吴、楚、闽、吴越、前蜀、后蜀、南汉、南唐、荆南、北汉等十个王朝,统称为十国。史称五代十国,但实际的国却不止十个。

五代的第一个朝代是由朱全忠篡唐而建的朱梁王朝,改进了唐朝的一些政弊,后梁被世仇李存勖的后唐所灭。

后唐有比较开明的皇帝唐明宗李嗣源实施了不少利国利民的政策,使社会出现小康的局面,但他的后继者榷被他的女婿石敬瑭以燕云十六州为代价向北方的契丹人借兵所灭。

石敬瑭认比他年纪小的契丹帝为父,被契丹帝册封为大晋皇帝,定都开封。但源源不绝的财富榷流入契丹人的国库,以至石敬瑭的养子石重贵不甘如此,在大臣景延广的建议下以向契丹称"孙"不称臣的借口,企图改变对契丹的依付关系,但契丹人用挥兵南下灭后晋,虏石重贵来作为答案,并在开封建立大辽,耶律德光自立为帝。

后晋灭,但辽政权无力在中原立足,撤回北方,立李从益为中原之主,太原刘知远杀死李从益,夺取中原,自立为帝,建立大汉帝国。

他的儿子刘承佑因杀大将郭威不成榷被郭威所代为大周,郭威和他的养子郭荣后周是五代中的明君,在他们的经营下,后周渐强,并逐步统一中国,但郭荣的继承者是七岁的小孩,无力掌管天下,终大将赵匡胤在陈桥被手下黄袍加身,代周立宋。后来宋王朝在赵匡胤的经营下,终统一中国,结束五代时的大分裂。

区分
国别
建都
开国帝王
原官爵
兴亡
年数
亡于




后梁帝国
开封
朱温(全忠)
梁王.宣武节度使
907-923
17
后唐

后唐帝国
洛阳
李存勖
晋王.河东节度使
923-936
14
后晋
后唐明宗

后晋帝国
开封
石敬瑭
河东节度使
936-946
11


后汉帝国
开封
刘知远
北平王.河东节度使
947-979
33


后周帝国
开封
郭威
邺都留守
951-960
10

后周世宗

十一国
岐王国
凤翔府
李茂贞
歧王,凤翔节度使
907-924
18
后唐

南楚王国
长沙府
马殷
楚王.武安节度使
907-951
45
南唐

吴越王国
杭州
钱镠
吴越王.镇海节度使
907-978
72


前蜀帝国
成都
王建
蜀王.西川节度使
907-925
19
后唐

南吴王国
江都府
杨渭
吴王.淮南节度使
910-937
28
南唐

桀燕帝国
幽州
刘守光
燕王.卢龙节度使
911-913
3
后唐

南汉帝国
兴王府
刘岩
南海王.清海节度使
917-971
55


南平帝国
江陵府
高季兴
南平王,荆南节度使
924-963
40


闽帝国
长乐府
王延钧
闽王,威武节度使
933-945
13
后唐

后蜀帝国
成都府
孟知祥
蜀王.西川节度使
934-965
32


南唐帝国
江宁府
李升
齐王.镇海节度使
937-975
39

后主 李煜

功臣,名人,后妃

后蜀孟昶妃 - 花蕊夫人

五代十国风云录的内容简介
答:十国是指杨行密建立的吴、李升建立的南唐、钱镠建立的吴越、王建建立的前蜀、孟知祥建立的后蜀、马殷建立的楚、高季兴建立的荆南、刘隐建立的南汉、王审知建立的闽以及刘崇在今山西建立的北汉。五代十国存在的时间虽然和三国大抵相当,但这一时期政权远多于三国,所以过程之曲折、斗争之残酷、命运之无常...

五代十国有哪些国家君主是谁及何时灭亡被谁所灭
答:自唐中和四年(884)黄巢之乱结束后,唐朝名义上还存在二十馀年。但朝廷威权这时更加衰微,新旧藩镇林立,战争不休。国家分裂的倾向日益明显。 天祐四年(907),朱温灭唐称帝,是为后梁太祖,国号梁,史称后梁,改元开平。五代时期自此正式开始。乾化二年(912),朱温为其次子朱友珪所杀。次年,第三子...

谁能给我简述一下五代十国的历史
答:五代十国并非指一个朝代,而是指介于唐宋之间的一个特殊历史时期。五代指的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次第更迭的政权。十国指五代之外同时或相继出现的十几个割据政权,主要有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统称十国。十国只是称其大者,实际上还有不少...

五代十国中十国的历史~~~
答:史称:“五代十国”。后唐末年,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献给契丹,对中原北部边防造成极大的威胁。 五代十国时期,大小统治者激烈角逐,兵燹不断,社会经济、文化受到颇大影响。但在周世宗时,采取了许多改革措施,发动了北伐战争,为北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五代十国年代表 后梁http://www.cycnet.com/encyclopedia/...

五代十国是哪五代,哪十国?
答:北汉是惟一在北方的十国,是后汉刘氏后裔所建。赵匡胤建立宋朝(史称北宋)后,与其弟宋太宗相继扫荡群雄,最后于979年统一中国本土地区,十国结束。五代十国大体上延续唐朝后期的政治体制,但是以“使”名官者很多。其中五代的变化很多,官职废置不常,主要设有主管行政的三省六部、主管财政的三司与...

“五代十国”中的十国有那些?
答:十国指五代之外相继出现的十个割据政权: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即荆南)、北汉,统称十国。详细见词条:)http://baike.baidu.com/view/22638.html?wtp=tt

五代十国中的十国,分别是被谁所灭?
答:前蜀:公元925年,后唐庄宗李存勖发兵攻蜀,王衍降,前蜀亡。后蜀:公元965年,北宋发兵攻蜀,孟昶降,后蜀亡。吴:公元937年,为南唐所灭。南唐:公元976年,宋军攻陷金陵,李煜被俘,南唐亡。北汉:公元979年,为北宋所灭。楚国:公元951年,为南唐所灭。闽:公元945年,为南唐所灭。南平:...

五代十国是什么意思
答:而将士有功时,为了笼络他们,也以官爵名号为赏赐。这些状况成为后来宋朝冗官繁多的源头。五代十国时期以“使”名官者很多。其中五代的变化很多,官职废置不常,主要设有主管行政的三省六部、主管财政的三司与主管军事的枢密院,这个制度后由宋朝继承。十国虽然臣服于五代,但是其政治架构大致上与五代...

五代十国的历史,谁能详细地介绍一下,是怎么开始形成
答:您好。一般认为从公元907年朱温灭唐到960年北宋建立,短短的五十四年间,中原相继出现了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史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同时,在这五朝之外,还相继出现了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即荆南)和北汉十个割据政权,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