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Y、Z、W、M、N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六种短周期元素,常温下,六种元素的常见单质中三种为气体,三种为

作者&投稿:离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X、Y、Z、W、M、Q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六种短周期元素,常温下,六种元素的常见单质中三种为气体,三种为~

X、Y、Z、W、M、Q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六种短周期元素,W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则W为O元素,X是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则X为H元素,且X能与Y、Z、W分别形成电子数相等的三种分子,考虑10电子微粒,则Y为C元素、Z为N元素;X与M同主族,则M为Na,W与Q同主族,则Q为S元素,常温下,六种元素的常见单质中三种为气体,三种为固体,符合题意,(1)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故原子半径:Na>S>O,故答案为:Na>S>O;(2)元素M和Q可以形成化合物Na2S,由钠离子与硫离子构成,其电子式为:,故答案为:; (3)N、O、S三种元素的简单气态氢化物分别为:NH3、H2O、H2S,O元素非金属性最强,故H2O最稳定,常温下水液体,而氨气、硫化氢为气体,水的沸点最高,氨气分子之间存在氢键,沸点高于硫化氢,故硫化氢的沸点最低,故答案为:H2O;H2S;(4)W的一种氢化物含18个电子,该氢化物为H2O2,与SO2化合时生成一种强酸,应生成硫酸,其化学方程式为:H2O2+SO2=H2SO4,故答案为:H2O2+SO2=H2SO4;(5)由H、N、O、S四种元素中的三种元素可组成一种强酸,该强酸的稀溶液能与铜反应,该酸为HNO3,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故答案为: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6)由H、N、O、S四种元素组成的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A,已知A既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又能与氢氧化钠的浓溶液反应生成气体,且能使氯水褪色,A为NH4HSO3,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离子方程式:NH4++HSO3-+2OH- △ . NH3↑+SO32-+2H2O,故答案为:NH4++HSO3-+2OH- △ . NH3↑+SO32-+2H2O;(7)H2C2O4与含等物质的量的KOH的溶液反应得到KHC2O4溶液,溶液中存在HC2O4-?C2O42-+H+、HC2O4-+H2O?H2C2O4+OH-,KHC2O4溶液呈酸性,HC2O4-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使溶液中c(H+)>c(OH-),溶液中氢离子还来源于水的电离,故c(H+)>c(C2O42-),反应后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K+)>c(HC2O4-)>c(H+)>c(C2O42-)>c(OH- );将2mL 0.1mol/L H2C2O4的溶液和4mL 0.01mol/L酸性KMnO4溶液混合,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有硫酸锰生成,发现开始溶液颜色变化不明显,后溶液迅速褪色,应是反应生成的MnSO4能催化该反应,加快反应速率,故答案为:c(HC2O4-)>c(H+)>c(C2O42-);反应生成的MnSO4能催化该反应,加快反应速率.

(1)Na>S>O(1分) (2) (1分) (3) H 2 O H 2 S(各1分)(4) H 2 O 2 +SO 2 =H 2 SO 4 (2分)(5)3Cu+8HNO 3 (稀)=3Cu(NO 3 ) 2 +2NO↑+4H 2 O(2分,不写稀扣1分)(6)NH 4 + +HSO +2OH - △ NH 3 ↑+SO 3 2 — + 2H 2 O(2分,不写加热扣1分)(5) c(HC 2 O )>c(H + )>c(C 2 O )(2分)反应生成的MnSO 4 能催化该反应,加快反应速率。(2分) 试题分析:X、Y、Z、W、M、Q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六种短周期元素,W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因此W是O。W与Q同主族,因此Q是S。X是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则X是H。X与M同主族,且M的原子序数大于氧元素,则M是Na。常温下,六种元素的常见单质中三种为气体,三种为固体,且X能与Y、Z、W分别形成电子数相等的三种分子,所以Y是C,Z是N。(1)同周期自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则W、M、Q四种元素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Na>S>O。(2)元素M和Q可以形成化合物Na 2 S,含有离子键的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 。(3)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Z、W、Q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顺序为O>N>S,则简单气态氢化物中稳定性最强的是H 2 O。由于水分子间以及氨气分子间均存在氢键,所以沸点最低的是H 2 S。(4) W的一种氢化物含18个电子, 则该氢化物是双氧水。双氧水与SO 2 化合的化学方程式为H 2 O 2 +SO 2 =H 2 SO 4 。(5)由X、Z、W、Q四种元素中的三种元素可组成一种强酸,该强酸的稀溶液能与铜反应,因此是稀硝酸,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8HNO 3 (稀)=3Cu(NO 3 ) 2 +2NO↑+4H 2 O。(6)由X、Z、W、Q四种元素组成的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A,已知A既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又能与氢氧化钠的浓溶液反应生成气体,且能使氯水褪色,则A应该是亚硫酸氢铵,因此A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 4 + +HSO +2OH - △ NH 3 ↑+SO 3 2 — + 2H 2 O。(7)分子式为X 2 Y 2 W 4 的化合物是乙二酸,与含等物质的量的KOH的溶液反应后得到草酸氢钾,所得溶液呈酸性,说明草酸氢根的电离程度大于其水解程度,所以该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K + ) >c(HC 2 O )>c(H + )>c(C 2 O )>c(OH - ) 。将2mL 0.1mol/L X 2 Y 2 W 4 的溶液和4mL0.01mol/L酸性KMnO 4 溶液混合,发现开始溶液颜色变化不明显,后溶液迅速褪色。因此根据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分析,此时影响因素应该考虑催化剂,即由于反应生成的MnSO 4 能催化该反应,从而加快反应速率。

X、Y、Z、W、M、N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六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X是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则X为氢元素;X与M同主族,结合原子序数可知M为Na;Y、Z、W的原子序数小于M,处于第二周期,X能与Y、Z、W分别形成电子数相等的三种分子,考虑10电子分子,Z、W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M的核外电子总数相等,则平均最外层电子数为5.5,Z最外层电子数为5、W最外层电子数为6,可推知Y为C、Z为N、W为O,W与N分别同主族,则N为S元素,
(1)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电子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故原子半径S>N>O>H,
故答案为:S>N>O>H;
(2)由H、N、O、S四种元素中的三种元素可组成一种强酸,该强酸的稀溶液能与铜反应,应是Cu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NO与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故答案为: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3)由H、N、O、S四种元素组成的一种离子化合物A,A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氯水反应,则A为NH4HSO3或(NH42SO3,A与足量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SO3-+H+=SO2↑+H2O或SO32-+2H+=SO2↑+H2O,
故答案为:HSO3-+H+=SO2↑+H2O或SO32-+2H+=SO2↑+H2O;
(4)H2C2O4与含等物质的量的KOH的溶液反应得到KHC2O4溶液,溶液中存在HC2O4-?C2O42-+H+、HC2O4-+H2O?H2C2O4+OH-,HC2O4-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使溶液中c(H+)>c(OH-),所以KHC2O4溶液显酸性,溶液中氢离子还来源于水的电离,故c(H+)>c(C2O42-),反应后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K+)>c(HC2O4-)>c(H+)>c(C2O42-)>c(OH- ),
故答案为:溶液中存在HC2O4-?C2O42-+H+、HC2O4-+H2O?H2C2O4+OH-,HC2O4-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使溶液中c(H+)>c(OH-);c(K+)>c(HC2O4-)>c(H+)>c(C2O42-)>c(OH- );
(5)由H、N、O、S和Fe五种元素组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92的化合物C,1mol C中含有6mol结晶水.向C的溶液中加入过量浓NaOH溶液并加热,产生白色沉淀和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说明C中含有Fe2+和NH4+,另取少量C的溶液,向其中加入过量BaCl2溶液时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盐酸沉淀不溶解,说明C中含有SO42-
①结合C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结晶水个数可知C的化学式为(NH42Fe(SO42?6H2O,
故答案为:(NH42Fe(SO42?6H2O;
②(NH42Fe(SO42?6H2O与KMnO4溶液(硫酸酸化)反应离子方程式为:5Fe2++MnO4-+8H+=5Fe3++Mn2++4H2O,
故答案为:5Fe2++MnO4-+8H+=5Fe3++Mn2++4H2O.

...N五种元素分别位于周期表中三个紧邻的周期,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相 ...
答:X、Y、W、M、N五种元素分别位于周期表中三个紧邻的周期,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价电子构型为nsnnpn-1可知n=2,故X为B元素,Y的电负性在元素周期表中最强,可推知Y为F元素,W的单质是人们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的常用材料,可推知W为Si元素,M原子的最外层有两个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M只能...

四种短周期元素W、X、Y、Z,原子序数依次增大,请结合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
答:W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其气态氢化物反应得到离子化合物,则W是N元素;X焰色反应呈黄色,则X是Na元素;Y在同周期主族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中,离子半径最小,Y的原子序数大于X,且属于短周期元素,所以Y是Al元素;Z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之和为零,且Z是原子序数大于Y的短周期元素,则Z是Si元素,...

...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又知M与X同主族,N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
答:故Z为Cl;M原子的原子半径小于N原子的原子半径,结合原子序数可知,M只能为H元素,M与X同主族,X的原子序数大于O,故X为Na,A.M为H元素、X为Na,单质的还原性Na>H2,故A错误;B.H元素与O元素可以形成共价化合物H2O、H2O2,故B错误;C.通常状况下,氯气能与水反应得到HCl与HClO,故C错误;...

X、Y、Z、M、W为五种短周期元素。X、Y、Z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同周期元...
答:所以,原子半径应是W>X>Y>Z>M(即Na>C>N>O>H),A选项错。B选项中CO 2 、C 2 H 2 均为直线型共价化合物,而Na 2 O 2 不是直线型共价化合物(折线型化合物),B错误。C选项是正确的,例如石墨、C 60 、碳纳米管、石墨烯等碳单质就不是原子晶体。D选项中,X、Y、Z、M四种...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X、Y、Z、M、W为五种短周期元素.已知Y与Z、M与W...
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X、Y、Z、M、W为五种短周期元素.X与Y形成的气态化合物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0.76g?L-1,则该气态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0.76×22.4=17,应为NH3,可推知X为H元素、Y为N元素;X与M同主族,M原子序数大于N元素,则M为Na;Y与Z同周期,X与Z、M与Z都可以分别形成A2B、...

X、Y、Z、W、R属于短周期的主族元素.X的原子半径最大,Y元素的原子最外 ...
答:X的原子半径在短周期主旋元素中最大,应为Na元素;Y元素的原子外层电子数为m,次外层电子数为n,Z元素的原子L层电子数为m+n,M层电子数为m-n,因为L层电子最多为8,则n=2,m=6,所以Y为O元素,Z为Si元素,W元素与Z元素同主族,应为C元素,R元素原子与Y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比为2:...

X、Y、Z、W是四种短周期元素,X原子M层上的电子数是原子核外电子层数...
答:X原子M层上的电子数是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的2倍,说明X共有3个电子层,且M层上有6个电子,即,为硫元素;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说明Y只有2个电子层,且最外层有4个电子,Y为碳元素;Z的氢化物水溶液显碱性,中学阶段碱性气体只有NH3,因此Z为氮元素;W的最高正价为+7,而F...

X、Y、Z、W、M、Q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六种短周期元素,常温下,六种...
答:X、Y、Z、W、M、Q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六种短周期元素,W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则W为O元素,X是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则X为H元素,且X能与Y、Z、W分别形成电子数相等的三种分子,考虑10电子微粒,则Y为C元素、Z为N元素;X与M同主族,则M为Na,W与Q同主族,则Q为S元素,常温下,六种...

...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Y与Z为同一周期,X与W为同
答:X、Y、Z、W四种主族元素分布在三个不同的短周期,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则X为氢元素;Z元素的外围电子排布为nsnnp2n,s能级只能容纳2个电子,则n=2,故Z元素的外围电子排布为2s22p4,则Z为氧元素;X与W为同一主族,W在空气中燃烧可以得到淡黄色固体,则W为Na元素;Y与Z为同一周期,又知...

V、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元素,V的原子序数与X的原...
答:X为氧元素,Y为硅元素,Z为磷元素,同周期随原子序数增大,原子半径减小,所以原子半径Si>P,电子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所以原子半径P>O,故原子半径Si>P>O,故答案为:Si;P;O;(2)W为氮元素,Z为磷元素;W与Z形成的单质分别为甲为氮气、乙为磷单质,最简单氢化物分别为丙为NH3、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