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歌曲的歌曲特点

作者&投稿:艾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蒙古歌曲特点~

蒙古歌曲的特点:内蒙古地域辽阔,生活方式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演唱风格。因此,蒙古民歌既有风格上的统一性,又有地区色彩的多样性。
经过漫长的历史岁月,在内蒙古地区大致形成了五个地域性风格色彩区:呼伦贝尔风格区、科尔沁风格区、锡林郭勒风格区、鄂尔多斯风格区和阿拉善风格区。
大体上来说,呼伦贝尔民歌多华彩重装饰;科尔沁民歌旋律平和流畅、蕴藉深沉;锡林郭勒民歌苍凉而古朴;鄂尔多斯民歌旋律活泼跳荡、大起大落;而阿拉善民歌则显得沉着而有耐力。各风格区之间既有音乐风格上的重叠,也偶有交错现象。
蒙古民族向有“诗的民族”之称,蒙古族居住的辽阔草原,世人称之为“歌的海洋”。自古以来,蒙古人素以能歌善舞而著称。作为一个勤劳勇敢的伟大民族,他们不仅创造了自己的历史,也创造了灿烂的草原文化。
蒙古民歌除古代狩猎歌、游牧歌、神话传说歌、寓言歌、古代英雄歌以外:
1、还有歌颂人民反抗斗争、控诉压迫剥削及兵役、徭役的歌,如著名的《嘎达梅林》、《达那巴拉》、《 那木斯来》、《劳工之歌》等;
2、赞美故乡、思念亲人、怀念故土的歌,如《诺恩吉雅》、《母亲的恩情》、《金姐》等;
3、哀歌、格言歌、摇篮曲、讽刺歌,如《波茹莱》、《都吉娅》、《丁格尔大喇嘛》等;
4、仪式歌包括祭祀歌、安代歌、婚礼歌、宴歌、酒歌等,如《四季》、《金珠尔玛》、《篝火歌》等;
5、反映妇女生活的歌,如《万梨》、《高小姐》、《德力格尔玛》等;情歌,如《韩秀英》、《达古拉》、《金叶玛》、《北京喇嘛》等。

扩展资料:
蒙古歌曲中比较出名的是蒙古赞歌,赞歌是蒙古族人民在那达慕大会或其它公共集会、庆典活动等特定场合歌唱的民歌体裁。赞歌按其内容大致划分为以下几类:
1、英雄赞歌:如《成吉思汗颂歌》。这首赞歌以其庄严肃穆的感情、高亢激昂的音调热情歌颂了成吉思汗。对“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的丰功伟绩,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这首流行于锡林郭勒地区的著名歌曲,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堪称是赞歌的典型代表。
2、骏马赞歌:流传较广的《小枣骝马》、《长鬃马》、《小黄马》等。
3、家乡赞歌:这一类型又可分为久居家乡的人们为赞美家乡而作的歌,背井离乡,浪迹天涯的游子思念家乡,抒发在异乡的愁苦而作的歌。前者如《察哈尔八旗》、《我的家乡》等,后者如《高高的兴安岭》等。
4、姑娘赞歌:姑娘少女的纯洁美丽,在蒙古人民心目中常常作为美好的象征。这类歌曲充满了动人的诗句,有着优美的旋律。作品如《其布盖希里》、《乌尤黛》等。
5、四季赞歌:这是人们赞美大自然四季风光而创造的一种民歌体裁。歌中多描述四季的交替及人们生产、生活的情景,充满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这一类型的民歌到处可见。几乎在蒙古族各聚居区均有风格独特的《四季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蒙古歌曲

蒙古民族音乐基本上是以不带半音的五声音阶构成,其五阶中每个音皆可作为调式主音。以徵音和羽音作主音的调式更为常见。曲调起伏较大,常用六、七、八、九、十度的大跳;音域也较宽,一首歌曲常常包含十四、五度,给人以辽阔、奔放的感觉,表现了蒙古人民豪放的性格特征。
演唱方法为真假嗓分别使用,并且由于定调较高,更显得音调高亢、嘹亮、富有变化。演唱者常在演唱悠缓的长音时加入一些装饰音或装饰性的颤音,以造成活泼的情绪或委婉的风格,并往往以长音后的短小上滑音结束句,使曲调柔和圆润。
此外,在蒙古还有一种叫做"潮尔"的演唱方法,就是"呼麦"。这种方法是利用口腔内的空气振动声带产生共鸣,并巧妙地调节舌尖的空隙,从基音中选择它所包含的不同的泛音,于是形成在持续低音的基础上,不断地产生高音区的曲调。
使用这种方法演唱,可以清晰地听到一个人同时发出两种声音,即高音区的曲调和低音区的持续音。不过这种方法大部分是由两部分人来演唱,即几个人唱持续低音,一个人唱高音曲调。


扩展资料:
蒙古音乐的发展历程
隋唐时期,蒙古人的祖先生活在内蒙古大兴安岭原始森林--额尔古纳河流域,以狩猎和采集为生。作为狩猎民族的音乐,其基本风格为”古短调“。
公元840年,蒙古高原上的民族格局发生了大变动。回鹘汗国被来自北方的黠戛斯人击溃,回鹘人离开蒙古高原中心地带,向西向大举南迁徙。
解放后,居于社会顶端的王公贵族和寺院高层喇嘛退出了历史舞台,牧主富户和普通牧民以崭新的方式形成新的社会关系。新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以及新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建立,使得蒙古族长调赖以生存的社会文化生活结构发生改变。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借助较为宽松的政治经济环境,长调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恢复。传统生活方式在民间社会开始恢复,牧民开始唱学长调,不少文艺团体引进优秀民间歌手来充实专业舞台,一些高等艺术院校也开设了长调专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蒙古音乐

内蒙古地域辽阔,生活方式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演唱风格。因此,蒙古民歌既有风格上的统一性,又有地区色彩的多样性。经过漫长的历史岁月,在内蒙古地区大致形成了五个地域性风格色彩区:呼伦贝尔风格区、科尔沁风格区、锡林郭勒风格区、鄂尔多斯风格区和阿拉善风格区。大体上来说,呼伦贝尔民歌多华彩重装饰;科尔沁民歌旋律平和流畅、蕴藉深沉;锡林郭勒民歌苍凉而古朴;鄂尔多斯民歌旋律活泼跳荡、大起大落;而阿拉善民歌则显得沉着而有耐力。各风格区之间既有音乐风格上的重叠,也偶有交错现象 。



如何引导学生感受蒙古族长调与短调的音乐特点
答: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银杯》和《牧歌》了解蒙古短调和长调歌曲的调式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想象的能力。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意境美。2、通过理解歌曲,启发学生在浓郁的情境中感受蒙古音乐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热爱蒙古歌曲。通过马头琴独奏《万马奔腾》的欣赏,让学生了解马头琴的音色及其特点。教学重点...

内蒙古各地域民歌特点与地势的关系
答:内蒙古各地域民歌特点与地势的关系相互交错。长调民歌:长调民歌是反映蒙古族游牧生活的牧歌式体裁,是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一种字少腔多,高亢悠远、且拖腔悠扬、舒缓的歌曲。长调歌曲在旋律上来看,乐句气息悠长,气势连贯,旋律起伏很大,音域也比较宽广。短调民歌:与长调民歌明显不同的是,短调民歌篇幅...

蒙古族长调民歌的艺术特色
答:二者均能使人产生一种雄浑壮美的崇高体验。长调牧歌的典范之作《辽阔的草原》,音乐语言、曲式结构都是简洁精练的,全曲只上下两个对偶乐句旋律,但却热情奔放,达到形象和意境、人和自然的完美统一,同样给人以辽阔、豪放的阳刚之美。古老的宴歌《六十个美》,仅在一首单乐段淳朴的歌曲中就唱出六十个...

辽阔的草原是蒙古族什么调歌曲
答:《辽阔的草原》是蒙古族长调歌曲。长调是典型的蒙古族音乐风格代表,通常指那些旋律舒展悠长,气息宽广、感情深沉,具有浓厚的抒咏特色和草原气息的民歌。全歌节奏自由,旋律悠扬宽广,深沉隽永,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蒙古族民歌分为长调和短调。长调是抒情歌曲,音域宽广,节奏自由,旋律悠长,多采用颤音和...

牧歌属于哪种调式
答:《牧歌》 这首歌曲属于蒙古族长调歌曲。长调歌曲的特点本身就具有旋律舒缓悠长,意境开阔,气息绵长,歌唱赋予自由。《牧歌》海默填词,瞿希贤编曲。改编自内蒙古昭乌达盟同名民歌。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蒙古族长调民歌介绍:蒙古族长调民歌,“长调”在蒙古语发音为“乌尔汀哆”,意思是长歌,是内蒙古自治区...

歌曲银杯的节奏特点
答:银杯的节奏特点为曲调短小、节奏欢快,歌词丰富,多为叙事性歌曲。银杯是一首带有舞蹈性质的短调歌曲。什么是短调呢,它是蒙古民歌的一种体裁。短调在蒙古语中称之为“宝古尼道“,泛指那些曲调短小、具有明确节奏节拍的歌曲。其音乐特点为曲调简洁,装饰音较少,旋律起伏不大,带有鲜明的宣叙性特征。银杯...

红艳具有蒙古族短调民歌的特点
答:红艳是蒙古族的一种民间歌曲,具有蒙古族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旋律。蒙古族的民歌大多数是以短调形式出现的,因此红艳也具有这一特点。红艳的歌词通常描述自然风光、牧民生活、友谊和爱情等主题。这种歌曲通常由独奏者或小型乐队演唱,并通常伴有传统的蒙古族乐器演奏,如马头琴、手鼓和蒙古族长笛等。

蒙古族歌手把温暖送到草原深处,蒙古歌曲有怎样的特点?
答:娜 日 莎 如水的灵性,如山的眉目 血液里流淌的是来自草原深处的声音 时而婉转千回无限柔情歌唱辽阔草原 时而活泼灵动俏皮演唱蒙古族民歌 她是蒙古族歌手——娜日莎 给你一份来自草原的音乐礼物 关于 娜日莎 娜日莎,蒙古族,1988年出生在内蒙古鄂尔多斯杭锦旗。2007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

什么是蒙古传统歌曲?
答:“乌力格尔”(蒙古语说书)好来宝(蒙古族快板书)蒙古长调可称为游牧文化的一朵永不凋谢的花朵。哪里有草原,哪里就有长调,哪里有牧人,哪里就有长调。长调是草原上的歌,是马背上的歌,是一种具有鲜明的游牧文化和地域文化特征的独特演唱形式,它以草原人特有的语言述说着蒙古民族对历史文化、人文...

探析蒙古族民歌及其音乐文化内涵
答:作为人类文化组成部分的蒙古族民歌,自然在许多方面与其他民族的民歌有着一定的共性特征,又有其自身的独特之处,而这一独特正是我区音乐文化的优势表现。形态留存久远蒙古族民歌与蒙古族历史一样久远。“蒙古高原递相兴起的诸游牧之族,音乐始终伴随着他们的历史。他们的悲欢离合、胜败兴衰往往寄托在音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