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关于卢龙的古诗?大神们帮帮忙

作者&投稿:赵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谁有古诗词大全帮帮忙,急用。~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大全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大全 2015-03-09 → 手机版




1. 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
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 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
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3.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4.咏鹅 骆宾王

鹅,
鹅,
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5. 风 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6.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7.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8.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9. 登鹳鹊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10.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11.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12.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13.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4.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15.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1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17..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8.古朗月行 李白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
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
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
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
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
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
凄怆摧心肝。
19.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20.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2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22.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23.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4.别董大 高时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5.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6.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27.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28.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29.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30.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31.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3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33.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
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34.塞下曲 卢纶
塞下曲(其一)卢纶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塞下曲(其二)卢纶
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
35.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36.浪淘沙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37.赋得古草原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

38.池上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39.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 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
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40.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41.悯农 李绅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42.悯农 李绅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43.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44.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45.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46.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47.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48.蜂 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49.江上渔者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50.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51.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52.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5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54.饮湖上初雨后晴 苏轼
朝曦迎客艳重冈,
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
一杯当属水仙王。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55.惠崇春江晓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萎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56.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57.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58.三衢道中 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59.示儿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60.夜游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61.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昼出耕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62.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63.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64.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65.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66.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67.题临安邸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当汴州。
68.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69.乡村四月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70.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71.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72.竹石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
任尔东西南北风。
73.所见 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74.村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75.己亥杂诗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76.七步诗 曹植

煮豆燃豆萁,
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77.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78.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79.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80.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81.秋浦歌 李白

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
何处得秋霜?

82.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逢入京使 作者: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简析】在路上遇见回京的使者,请他捎句话给家人不要挂念,这是人之常情,但通过诗人表达出来就深了一层,结句尤让人觉得似含有无数悲辛。 * 陇西行 作者: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春闺梦里人。 【简析】这首诗是对战争所造成的不幸的控诉,人人读了都感到沉痛! * 登幽州台歌 作者: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注】幽州台:又称燕台,史传为燕昭王为招揽人才所筑的黄金台,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县。 【简析】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反叛,武则天命建安王武攸宜率军讨伐,陈子昂随军参谋,到了东北边地。武攸宜根本不懂军事,陈子昂进谏,不仅没被采纳,反而被贬斥,因此登幽州台抒发失意的感慨。全诗以广阔的胸襟,慷慨悲凉的情调,感时伤事,吊古悲今,不假修饰,其立意、气势和思想、感情,千百年来一直引起人们强烈的共鸣。 * 关山月 作者: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注】关山月:乐府《横吹曲》调名。白登:今山西大同市东有白登山。汉高祖刘邦曾亲率大军与匈奴交战,被困七日。 【简析】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风光,戍卒的遭遇,更深一层转入戍卒与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开头的描绘都是为后面作渲染和铺垫,而侧重写望月引起的情思。 * 夜上受降城闻笛 作者: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受降城:贞观二十年,唐太宗亲临灵州接受突厥一部的投降,“受降城”之名即由此而来。但此诗的受降城所在地说法不一。回乐:县名,故址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西南。回乐峰:回乐县附近的山峰。 【简析】这首七绝是历来传诵的名篇。霜月、芦笛、乡思,构成一幅思乡图,意境感人。 * 出塞 作者: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出塞】:乐府《横吹曲》旧题。龙城:宋刊本王安石《唐百家诗选》作卢城。龙城也就是卢龙城。龙城飞将:指西汉时名将李广。《汉书李广传》载:李广为右北平太守,勇敢善战,匈奴称之为“汉之飞将军”右北平唐时改为平州,治所在卢龙,即今河北省卢龙县。阴山:西起河套,东抵小兴安岭,横跨今内蒙古自治区,汉代为北方天然屏障。 【简析】诗人抓住月照关塞的典型环境,极其概括地从秦汉时代的边境战争写到唐代,又借对历史上的名将的怀念,表现自己对朝廷不能平定边患的不满。全诗音韵铿锵,气势雄浑壮阔。 * 凉州曲 作者: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简析】该诗表现了征战的残酷,又表现了征人视死如归的乐观旷达精神,使人觉得悲怆而又豪壮,是痛苦,也是自我解嘲 。 * 凉州词 作者: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凉州词:又名《凉州歌》。《乐苑》称,开元年间,西凉都督郭知运进献宫调《凉州》。凉州:唐属陇右道,州治在今甘肃省武威县。诗题又作《出塞》。首句一作“黄沙直上白云间”,末句一作“春光不度玉门关。”羌笛:我国古代西方羌人所吹的笛子。杨柳:指羌笛吹奏的《折杨柳》曲。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折杨柳枝》:“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其音凄苦。 【简析】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这话是不错的。开元中、所期,唐玄宗荒淫纵乐,不务边防,不关心远戍征人的疾苦。诗人在进入凉州,听到哀怨的笛声后,写下了这首诗,表达对远戍士卒的同情。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尽胡天牧马还, 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 风吹一夜满关山。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邑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从军行 李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 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 独领残兵千骑归。 塞下曲 卢纶 其二 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 其三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鉴赏:《塞下曲》六首是卢纶 边塞诗的代表作,这里选了其中的两首。它们表现了戍边将士豪迈壮丽的军事生活,刻画出一位武艺高强、英勇杀敌的将军形象。 出塞二首(其二) 王昌龄 骝马新跨白玉鞍, 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 匣里金刀血未干。 从军行 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 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 无那金闺万里愁。 青楼曲二首(其一)王昌龄 白马金鞍从武皇, 旌旗十万宿长杨。 楼头小妇鸣筝坐, 遥见飞尘入建章。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故四遥遥乡女恨 在历代涉及卢龙的古诗词中,还有一部分是描写内地乡’女思念远在边关戎边守城的丈夫的。卢龙塞内有一段古长城,由喜峰口至山海关一段,比较重要的关口就有九门口、界岭 口、青山口、桃林口、冷口、喜峰口、潘家口。有龙井关、青山营、建昌营、刘家营、燕河营、台头营、石门寨、山海关等边关城垒,守城士卒多是从全国各地招募的兵丁。这些兵丁远离家门,来到边关守城戎边,寒来暑住,日月穿梭,与亲人一别十载数十载。古代的交通通讯又很困难,妻子儿女守望在遥远的家园,而戎边亲人的音讯杳无,就是亲人战死于疆场,家人也无从得知。这种妻离子别,骨肉分离的生活是何其凄惨。而空守闺房,独向烛台的红颜女,在月残星疏、万籁俱寂的夜晚,孤影投壁,寒窗冷月,抱枕而眠。漫漫长夜,四野如漆,遥望远山不见,只闻秋雁孤鸣。诗人自古多情种,风流潇洒善解人,诗人们是可怜那些红颜女的,对她们抱以同情。隋代诗人薛道衡在《昔昔盐》一诗中写道:“重柳覆金堤,蘼芜叶校齐。水溢芙蓉沼,花飞桃李蹊。采桑秦氏女,织锦窦家妻。关山别荡子,风月守空闺。恒敛千金笑,长垂双玉啼。盘龙随镜隐,彩风逐帷低。飞魂同夜鹊,倦寝忆晨鸡。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前年过代北,今岁往辽西。一去无消息,哪能惜马蹄。”此诗就是写夫妻别离之情的。郎去边塞守边,妻子故园采桑织锦。郎在边城空叹月,妻在桑园泪沾裳。在古代战乱年代,这种情景是司空见惯的。唐代诗人崔硅《孤寝怨》诗曰:“征戎动经年,含情拂玳筵。花飞织锦处,月落捣衣边。灯暗愁孤坐,床空怨独眠。自君辽海去,玉匣闭春弦。”唐金昌绪的《春怨》诗曰:“打却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打跑枝头啼叫的黄莺鸟,不要叫它惊醒小妾的梦。要是妾梦中断了,小妾就不能在美丽的梦境中奔赴辽西去见亲人了。这是一首神形灵动,画意鲜活的诗作,诗句简洁明白,通畅易懂,诵之上口,实在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金戈玉剑十年征,红粉青楼多怨情。厌得殊方久离别,秋来愁见捣衣声。”(唐·屈同仙·《燕歌行》)“春衣昨夜到榆关,故国烟花想已残。小妇不知春未得,朝朝应上望夫山。”(唐.卢弼·《边庭怨》)“卢龙塞外草初肥,燕乳平芜晓不飞。乡国近来音信断,至今犹自着春衣。”(唐·卢弼.《边庭怨》)以上三首,均是写男女别离之苦之怨的。战争使人流离失所,有家难归。而家乡的亲人是要天天爬上山头,朝遥远的边塞方向张望,盼望亲人归来。但只见白云悠悠,山野苍茫。连音信都不得相通,哪里可见亲人的面? 战争是无情的。战争是以士卒的流血牺牲为代价去实现其目的的。古代帝王每发动一次战争,都会有成千上万的士兵为战争而捐躯。帝王头上的皇冠是无数将士的鲜血浇灌培育的“金顶戴”。前方战死的是将士,后方悲痛欲绝的是亲人。战乱之中,“妇人出门随兵乱,夫死眼前不敢哭,”(唐·张藉)是何等凄惨的情景。“赤心报国无片尝,白首还家有几人?”守边的将士,虽然精忠赤诚,守土保国,但能得到什么报尝呢?能白头回家与家人团聚的又有几人呢? 唐于贲的《边游禄戎卒言》一诗,则是一首采访录似的作品,他写的是一个守边士卒的生活,作者模拟士卒口吻:“二十属卢龙,三十防沙漠。平生爱功业,不觉从军恶。今年客鬓改,知学弯弓错。赤肉疼金疮,他人成卫霍。目断望君门,君门苦廖廓。” 唐代诗人戎昱诗句:“铁衣霜雪重,战马岁年惊。自有卢龙塞,烟尘飞自今。”卢龙古塞,在唐之前就从未有过安定的岁月,即使有,也只是暂时的,卢龙古塞这片苍茫之地,是岁有其变,时有其变的。江山易主,但河山是永恒的。敌人暂时占领了这里,王师北上,当有光复之时。杜甫名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诗人闻知王师光复蓟北大地后,表现得近乎疯狂,亦是表达了同时人民大众的心声。 四、孤竹清圣四海瞻 唐代最伟大的诗人白居易《读古史》诗云:“朝采山上薇,暮采山上薇。岁晏薇亦尽,饥来何所为?坐饮白石水,手把青松枝。击节独长歌,其声清且悲。枥马非不肥,所苦长絷维。豢豕非不饱,所忆意为牺。行行歌此曲,以慰常苦饥。”白居易的这首诗,是写古代出现在孤竹大地上的两位贤德清圣、孤竹国君之子伯夷叔齐的。司马迁的《史记》开篇《伯夷列传》讲的就是这弟兄二人的故事+历史年代虽然久远,但伯夷叔齐的故事,仍在古老的孤竹故土上被人们广为传颂。伯夷与叔齐,逊让君位,深明礼教,忠诚仁义。二人叩马谏劝武王不要伐纣。商纣行将灭亡,弟兄二人双双逃到首阳山采薇而存,并留下了千古传诵的采薇歌,歌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吁嗟徂兮,命之衰矣尸不久,弟兄二人饿死在首阳山上。这悲壮的故事,发生在古燕赵大地,是有一定文化渊源和人文根源的。自古燕赵大地多慷慨悲歌之士。虽然,历史传说中的伯夷叔齐有许多不同的面孔,史家学者对其二人的形迹亦有各种不同的评价,我们且不去与人争论短长。文字记载的历史从来是虚史,真实的历史时空是无法还真的。就今天口头传诵的伯夷故事,我们不能不承认是个流传于民间,并被载人史册,仍将千古流传下去的动人的历史故事。 对伯夷叔齐,历代文人墨客,诗人词家,留下不少歌颂其的诗篇。卢龙古城留有古迹夷齐井,其水甘冽,爽甜可口。相传为伯夷叔齐饮用。唐吴隐之《贪泉》诗云:“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元代卢执《采薇图》诗曰:“服药求长年,孰与孤竹子。一食西山薇,万苦犹不死。”明代方经《孤竹故城》诗曰:“何年孤竹改卢龙,一生荒城宿莽中。独向夷齐祠下拜,山河犹自起清风。”孤竹古城西有夷齐庙,庙后有清风台,古人登庙临台,吊清圣留诗言,以志怀念。明刘达已诗云:“孤城遗迹尚依然,一吊风生万里天。薇老空山闭暮雨,祠荒故国锁塞烟。”这些产生于不同年代的诗歌,从不同角度颂扬夷齐的清风高节。 另外,还有部分古诗是专门描述卢龙古城风光景色的。卢龙古城,是个座落于山上,又傍水丽筑的十分美丽的1lJ城。古代卢龙城内,古迹多处,闪烁着占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光辉,卢龙,是我国古代东北方的重镇。昔日古城四周曾有迷人的八景区。历代游客游于古城,足迹踏至墨迹亦挥就,留下许多赞美古城的诗句。明王世贞的《卢戊署中有寄》诗云:“山城小雨鹧鸪啼,杨柳辞寒绿正齐。我梦春归独不见,怕乘云雨到辽西。”明王好问《孤竹怀古》云:“镐京商邑总蒿莱,千载何人吊墨台。啼鸟似伤人世故,野花还向故人开。荒城隐隐小声去,古殿岿岿山势来。一望凄然成旷感,尘车欲发更徘徊。”又《秋日登钓台暮宿沙渚》云:“仙槎遥望斗牛边,娟娟高风荇蒂牵。水浴矶头时隐现,云横雁字任翻翩。数献棋韵杂歌扇,几点鱼灯起暮烟。榻下主人能款客,疏星犹挂子陵川。”明代高弟诗云:“树下荒城古庙幽,千年遗像肃悠悠。采薇高节首阳在,孤竹清风濡水流。香火山翁频伏腊,沧桑世代几商周。我来瞻拜增伤感,不为登临览胜游。”这是一首游记诗,诗人游夷齐庙,见夷齐神像肃立,叹其高节万古长存。诗人来此不是为游山玩水,而是慕清圣之名,前来瞻拜的。明韩应奎《登钓台月白楼》曰:“载酒过滦江,登歌兴欲狂。台朝天北极,人在水中央。月白芦烟淡,楼高海气凉。一竿垂钓罢,清梦到羲皇。”这是一首很漂亮的游记诗,诗人轻舟载酒,登高狂歌,但见天水浩淼,芦烟浩荡。海气微凉。乘兴垂钓,而后醉卧楼宇,一梦成眠,真是仙人佳境,甚为潇洒。

历史上,自秦统一中国后,卢龙所在的辽西地带属于多事的边关。西汉时期,北方匈奴日渐强大,后一直成为中央王朝的北方之患,在漫长的一千多年问,中国古代的军事争端形势一直是北军南侵。元灭宋,清灭明,两次北方少数民族南侵一统天下,推翻汉人的中央政权。自古征战在边关,沙场白骨无日还。卢龙地域,自古为边关战场,边地多战事。战争一起,征尘滚滚,战旗猎猎。两军对阵,刀光剑影,狼目虎眈,弓弩齐张。金鼓合鸣,马嘶人吼,阵前肉博,遗尸漫野,血流成河……那是何等凄惨悲壮啊……皇宫大内的歌舞升平,是前方将士浴血拼杀换来的。历代不少有志的诗人,游历边关,以战事为题材,写出气吞山河,催人泪下的描写边塞古战场的诗章。唐代诗人屈同仙的《燕歌行》写道:“……此时天气尘埃飞,瀚海龙城皆血战。两军鼓角暗相闻,四面旌旗看不见……”唐代诗人崔国辅诗曰:“刀光照塞月,阵色明如昼。传闻贼满山,已供前锋斗。”李白《出自蓟北门行》五古诗曰:“虏阵横北荒,胡星耀精芒。羽书速惊电,烽火昼连光。虎竹救边急,戎车森已行。明主不安席,按剑心飞扬。推毂出猛将,连旗登战场。兵威冲绝幕,杀气凌穹苍。列卒赤山下,开营紫塞旁。孟冬风沙紧,旌旗飒凋伤。画角悲海月,征衣卷天霜。挥刃斩楼兰,弯弓射贤王。单于一平荡,种落自奔忙。收功报天子,行歌归咸阳。”从上面几位诗人的描写来看,古卢龙塞当时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战场,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塞。这里曾经历过无数次的战争劫难,发生过多少可歌可泣的抗敌故事,涌现出无数保家卫国的英雄将卒。 三、故四遥遥乡女恨 在历代涉及卢龙的古诗词中,还有一部分是描写内地乡’女思念远在边关戎边守城的丈夫的。卢龙塞内有一段古长城,由喜峰口至山海关一段,比较重要的关口就有九门口、界岭 口、青山口、桃林口、冷口、喜峰口、潘家口。有龙井关、青山营、建昌营、刘家营、燕河营、台头营、石门寨、山海关等边关城垒,守城士卒多是从全国各地招募的兵丁。这些兵丁远离家门,来到边关守城戎边,寒来暑住,日月穿梭,与亲人一别十载数十载。古代的交通通讯又很困难,妻子儿女守望在遥远的家园,而戎边亲人的音讯杳无,就是亲人战死于疆场,家人也无从得知。这种妻离子别,骨肉分离的生活是何其凄惨。而空守闺房,独向烛台的红颜女,在月残星疏、万籁俱寂的夜晚,孤影投壁,寒窗冷月,抱枕而眠。漫漫长夜,四野如漆,遥望远山不见,只闻秋雁孤鸣。诗人自古多情种,风流潇洒善解人,诗人们是可怜那些红颜女的,对她们抱以同情。隋代诗人薛道衡在《昔昔盐》一诗中写道:“重柳覆金堤,蘼芜叶校齐。水溢芙蓉沼,花飞桃李蹊。采桑秦氏女,织锦窦家妻。关山别荡子,风月守空闺。恒敛千金笑,长垂双玉啼。盘龙随镜隐,彩风逐帷低。飞魂同夜鹊,倦寝忆晨鸡。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前年过代北,今岁往辽西。一去无消息,哪能惜马蹄。”此诗就是写夫妻别离之情的。郎去边塞守边,妻子故园采桑织锦。郎在边城空叹月,妻在桑园泪沾裳。在古代战乱年代,这种情景是司空见惯的。唐代诗人崔硅《孤寝怨》诗曰:“征戎动经年,含情拂玳筵。花飞织锦处,月落捣衣边。灯暗愁孤坐,床空怨独眠。自君辽海去,玉匣闭春弦。”唐金昌绪的《春怨》诗曰:“打却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打跑枝头啼叫的黄莺鸟,不要叫它惊醒小妾的梦。要是妾梦中断了,小妾就不能在美丽的梦境中奔赴辽西去见亲人了。这是一首神形灵动,画意鲜活的诗作,诗句简洁明白,通畅易懂,诵之上口,实在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金戈玉剑十年征,红粉青楼多怨情。厌得殊方久离别,秋来愁见捣衣声。”(唐·屈同仙·《燕歌行》)“春衣昨夜到榆关,故国烟花想已残。小妇不知春未得,朝朝应上望夫山。”(唐.卢弼·《边庭怨》)“卢龙塞外草初肥,燕乳平芜晓不飞。乡国近来音信断,至今犹自着春衣。”(唐·卢弼.《边庭怨》)以上三首,均是写男女别离之苦之怨的。战争使人流离失所,有家难归。而家乡的亲人是要天天爬上山头,朝遥远的边塞方向张望,盼望亲人归来。但只见白云悠悠,山野苍茫。连音信都不得相通,哪里可见亲人的面? 战争是无情的。战争是以士卒的流血牺牲为代价去实现其目的的。古代帝王每发动一次战争,都会有成千上万的士兵为战争而捐躯。帝王头上的皇冠是无数将士的鲜血浇灌培育的“金顶戴”。前方战死的是将士,后方悲痛欲绝的是亲人。战乱之中,“妇人出门随兵乱,夫死眼前不敢哭,”(唐·张藉)是何等凄惨的情景。“赤心报国无片尝,白首还家有几人?”守边的将士,虽然精忠赤诚,守土保国,但能得到什么报尝呢?能白头回家与家人团聚的又有几人呢? 唐于贲的《边游禄戎卒言》一诗,则是一首采访录似的作品,他写的是一个守边士卒的生活,作者模拟士卒口吻:“二十属卢龙,三十防沙漠。平生爱功业,不觉从军恶。今年客鬓改,知学弯弓错。赤肉疼金疮,他人成卫霍。目断望君门,君门苦廖廓。” 唐代诗人戎昱诗句:“铁衣霜雪重,战马岁年惊。自有卢龙塞,烟尘飞自今。”卢龙古塞,在唐之前就从未有过安定的岁月,即使有,也只是暂时的,卢龙古塞这片苍茫之地,是岁有其变,时有其变的。江山易主,但河山是永恒的。敌人暂时占领了这里,王师北上,当有光复之时。杜甫名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诗人闻知王师光复蓟北大地后,表现得近乎疯狂,亦是表达了同时人民大众的心声。 四、孤竹清圣四海瞻 唐代最伟大的诗人白居易《读古史》诗云:“朝采山上薇,暮采山上薇。岁晏薇亦尽,饥来何所为?坐饮白石水,手把青松枝。击节独长歌,其声清且悲。枥马非不肥,所苦长絷维。豢豕非不饱,所忆意为牺。行行歌此曲,以慰常苦饥。”白居易的这首诗,是写古代出现在孤竹大地上的两位贤德清圣、孤竹国君之子伯夷叔齐的。司马迁的《史记》开篇《伯夷列传》讲的就是这弟兄二人的故事+历史年代虽然久远,但伯夷叔齐的故事,仍在古老的孤竹故土上被人们广为传颂。伯夷与叔齐,逊让君位,深明礼教,忠诚仁义。二人叩马谏劝武王不要伐纣。商纣行将灭亡,弟兄二人双双逃到首阳山采薇而存,并留下了千古传诵的采薇歌,歌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吁嗟徂兮,命之衰矣尸不久,弟兄二人饿死在首阳山上。这悲壮的故事,发生在古燕赵大地,是有一定文化渊源和人文根源的。自古燕赵大地多慷慨悲歌之士。虽然,历史传说中的伯夷叔齐有许多不同的面孔,史家学者对其二人的形迹亦有各种不同的评价,我们且不去与人争论短长。文字记载的历史从来是虚史,真实的历史时空是无法还真的。就今天口头传诵的伯夷故事,我们不能不承认是个流传于民间,并被载人史册,仍将千古流传下去的动人的历史故事。 对伯夷叔齐,历代文人墨客,诗人词家,留下不少歌颂其的诗篇。卢龙古城留有古迹夷齐井,其水甘冽,爽甜可口。相传为伯夷叔齐饮用。唐吴隐之《贪泉》诗云:“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元代卢执《采薇图》诗曰:“服药求长年,孰与孤竹子。一食西山薇,万苦犹不死。”明代方经《孤竹故城》诗曰:“何年孤竹改卢龙,一生荒城宿莽中。独向夷齐祠下拜,山河犹自起清风。”孤竹古城西有夷齐庙,庙后有清风台,古人登庙临台,吊清圣留诗言,以志怀念。明刘达已诗云:“孤城遗迹尚依然,一吊风生万里天。薇老空山闭暮雨,祠荒故国锁塞烟。”这些产生于不同年代的诗歌,从不同角度颂扬夷齐的清风高节。 另外,还有部分古诗是专门描述卢龙古城风光景色的。卢龙古城,是个座落于山上,又傍水丽筑的十分美丽的1lJ城。古代卢龙城内,古迹多处,闪烁着占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光辉,卢龙,是我国古代东北方的重镇。昔日古城四周曾有迷人的八景区。历代游客游于古城,足迹踏至墨迹亦挥就,留下许多赞美古城的诗句。明王世贞的《卢戊署中有寄》诗云:“山城小雨鹧鸪啼,杨柳辞寒绿正齐。我梦春归独不见,怕乘云雨到辽西。”明王好问《孤竹怀古》云:“镐京商邑总蒿莱,千载何人吊墨台。啼鸟似伤人世故,野花还向故人开。荒城隐隐小声去,古殿岿岿山势来。一望凄然成旷感,尘车欲发更徘徊。”又《秋日登钓台暮宿沙渚》云:“仙槎遥望斗牛边,娟娟高风荇蒂牵。水浴矶头时隐现,云横雁字任翻翩。数献棋韵杂歌扇,几点鱼灯起暮烟。榻下主人能款客,疏星犹挂子陵川。”明代高弟诗云:“树下荒城古庙幽,千年遗像肃悠悠。采薇高节首阳在,孤竹清风濡水流。香火山翁频伏腊,沧桑世代几商周。我来瞻拜增伤感,不为登临览胜游。”这是一首游记诗,诗人游夷齐庙,见夷齐神像肃立,叹其高节万古长存。诗人来此不是为游山玩水,而是慕清圣之名,前来瞻拜的。明韩应奎《登钓台月白楼》曰:“载酒过滦江,登歌兴欲狂。台朝天北极,人在水中央。月白芦烟淡,楼高海气凉。一竿垂钓罢,清梦到羲皇。”这是一首很漂亮的游记诗,诗人轻舟载酒,登高狂歌,但见天水浩淼,芦烟浩荡。海气微凉。乘兴垂钓,而后醉卧楼宇,一梦成眠,真是仙人佳境,甚为潇洒。

谁有关于卢龙的古诗?大神们帮帮忙
答:唐代诗人戎昱诗句:“铁衣霜雪重,战马岁年惊。自有卢龙塞,烟尘飞自今。”卢龙古塞,在唐之前就从未有过安定的岁月,即使有,也只是暂时的,卢龙古塞这片苍茫之地,是岁有其变,时有其变的。江山易主,但河山是永恒的。敌人暂时占领了这里,王师北上,当有光复之时。杜甫名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曰:“剑外忽传收蓟...

关于山海关的古诗
答:《山海关》年代: 清 作者: 纳兰性德 雄关阻塞戴灵鳌,控制卢龙胜百牢。山界万重横翠黛,海当三面涌银涛。哀笳带月传声切,早雁迎秋度影高。旧是六师开险处,待陪巡幸扈星旌。

关于“山”的古诗有哪些?
答:《于北平作》李世民 翠野驻戎轩,卢龙转征旆。遥山丽如绮,长流萦似带。海气百重楼,岩松千丈盖。兹焉可游赏,何必襄城外。《初夏》李世民 一朝春夏改,隔夜鸟花迁。阴阳深浅叶,晓夕重轻烟。哢莺犹响殿,横丝正网天。佩高兰影接,绶细草纹连。碧鳞惊棹侧,玄燕舞檐前。何必汾阳处,始复有...

有关山海关典故的著名诗句
答:《出榆关》——戚继光 前驱皆大将,列阵尽元戎。夜出榆关外,朝看朔漠空。2. 描写山海关的诗句 《山海关》——黄洪宪 长城古堞俯沧瀛,百二河山拥上京。银海仙槎来汉使,玉关秋草戍秦兵。3. 关于山海关的诗词 《重登山海关城楼》——孙承宗 甲胄诗篇少,乾坤戎马多。幻仍看海市,壮拟挽天河。4...

谐音的古诗/
答:“龙城飞将”是指汉武帝的镇守卢龙城的名将李广,他英勇善战,多次把匈奴打败。“不教”,不允许,“教”字读平声;“胡马”,这里指代外族入侵的骑兵。“度阴山”,跨过阴山。阴山是北方东西走向的大山脉,是汉代北方边防的天然屏障。后两句写得含蓄、巧妙,让人们在对往事的对比中,得出必要的结论。 这首诗被称为唐人...

古诗来七十首20分大神们帮帮忙
答: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9、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suō)笠(lì)翁, 独钓寒江雪。 30、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lù)飞, 桃花流水鳜(guì)鱼肥。 青箬(ruò)笠(lì), 绿蓑(suō)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31、塞下曲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 单(chán)于夜遁...

有哪些含有动物的古诗词大神们帮帮忙
答: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地见牛羊. 北朝 民歌《敕勒歌》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逢入京使》 乱花溅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

陆游的诗有哪些?大神们帮帮忙
答:南宋爱国诗人,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个文集存世,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是我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 一落索 满路旋丝飞絮,韶光将暮。此时谁与说新愁,有百啭、流莺语。 俯仰人间今古,神仙何处。花前须判醉扶归,酒不到、刘伶墓。 一落索 识破浮生虚妄,从人讥谤。此...

有谁晓得:‘月半猜嫦娥’猜生肖?大神们帮帮忙
答:

苏教版高中必背古诗文大神们帮帮忙
答: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滕王阁序》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