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五代十国的军阀政治看为什么文治精神是必要的

作者&投稿:辛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历史时事政治~

#这个时事政治半月谈电子资料有没有用2010考试时事政治电子书(1001)--2010年1月1日更新时事政治和测试更新09年12月;《半月评论》更新09年第24期;《了望时评》更新09年第52期;半月谈时事和小测验更新09年第24期
收集整理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资料,本电子书内容分为“时事政治备考学习方法汇总”附录,以及“时政阅览部分”、“半月谈重大时事及小测试”、“时政测试部分”、“半月评论”、“了望时评”、“申论写作模板及范文”、“时政热点精选”、“历年党代会文件及政府工作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60年大事记”九部分,计70000多字、1000多道测试题。可以上网搜索一下“2010考试时事政治电子书”的下载地址

近代的鸦片战争 政治的有文化大革命

后人论及北宋一朝,对其机构臃肿、官吏繁冗的现象颇多微词,认为这是造成北宋国是不振的重要原因。这一现象的产生虽然与宋廷的职掌设计有关,但若细究其因,宋初的“臣僚分权”体制是汲取了“五代十国”的经验教训,它有其合理的因素和值得肯定之处,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这种分权体制确实发挥了抑制权力恶性膨胀、恢复社会秩序的积极作用。至于北宋最终亡于异族,实际是由于徽宗朝的腐败,以及赵佶本人破坏了宋初以来的分权体制的约束所致。

一、“五代十国”的乱象

宋之前的“五代十国”是继春秋战国、三国以及南北朝之后,中国的再一次大分裂时期,其时间跨度从后梁的开平元年(907年)至后周显得七年(960年),共计五十四年。这期间政权内部乱、分裂多、政变多、兵变多,无休无止的杀伐、背叛和阴谋,可谓是“五代十国”的一大特色。朱温取唐而代之,建立梁政权(史称后梁)后,与其劲敌晋王李克用的战争并没有停止,而他本人在国柄未稳之时却淫乱无度,诸子媳妇及大臣女眷,都是他发泄淫欲的对象,皇位继承权的许诺也成为他淫子妻女的交换筹码。俗话说“多行不义必自毙”,乾化二年(912年),朱温被他立嗣无望的儿子郢王朱友珪杀害,由此后梁内乱。李存勖乘乱取便,于龙德三年(923年)灭后梁而建唐(史称后唐),但不久这位风流倜傥的乱世英主便开始放纵,用宦官、宠伶人、无视太子杀名臣,弄得满朝文武人人自危,最终招来杀身之祸,被其父李克用的义子李嗣源所杀,李嗣源即位是为唐明宗,明宗到是一位爱惜民力、很有作为的君主,可是由于他得位不正,西川节度使孟知祥在蜀地割据一方,自立为王(史称后蜀)。明宗晚年,他的次子李从荣乘父病危发动兵变,虽然被镇丶压,但由此开启了皇室争位的先例。明宗死后李从厚即位(唐愍帝),明宗的养子李从珂发动政变将其赶下台,自登大统(唐废帝),接着他为了削夺石敬瑭的权力,又与其发生了冲突,而石敬瑭为了能够“黄袍加身”,消灭李从珂,居然认契丹皇帝耶律德光为父,并将燕云十六州拱手让于契丹(938年,契丹改国号为辽),自此北方险要之地落入契丹人之手,以至遗患后世。石敬瑭在耶律德光的帮助下,最终灭后唐,于长兴七年(936年)建立了晋政权(史称后晋),圆了他的“儿皇帝”的梦,怎奈如此皇帝处处受制于人,石敬瑭不久便抑郁而终。其子石重贵(晋出帝)无法忍受契丹人的侮辱,于是晋辽关系恶化,耶律德光兴师问罪,发兵攻晋。战争的头两年,晋军多次大胜,辽军极其被动,后来晋军大将杜重威想依靠辽国的支持,实现称帝的野心,率所部投降,辽军由此反败为胜,石重贵终为耶律德光所俘,后晋灭亡。辽军进入中原后,任意掠夺和杀戮的行为,激起了民众和各路军队的反抗,耶律德光自感无力驾御中原,遂引兵北归。接着,晋太原将领刘知远于开运四年(947年)登位称帝,并进军开封建立了汉政权(史称后汉)。刘知远于登基后的第二年去世,其子刘承佑(汉隐帝)即位不久,便以议事为名诱杀了杨邠、史鸿肇、王章等朝廷元老重臣,并诛杀了郭威在京的所有家属,刘承佑的妄为,终于激反戍守邺都的郭威,于是,郭威起兵反汉杀回开封,于乾佑三年(950年)登上皇位,建国号大周(史称后周)。后周建立伊始便显示了与前朝不同的清明气象,周太祖郭威虽起于寒微,但却表现出老练成熟的政丶治家素养,为了改变长久以来军人乱政的现象,他大力起用有识之士,以求壮大国力,对治下的百姓实行“轻徭薄赋,与民修养”的政策,在对待朝中大臣的态度上,也不失为一个宽容敦厚的君主。其子周世宗柴荣(即郭荣)更是雄心不已,即位之初便立下宏愿,欲图奋先君之余烈,振长鞭而御海内,怎奈天不假年,中道崩殂,而他视为股肱的宰相王朴又先他而去。后周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在国无长君,朝无重臣的情况下,发动“陈桥兵变”,取周而代之宋。
二、宋初的文治

1、政丶治制度的建设

赵宋立国之初,太祖立足于国家统一的同时,开始着手谋划如何加强中央集权,消除内乱的根源。建隆二年(公元961年),宋太祖问计于赵普道:“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生灵涂地,其故何哉?吾欲息兵定长久之计,其道何如”赵普答道:“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并由此提出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同年春,太祖首先罢去慕容延钊的殿前都点检一职,这个职务从此废除。接着,太祖通过“杯酒释兵权”的方式,解除了石守信、王审琦、高怀德等人的军权,代之以“三衙”(即殿前司、侍卫军马司、侍卫步军司)分掌军队,为了达到“以文制武”的目的,宋廷在“三衙”之上又设置了枢密院掌管兵籍、调动部队,枢密院长官为枢密使,由文官担任。如此一来,“三衙”的统兵权与枢密院调兵权被分开,二者各司其职、相互牵制。宋初的内阁,在保留了前朝的“三省六部”的同时,将其主要事权剥离。三省之外别置中书门下,是为政事堂,宰相为中书门下平章事,与枢密院对掌文、武大政。主管财政的最高机构是三司,下设盐铁部、度支部和户部。在地方官职的设计上,为了防止地方大员权力过重,彻底铲除军阀割据的现象,北宋委任文官出任知州,此外另设通判为副职,以削弱知州的权力。为了加强中央和地方之间的联系,宋初还设置了中央派出机构,如安抚使、转运使和提典刑狱使,他们除了分掌地方军政、财政、司法等事务外,还有一项重要的职能,就是对州县官的监察。通过一系列的文治,宋廷在制度上消除了分裂割据和内乱的诸多因素,确保了中央对地方的指挥“如臂所使”,彻底结束了自唐末以来,“五代十国”的那种“乱糟糟,你方唱罢他登场”的局面。

2、人心的教化

北宋的重建不仅仅表现在政丶治制度上的完善,为了使天下人归心于新生的政权,宋朝的统治者可谓煞费苦心。

首先,在全社会大力提倡道德伦理,力求改变自五代以来已被逐渐淡化的道德观念。在宋人看来,唐是一个没有纲纪、不讲道德的朝代,唐朝的动丶乱与唐人“无君之心”相关。《邵氏见闻录》中记载的一件事情,很能反应宋朝统治者的这种心理:“自唐以来,大臣见君,则列坐殿上,然后议所进呈之事,盖坐而论道之意。艺(太)祖即位之一日,宰执范质等犹坐,艺祖曰:‘吾目昏,可自持文书来看。’质等起进呈罢,欲复位,已密令中使去其坐矣”,由此可见,宋太祖希望以此立君臣之纲纪。在宋统治者的倡导下,“国初人便已崇礼义,尊经术,欲复二帝三代,已自胜如唐人”了。

其次,为了防止宗亲乱政的现象在本朝重演,宋廷特别强调“以孝治天下”。除了立祖宗家法,在宗室子弟读书的地方“张《孝经》图,出入观览”外,还先后颁行了《宗室座右铭》、《宗室善恶宝戒》、《宗室六箴》等政策性文书,以在制度上对宗亲加以防范。此外,宋廷还采取“赋以重禄,别无职业”、“宗王襁褓即裂土而爵之。然名存实亡……”的方法,使宗亲“养以丰禄高爵,而不使招权擅事。”宋廷采取这些措施的作用是显著的,哲宗朝的宰相吕大防就曾说过:“自三代以后,惟本朝百三十年中外无事,盖由祖宗所立家法最善。”

第三,在大臣中倡导“忠义之气”。开国伊始,宋太祖“首褒韩通,次表卫融”,并制定了一条“誓不斩大臣、言官”的基本国策。太祖在防范宗亲的同时,却将分权体制下的文臣视为赵宋王朝的依托,太祖就曾对群臣说过:“天下朕与卿等共治之”。而宋朝的大臣也常以天下为己任,如,赵普为相时,“刚毅果断,未有其比”,他几次上书要求起用某官,却始终被太祖驳回,甚至将其奏章撕毁,负气道:“朕坚决不予升,你能如何”,赵普的回答也很坚决:“刑赏是天下共有的,不是陛下一个人的刑赏,岂能一人专有”,最后太祖只得应允;范仲淹曾因为请求太后归政以及针砭时弊而“三黜三光”,但他却因此而名动天下,他的“先天下之忧而忧,而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更是其真实人格的写照;唐介在谏疏仁宗,阻止他任用外戚时声称:“臣忠义愤激,虽鼎镬不避,敢辞贬窜。”这样例子在宋朝很多,据《皇宋中兴两朝圣政》中记载,绍兴年间,国势艰难之日而高宗的苟安政策,使群情激奋,有朝臣甚至宣称:“天下者,中国之天下,群臣、万姓、三军之天下,非陛下天下也!”这恐怕是与现代的天下观最为接近的早期言论了。

正是因为国家有制度,朝中有敢言之臣,再加之道德舆论的压力,才使得皇亲国戚有所顾忌和约束,如,刘太后在方仲弓“请依武后故事,立刘氏庙”时,迫于舆情不得不道:“吾不作此负祖宗之事”等,这些都是“制止得其道”、有制度可依的使然,而绝非一二忠臣的人力所能为的。

北宋文治的成果是显著的,它在教育、经学、史学、科技、词等方面都取得了极其辉煌的成就,这里不复赘言。

三、体制的弊端及徽宗朝的妄为

所谓“兴一利必生一弊”。宋初的分权体制和对宗室防范的措施,虽然有效的遏制了内乱的发生,但也由此出现了机构臃肿、官吏繁冗的现象。仁宗年间,“冗官、冗吏、冗兵”已经成为困绕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范仲淹在庆历新政的《上十事疏》中提出了“抑侥幸”之策。神宗年间的王安石在熙宁变法中,推行了一整套范围更为广泛的新举措,其中,有关军事的强兵政策,更是力图改变自宋初以来的“强干弱技、重文轻武、守内虚外”的政策积弊,并用“将兵法”取代原来的“更戍法”,使得北宋的军事力量大为增强。如王韶向西拓地二千里,断西夏右臂;郭逵对交址用兵,迫使其称臣纳贡,这些都是自北宋开国以来少有的胜利,也代表了强兵政策的成果。尽管王安石的改革最终流产于党争(北宋的朋党之争极为复杂,可另置议题)无果而终,但它无疑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北宋社会矛盾。

徽宗的即位实在是北宋的劫数,假如他能够继承父兄的遗愿励精图治,北宋王朝尚还有可能中兴,但他却偏偏是一个极其昏聩而且没有自知之明的人。徽宗登位伊始,便穷尽民力,以满足私欲,他搞的花石冈,更是弄得民不聊生。在官员的任用上自他之始,破坏了宋初以来的分权体制,首先,重用宦官,如童贯、梁师成、杨戬和李彦等,童贯更是握有兵权达2丶0年之久。其次,破例用郓王赵楷担任实职,打破了“宗室不领职事”的传统政策,以至于在他匆忙让位于太子(即钦宗)时,发生了郓王企图闯入殿中,争夺皇位的事情。后来在奉命把守殿门的步军都虞候何灌的仗剑厉声呵斥下,才幸未发生内讧。

徽宗的恶政还有很多,正如张邦炜先生在他的著作中所说的那样,“徽宗时期在北宋历史上有若干“首创”与“第一”。诸如首创御笔行事、首创门下不封驳、首创台谏不言事、首创宦官典机密,出现第一位外戚宰相、第一名宦官节度使、第一个权相、第一对父子宰执。所有这些“首创”与“第一”,一概表明北宋王朝的权力制约体系全面崩溃”,至于,徽宗本人的下场实在是“自作孽,不可活”。

结语:本人无意对北宋制度的优劣进行评价,只是想说明,对历史事丶件及人物的看法,只有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去考察,才有可能获得符合历史事实的认识。

注:参考书目有《新、旧五代史》、《宋史》、《邵氏见闻录》、《龙川略志》、《朱子语类》、张邦炜先生所著《宋代政丶治文化史》。源于网络分享。。。

如何看待五代十国历史的发展状况麻烦告诉我
答:五代十国时期是我国封建史上一个时间虽短暂却又极为错综复杂的分裂割据时期。 五代十国时期为时虽短,若从大势而言,这个时期确是晚唐“乱世”的延续.一则因中国此时政权林立.所谓十国.还只是自宋以来汉人的看法,并未包括边疆少数民族在内。特别是契丹对华北的政治局势影响极大,终于形成和北宋长期对峙的局势。我们...

五代十国时期南方为什么有那么多割据政权?
答: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政权割据政权很少,为何割据政权都出自于南方呢?总体来说,这是由人口经济促成的政治结构决定的。唐朝以前,南方的开发还不是太多,中唐时期人口南迁,极大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这就为南方割据提供了有利的土壤。晚唐时期节度使彼此对抗,这样进一步发展的经济就与政治相结合,这样的...

五代十国和南北朝
答:历史背景 五代十国时期,是指从唐朝末年到北宋建立之间的一个时期,时间大约为907年到960年。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政治局势非常动荡,出现了五代和十个国家的政权。这个时期的政治动荡主要是由于唐朝的衰落和军阀割据的局面所致。政治变化 五代十国时期,中国的政治局势非常动荡,出现了五代和十个国家的...

结合史实归纳五代十国时期历史发展的特点
答:总体特征: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1、政治上:由政权并立到逐步统一。先是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后是两宋政权与辽、夏、金、蒙古政权的并立,最后归于元朝统一。中央集权加强。宋太祖采取分散中央与地方权利的方法,把军权、行政权和财权收归中央,加强中央集权。2、经济上:封建经济...

唐朝灭亡后为什么这么乱,五代十国的乱局是怎么造成的呢?
答:五代十国也是从中、晚唐开始的。唐玄宗早年也是一位贤明的君主,开创了开元盛世。但到了后期他越来越糊涂,也没有了动力,开始沉迷于玩乐,一步步把唐朝带入深渊。我们要关注的是唐玄宗建立的招安制度,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土地均分制度已被破坏。由于与北方游牧民族的长期战争,唐朝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因...

五代十国为什么最黑暗
答:以老百姓所需要负担的税收为例,因为军阀们打仗需要税收,所以军阀们就以各种名目向老百姓征税,比如有的地方会征收“入城钱”、“捋须钱”。所以,说五代十国时期是一个非常黑暗的时期肯定是有道理的。大家觉得我的分析有道理吗?欢迎大家留下宝贵的建议。希望大家积极参与。

杀子、杀父、杀君、杀臣,五代十国沉淀着怎样的勾心斗角?
答:最可怕的是,至中唐以来,神州大地就一直处于军阀混战之中,所谓的五代十国没有一个是能够自立的东西。建国――篡位――重新建国――继续篡位,没有人能够重建一个汉唐式的大一统帝国,中国始终就处于这样的军阀割据状态,并且看不到尽头,似乎中华民族就要在这样无休止的征战中走向灭亡了。当然,古人也不...

同处“五代十国”这个混乱时期,为什么南北方的发展大相径庭?
答:9. 因此他们通过海外贸易商队的方式,将大量的瓷器、茶叶、丝绸等等,运到日本、高丽以及波斯等海外国家,大大促进了当时中国国际贸易的发展。10. 由于五代十国时期南北地区再次形成了军阀割据现象,因此唐朝时期南方不断从经济上支撑北方发展的局面不复存在,而且南北之间的商品经济交流,也因为动乱的局面而...

材料一反映了五代十国时期什么样的局面?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_百度知 ...
答:反映了五代十国的分裂状况。唐末的藩镇割据是导致分裂的开始。唐朝的藩镇势力非常大,藩镇的军长官拥有当地的军政大权,而且权力可以世袭,不听中央政府的指挥。这主要是唐朝的后期府兵制的瓦解,而采取了“募兵制”,军队归地方军事长官指挥,外重内轻,导致中央实力弱小,无法控制地方。再加上中央政治...

为什么说五代十国最黑暗
答:以公元907年,朱温篡唐建后梁开始,直到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篡后周建立北宋,五代结束。十代中原地区之外存在过许多割据政权,后逐渐被灭。这五十多年堪称军阀军阀时代,也是由于此,给北宋的政治体制产生了深远影响。五代十国时间虽然不长,但给社会造成的损伤却是巨大的,所以赵匡胤在登基以后才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