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斯潘在小布什在任期间的作为(以及当时美国经济状况)格林斯潘对小布什及其经济政策的评价

作者&投稿:和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艾伦·格林斯潘的大事年表~

1926年3月6日生于纽约市。1948年获纽约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1950年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52年与画家琼·米切尔结婚。后离婚。1954年至1974年和1977年至1987年先后任纽约市工业咨询公司(汤森-格林斯潘公司)董事长兼总裁。1970年任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顾问,1974年至1977年任主席。1977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77年后任国会预算局顾问、通用电缆公司、摩根公司、通用食品公司、莫森信托公司和飞马公司等公司的董事。1981年任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成员。1981年至1983年任全国社会保险改革委员会主席。1982年任总统国外情报顾问委员会成员。1987年8月被里根总统任命为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1987年8月11日,由美国总统里根任命的艾伦·格林斯潘接替保罗·沃尔克,开始执掌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1987年10月19日,华尔街经历“黑色星期一”,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指数全天跌幅达到创纪录的23%。美联储迅速发表简短声明,承诺向任何处于困境的金融机构提供贷款帮助。次日股市反弹。1990年7月,美国经济进入一次短暂、温和的衰退。8月2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造成国际油价飙升。1991年7月,布什总统任命格林斯潘继续担任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1991年3月,美国经济衰退结束,从此开始了长达10年的、创纪录的经济扩张。1994年2月4日,美联储首次公开宣布调整其货币政策杠杆--联邦基金利率,即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1996年2月,克林顿总统提名他连任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6月20日参议院以压倒多数批准了提名。1996年9月,格林斯潘说服同僚放弃了升息计划。他指出,当时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快于政府表面的统计数据,这将使失业率下降,同时不会引发通货膨胀。1996年12月5日,格林斯潘在公开演讲中提出股市上涨反映了“非理性繁荣”。华尔街股市应声而跌,但随后回弹。1997年4月,与比他年轻20岁的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电视台记者安德烈亚·米切尔 (Andrea Mitchell) 结婚。1998年7月,格林斯潘被授予美国“和平缔造者”奖。1998年9月29日,美联储开始连续三次快速降息,成功抵御了亚洲金融风暴和一家大型对冲基金濒临倒闭给美国经济带来的冲击。2000年1月4日,克林顿总统再次任命他为美联储主席,同年6月20日,他第四次就任该职。2000年1月14日,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指数创11722.98点历史最高纪录。随后几个月中,股市陷入低迷,账面价值损失近万亿美元。2001年1月3日,美联储出人意料地在两次决策会议间隙中,将联邦基金利率调低50个基点。它表明在经历股市下跌、商业投资下降后,联储开始实施新一轮刺激经济的政策。2001年1月25日,格林斯潘在国会作证说,当年巨大的财政预算盈余(但最后未能成为现实)为减税提供了空间。此举使布什政府的1.3万亿美元减税提案在国会获得通过。2001年3月,美国经济出现衰退。美国历史上最长的经济扩张期结束。2001年11月,美国经济衰退停止。但企业为提高竞争力,竞相削减劳动力成本,导致失业率上升。2001年9月11日,美国遭到恐怖袭击。格林斯潘在欧洲参加一个会议后回国,途中被迫改变航向。美联储副主席罗杰·弗格森发表声明,宣布美联储准备为处于金融困境的银行提供贷款。2002年8月,英国女王授予格林斯潘“爵士”荣誉称号,以表彰他对“全球经济稳定所做出的杰出贡献”。2003年6月25日,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降至1%这一45年来最低水平。联储希望以此刺激经济增长,并抵御潜在的通货紧缩威胁。2004年5月18日,美国总统布什提名他继续担任美联储主席。同年6月17日,美国参议院通过了布什的这项提名。2004年5月18日,小布什总统提名他继任,这是他的第五次续任联准会主席。6月19日,格林斯潘宣誓就职,开始其第五个任期。2004年6月30日,美联储开始采取每次25个基点的系列升息步骤,逐渐淡化其经济刺激政策。2005年10月24日,美国总统布什在白宫宣布,他提名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本·伯南克接替格林斯潘,出任下任美联储主席。2006年1月31日,格林斯潘卸任美国联准会主席。其后他获委任为英国财政大臣戈登·布朗的荣誉顾问,并计划继续撰写著作。格林斯潘爱用双关语,喜爱音乐和运动。曾梦想成为一名职业音乐人,在从纽约著名的朱利亚音乐学院退学之后,曾在纽约时报广场派拉蒙剧院下面的一家时髦的夜总会里演奏萨克斯管。

B

  格林斯潘的“低利率”和“放松管制”政策从曾经的功绩变成当今的“罪名”。

  罪名一:低利率政策催生房地产泡沫

  金融界反思此次华尔街金融风暴时,格林斯潘被列入了次贷危机“罪魁祸首”。有金融人士认为,正是当年颇有成效的宽松货币政策可能导致了房地产泡沫以及次贷危机的爆发。

  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金融危机之所以发展到目前阶段,与美国政府没有很好处理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有关。

  “当时泡沫破裂美国经济就应该陷入衰退,但那次衰退很短。为什么那么短?因为是美联储用降息来刺激房地产经济,”他说。 经过一年多加息,美联储又大幅度减息,基准利率从3.5%降低到过去近50年来的最低点1%。

  他认为,由此造成美国房地产市场一度高度繁荣,“代价是房地产更大的泡沫,泡沫破灭以后就更难解决”。

  随着2006年年初美国房地产泡沫破裂,次贷危机逐步显现,并愈演愈烈成为影响全球的金融危机。

  格林斯潘也为自己辩解:“纵观当时的情况,美联储作出的哪一次加息减息不是必要的呢?”

  不过,格林斯潘在《华尔街日报》发表的文章中也承认,他任职期间实施的低利率政策可能助长了美国房价泡沫。但他却认为次贷危机的真正根源在于全球经济扩张,正是一段时期以来全球经济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导致投资者低估了风险。

  罪名二:放任金融衍生品酿恶果

  用华尔街的话说,金融衍生品的本质是一种风险“对冲”工具,用来为股票、债券、抵押贷款等其他投资提供“保险”。

  上世纪80年代时,金融衍生品仅是金融市场的“小兄弟”。由于金融衍生品多利用资金杠杆,市场景气时回报率惊人,因此华尔街不断“创新”金融衍生工具。

  高回报必然隐藏高风险。清醒的投资者对金融衍生品保持足够警惕。巴菲特5年前就警告说,这些金融产品的潜在威胁堪称“致命”。

  力挺金融衍生品市场

  而据《纽约时报》9日报道,在这些金融精英的质疑声中,只有一个声音坚决维护金融衍生品市场。他就是1987年~2006年掌舵美联储的格林斯潘。

  格林斯潘对金融衍生工具如此推崇,以至当这些金融产品初现“魔鬼面孔”、美国一些国会议员和华尔街人士提出监管意见时,他坚决反对。由于格林斯潘当时威望如日中天,国会无人敢擢其缨,议员提出的监管意见都无疾而终,以致华尔街贪婪的投机者让金融衍生品市场越滚越大,最终把美国乃至世界其他金融机构卷入其中。

  2003年,格林斯潘在美国参议院银行委员会上作证时说,多年市场实践证明,衍生工具对于把风险从风险厌恶者“传递”给风险偏好者的运转极其有用,进一步监管这些金融工具是一种错误。

  不再“一言九鼎”

  许多经济学家认为,如果格林斯潘在美联储主席任期内采取不同的政策举动,也许眼下这场金融危机可以避免,至少不会发展到如此严重境地。

  当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迹象变得明显时,格林斯潘仍无视隐藏的巨大风险。他在2004年一场演讲中说,华尔街在利用金融衍生品与其他机构“摊薄”风险。

  不久,随着房地产危机加剧、不良抵押贷款剧增,规模惊人的衍生品市场急剧放大了这场格林斯潘口中“百年一遇”的危机。

  即便如此,格林斯潘不承认监管不力,而是把危机归咎于投资者的“贪婪”。他2008年在一本著作中写道,没有完美的风险管理,“即使政府和中央银行也无法改变泡沫生成之路”。

  但在市场眼中,昔日一言九鼎的格林斯潘显然已经走下神坛。《纽约时报》说,最近几月,格林斯潘越发淡出公众视线,抛头露面次数骤减。

  格林斯潘:曾经“拯救了世界的人”

  美国金融危机的逐渐深化,打破了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的“金融神话”。他所奉行的宽松货币政策被越来越多的人视为当前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而正是他所主张的金融政策引领美国经济实现了创纪录的长达10年的持续增长,使得他一度被誉为“拯救了世界的人”。

  现年82岁的格林斯潘从1987年8月开始担任美联储主席,历经四位总统,直到2006年1月31日,已经4次担任此职。他导引下的美国经济经历过两次衰退、一次股市泡沫和一次历史上最长的增长期。

  在过去十几年中,格林斯潘一直都是许多人心中的“偶像”。甚至有人比喻说,格林斯潘是个“一打喷嚏,全球就得下雨”的“财神爷”,因为他在克林顿时代创造出“零通货膨胀型”经济奇迹。

  最伟大的中央银行家

  在面对纽约股灾、亚洲金融危机、科技股泡沫破灭以及“9·11”恐怖袭击事件等一系列重大危机时,格林斯潘正是运用宽松货币政策使美国股市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牛市。

  这段时期,失业率低至5.5%,通货膨胀率在3%以下,传统经济学认为难以两全的低失业率和低通货膨胀率竟然同时出现。

  因此,美国的一家媒体曾在1996年总统大选时说道:“谁当总统都无所谓,只要让格林斯潘当联储主席就行。”

  有学者说,格林斯潘在任时的货币政策受到各界一致好评,美国政府、美国老百姓、美国华尔街都说他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中央银行家。

  2002年,当他的声誉达到顶峰之时,他赴英国领受“爵士”封号。他最忠实的拥趸——现任英国首相戈登·布朗——曾证实,称格林斯潘得到这项嘉奖是因为他促进了“经济稳定”。

  格林斯潘任期内,美联储以持续提高利率方式减缓经济增长、抑制通货膨胀,而这一措施收效不错。在他2006年卸任时,多名美国经济学家笑称,这是格林斯潘留给继任者的“最大遗产”。

  美国金融风暴

  之大清算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前主席艾伦·格林斯潘曾被奉为货币政策制定者的典范、美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实际掌舵人。但随着美国金融危机逐渐深化,格林斯潘的“传奇”正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

  批评者认为,格林斯潘当初奉行的低利率政策导致流动性过剩;而他对金融衍生工具放任自流的立场,使这些被“股神”巴菲特视为“大规模金融杀伤性武器”的衍生品最终引爆了美国金融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