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对真理的影响

作者&投稿:爰瑞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后现代哲学的主要流派~

后现代主义哲学起初是以彻底否定现代哲学的面貌出现的,人们称其为激进性的后现代主义哲学,以后在回应激进性的后现代主义哲学过程中,又逐渐产生了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哲学。激进性的后现代主义哲学的主要流派有:以法国哲学家德里达、福科为代表的后结构主义,以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为代表的哲学解释学,以美国哲学家蒯因、罗蒂为代表的新实用主义。它们的理论来源尽管有所不同,观察问题的角度、分析问题的方法各异,但却有着共同的理论前提、理论倾向、基本观点、思想实质。这就是它们从否定物质与精神、主体与客体的对立统一关系的前提出发,拒斥形而上学(本体论),反对基础主义、本质主义、理性主义,宣扬不可通约性、不确定性、易逝性、碎片性、零散化,推崇主观性和相对性。为了彻底否定以往的哲学传统,论证自己的理论观点,他们采取了一些迥异于传统的方式、方法。比如,德里达用解构的方法(拆解结构的方法),即从内部突破的策略,通过揭露近现代哲学文本(以文字形式出现的对象)自身的矛盾,拆解其原有的结构,消除结构中一切确定的和固定的东西,颠倒中心与边缘的关系,消解中心和主体,从而颠覆文本原有结构。德里达指出,在西方传统的形而上学体系中,人们总要认定一种不受质疑的“真言”(理性的声音或上帝的旨意),总得有一种语言文字与其语意不可再分的“逻各斯”(logos)。它是认识的出发点或中心,既置身于人的认识系统之外,又维系着人的认识系统。这种“逻各斯中心主义”,恰恰是传统形而上学体系的致命矛盾,甚至可以说是一切结构的致命矛盾。既然这些“中心”都是置身于结构之外的,那就说明这些结构是“中心消解”的。一旦“中心”不复存在,那么结构系统中原先在价值论上被认为是主要和次要的对立关系,不就可以颠倒过来吗?例如言说与书写、存在与非存在、本质与表象、真实与谎言、所指与能指等,一般认为前者比后者更加重要。然而,一旦认识到这些结构是一个中心消解的结构,那么,人们在价值判断上就不妨把后者看得更为重要。又如,伽达默尔是用把语言过程独立化的方式来否定传统哲学的。他指出,语言是诸多存在得以表现的存在,是一种根本的存在。他非常重视语言,认为能够被人理解的存在就是语言。人们在理解文本的时候,实际上就是用语言解释语言。他说:“理解是属于被理解东西的存在”,是历史的效果或叫效果历史。“属于被理解东西的存在”也好,历史效果、效果历史也好,都是用语言解释语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然打上人的主观烙印,产生“偏见”。问题是怎样对待偏见?伽达默尔不是强调对照文本与文本相关的实在不断纠正偏见,而是听其自然,越偏越好,越偏越有创造性。这种“此在(此时此地的我)的存在方式”,不能改变也无需改变,这就把语言过程独立化了。如此一来,势必使“主体虚化”、“真理退场”、“客观性丧失”。可见,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是以无视主客观关系的方式,赋予自身以明显的反传统哲学的后现代性质。再如,新实用主义者罗蒂以宣扬后哲学文化的方式否定传统哲学。他认为启蒙运动的先知们否定了中世纪的神学文化,使神学文化变成了后神学文化,即哲学文化。现在呢?人们已经不再相信那种主张基础主义、本质主义的大写哲学了,在大写哲学消失以后,接替哲学文化的就是后哲学文化。在后哲学文化中,不讲本质、不讲基础、不讲主客二分、不讲结构。后哲学文化是没有核心、没有标准的多元文化。以美国学者大卫·雷·格里芬、小约翰·B·科布为代表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哲学,是在回应激进的后现代主义哲学中后起的一个重要流派。它对现代哲学也是持基本否定态度的,但不主张激进性的彻底摧毁,而是强调批判性的反思,实现对现代哲学的超越。这一流派的主要内容有:(1)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反对个人中心主义,认为每个人都不可能单独存在,自我不是自足的,永远处在与他人的关系之中,是关系网中的一个交汇点,自我是关系中的自我。因此,个人应养成“倾听他人”“学习他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的美德。(2)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反对人类中心主义,强调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世界万物都有其价值和目的,自然不是人们统治、占有、掠夺的对象,而是有待人去照料的花园,从而超越了现代哲学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二元对立论。(3)在不同社会群体的相互关系中,关注处于社会边缘的弱势群体的价值与利益,反对男性中心主义、父权制。

虚无主义 作为哲学意义认为世界,特别是人类的存在没有意义、目的以及可理解的真相及最本质价值。与其说它是一个人公开表示的立场,不如说它是提出的一种针锋相对的意见。许多评论者认为达达主义(Dada),解构主义(Deconstructionism), 朋克(Punk)这些运动都是虚无主义性质的,虚无主义也被定义为某些时代的特征。如:鲍德瑞拉德(Baudrillard)称后现代是虚无主义时代,有些基督教神学家和权威人士断言现代与后现代由于拒绝上帝而是虚无主义的。

后现代主义的相对真理立场是一代又一代许多哲学思想的结果。从奥古斯汀到改革, 西方文明的知识方面和真理的概念是由神学家控制的。但是,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14——17世纪,思想家开始把人类提到了现实的中心。如果把历史看做一个族谱, 文艺复兴就是现代主义的祖母,启蒙运动是它的母亲。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是这个时代的开始。上帝不再真理的中心——人才是。

启蒙运动,在某种程度上,是把理性的科学模型强加在了真理的所有方面。它声称只有科学数据是客观的。关于宗教的真理被丢弃。普鲁士人康德和他1781年出版的著作《纯粹理性批判》对相对真理的提出做了贡献。康德认为真正的关于上帝的知识是不可能的,所以他把“事实”和“信仰”区分开了。康德认为,“事实与宗教无关。”结果是,精神问题归属于观念领域,人们只认为实证科学才有真理。而现代主义绝对相信科学、上帝的启示(圣经)被逐出真理和确定性的领域。

现代主义之后是后现代主义和尼采的思想。作为后现代主义哲学的守护神,尼采提倡“视角主义”,说所有的知识(包括科学)都是某一种特定的视角和解释。许多哲学家都以尼采的为基础(例如,福柯,罗蒂和利奥塔尔),跟他一样排斥上帝和宗教。他们也拒绝任何绝对真理的暗示, 或者正如利奥塔尔所说, 拒绝元叙述(超越民族和文化的真理)。

这个针对客观真理的哲学战争导致了后现代主义,后者完全反对任何绝对的论述。这样的心态自然拒绝任何声明是绝对正确的真理,如《圣经》。

它使人们反思现代性带给我们的正功能与负功能,故它对于人们的影响也应该针对现代社会的现代性来提出后现代主义是针对现代主义的过于强调整齐划一

我们对现在这个社会的这个真理的影响就在于好好生活 过好每一天 就

后现代主义对西方民族学研究的影响是怎样的?
答:在对人类社会中观和微观层面的观察与分析上、在资料的利用上,二者有较多相通之处。但由于世界观和根本立场截然不同,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宏观解释上、在方法论即哲学角度的思维方式上,二者有着明显差别。上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民族学研究出现了一场巨大危机,这就是后现代主义对西方传统民族学研究...

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想的观点有哪些?结合当前教育现实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想强调是多元从上差异主张开放重视平等推崇创造否定中心和等级去掉本质与必然后现代主义者保定绝对真理的合法化,尊重个性,强调学生的个体差异,注意学生和筑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发挥,鼓励教师和学生发展一种平等对话的关系,破除教师在课堂上的权威地位,加强师生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三大流派
答:在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下,传统的知识分子和权威被质疑和挑战,对真理和权力的观念被逐步解构。后现代主义的思潮逐渐渗透到了文学、艺术、电影、音乐、建筑、哲学、文化学和社会科学等领域,对各个领域的表达和传达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现代主义强调的文化多样性和跨文化交流对全球化时代的文化交流和发展有...

后现代主义怎么看待理性和宗教
答:后现代主义主导的时代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没有任何一种思想或宗教主宰这个时代。基于对科学真理相对性的认同,后现代主义认可真理的相对性,反对任何形式的权威。后现代主义时代因其复杂的内涵而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各种奇谈怪论,同性恋等,十分容易为后现代主义的社会所接纳。

后现代主义到底指的是什么,有什么特点,感觉
答:6反对真理符合论,强调实用主义的真理观和知识的商品化 事物的本质不是客观的只是人解释的结果,事物不存在一个先天的本质、基础,等待人们去客观地、如实地反映和把握,事物的本质、意义只存在于人们对事物的阅读和解释行为中。应坚持实用主义的真理观。知识为销售而生产,在后现代社会里,知识不以知识...

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区别是什么?
答: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设计思潮,反对现代主义的苍白平庸及千篇一律,并以浪漫主义、个人主义作为哲学基础,推崇舒畅、自然、高雅的生活情趣,强调人性经验在设计中的主导作用,突出设计的文化内涵。3、历史文脉的延续性 后现代主义主张继承历史文化传统,强调设计的历史文脉,在世纪末怀旧思潮的影响下,后现代...

请解释 后现代主义
答:应该看到,由于政治的和文化的原因,后现代主义对东方文化的影响更多地是理念上的启迪。后现代文化在文学上,作为一种叙述话语和风格,表现为无选择技法、无中心意义、无完整结构,叙述的过程呈发散形,意义的中心被消解、发散到文本的边缘地带。受它的影响,我们的身边既出现了孙甘露为代表的新写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