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看,为什么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

作者&投稿:鬱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什么叫历史?~

十万个冷知识

一、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当时客观形势发展的产物
当时的形势是:抗美援朝战局早已稳定,和谈在主要问题上已经达成协议,新中国被迫进行的这场战争不久可望结束;民主革命遗留下来的任务,主要是大规模土地改革的任务,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完成;恢复国民经济的工作,尽管受战争的影响并有紧张的社会改革相伴随,由于全国人民的艰苦奋斗,进行得比较顺利,原来设想“三年五年恢复”,现在三年就实现并超过了预计的目标。
以上说明,我们已经获得了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的条件。党及时决定从1953年开始实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的主体当然是国家的工业化,并根据国内国际形势,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计划同落后、分散的个体农业,同相对落后的资本主义存在着尖锐的矛盾。
发展重工业的资金积累在我国相当大部分是来自农业,并且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城市人口大量增加,对粮、布和副食品的需求也将大幅度增加。而我国个体农业的状况是:经济力量十分薄弱,只能勉强维持简单再生产,根本无力扩大再生产;农民生活艰难,购买力很低;个体农业商品率低,基本上是自给半自给的自然经济。这样落后的农业难以满足工业化发展的需要,解决这一矛盾的办法只能是把个体农业改造成为集体农业以增加农业生产。
从体制上看,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在当时,客观上要求建立高度集中的靠行政手段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为了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就必须把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改造成国家完全能够控制的、执行国家计划的经济组织。
即将开始的大规模、有计划的经济建设,迫切需要“三大改造”同步进行,从而决定了“三大改造”的必要性。
当时形势的另一方面是我国社会生活中又出现和积累了一些新的矛盾,需要党有明确的方针和系统的政策来逐步加以解决。在农村,土改以后,贫富分化开始出现,这使******人不能不去考虑个体经济究竟向哪个方向发展的问题。小农经济是十字路口的经济,可以走资本主义道路,也可以走社会主义道路,任其自由发展,它就会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从农民的切身利益出发,就必须引导农民组织起来,实行互助合作,走社会主义道路。
在城市,工人阶级和国营经济同资产阶级之间限制和反限制的斗争时伏时起,阶级矛盾愈加尖锐。资产阶级实施行贿、偷税漏税、偷工减料、盗窃国家资财,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毒”行为,暴露了资产阶级的腐朽性和资本主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消极作用,“五反”以后“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展开,社会主义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冲突仍然日趋紧张。”
工业化的大规模发展引起这些矛盾的加剧,使党不能不考虑加紧和扩大农村的互助合作运动和城市限制资本的措施。这就不可避免地把对国民经济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提到日程上来。所以说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是当时客观形势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这时向社会主义全面过渡的主观条件、客观条件已经发展成熟。
第一,我党这时已对新民主主义社会阶段有了新的认识;在国民经济恢复中已经开始了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新民主主义建设时期,就是逐步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没收官僚资本归人民的国家所有,这本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之一。但是,由于没收官僚资本,全国工矿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固定资产的80%成为国营资产,全国银行也基本上由国家经营,这样巨大的经济力量集中到国家手中,使这个没收同时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毛泽东后来总结这段历史时说过:民主革命的社会主义革命可以毕其功于一役的。对民族资本开始了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国民经济恢复过程时期,在同资本主义经济反抗国家限制的不法行为和消极作用作斗争的过程中,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国家创造了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这些一系列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不但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利用和限制,也必然加深它们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之间的联系,引起它们在生产关系上发生程度不同的变化,从而也就程度不同地开始了对它们的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
个体农业和手工业已开始走上了社会主义的改造的道路。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简单协作的互助组已经较为普遍地建立起来,土地入股的初级合作社也已经开始发展,基本生产资料集体所有的高级合作社(集体农庄)也有了若干典型试验,为农业向社会主义方向发展开辟了道路。
以上表明,既然新民主主义的前途必然是向社会主义发展,新民主主义的经济中本来就有社会主义的因素,而且是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不断壮大其力量和扩展其范围的因素,那么,原来所说的新民主主义建设阶段,同时也就成了从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第二,在国民经济恢复过程中,有了领导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践经验,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解决了怎样向社会主义转变的问题。
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政策方面,积累了利用和限制私营工商业的许多经验,找到了通过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这样,党从总结经验中确立了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的继续扩大和提高,就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具体途径。
在农业方面,我党通过互助合作运动创造了从临时互助组、常年互助组,到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再发展到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过渡形式。党认为这些互助合作形式,不仅是帮助贫苦农民克服困难、增加生产的有效形式,同时也是防止农村资本主义自发趋势,引导农业向社会主义方向发展的适当形式。
第三,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国营经济,有了空前巩固的人民民主专政,这是整个国民经济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依靠力量和必不可少的政治条件。
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代表和保障人民和社会的利益,是支持国家财政、稳定经济局势的主要力量,是现有基础工业的主体,到1952年底,国营工业在现代工业中的产值所占的比重已增加到56%,国营商业的批发营业额已占批发营业额总额的60%。国营工业大多技术比较先进,劳动生产率比较高,职工在国营企业中主人翁意识强,生活稳定,享有各种权力和福利,劳动热情高涨。总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当时明显地表现出对于其他经济成份的优越性,是一支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新生力量,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相对强大的因素。在彻底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和恢复国民经济后,人民民主专政得到空前巩固,社会秩序安定,广大人民群众政治觉悟普遍提高,革命热情高涨。这一切为向社会主义转变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政治和社会条件。
第四,从被改造的阶级对象来看,民族资产阶级上升性、革命性的一面和个体农民有互助合作积极性的一面,为国民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可能性,同时党所指引的社会主义方向对广大群众有极大的吸引力,这些都为向社会主义转变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全国解放前,民族资本受官僚资本的吞食和美货倾销的冲击,濒临破产边缘。解放后,党和政府采取积极扶持的政策,帮助私营工商业克服生产困难,当时对于许多私营工商业来说,没有国家的扶植是很难生存和发展的。这就决定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有接受******领导的一面,在经济上有接受改造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一面。同时由于国家对主要农产品实行统购统销政策,使私营工商业丧失了独立经营的能力。这样就使得民族资产阶级不得不接受社会主义改造。
在农村,土改以后广大农民固然有发展个体经济的积极性,但也有互助合作的积极性。约有60-70%的农民生产生活仍有困难,他们为了提高生产、改善生活,确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否认这种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是错误的。
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已经基本完成。这表明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取得的伟大胜利,是共和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然而,由于社会主义改造的加速进行,使后期的改造工作过于急促和粗糙,在一些方面存在着失误和不足。这些失误并不是总路线带来的,而是属于实际工作中的失误,由于社会主义改造是一个几亿人口参与的大规模的复杂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存在着许多困难,因而工作中不可能十全十美,毫无差错的。同时,由于我们党这时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还处于孩童时期,理论方面不成熟,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还存在着绝对化的信念。又因为没有别的经验可以借鉴,受苏联经验影响很大,这种时代和认识的局限性是任何人、任何党派都难以跨越的,用今天的眼光去苛求前人是不现实的。
应该看到,在几亿人口的大国,消灭私有制这样一个深刻的社会变革,一方面是在保证国民经济基本上稳定发展的情况下完成的,另一方面是在得到人民群众普遍拥护的前提下完成的,这是很难做到而确实做到了的事情,从这点来看社会主义改造是成功的。
总之,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国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这是党的光辉历程中最为重要的一页。

因为中国那时没有像英国一样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的几次改革由于目标不对是维护清政府的都失败了,而且其本主义者中顽固派势力太大。只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因为国民党被赶出大陆了,大陆就剩一个共产党外加一班打酱油的民主党派,怎么也走不上资本主义道路

1由农村经济改革开始,然后,在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2两条主线,但两者改革的程度不同,城市的改革更为深入一些
3是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下进行的
4农村主要是改变土地利用方式
城市主要是,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建立现代股份制度
5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符合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用於回答历史书的问题的:

由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剥削而无法发展资本主义的社会现状决定的。资本主义不适合中国国情。

真相是:

你所学到的历史是由胜利者编写的。

论述为什么说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艰巨,长期的历史过程?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发...
答:1961年宣布已经进入“全面展开共产主义建设时期”。在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提出“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不切实际的口号。从1958年开始,提出破除资产阶级法权,认为“巩固社会主义”就是停止向共产主义前进。这种超越历史发展阶段的“左”的错误,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造成的危害是难以估量的。

通过对社会主义的历史和现实的思考,我们应当从中得到的启示是什么?_百 ...
答:一、20世纪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作为崭新的社会制度几经飞跃发展,几经曲折坎坷,在跌宕起伏中走过了86年。回顾社会主义的历史行程,至少有以下几点是值得深思和记取的。 社会主义制度的诞生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垄断阶段。列宁科学地分析了帝国主义国家的内外矛盾,创造性地提出...

法国为什么有很多黑人?法国和非洲殖民历史介绍
答:从20世纪50年代埃及独立开始,非洲掀起了民族独立运动。在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它们是:喀麦隆、多哥、马达加斯加、刚果(利)、索马里、达荷美(现名贝宁)、尼日尔、上沃尔特(现名布基纳法索)、象牙海岸(现名科特迪瓦)、乍得、乌班吉沙立(现名中非)、刚果(布)、加蓬、塞内加尔、马里、毛里塔尼亚和尼日利亚,...

摩托车的发展历史,你知道多少?
答:体育运动 文化艺术 电子数码 电脑网络 娱乐休闲 行政地区 心理分析 医疗卫生 精选 知道专栏 知道日报 知道大数据 知道非遗 用户 知道合伙人 芝麻团 芝麻将 日报作者 知道之星 机构合作 开放平台 品牌合作 知道福利 财富商城 特色 经验 宝宝知道 作业帮 手机版 我的知道 广...

20世纪50、60年代中国护照上外文的演变史代表着什么
答: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话剧是取得重大突破并有着重要成就的艺术门类之一。在四大文体中,诗歌、散文、小说古已有之,而话剧则是道道地地的舶来品。话剧,作为一种西方戏剧形式,19世纪末经由西方侨民传入中国:1866年上海西人业余剧团建立了第一个正规剧院——上海兰心剧院,每年公演数次。以后上海又出现了“东京席”的小...

从20世纪50年代‘解冻电影’到80年代‘生活电影’前苏联电影有怎样的发...
答:《第四十一》是50年代后期苏联电影全面创新的一个发端,从这部影片开始,一个崭新的,在苏联电影史中被称为“苏联电影新浪潮”的时代来临了。 在这以后不到10年的时间里,苏联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导演。在他们的努力下,苏联电影在内容的深度、题材的广泛、形式的革新以及风格样式的多样化上,都有了极大的突破,电影艺术...

中国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接受西方挑战的?
答:1、科技落后,当八国联军占领紫荆城以后发现了他们作为臣属国时进贡的火药,估计是他们都不知道怎么用。2、民族内部矛盾,当外国人和清政府打仗的时候,很多人都在看热闹,看洋人怎么打满人,那时候的汉人并没有真正的把清政府当成自己的政府,只是在当洋人屠杀百姓以后他们才开始反抗的。3、世界已经成为...

为什么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
答: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社会主义的发展遇到过几次大的挫折。如1871年巴黎公社失败后,反动势力一面残酷镇压、迫害无产阶级,一面对第一国际和社会主义思想大肆攻击,加上巴枯宁分子的破坏,第一国际宣布解散;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第二国际内部机会主义泛滥,导致国际工人运动的分裂;20世纪50年代...

法理学在我国是怎么样发展的
答:从近年来的研讨看,法治仍然是我国法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而且与现实相联系。关于法治的理论讨论涉及一些新的内容,呈现出新的动向。 第一,法治与社会和谐、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与坚持科学发展是党中央近年来提出的重大决策。这些决策对于法治建设及其走向具有重要意义。从建国以来法制建设的历史看,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