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的由来是什么?

作者&投稿:蛮帖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天气预报的由来是怎样的?~

天气和气候的冷暖、风霜雨雪的变化,对人们生活、生产实践是再重要不过的事。穿衣、走路甚至居住,都免不了要看天行事。

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人们与天作斗争,与地作斗争,逐渐掌握了气象方面的一些知识,根据物象、天象来预测天气。

远在3000年前的商代,我国就用甲骨文来记载关于刮风、下雨、旱、涝等的天气情况了。这是公元前1217年商代甲骨文的气象记录,上面的文字是:癸亥卜,鼎(真)旬。三月。乙丑,夕(夜),雨。丁卯,明,雨。戊(辰),小采日,雨,风。己(巳),明,启(霁)。壬申,大风自北。

对于天气现象产生的原因,我国古代人民对一些现象作了解释。《庄子》一书中说:“大块噫气,其名为风。”这说明风是由于空气的流动而形成的。南宋的朱熹对雨的产生作了解释:“气蒸而为雨,如饭甑盖之,其气蒸郁而汗下淋漓。”他还说过露不是降落的。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说:“露者,夜气着物而润泽于道旁也。”

我国古代的史书以及各地的地方志上,都有较详细的气象记录。从汉代以来,就记录了大旱、大寒以及霜雪冰雹等特殊的气象,特别是各朝的首都一带地区更为详细。

我国很早就使用气象仪器来观测天气状况了,是最早发明风向计和雨量器的国家。东汉的张衡在公元132年发明了候风地动仪。它立一根5丈(约16.7米)的高竿,竿上装一只可以转动的铜鸟,根据铜鸟随风转动的方向,就可以看出是什么风向了。这同12世纪外国书籍上记载的候风鸡相似,比铜鸟的记载要晚1000年。

我国古代还有一种风向旗,在旗上系着小铃,挂在高竿上。看看旗被吹向的方向,就知道吹的是什么风。这同现代的风向袋相似。

我国最早使用了雨量器。在1247年宋代的《数书九章》中有记叙。雨量器大小统一标准,圆筒直径14厘米,并有铜制的量雨标尺。

但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除了使用少数气象仪器外,主要依靠物象、天象来预报天气。

到了17世纪,科学家发明了气压计和温度计,而后又相继发明了温度计和风速仪,这样就可定量测定某地的天气状况了。

气象工作中最重要的天气预报是怎样诞生的呢?1854年11月14日,风暴突然袭击黑海,风速达每秒30米,海上掀起巨浪,英法联军舰队正在海上协助土耳其同俄国作战,几乎全军覆灭。后来,法国军队的作战部要求巴黎天文台台长勒佛里埃研究风暴的来龙去脉。他分别写信给各国的天文、气象工作者,要求他们提供这次风暴发生前后几天里的气象情报,收到了250封回信。根据这些报告分析,原来这次风暴来自大西洋,自西向东吹向黑海,出事前两天,西班牙和法国首先受到影响,如果那里设有气象台、站,而那时已有了电报,如果把风暴的消息早日电告英法舰队,就可以减少损失。

1855年,勒佛里埃在法国科学院作报告说,如果建立了气象站网,用电报集中到一个气象总台,分析绘制成天气图,就可能推断出风暴的行踪。当时,社会上需要有关气象消息,法国于1856年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正规的天气预报服务系统,这比用谚语作预报又大大前进了一步。

1856年,巴黎的气象局每天都印制出当天的天气图。1863年开始,在报刊上开始刊登天气预报。很快,在欧洲其他国家也开展了气象工作,从1914年开始,又将各国资料汇集在一起,绘制出全欧洲的统一的天气图。

到了20世纪40年代,无线电探空仪被发明和应用后,从此除了同时汇集的各地气象站、台的地面资料,又增加了高空气象资料。有了高空天气图,就出现了气压场为中心的长波理论和气压系统的发展理论,它可以作出未来3~5天天气状况的预报。

挪威气象学家维·比扬克尼斯首次尝试把天气预报问题变成数学问题,由于工作十分艰巨,没能实现。后来,英国数学家里查逊组织人力,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算出24小时的预报。由于计算过于简单,效果也不好。里查逊说,如果要同天气“比赛”,每天大约要几万人日夜不停地计算才行。从此,就再没有人去用数学来求解计算了。

电子计算机出现了,计算速度真神。几万人一天的工作量,用电子计算机来计算,只要几分钟就解决问题啦。从此,气象学家越来越完善了预报方程。在方程中,既考虑到大陆,也考虑到海洋;不仅考虑到平原、高山,还考虑到高空。20世纪50年代起,气象学家实现了一种新型的预报方法——数值天气预报。它完全由电子计算机计算作出预报。它既可以测算未来12小时、24小时、48小时的短期天气,也可以预报5天、10天、15天的中期天气。气象学家甚至利用新发现的大气中的一种特长的慢波,通过精密计算预报未来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天气。

华沙大学的波兰科学家在进行国际气象规划的研究工作中,为近500年天气异常性规律的预测,研制了一种数学模拟器。根据气象学家近200年积累的大量气象学资料和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他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运算,并揭示了有规律的温度变更和降水变更量,其中温度周期数为11年、22年、90年和220年;降水量变更周期为11年、22年、75年和230年。这些周期数与太阳运动情况密切相关。他们作出了未来500年的气候预报(只适应于东欧各国);最冷的冬天在2001年、2504年、2247年和2492年;特别温暖的冬天是2151年和2360年。最酷热的夏天在2027年、2138年、2218年、2398年和2478年;凉夏在1997年、2078年、2168年、2257年、2347年和2435年。近100年内降雨量最多的年份是在1998年。



19世纪的一场海战,使天气预报问世。那是1854年11月14日,英法联军与俄国作战。在黑海上英法联军舰队正在进攻,突然出现暴风雨。顷刻间英法舰队被狂风恶浪毁于一旦。

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命令巴黎天文台展开调查。

天文学家勒威耶搜集了各种气象资料,终于弄清事实,并呈报给国王。

他指出,有一个低气压转移到东南方向,行至黑海时,酿成这次灾难。

后来,勒威耶提议建立一个气象观测网,预测出可能发生的天气情况。这就是最早的“天气预报”构想。

不久,法国和英国正式开展天气预报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天气变化教案
答:1.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搜集和天气、天气预报相关的资料。 2.让学生通过网络或查资料,搜集不利于人们生活的天气资料和与天气变化相关的生活谚语。 一、导入新课 (让大家欣赏视频“央视天气预报”。) 老师:同学们,大家是不是很熟悉这段视频呢? 学生:(略) 老师:大家知道这是什么视频吗?谁知道给大家说一说。 学生...

世界气象日的由来
答:唤起人们对气象工作的重视和热爱,推广气象学在航空、航海、水利、农业和人类其他活动方面的应用。自世界气象日成立以来,世界气象组织为国际社会的经济发展,协助各会员气象部门提供及时、准确的天气预报、警报提供了服务,也为区域乃至全球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迷你世界雨林道具天气预报器介绍
答:获取方式:天气预报器通过热带雨林的主线剧情中探索开启大神庙,在来到神庙顶端的时候可以获取,神庙顶端石头与神器都是悬浮的状态,作为剧情里比较悬疑的消失的文明,探索神庙和解谜神器其实就是这个剧情的存在意义。神器由来:实际上,这个天气预报器是古文明祭祀的时候用的,其实迷你世界里热带雨林地图的出现...

气象节是什么样的节日,有什么庆典?为什么以前未听说过?
答:发展成型 到了2000年时,就已经有65个国家的130个电视台参加国际气象节了。我国最早的气象台是1872年建成的上海徐家汇观象台,和即时系统预报。气象发展 概况 我国最早的气象台是1872年建成的上海徐家汇观象台。不过,当时的天气预报只有“全国风向不定、天气多变、可能有雨”等既模糊又简单的内容。1980年7...

氢是什么
答:氢是一种化学元素,化学符号为H,原子序数是1,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一位。它的原子是所有原子中最细小的。氢通常的单质形态是氢气。它是无色无味无臭,极易燃烧的双原子的气体,氢气是最轻的气体。它是宇宙中含量最高的物质. 氢原子存在于水, 所有有机化合物和活生物中.导热能力特别强,跟氧化...

3~4级风是大风吗?
答:风速是风的前进速度。相邻两地间的气压差愈大,空气流动越快,风速越大,风的力量自然也就大。所以通常都是以风力来表示风的大小。风速的单位用每秒多少米或每小时多少公里来表示。而发布天气预报时,大都用的是风力等级。历史由来:在一千多年以前的唐代,我国人民除了记载阴晴雨雪等天气现象之外,也有...

什么是"蝴蝶效应"?什么是龙卷风?
答:一、蝴蝶效应的由来蝴蝶效应来源于美国气象学家洛仑兹60年代初的发现.在《混沌学传奇》与《分形论——奇异性探索》等书中皆有这样的描述:“1961年冬季的一天,洛仑兹(E.Lorenz)在皇家麦克比型计算机上进行关于天气预报的计算.为了考察一个很长的序列,他走了一条捷径,没有令计算机从头运行,而是从中途开始.他把...

中国钟南山爷爷的名字由来?
答:钟南山于1936年10月20日出生于南京中央医院,钟南山的父亲钟世潘和母亲廖月琴为他们的头一个儿子起名叫钟南山。当时,南京中心医院位于南京中山以南。它以南山命名,这不仅对应了孩子的出生地,也包含了许多美丽的含义。古人留下了“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仁者长寿”的名言。山的名字蕴含着仁寿的祝福,...

十二个月打雷谚语的由来
答:但这些古老的谚语依然承载着人们对自然的理解和记忆,是我们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谚语并不是科学的预测方法,其准确性无法得到保证。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依靠科学的天气预报来做出决策和安排。然而,了解这些谚语的由来和含义,对于我们理解传统文化和历史背景仍然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