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别姬,冲冠一怒为红颜,霸王别姬具体是个怎样的故事呢?

作者&投稿:扈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霸王别姬指西楚霸王项羽战败后与其宠妃虞姬诀别的历史故事。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霸王项羽在和汉高祖夺封建统治权的战争中,最后兵败,自知大势已去,在突围前夕,不得不和虞姬决别。

霸王别姬的故事楚汉相争,诸侯多叛楚归汉。汉王听从张良等人的计策,与诸侯会合击楚。当时楚王屯兵垓下,兵少食尽,被汉王军队重重包围。霸王项羽夜不能寐,忽听四面楚歌同时响起,原来此为张良的计谋。他知道项羽军士都是楚地人,于是便命汉军高唱楚歌,以动摇楚军军心。

项羽听后大惊,叹道:“难道汉王已经得到楚地?怎么他军中楚人这么多?”于是起床,在帐中饮酒。霸王有宠姬虞姬和乌雅骏马,乃慷慨悲歌,他唱道:“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雅不逝,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虞姬和歌而舞,霸王见此情况,自知将败,泣泪数行。左右见霸王别姬也都凄然泪下,莫能仰视。项羽和刘邦为了争夺天下而起的“楚汉之争”,项羽的妃子叫虞姬,好象是最后一场战役了,然后楚王项羽那方可能都知道自己输了,那天晚上都唱着楚歌---四面楚歌!

而项羽自己与虞姬喝酒唱歌,然后好象虞姬被他说的自杀了---有一首歌,只记得“虞姬虞姬奈若何”!在最后项羽自己也在一条什么河边自杀了!所以有了李清照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诗句!而后人就根据这个而写了霸王别姬。

霸王别姬历史典故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雅不逝。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闯,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有美人名虞”,但是并没有以后世流传的“虞姬”其名称;直到唐《括地志》等书才出现“虞姬”其名。当然,“姬”只是代称,并非虞姬的本名。五代时期的词牌名则干脆以“虞美人”嗯之。

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说:“司马迁据《左氏》、《国语》,采《世本》、《战国策》,述《楚汉春秋》,接其后事,讫于天汉。”

其中《楚汉春秋》一书乃汉初陆贾所着,至南宋时亡佚。毫无疑问,司马迁着《史记》时参考过《楚汉春秋》一书:“盖司马迁撰《史记》据《楚汉春秋》,故其言秦、汉事尤详。”(王利器)可是,《楚汉春秋》中记载的“美人和之”的和歌,注重细节兼好奇的司马迁却没有录入《史记》。唐张守节《史记正义》从《楚汉春秋》中引录了这首和歌:歌曰: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妄何聊生。

一直以来,就有人怀疑这首和歌是后世的伪作,理由是秦汉没有如此成熟的五言诗。但是,

《汉书·外戚传》记录的戚夫人哀歌却已是相当成熟的五言诗:“子为王,母为虏,终日春薄幕,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女?”郦道元《水经注·河水》记录的秦时民谣也已是相当成熟的五言诗:“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柱。”因此,《楚汉春秋》所录的这首和歌并非伪作,应无问题。

《楚汉春秋》和《史记·项羽本纪》是“霸王别姬”故事的最早记载,二书都没有涉及虞姬的结局。以常情度之,虞姬不可能活下来,否则就不会有民间口耳相传的虞姬自刘情事,就不会至唐时尚有“项羽美人冢”的地望方位。垓下一战,四面楚歌声中,饮剑楚帐只能是虞姬唯一的结局。

扩展资料:

《楚汉春秋》和《史记·项羽本纪》是“霸王别姬”故事的最早记载。二书都没有涉及虞姬的结局。以常情度之,虞姬不可能活下来,否则就不会有民间口耳相传的虞姬自刎情事,就不会至唐时尚有“项羽美人冢”的地望方位。垓下一战,四面楚歌声中,饮剑楚帐只能是虞姬惟一的结局。

通说以为:“霸王别姬”故事,反映的是虞姬和项羽感天动地的爱情;楚霸王英雄末路,虞姬自刎殉情。这悲情一瞬,已定格在中国文学的字里行间,定格在中国戏曲的舞台上,成为中国古典爱情中最经典、最荡气回肠的灿烂传奇。

对历史事件的追根溯源,揭破真相,只能依赖于对原始文本的读解。仔细玩味虞姬的和歌,我从中发现了这个爱情故事的疑点。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典故霸王别姬



谢邀

电影《霸王别姬》主要围绕两位京剧演员半个世纪的悲欢离合,从两人的经历展现出对传统文化、人性以及当时社会每个人生活状态的思考等,期间经历了民国、抗战、新中国成立以及文革等上个世纪最重要的时间节点,从程蝶衣的悲剧人生,看出了时代风云的变迁。

传统文化:

许多人把京戏视为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是最能体现正宗中原文化的一种方式,一曲《霸王别姬》对京剧做了全方位展示。而电影则是选用了两位京剧演员作为基底,将他们学戏、唱戏到舞台表演一一展现了出来。

从那句“不疯魔不成活”中可以看出京剧文化的魅力,从影片中还可以看到20世纪初期北京的市井气息,街边各种小商小贩以及卖艺者,都可以看出当时中国社会的一种市井文化。影片中的建筑从四合院、花满楼妓院、老城墙等都展现了老北京的建筑风格。

人性:

一部跨越多个时代的作品,更能看出对于人性的思考,片中程蝶衣的一生经历了爱人的背叛、文革时期众人的诬陷、徒弟的反叛与欺凌等一系列人性的美好与险恶,本单纯地以为会和段小楼唱一辈子戏的程蝶衣,最终发现,师哥只是个普通人,他也要七情六欲,他也会选择背叛,相信一切皆美好的程蝶衣,在经历了无数糟粕后,最终选择了拔剑自刎。

社会的变迁:

对于程蝶衣来说,处在了中国最动荡的年代,期间经历了民国、抗战、新中国成立以及文革等一系列时间节点,他已经深深地陷入到了时代洪流中,如果没有能力被时代所淘洗,最终只能沦为牺牲品。

程蝶衣和段小楼从一代名角,从只给达官贵人献唱、到给日本军官演出再到京剧文化被时代抛弃,最终两人只能在废弃的剧院内独奏。片中还有多位配角来体现出这一点,袁四爷从一位达官贵人最终沦为刀下奴,当年叱咤京城的张公公到了新中国建立后只能沿街乞讨……

最后的程蝶衣对于世间已经厌倦了,经历了辉煌、动荡、得到、失去等一系列变故后,最终选择在戏中结束生命。



秦末农民起义军中的一支主力项羽军在钜鹿一战中,摧毁秦军三十多万,导致秦王朝的最终灭亡。项羽年轻勇猛,力大无穷,本领出众,手持丈八枪,座下乌骓马,出生人死,所向披靡。灭秦后,他仗持自己功高位尊,实力最强,自立为西楚霸王。他把秦统一了的中国又重新分封了十八路诸侯,他没有按战功大小、军事实力分封,而是按自己的意愿好恶而封,引起各路诸侯的不满。其中最具实力的是刘邦,被封为汉王,统管巴、蜀、汉中一带。这是秦王朝放逐囚犯的地方,汉军将士多是山东人,谁也不愿远离家乡到此边远的贫瘠荒蛮之地,兵将常有逃跑。
刘邦十分恼恨项羽,但他是个极有心术的人,听从谋士计策,养精蓄锐,乘霸王发兵攻打齐国的机会,出兵攻占关中,夺子霸王的土地,乘胜大举东进。楚霸王大怒不已,凭着骁勇善的军事优势,回兵大败刘邦,他们之间的战争打了整整五年。连续征战,士兵们疲劳厌斗,粮草不济,老百姓也无心耕耘,难过日子。项、刘二人终于被迫休战讲和,双方划定以咸阳的鸿沟为界限,东属楚地,西属汉地,各守疆界,彼此不再侵犯。项羽刘邦交换了文书,刘又要求项羽放回在战争中被楚军俘虏的父亲和妻子吕氏。项羽为人慷慨,立即放了这两个重要的人质,刘邦感激不尽。

第二年,刘邦突然背信弃义,利用项羽撤兵的机会,全力追击歼灭楚军。楚霸王勃然大怒,痛骂刘邦这个背信弃义的小人,迅速集结三十万人马,回击刘邦的汉军。他凭着手中一支丈八长枪和无比的勇猛,所向无敌,直杀得汉军汉将抱头鼠窜,迅速败退领地成皋,关上城门,叫战不出。

刘邦是个善于用智谋的人,手下又有一批足智多谋的军师和将军,他们决心联合齐王韩信、魏相国彭越等各路实力强大的诸侯一起合围项羽。刘邦还许下诺言:只要打败项羽,他将把临淄和大梁的土地划归韩信和彭越。各路诸侯得到许诺,更加拥戴刘邦,几支人马汇合一处,兵多粮足,声势浩大,一场围剿西楚霸王的战争就要开始。

刘邦首先拜帅的是足智多谋、能征惯战的韩信。他们第一个军事行动,就是用谋士张良的计策,乘楚军围攻固陵之时,悄悄派出五千精兵绕到楚军屯粮草的营地,放火烧毁楚军的粮库,埋下霸王项羽日后作战无有粮草供应的祸根。

项羽神勇无双,手下部将个个骁勇善战。如何设计将项羽调出自己的营帐阵地,误人一个有进无退的绝路,合围起来,全部歼灭呢?元帅韩信亲自带领谋士四处察看地形。终于选中在安徽九里山中,调兵遣将设下十面埋伏,同时又派出能言善辩的谋士李左车诈降,取得项羽的信任,引诱他进入十面埋伏的圈套。

霸王项羽拥有几十万人马,但兵力远不能与合围的刘邦大军相比,他决心深沟高垒,守住城池,不与刘邦的庞大军队正面作战硬拼死杀。何况江东是项羽起兵的地方,人心归向霸王,只要耐心坚守阵地决不贸然出击,一两个月后,汉军粮草接济不上,必会不战自退。然而项羽最大的遗憾是身边没有聪明能干的谋土。

这天,项羽的伯父项伯面带兴奋匆匆报告,说是汉军中有个投降的谋士李左车求见大王,愿为大王效力。项羽正愁没有人为自己出谋划策,白天而降一个李左车,真是惊喜交加。何况这个李左车的遭遇人所共知:他曾在赵王驾前辅佐国事,不得重用;他投奔韩信,韩信受封齐王后,骄傲自信,凡有策划皆由自己决断,对帐下谋臣言不听,计不从,逃离者十有八九,自然李左车也难逃这种境遇。项羽对李左车很是看重,立即派人将他引进帐中盘问、考察,李左车恭谦谨慎,一副十分真诚的模样:“大王,我一身无依,四海为家,愿投麾下,如能得到大王信任,就是叫我以命相抵,我也愿意。”项羽对他言谈举止十分满意,然而目前两军正在交战,诈降的奸细太多,不可不防啊!项伯一旁直言相探:“两国交兵,不得不防诈降之人。”

“我不过是个谋士,又不能带兵上-阵作战,就是有什么计策,也只不过是说出来,由大家商议,听不听最后还在大王。至于您这边力量的虚实布置,韩信早有探报,根本不需要我冒杀头的危险诈降探听。大王倘若见疑,是臣两眼不明,误投其主,实为最大的愚蠢,莫若死在大王面前,以明心迹。”

说罢,李左车便往身边柱上撞去,被众人救下。李左车是个学识渊博的智者,霸王又见他赤胆忠心,自然也是想从他嘴里探听刘邦大营的虚实,就把他留在身边任用。

项羽大军坚守阵地,不予出击,整座大营静悄悄的,以逸待劳。这日探子忽然飞马来报,说韩信大军兵屯垓下,贴出榜文辱骂大王,细作抄来,献与大王细看。榜文写道,人心皆背楚,天意属炎刘,剑光生烈焰,要斩项王头。

项羽生性刚烈暴躁,点火就着,岂能容忍别人恶意取笑?!马上就要点兵去捉拿韩信,周兰等众将拼命拦阻:“这是韩信的诱兵之计,不过是写了这么几句狗屁不通的诗文,煽动大王怒火,您万万不可轻举妄动。”

项羽转身故意征求李左车意见。

李左车道;“韩信本是自大狂妄之徒,故意口出狂言,根本吓不倒大王。不过,依我看,您要保存自己的实力,也不能老躲着不动,您想韩信他们岂能久等不战,臼白让士兵和战马消耗粮草,他们见您久守不攻,必会转移力量去攻打您的领地彭城,如彭城失守,您可就无家可归了。您若主动领兵出战,打了胜仗,自然可破刘邦汉军;若不能胜,您还可以退归彭城,此乃进可以战,退可以守的万全之策。不过,我是初来之人,不敢多话。”

李左车巧舌如簧,力排众议,左右逢源,处处有理,终于说服了刚愎自用的项羽主动出击,率领10万大军向垓下进发。

项羽重臣虞子期是爱妃虞姬的哥哥,对项羽忠心不二,他察言观色,早巳看出李左车心术不正,但项羽很难听取别人的看法,他万般无奈,只有去找妹妹劝说项羽回心转意。虞姬跟随项羽征战多年,不但美貌聪明,因自幼读书习剑,很能理解丈夫的禀性,常为丈夫分忧解难,项羽也能听她劝解。今日听哥哥所谈李左车之事,忧虑万分,暗暗着急:霸王这种独断专行、拒纳忠言的狂傲性格,日久必败于刘邦之手。

很晚,项羽才回到营帐安歇,虞姬见项羽面色阴沉,越发小心伺候,为他脱盔解甲,轻声细语问他为何气恼。项羽说:“刘邦这个忘恩负义的小人,会合各路诸侯与我讨战,还四散揭帖毁谤孤王。”

虞姬乘机劝道:“用兵之道,在于知己知彼,若以一时气愤,草率出兵,恐怕刘邦汉兵势众,韩信用兵多诡诈,终非是大王之福啊!”“妃子之言,句句有理,孤若迟迟不敢出兵,岂不被天下诸侯取笑?”

“大丈夫能屈能伸,何惧别人耻笑?再说李左车伶牙利齿,底细并未摸清,需要多加小心为是。”

项羽攻心已定,连虞姬的苦口婆心也觉得烦躁啰嗦:“孤从起事征战,从未打过败仗。孤此番出兵,若不灭汉誓不回程。妃子不必多言,明日发兵,妃子随孤同行!”

虞姬怕惹恼项羽,不再多言,命人摆酒,伺候大王痛饮解忧。

第二天,楚营号角声鸣,旌旗招展,项羽登台,点齐各路兵马,准备出战。忽然天上乌云翻滚,刮起一阵狂风,将纛旗旗杆咔啦啦拦腰折断,项羽座下乌骓遍体抖战,蹦跳咆哮。众兵预感不祥,大惊失色,项羽爱将周兰劝道:“旗折马吼,于军不利啊!”

虞姬也劝:“今日出兵;望大王听从劝谏,方能百战百胜。”

项羽鼻子里哼了一声,他与刘邦交手七十次征战,从无败绩,今日,箭上弦,刀出鞘,出发在即,岂有退回之理?!

在此关键,李左车又乘势向霸王报告一个好消息:韩信好大喜功,聚拢来众多兵将,却不知拖累也太大了,眼看粮草接济不上,他已命令一部分军队返回驻地,汉王刘邦也领着一部分人马回了成皋,我们应乘此机会,加速行军出击汉军。项羽听此消息,进攻的决心更加坚定,立即带领大军快速向垓下进发。

项羽大军驻扎垓下后,心里也不踏实,派人急速去打探刘邦、韩信的退兵战况。探子回报说:韩信大营在九里山东边驻扎,各路军营相连,兵多粮足,声势浩大,并无退兵之意。项羽听后大惊失色,瞪着一双失神的圆眼大叫:“哎呀!我军已陷入重围!”

项羽急令寻找李左车,早已不见踪影。李左车诱敌深人埋伏的使命已胜利完成,偷偷溜回汉军大营复命。

韩信眼见鱼儿上钩,他又安排刘邦与项羽亲自对阵,第二天双方交战,项羽一见刘邦,格外动怒,破口大骂:“你这个毫无信义的小人,前者固陵之败,免汝一死,五年之间,未与你交锋,今日活该你撞到我的枪上,定让你必死无疑。”
刘邦闻言,毫不动怒,仍用言语刺激项羽;“孤与你斗智不斗勇,今日一战,管教你全军覆没。”

两军将士互相拼杀,刘邦佯败,引诱项羽追杀出数里以外,来封一座山口处,项伯恐怕有诈,提醒道:“大王且住,不要中了刘邦诱敌深入之计。”

项羽恍然大悟,勒住乌骓,传令退兵,大军忽啦啦转头退走。山头忽然有人高喊项羽的名字,正是奸细李左车:“大王请转来,汉室当兴,楚国当灭,大王已进入牢笼,何不趁此归顺,为臣李左车愿为引荐之人。”

项羽又见一个仇人,哇呀呀暴跳如雷,岂能罢休,转身呐喊:“众将官,给我追呀!”

刚转头的楚军又忽啦啦的再转过头来,不知死活的进入九里山口,钻进刘邦、韩信布置的十面埋伏,汉军得手,迅速围拢楚军。

项羽凭着掌中枪左冲右突,杀退一批又一批,杀退一层又一层,十万人马怎敌得过三十万人马精心布置的包围?万分危急中楚将军钟离昧、周兰冒死杀进重围,护住项羽突围出去,周兰不幸阵亡。

韩信布下的十面埋伏获得大胜,可惜项羽逃脱。

大败而归的项羽,走进营帐,脸色铁青,虞姬从没见过丈夫打败仗,心中十分难受。但她竭力克制情绪,安慰大王,从此他们决定坚决守住营地,不再出击,只待汉军无粮自会退兵。可是他们决没有料到,楚军的粮库早巳被汉军烧毁,连粮道都被截断,三军没有粮草,军心动摇,怨声载道。

有的说:“大王只会喝酒发火!”

有的说:“大王忠奸不分,只会上当受骗!”

有的硬要拼杀出去,总比呆在这儿等死强,

项羽此刻在帐中,一筹莫展,虞姬忙为大王摆酒解闷散心。几杯喝下肚,帐外一阵阵西风吹起,树枝唰唰作响,似有无数冤魂哭泣,项羽叹道:“此乃天亡我楚,非战之罪!”

虞姬听此话,预感不祥,见天色不早,伺候丈夫早早脱衣安歇,她心里不踏实,提灯出帐巡视。

月色正明,更深人静,夜风中隐隐约约传过来一阵极为熟悉的歌声,歌声却是从对面刘邦军营中传出来的,唱的都是楚歌。难道霸王的楚地已被刘邦占领了么?否则汉营中怎么会有人会唱楚歌,该不是刘邦征集楚地的楚国人充实了汉军?真令人忧虑重重。

汉军中传唱楚歌;正是韩信动摇项羽楚军军心使用的计谋,他使人故意教给汉军唱楚人家乡的歌曲,熟悉的乡音惹起楚军儿郎思念父母,思念妻儿,思念家乡,也使他们误以为刘邦已占领他们的家乡。而自己困守垓下,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坐着等死,听着这些令人牵肠挂肚的乡音,楚军三三两两地开了小差,后来竟是整批溜走。

今晚,虞姬夜巡,才听见这些扰乱军心的楚歌,忙进帐唤醒大王,一同出帐细听,大王听到了楚歌,不由惊道:“敌军中多是楚人,定是刘邦已得楚地,孤无退路,大势去矣!唉!前者我项羽如何能取胜,因为各路英雄各自为战,孤家可以消灭一处,再占一处。如今各路人马聚集一齐合力来攻我,你我困在垓下,兵少粮尽,万不能守。孤决心再与那贼子交战,此番胜败难定,妃子啊,看此情形,今天就是你我分别之日了。”

虞姬听此言,早已泣不成声。

帐外乌骓哀鸣,项羽出帐,爱抚着伴随自,己出生人死的座骑,乌骓眼睛含泪,静静地看着主人。虞姬强做欢颜劝慰丈夫;“垓下之地高岗绝岩,易守难攻,只要我们按兵不动,候得机会,再图谋也还不迟。”

虞姬又把项羽劝进帐中,喝酒解闷,几杯酒下肚,项羽慷慨悲歌:

咳!想俺项羽呼!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虞姬跟随项羽多年,从没见过丈夫如此深切悲凉的歌声,自知与他团聚的时日无多,穿戴起华贵漂亮的衣饰,手持宝剑,边舞边歌:“劝君王饮酒听虞歌,解君忧闷舞婆娑,嬴秦无道把江山破,英雄四路起干戈。自古常言不欺我,成败兴亡一刹那,宽心饮酒宝帐坐!”

项羽饮酒消愁,忽然探马飞报:“大军压境,汉军分四路围攻。”

项羽立即披挂出帐,探马又报:“四面楚歌,八千子弟兵俱已散尽。”

项羽情知大势去矣!他催促爱妃穿戴战袍,快快随他杀出重围,这时候虞子期也来保护大王突围,虞姬不愿拖累项羽,镇静地叮嘱丈夫:“此番出兵,倘有不利,且退往江东,再图后举,望大王自己多多保重。”

猛不防,虞姬抽出项羽腰上佩剑,自刎身死。

项羽跨上乌骓,像受伤的猛虎,带着最后的八百子弟兵突围而出。天亮以后,汉军发现昨夜突围南逃的竟是项羽,韩信急令大将灌婴率五千骑兵追杀项羽。项羽一路急奔,已过了淮河,跟随左右的已不过百人。他们来到了淮南阴陵,面前有两条岔路,不知何去何从,向路边农夫问路,农夫打量眼前这位军爷,形貌狼狈,目露凶光,随手一指:“向左去便可。”殊不知左面是一片沼泽。等到项羽人马从沼泽中挣扎出来,追兵已到。

此刻项羽的兵将只有二十八人了,眼见五千人马围追上来,项羽自知不能逃脱,他依然毫无惧色地对部下说:“我起兵至今整整八年,打了大小七十余战,攻必克,战必胜,从未失败过。今天被困,我要三次冲击汉军,斩将夺旗,让你们知道天亡我也,非战之罪。”

说罢,大吼一声,跃马横枪,冲向汉军。汉军马上围拢上来,无人能挡得住项羽的丈八大枪,一员汉将被挑于马下,汉军竟被逼退数里,再次围攻上来,又被项羽斩杀了领兵的都尉及数百军士,项羽部下只损伤两人。

然而汉军人多势众,待项羽拼杀到乌江边上时,只有他血透征袍,单枪匹马了。浩浩乌江之上,岸边泊着一只小舟,这是韩信事先命人乔装渔夫,备好小船,去江边等候项羽。

过了江,项羽便能回到自己起事的家乡了,然而他宁死也不回了:“当初我带江东八千子弟兵渡江,西去打天下,一直发展到几十万大军,而今天,他们全完了!我有何颜面回去见江东父老乡亲!”

他跳下马来,这匹乌骓战马载着他出生人死,所向无敌,他请渔夫将马渡过江去,逃一条生路,乌骓哀鸣,拒不登舟,忽然扬蹄跳人江中,被波涛卷走。

追兵已到,汉兵汉将多得像蚂蚁抬螳螂一样一层一层围拢上来。项羽瞪着一双电光闪烁的眼睛,拔出宝剑,大步迎敌,,汉军竟无一人敢近他身前。项羽忽然看见汉军中有个熟人,正是叛楚降汉的部下吕马童:“吕将军来得正好,听说刘邦为了买我的人头,赏千金,封万户,好,孤将首级割下,赐给你,请功受赏去吧!”

汉军兵将吓得连连后退,项羽自刎而死,两眼圆睁,死不瞑目。

刘邦率军赶到,立即传令:“项羽既死,尸首不可损坏,葬以诸侯大礼。”

项羽死时,年仅三十一岁。(伍明)

电影《霸王别姬》主要围绕两位京剧演员半个世纪的悲欢离合,从两人的经历展现出对传统文化、人性以及当时社会每个人生活状态的思考等,期间经历了民国、抗战、新中国成立以及文革等上个世纪最重要的时间节点,从程蝶衣的悲剧人生,看出了时代风云的变迁。

垓下兵败,自刎殉情,可悲可叹。不管是不是真的,这已然定格于中国人的认知中。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凄美的爱情悲剧
答:阿娇想恢复昔日的专宠,就以黄金百斤请司马相如作《长门赋》呈献武帝,企望复得宠幸。典出司马相如《长门赋》。2、吴三桂与陈圆圆--冲冠一怒为红颜 吴三桂是明军将领,手握重兵在山海关防御清军的入侵。陈圆圆本为姑苏名妓,因其美丽而被吴三桂收为宠姬。李自成的部下刘宗敏攻入北京,掠走了陈圆圆。本...

史上最相爱的十个人是谁?
答:王羲之 郗浚(东床快婿)晋朝的。 梁山伯 祝英台(确有其事)晋朝的。 松赞干布 文成公主(最成功的政治婚姻之一)唐朝的。 李隆基 杨玉环(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唐朝的。 韩世忠 梁红玉(擂鼓战金山)南宋的。 吴三桂 陈圆圆(冲冠一怒为红颜)明末清初的。 周恩来 邓颖超(这个应...

请问 霸王别姬的意思是什么?
答:【3/2.霸王别姬历史】 特点:汤汁清澄,味鲜醇厚,鸡、鳖肉质鲜嫩酥烂,营养丰富,为宴席肴撰中之上品 原料:光仔鸡500克、活鳖450克、鸡肉茸50克、熟...如果这是激将之辞,以自己不愿苟活激励项羽继续战斗,那麽项羽和诸将的反应就不应该是“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而应该是怒发冲冠,决一死战。这里我们...

霸王别姬全文翻译
答:但是项羽并没有一尺一寸可以依靠的权位,只不过奋起于民间,三年的时间,就发展到率领五国诸侯一举灭秦,并且分割秦的天下,自行封赏王侯,政令都由项羽颁布,自号为“霸王”。虽然霸王之位并未维持到底,但近古以来未曾有过这样的人物。待到项羽放弃关中要塞而眷恋楚地,放逐义帝而自立为王,反怨恨王侯们...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凄美的爱情悲剧?
答:阿娇想恢复昔日的专宠,就以黄金百斤请司马相如作《长门赋》呈献武帝,企望复得宠幸。典出司马相如《长门赋》。2、吴三桂与陈圆圆--冲冠一怒为红颜 吴三桂是明军将领,手握重兵在山海关防御清军的入侵。陈圆圆本为姑苏名妓,因其美丽而被吴三桂收为宠姬。李自成的部下刘宗敏攻入北京,掠走了陈圆圆。本...

古代最毒三绝妹妹分别叫什么
答:相传赵飞燕又轻又软,身材袅娜,娇小可爱,跳起舞来禁不起一阵风,皇帝制了水晶盘让她起舞,又专门制了七宝避风台怕她被风刮了去。唐代大诗人李白“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可见赵飞燕可以与杨玉环并称“环肥燕瘦”不是没有道理的。五、“冲冠一怒为红颜”之陈圆圆——最艳三绝...

吕布在历史上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貂蝉真的爱他吗?
答:从后来的历史发展我们都知道,貂蝉在董卓与吕布两人之间周旋,让两人为了争夺自己而争风吃醋,最终反目成仇,吕布冲冠一怒为红颜,斩杀义父董卓,貂蝉也顺理成章和吕布在一起,成就了一段将军美人的佳话。不过以上都只是这个故事的一面罢了,以貂蝉的角度而言,她最终选择和吕布在一起,更多的不是爱情,...

“霸王别姬”这个算是中国古典文学吗?还是真实的?
答:二、“霸王别姬”于史无据,只能归为古典文学。根据《史记》《汉书》等正史记载,并未能发现任何“霸王别姬”的线索痕迹。项羽兵败垓下,带领八百骑兵深夜突围,经过一场鏖战,终于冲出刘邦的包围圈,来到乌江边。但刘邦的部队穷追不舍,不杀掉项羽不罢休。项羽怒发冲冠,几次回身与汉军厮杀,“大呼驰...

讲几个类似于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历史典故来
答:三国吕布为美女杀义父

《霸王别姬》文言文翻译是什么?
答:原文 《霸 王 别 姬》司马迁 项王军壁垓下, 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 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 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抗慨, 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难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