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汉宣帝刘询一直被人低估了?他有哪些功绩?

作者&投稿:佛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汉朝四百多年历史上,出现了不少惊才绝艳的明君。只不过,无论他们有多么闪耀,总会被一个人的光芒所掩盖。他就是执掌天下54年,一扫汉朝立国后对北方游牧民族的颓势,将不可一世的匈奴打得满地找牙的汉武大帝刘彻。有刘彻这位堪称“千古一帝”的皇帝存在,其他帝王也只能甘拜下风了。
不过,虽然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特别是在军事领域取得了彪炳千古的成就,诞生了卫青、霍去病这样名垂青史的将星。同时,武帝时期文臣队伍也人才济济,桑弘羊、张汤和金日䃅等治国之才为帝国殚精竭虑,君臣一心之下,缔造了强大的汉武盛世。然而,此时的西汉王朝,并没有达到巅峰。最终完成这一成就的,是另一个长久以来被低估的皇帝,他就是汉武帝的曾孙汉宣帝刘询。
得益于如今的影视剧,刘询的事迹早就家喻户晓。许多人知道他的身世很凄惨,祖父卫太子刘据在“巫蛊之祸”中被老年昏聩的汉武帝逼死,刘询的父母也无辜遇害,只剩下他幸免于难,却在监狱和市井中度过了童年。身为皇室贵胄,早年名为刘病已的汉宣帝,却没有过多少好日子。也正是这样的经历,把他从一块璞玉锻造成才,开启他之后的一段传奇经历。
17岁时,受尽了磨难的刘询在权臣霍光的扶持之下继承皇位。一朝从囚徒成帝王,看似命运逆转,他的处境却极为尴尬。当时的霍光权倾朝野,气焰熏天,他只是将刘询当成了傀儡。势单力孤的刘询,在这种情况下只能选择妥协。即便如此,他也有自己坚持的地方。他即位不久后,不顾霍光与其党羽的威逼,顶着巨大的压力,册立相濡以沫的妻子许平君为皇后,谱写了古代帝后之间一段浪漫的爱情故事。
从这件事上,足可看出刘询的情深义重。年少时的苦难岁月,没有让他堕落,反而让他成为了好人。历史无数次告诉我们,身为皇帝,还要做个好人,是会吃大亏的。然而,刘询用他的行动证明,他是一个例外。刚刚登基的刘询,最先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与霍光周旋。要知道,经过多年的经营,霍氏家族中人大多身居高位,朝中亲信遍布,势力盘根错节,俨然是外戚第一家族,有霍光坐镇,极难撼动。
刘询深知霍光的能量,所以除了那一次册封皇后的事情外,朝中大小事务都交由霍光决断。霍光虽然权利欲望极大,不过也堪称一代能臣,在双方的忍让之下,君臣之间合作还比较愉快。大汉帝国自汉武帝末期出现的混乱局面也出现了极大的好转。就在登基的第六年,刘询终于熬死了霍光。刘询抓住这个机会,马上任命魏相为丞相,提拔了一批自己的亲信,由此架空了霍氏一族的权力。之前嚣张无比的霍家,受不了地位下降造成的心理落差而造反,最终被刘询平定。
就这样,在登基近十年后,刘询终于彻底掌控了汉朝江山,得以尽情施展他的治国理政才能。17岁即位,25岁亲征,总共在位25年的刘询时间非常紧凑,他却在帝王这个位置上,交出了无数帝王为之汗颜的出色成绩单。
汉武帝一生最值得大书特书的功绩,就是实现了汉朝与匈奴实力的逆转。不过,顽强的匈奴人在遭受重创之后,到了刘询即位初期再次崛起,屡屡犯边。面对这个老对手,刘询力排众议运筹,发兵十六万,共五路大军征伐匈奴,发动了汉朝四百年间最大规模的对匈战争,把匈奴人追得亡命天涯,逼得呼韩邪单于不得不主动臣服,此后汉匈四十多年无战事的局面。
汉宣帝当政时期,为人称道的一大成就就是以一个有为帝王的高瞻远瞩,设立了西域都护府,这一措施不仅将西汉帝国的疆域扩展到了最大,也将西域这片广袤神秘的土地,正式纳入中华民族不可分割领土的一部分。汉宣帝仅凭此功绩,就足以名垂青史,奠定他不世出帝王的英名。而他,做到的不仅于此。
除了军事之外,汉宣帝在政治上选贤任能,整顿吏治,使得宣帝一朝人才济济,丝毫不逊色武帝时代,麒麟阁十一功臣更是彪炳史册。经济方面,宣帝主张轻徭薄赋,抑制兼并,发展农商,粮食价格达到了汉朝最低水平。经过短短二十多年的治理,刘询就以自己的努力,让西汉朝吏治清明,经济繁荣,四夷宾服,国力达到了鼎盛,比起汉武帝时期还要更胜一筹。
汉宣帝也因此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治世:“孝宣中兴。这位低调的帝王,比起他叱咤风云的曾祖父汉武帝,可以说丝毫不逊色。正所谓不负高祖,不输汉武,是对他最好的评价。而千古明君这份沉甸甸的荣耀,他足可以当得起。

刘彻为什么不善待刘询?
答:说到汉朝的刘彻其实关于他的争议也非常的大,有人说他功绩很大,有人说他对老百姓也不行,反正各说个有礼了,最后再看看刘询,小编以为刘询是刘彻的什么同辈的人会抢他皇位了,其实刘询是刘彻的曾孙子啊,这其实隔绝了好几代呢,但是刘彻这个人却一直不能善待刘询这个人,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

汉宣帝的名气,为何会比汉武帝相差那么远?
答:提起汉宣帝刘询,或许不太喜欢历史的朋友不会了解,但如果提起他的别名“刘病已”,还是如雷贯耳。因为在某部古装剧当中,刘询就被称之为刘病已,其实这样的称呼方法也没有错。可是由此引申的问题就来了,为何刘询在历史中名气不大,而他的文治武功,经过许多历史专家所统计,比起汉武帝也不逊色太多...

汉宣帝刘询让西汉王朝达到了巅峰,为何刘询却不“火”呢?
答:汉宣帝在老百姓的认知中不“火”,但是在史学家的眼中汉宣帝是很“火”的。汉宣帝之所以知名度低是因为他不像其他人物那么具有讨论的价值。比如说隋炀帝,有人觉得他是明君,有人觉得他是暴君,千百年来一直都在讨论这个问题,隋炀帝才能为众人所知。再加上一些影视剧需要这些争议性人物出场,所以...

汉宣帝刘询为什么贡献很大却名气很小
答:说到汉宣帝刘询,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刘询的崛起虽然时霍光扶持的,但是他在位的时候确实是功不可没,而且对内也时减轻人民的负担。同时还恢复发展农业生产,爱惜民力。就是这样一位贡献很大的皇帝,为什么在历史上却名气很小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首先,第一个方面就是因为与珠玉在前,汉武...

大家觉得汉宣帝是不是给严重低估了
答:帮助的人:4707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汉宣帝刘询(公元前91年4月7日—公元前48年1月10日),本名刘病已,字次卿,西汉第十位皇帝。汉武帝的曾孙,戾太子刘据的长孙,史皇孙刘进的长子,生母为王翁须。汉昭帝元平元年(前74年),汉昭帝驾崩,由于无嗣,大司马霍光拥立的昌邑王刘贺在即位的27...

汉宣帝开创了西汉最鼎盛的时代,为何名气却很低?
答:但是两个人有一点大不相同,就是对待儒学的看法。其实汉武帝本身并觉得儒学多好,只是为了和窦太后争权,故意唱的反调,才搞出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口号,但是多亏了汉武帝这个举措,让儒生重获新生,一反被窦太后压制的局面。但是到了汉宣帝这里,他并没有多看重儒术,也不认为儒术能治国,所以他在...

此人刚出生就被关进大牢,遇到贵人化险为夷,17岁称帝并开创盛世_百度知 ...
答:西汉时期,一位名副其实的皇室成员,因祖父谋反之事牵连,刚出生就被关进大牢,两次面临生命危险,幸好遇到贵人才化险为夷。多年后,17岁的他登基称帝,并开创一代盛世。他不是别人,正是功绩比肩秦皇汉武,却又容易被人忽视的汉宣帝刘询。汉武帝前期英明神武,晚年迷恋上长生不老术,而且猜忌心越来越...

汉宣帝的影响力和名气为何远远不如汉武帝呢?
答:汉宣帝刘询,本名刘病乙。他是戾太子刘据之孙,汉武帝刘彻曾孙。汉武帝晚年时发生巫蛊之祸,戾太子被奸臣江充害死,汉宣帝流落民间。武帝临死时,指定幼子刘弗陵为继承人,奉车都尉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刘弗陵死而无子,霍光最终选定戾太子流落民间的孙子,刘病乙为皇帝。霍光死后,汉宣...

汉宣帝刘病已将西汉推向巅峰,超过汉武帝时期,为何知名度不高?_百度...
答:同样,在宣帝皇帝登基的早期,国家掌握在霍光手中。汉朝的宣帝皇帝只是一个不知名的“傀儡”,自然不会在史书上留下太多的墨迹。起初,汉武帝创造了一个繁荣的西汉王朝,这个王朝受到当时世界的景仰和后代的向往。作为国家的实际第一继承人,汉宣帝可以说是在汉武帝的基础上建造了高层基础。汉宣帝非凡的...

汉宣帝将西汉推向巅峰 汉宣帝的声望为何比汉武帝还低
答:西汉的全盛时期,出现在汉宣帝刘询(即位前名叫刘病已)在位期间,这一点是公认的;但如果说在历史上的知名度,两汉的代表毫无疑问是汉武帝。所谓“秦皇汉武”,即使纵观两千多年封建史,汉武帝刘彻也是顶流的帝王;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文治武功”这一评价,会让人们第一个想到他。(千古一帝的标签,当然首先对应秦始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