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国时期就有电了,为何后来又点了40年煤油灯?

作者&投稿:门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电力如今已经成为人类发展的必须品,不管是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还是人们的生活,电力已经完全渗透进了人类的生活中,现在已经没有人能离开电了。我们如今的生活需要各种电器,出行需要各种电器,社交需要各种电器,我们已经完全离不开电力了。

电力的发展历史其实也很长久。其实早在民国时期,电力就已经存在在当时的社会中。可是因为当时电力设备比较落后,电力技术也不先进,电费也是非常的昂贵的,所以人们并不是很多人都能使用上电。

因此,有了电力之后,煤油灯依然存在在社会中长达40年之久。好在如今电力发展迅速,已经是人人都用电的时代了,煤油灯也彻底被我们留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初次见电灯,电力发展却因为时局而夭折

电力其实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在我国出现了,早在民国时期,电力就已经由外国引进到我们中国。我国的第一家电厂,就是由外国人所建,我们与世界电力的发展几乎是同步的。

18世纪末,英国人将电力引进中国,并且在上海点燃了我国的第一盏点灯。在那个思想落后,知识匮乏的年代,人们看到电灯比起煤油灯更亮,而且还能一直亮着不被风吹灭,充满了好奇。面对这样新奇的事物,人们都是充满了好奇心的,

可是在当时的年代,时局非常的动荡,尽管电力技术已经引进中国,但是第一家发电厂却是在三年之后才建成。在上海外滩,通过发电厂发电,人们点燃了点灯,将外滩装饰的非常的美丽,优雅。



只不过很可惜的是,即使是又发电厂和电力技术,这些都不属于中国人,英国人通过这样的技术引进,来达到控制我们发展的目的。外滩上的灯火通明,吸引了无数人观看。

尽管对于电灯,中国人当时都非常的感兴趣,但是因为电费非常贵,所以用电的人还是非常少。没有了效益支撑,更没有技术支撑,中国的发电厂最终还是倒闭了。

其实中国人并不是都甘心做傀儡的。那个时候我们已经开始研究电力技术,争取让自己能够拥有电力设备。最终在清朝时期,慈禧创办了发电厂,这也是我国电力事业发展的一个开端。

尽管在之后的日子里,不管时局非常混乱,电力技术依旧发展的非常不错,甚至电力设备已经不用仅仅是照明的功能,已经是每个家庭的必须品了。但是在当时的中国,还是有很多的地方发展不明显,所以在这之后的40余年,煤油灯一直存在。



小小煤油灯,曾是点亮黑夜的一抹光明

煤油灯也被称作水油灯。一直到上个世纪70年代,煤油灯还依旧存在于比较偏远的乡村。在当时的那个年代,电力设备的技术并没有那么好,电力设备的铺设也没有那么的广泛,在一些乡村,人们依然用着煤油灯,这小小的灯光,就是照亮每个夜晚的明灯。

在电力不发达的年代,煤油灯存在了很长的历史。在那个时候,一盏盏小小的煤油灯在黑夜中像个跳舞的小人一样跳跃着火苗,每个家庭都因为这小小的煤油灯显得尤为的温馨。在以前的那种生活环境中,每一盏煤油灯,都是每个家庭幸福生活的象征。



相信曾经在那个年代生活的人,都对煤油灯有着很深的情结,曾经发生在煤油灯上的故事也一定很多很多。这是属于煤油灯的存在的意义。小的时候,我们一定通过煤油灯做过游戏,也在煤油灯下读过书,学过习。

煤油灯在那个年代,作为每个家庭的必需品,其实也有这不好的地方。例如在点燃煤油灯的时候,就有失火的危险。

但是尽管如此,煤油灯依然存在在每个家庭中,其实并不是我们的煤油灯有多么大的魅力,而是确实在那个年代,电费实在太过昂贵,对于老百姓来说,这高昂的电费确实让人无法承担。



颗颗小点灯,中国人厚积薄发发展电力

其实中国比其他国家要早接触到电力。但是终因为当时社会时局的不稳定,我们并没有赶上发展电力的快车。更多的是人们接触了电灯过后,依旧迫于生活压力,使用煤油灯。用不起昂贵的电费,其实是每个家庭的现状。

甚至于有的家庭,连煤油灯都用不起。在那个时候,人们能够填饱肚子活下来,就已经是非常伟大的事情。

如今,中国的发展大家有目共睹。特别是电力事业的飞速发展,经过这么多年努力,不仅仅在城市里电力已经普遍应用,在很多偏远地区,人们也能够使用上点灯了。



随着新中国成立后,电力的飞速发展,完全的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幸福感。而且如今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电器了,不管是电视机,电冰箱,手机等等,这些生活中离不开的任何东西,都已经离不开电了。

电力发展的如此之迅速,也正说明了我国发展的日益强大。这一盏盏亮起的小小灯光,就像是我们在发展中取得的每一个成绩。

小结:

如今,对于我们来说,电力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我国的电力事业的发展,虽然在民国时期就已经存在了,但是我们却经过了积极漫长的发展。最终,我们还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追上了电力发展,彻底将陪伴了中国人40余年的煤油灯淘汰了。



是因为当时的电路还不是很完整,并且很多老百姓都用不起电。

因为社会上的资源是有一定的限度的,所以只能够用这样的方式来获得光明。

是因为当时只有权势比较高的家庭才可以用电,而一般的人家还是只能够烧煤油灯的,因为条件状况不一样。

民国时期经常有人“通电全国”,是怎么个通法呢?
答:而要回望民国年代的各类大事件,“通电全国”更是分量不小:比如1912年全年,“通电”次数就有33次,1913年有40次,1917年更暴涨到70次,其内容更涵盖当时政治舞台上各类劲爆桥段:唐继尧反对袁世凯称帝?熊希龄要反对清帝复辟?黎元洪要解散国会?直奉直皖要开打?卷袖子动手前,都要先通个电!拿今天...

1950年有电灯吗
答:在1950年早已经就有了电灯,早在民国时期就已经出现电灯了,从国外进去中国。从许多电视及电影中看出,那个年代的警察都已配备了,手电筒可想而知当时的电灯有多普及,人们在那时就已经使用上了电灯,已经是被人熟知的一个工具。一些旧时照明工具,在那时已经逐渐的被替代了。但在那些穷苦的地方,还是没...

民国时期经常有人“通电全国”,是怎么个通法呢?
答:在民国时期,人们经常通过电报这种通信方式来发布声明或宣言,这种方式被称为“通电全国”。电报作为一种迅速传播信息的手段,在那个时代具有极高的战略价值。学者周永明将其定义为:向多个接收人发送,旨在面向广大受众,通常公开发布或通过报纸传播的电文。“通电全国”在民国历史上的重要性不容小觑。例如,...

民国军阀混战,为什么失败的军阀通电下野后就可以全身而退呢?
答:民国期间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军阀失败者,往往通电下野后,就可以到租界和家乡当寓公了,没有任何人再会追杀,财产家人都没有人去动,更不会有人不死不休。这是为什么呢?民国军阀通电下野,通常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他的部队仍在。但因为政治因素或为了暂时躲避风头,宣布通电下野。这时候,他的...

在民国时期,我国民间电力靠什么提供
答:每日下午5时发电,第二天早上6时停电。所用燃料为南洋进口鸿基煤油,每月用量25吨。日军侵占九江后,停止发电,机器卖出。民国35年(1946年),乡人梁仲衡、刘根源、蔡义(龙山人)等四人合股开办九江复光电灯局。设备有一台6缸汽车头100多匹马力的内燃机,带一个6千瓦的电球,主要供街道照明及娱乐场所...

像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在民国,是怎么解决供电问题的,他们靠什么发电...
答:据我了解,上海最早的发电厂位于南市半松园路,花园港路,旧称电灯公司,附近有当时上海最大的火车站,上海南站,37年被炸毁,上海最早的有轨电车(约1900年左右)也在附近,后拆除。首先在民国时候上海没有现在这么大面积,现在的上海版图是1958年从江苏划了10个县以后的。其次以前用电除了小规模的...

中国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电的
答:特地运来了一台小型引擎发电机,从清光绪五年(1879年)8月17日至18日在上海外滩使用了两个晚上。清光绪八年(1882年)7月26日,英国商人开办的上海电光公司所属的乍浦路电灯厂开始发电,这是我国土地上正式发电的第一座电厂。在这座发电厂发电后第6年,津京开始办电,并在华北最早使用电力。

中国从有电开始民用电都是220v吗
答:并不是,清朝时期有110v,200v,交流单相110v,三相190v等。民国时期(1928年),政府才开始真正统一电压,并定为220v。新中国成立后沿用的这一标准电压(与苏联无关)

北洋军阀只要通电下野,为什么不会自取灭亡?
答:在北洋时期,军阀们经常发生火并,为了地盘打得不可开交。但是不论打得多凶,一旦有一方战败,那方军阀就会赶快发表下野的声明,如此一来就能保住一条性命,避免杀身之祸。通电下野,为何这么管用?众所周知,袁世凯让清政府下台,然后成为了民国的大总统。所以说窃取革命果实一词并不准确,毕竟是他逼迫...

民国时期,像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怎么解决供电问题,他们靠什么发电。_百度...
答:到上海突然就没有夜生活了 很不习惯 所以极力要打造夜上海文化 大兴土木 建造电站 (这里的电站 暂且是火电站 烧煤 污染极重 中国在当时有百分之九十的污染源是煤 )当时 所说的 夜上海 只是跟其它城市比较而言 上海的夜更亮而已 这些奢侈的老外 不但有恋光癖 还有恋物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