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几个关于数理化的问题。求大神帮助

作者&投稿:白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问个关于数理化竞赛的事情】~

随意选取,几门都行
数学多重于练习,要疯狂做题,见多识广,物理要多见模型,学会构建模型的方法,基本也没有问题,化学要多读书,知道得越多越能成功
省一的作用基本上只有保送资格,之后的保送生考试更重要,若能进省队参加全国比赛,会有很好的收获

学习经验请参考:

从浅入深成竹在胸--我的初三复习计划

我是一名应届的初三毕业生,回顾过去这不平凡的一年,我认为尽早制订好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并付诸于行动,从浅入深、由易至难、从熟到精、成竹在胸,才能在中考中稳定地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取得较理想的成绩。 需考的六门学科每门都很重要,不能因分值的高低而重“大三”,轻“小三”,要同等看待。而制订复习计划首先要清楚地了解自己学习的现状———既明白自己擅长的是什么,不擅长的是什么。擅长的地方要继续保持,并时常再巩固一下做到熟能生巧。不擅长的则一个地方都不可以漏掉,要全部都记下来,然后根据这些整理出来的条目一条一条解决,抓紧时间一点一点认真仔细地把这些“硬骨头”消化掉。把不会的变为擅长的,做到能灵活运用,不出任何差错。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学科,非常重要,而其重头戏当然就是作文了。写作文除了要把题目审清,此外材料也是关键。而这就在于对生活的仔细观察和平日的积累。能不能发现生活中别人发现不了的一些小事,能不能运用到作文中去,写出别人没有想到的、全新的内容,就可大大提高文章的得分率。当然,就算写老材料,可以在旧中出新,写出真情实感、让人感动,文笔老练,也不失为一篇成功的作文。我认为,平时还可以看一些好的作文选,并不是当故事书看,而是瞧一瞧别人的材料,别人的写作方法,写作特色、布局等,是如何把一件平凡的事讲述得生动有趣的,是如何让语句更紧凑、立意更高远的,是如何将主题加以深化的。这样做一下参考,把平时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身边的事多留心一下,多准备一些,临场就不会觉得无事可写而慌乱了。接着便是阅读理解。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成的,需要日久的积累和点滴的汇聚。平时每次做完了练习对完了答案,应该认真去体会,深入地了解什么样的问题应该怎样回答,掌握好一些解题技巧,联系全文、综合分析总结概括,解读作者写作意图,逐步提升自己的阅读水平,这样,抓住了文章的中心,题目也就一道道迎刃而解了。最后剩下的古文则完全要靠下苦工夫了。平时要多背多默,做到一字不漏、一字不添、一字不错,一分不失。解释也要字字落实,可以用一本本子做一下整理,多复印几份,每天坚持做一些。到考试前便已烂熟于胸,只要再看看每篇古文的文学常识,了解其中心思想,不必再多花时间去背啊默了。 解数理化的题目除了要心细,概念也很重要。我把中学里所有有关的概念全部整理出来一一背熟。我认为这样对解题会更有帮助。特别是化学,也经常会出一些概念性的题目。至于数学,我认为平时做练习时可自己总结出一些规律、公式(如RT三角形内切圆半径为a+b-c/2)。这样在做一些题目时便可省下很多时间,比别人就快得多了。还有就是要有一点钻研精神,我以前数学最后一道12分的题目总是做不全,但我并不放弃,认真努力地去想,多挑一些这种题目去练,这样才会做到不失一分。 英语单词非常重要,我每两天背一页考纲后面的单词,其实里面大多数都是曾背过的,并不难。每天的量也不多,但一定要做到牢记。平时也要多读一些英语书籍。这里,我强调一个“读”字。读的多了,自然而然就会有语感,会有一种感觉,特别是做第二部分选择题时,有时有的题目吃不准,就读读看感觉一下,说不定答案就会出来了。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方法,我认为很有用。但多读,肯定是不会错的。当然了,语法也相当重要,一定要弄得明明白白,记得清清楚楚才行,否则很难把题目做对。 至于政治,就只有一个秘诀了,那就是一个字,“熟”。虽然现在已经取消了闭卷,全都采用开卷的方式。但还是应该对书、对考纲非常熟悉,仍然要做到一看到题目就知道其是在考纲上的第几页。只有够快、够熟练,才能得高分。 说了那么多,其实这些都是我在初三这整个一年中的一些学习方法和心得体会。我相信,每一个初三生,只要愿意去努力,愿意去拼搏、奋斗,肯下苦工夫,时时刻刻抓紧时间,就一定会事半功倍,考进理想的学校。


中考备战:五条经验很管用


高中开学已20多天了,回眸自己曾亲身经历的那奋勇战斗的300天,心中仍不由自主地涌起层层波澜,经过七月流火的洗礼,我惊喜地发现自己长大了、成熟了。在此,我愿意与大家一起重温走过的日子,荣幸地向学弟学妹们介绍一些学习经验。 学习方法要对路 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比掌握有限的具体的科学知识更加重要。诚然,在学习探索中,没有平坦的大道可以走,但是不走弯路却是可以的。在确定自己的学习方法时,万万不能削足适履,盲目地把一些成功人士的学习方法强按到自己身上,这样只会使自己的境地陷入尴尬之中,一方面努力打拼,一方面却收获甚少。 初二升初三可以说是种飞跃,无论在学习进度上还是思想成长中,都寻求更快更高的发展,如果发现自己的学习方法不对就应马上调整,因为实在没有那么多时间去浪费,去做无用功。我建议大家先省视一下自身的条件和特点,阅览报纸后在众多学习经验中挑选适合自己的借鉴。 画一张名次曲线图 无论你的成绩陷入低谷之中,还是始终占据班级的前列,甚至无人匹敌,都要对自己有个正确的认识,因为我认为那引领着日后你的学习方向,甚至在一定意义上主宰着日后偶然却又必然的成功或失败。我习惯将每次考试的成绩、名次绘成曲线图,是进步还是退步,一目了然! 不要介意外界看法 一时的挫折总是难免的,也许你现在的成绩的确不佳,但这并非宣布你的学习已到终点,记住,只要努力永远不晚,只要你树立起信心,你就永远不会被淘汰。有时在困难挫折面前你需要的也许仅仅是信心和加倍的努力。信心在最后填写志愿时变得尤为可贵,格外重要,如果你确定自己的能力,就大胆地去搏去努力,不要受外界冷嘲热讽的影响,没有人会比你更了解自己!这次我以第一志愿被位育中学录取,并最终考取双语班,虽然录取分数并不拔尖,但这恰恰也证明了我当时的信心是正确的!我的信心帮助我赢得了自己的未来! 保持健康的体魄 初三比成绩也比身体。其实能精神饱满地撑到最后已经意味着一种胜利。我因为几顿午饭没吃而胃炎复发,最后迫不得已住进了医院,差些错过毕业考试,我的朋友在最后的复习阶段因为不慎摔跤而摔断了腿,为了抓紧几分钟而忽略对自己的保护,直到最后不得不拉下课程,这实在是得不偿失! 信任任课老师 也许是太想取得好成绩,我发现很多初三学生(包括我自己)一段时间对任课老师产生了排斥,对他们布置的作业更是不屑,认为那是浪费时间。现在想来我觉得那是十分错误的。学校是不会随随便便把一个没有任何特色的老师派至初三,也不会有任何一个老师拿学生的未来开玩笑,老师的任何一个动作任何一项作业都是经过他的深思熟虑的,都是有它的意义的,有些事情我们不能完全理解,但不妨去认真做,做完之后再来讨论它的正误也不迟啊!对老师信任会使我们多一份镇定,少一份焦躁! 这五条是我在一段段失败后总结出来的,希望学弟学妹不要把它当成老生常谈,因为这些“老生常谈”有时真的很管用。

1.加速度只代表速度增加的快慢,加速度减小只是速度增加的慢,但速度仍在增加。 2.摩擦力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物体在静止物体面上滑行,静止的物体就可能受到滑动摩擦力。运动的物体有可能受静摩擦力:比如一辆车载着一个物体加速前进,其加速度就由静摩擦力提供。 3. 倒数关系: 商的关系: 平方关系: tanα ·cotα=1 sinα ·cscα=1 cosα ·secα=1 sinα/cosα=tanα=secα/cscα cosα/sinα=cotα=cscα/secα sin 2 α+cos 2 α=1 1+tan 2 α=sec 2 α 1+cot 2 α=csc 2 α 诱导公式 sin(-α)=-sinα cos(-α)=cosα tan(-α)=-tanα cot(-α)=-cotα sin(π/2-α)=cosα cos(π/2-α)=sinα tan(π/2-α)=cotα cot(π/2-α)=tanα sin(π/2+α)=cosα cos(π/2+α)=-sinα tan(π/2+α)=-cotα cot(π/2+α)=-tanα 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 tan(π-α)=-tanα cot(π-α)=-cotα 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 tan(π+α)=tanα cot(π+α)=cotα sin(3π/2-α)=-cosα cos(3π/2-α)=-sinα tan(3π/2-α)=cotα cot(3π/2-α)=tanα sin(3π/2+α)=-cosα cos(3π/2+α)=sinα tan(3π/2+α)=-cotα cot(3π/2+α)=-tanα sin(2π-α)=-sinα cos(2π-α)=cosα tan(2π-α)=-tanα cot(2π-α)=-cotα sin(2kπ+α)=sinα cos(2kπ+α)=cosα tan(2kπ+α)=tanα cot(2kπ+α)=cotα (其中k∈Z) 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 万能公式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tanα+tanβ tan(α+β)=—————— 1-tanα ·tanβ tanα-tanβ tan(α-β)=—————— 1+tanα ·tanβ 2tan(α/2) sinα=—————— 1+tan 2 (α/2) 1-tan 2 (α/2) cosα=—————— 1+tan 2 (α/2) 2tan(α/2) tanα=—————— 1-tan 2 (α/2) 半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三角函数的降幂公式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三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sin2α=2sinαcosα cos2α=cos 2 α-sin 2 α=2cos 2 α-1=1-2sin 2 α 2tanα tan2α=————— 1-tan 2 α sin3α=3sinα-4sin 3 α cos3α=4cos 3 α-3cosα 3tanα-tan 3 α tan3α=—————— 1-3tan 2 α 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公式 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公式 α+β α-β sinα+sinβ=2sin—--·cos—-— 2 2 α+β α-β sinα-sinβ=2cos—--·sin—-— 2 2 α+β α-β cosα+cosβ=2cos—--·cos—-— 2 2 α+β α-β cosα-cosβ=-2sin—--·sin—-— 2 2 1 sinα ·cosβ=-[sin(α+β)+sin(α-β)] 2 1 cosα ·sinβ=-[sin(α+β)-sin(α-β)] 2 1 cosα ·cosβ=-[cos(α+β)+cos(α-β)] 2 1 sinα ·sinβ=- -[cos(α+β)-cos(α-β)] 2 化asinα ±bcosα为一个角的一个三角函数的形式(辅助角的三角函数的公式) 4. 空集定义是:没有元素的集合 而非空集合中都有元素 包含的定义 是A中的所有元素在B中都能找到 那么空集没有元素 5.和数学里的函数实质一样, 如果你还记得的话就是:自变量,因变量,对应关系。 在计算机语言里名字稍微变了一下:输入参数,输出,函数体。 前两个好理解。 函数体是一些计算机的指令,它实现某种功能,其实就是实现数学里面的对应关系。 再调用函数时,你给出入口参数,通过函数体就能得到对应功能的输出 6.强碱能制弱碱 7.过氧化钠中钠正一价,氧负一价。四氧化三铁中铁正三分之八价 8.可以

物理 1.因为尽管加速度在减小但加速度方向跟速度方向还是一致的,所以处于加速状态,当然速度增大 2.静止是相对的!可以是相对地面静止,也可以相对地面上的一个物体静止! 3。三角函数恒等变形公式 ·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 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 ·三角和的三角函数: sin(α+β+γ)=sinα·cosβ·cosγ+cosα·sinβ·cosγ+cosα·cosβ·sinγ-sinα·sinβ·sinγ cos(α+β+γ)=cosα·cosβ·cosγ-cosα·sinβ·sinγ-sinα·cosβ·sinγ-sinα·sinβ·cosγ tan(α+β+γ)=(tanα+tanβ+tanγ-tanα·tanβ·tanγ)/(1-tanα·tanβ-tanβ·tanγ-tanγ·tanα) ·辅助角公式: Asinα+Bcosα=√(A²+B²)sin(α+arctan(B/A)),其中 sint=B/√(A²+B²) cost=A/√(A²+B²) tant=B/A Asinα-Bcosα=√(A²+B²)cos(α-t),tant=A/B ·倍角公式: sin(2α)=2sinα·cosα=2/(tanα+cotα) cos(2α)=(cosα)^2-(sinα)^2=)=2(cosα)^2-1=1-2(sinα)^2 tan(2α)=2tanα/(1-tan²α) ·三倍角公式: sin(3α) = 3sinα-4sin³α = 4sinα·sin(60°+α)sin(60°-α) cos(3α) = 4cos³α-3cosα = 4cosα·cos(60°+α)cos(60°-α) tan(3α) = (3tanα-tan³α)/(1-3tan³α) = tanαtan(π/3+α)tan(π/3-α) ·半角公式: sin(α/2)=±√((1-cosα)/2) cos(α/2)=±√((1+cosα)/2) tan(α/2)=±√((1-cosα)/(1+cosα))=sinα/(1+cosα)=(1-cosα)/sinα ·降幂公式 sin²α=(1-cos(2α))/2=versin(2α)/2 cos²α=(1+cos(2α))/2=covers(2α)/2 tan²α=(1-cos(2α))/(1+cos(2α)) ·万能公式: sinα=2tan(α/2)/[1+tan²(α/2)] cosα=[1-tan²(α/2)]/[1+tan²(α/2)] tanα=2tan(α/2)/[1-tan²(α/2)] ·积化和差公式: sinα·cosβ=(1/2)[sin(α+β)+sin(α-β)] cosα·sinβ=(1/2)[sin(α+β)-sin(α-β)] cosα·cosβ=(1/2)[cos(α+β)+cos(α-β)] sinα·sinβ=-(1/2)[cos(α+β)-cos(α-β)] ·和差化积公式: sinα+sinβ=2sin[(α+β)/2]cos[(α-β)/2] sinα-sinβ=2cos[(α+β)/2]sin[(α-β)/2] cosα+cosβ=2cos[(α+β)/2]cos[(α-β)/2] cosα-cosβ=-2sin[(α+β)/2]sin[(α-β)/2] ·推导公式 tanα+cotα=2/sin2α tanα-cotα=-2cot2α 1+cos2α=2cos²α 1-cos2α=2sin²α 1+sinα=[sin(α/2)+cos(α/2)]² ·其他: sinα+sin(α+2π/n)+sin(α+2π*2/n)+sin(α+2π*3/n)+……+sin[α+2π*(n-1)/n]=0 cosα+cos(α+2π/n)+cos(α+2π*2/n)+cos(α+2π*3/n)+……+cos[α+2π*(n-1)/n]=0 以及 sin²(α)+sin²(α-2π/3)+sin²(α+2π/3)=3/2 tanAtanBtan(A+B)+tanA+tanB-tan(A+B)=0 cosx+cos2x+...+cosnx= [sin(n+1)x+sinnx-sinx]/2sinx 证明: 左边=2sinx(cosx+cos2x+...+cosnx)/2sinx =[sin2x-0+sin3x-sinx+sin4x-sin2x+...+ sinnx-sin(n-2)x+sin(n+1)x-sin(n-1)x]/2sinx (积化和差) =[sin(n+1)x+sinnx-sinx]/2sinx=右边 等式得证 sinx+sin2x+...+sinnx= - [cos(n+1)x+cosnx-cosx-1]/2sinx 证明: 左边=-2sinx[sinx+sin2x+...+sinnx]/(-2sinx) =[cos2x-cos0+cos3x-cosx+...+cosnx-cos(n-2)x+cos(n+1)x-cos(n-1)x]/(-2sinx) =- [cos(n+1)x+cosnx-cosx-1]/2sinx=右边 等式得证 三倍角公式推导 sin3a =sin(2a+a) =sin2acosa+cos2asina =2sina(1-sin²a)+(1-2sin²a)sina =3sina-4sin³a cos3a =cos(2a+a) =cos2acosa-sin2asina =(2cos²a-1)cosa-2(1-cos²a)cosa =4cos³a-3cosa sin3a=3sina-4sin³a =4sina(3/4-sin²a) =4sina[(√3/2)²-sin²a] =4sina(sin²60°-sin²a) =4sina(sin60°+sina)(sin60°-sina) =4sina*2sin[(60+a)/2]cos[(60°-a)/2]*2sin[(60°-a)/2]cos[(60°+a)/2] =4sinasin(60°+a)sin(60°-a) cos3a=4cos³a-3cosa =4cosa(cos²a-3/4) =4cosa[cos²a-(√3/2)²] =4cosa(cos²a-cos²30°) =4cosa(cosa+cos30°)(cosa-cos30°) =4cosa*2cos[(a+30°)/2]cos[(a-30°)/2]*{-2sin[(a+30°)/2]sin[(a-30°)/2]} =-4cosasin(a+30°)sin(a-30°) =-4cosasin[90°-(60°-a)]sin[-90°+(60°+a)] =-4cosacos(60°-a)[-cos(60°+a)] =4cosacos(60°-a)cos(60°+a) 上述两式相比可得 tan3a=tanatan(60°-a)tan(60°+a) [编辑本段]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公式一: 设α为任意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 sin(2kπ+α)=sinα cos(2kπ+α)=cosα tan(2kπ+α)=tanα cot(2kπ+α)=cotα 公式二: 设α为任意角,π+α的三角函数值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 tan(π+α)=tanα cot(π+α)=cotα 公式三: 任意角α与 -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α)=-sinα cos(-α)=cosα tan(-α)=-tanα cot(-α)=-cotα 公式四: 利用公式二和公式三可以得到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 tan(π-α)=-tanα cot(π-α)=-cotα 公式五: 利用公式一和公式三可以得到2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2π-α)=-sinα cos(2π-α)=cosα tan(2π-α)=-tanα cot(2π-α)=-cotα 公式六: π/2±α及3π/2±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π/2+α)=cosα cos(π/2+α)=-sinα tan(π/2+α)=-cotα cot(π/2+α)=-tanα sin(π/2-α)=cosα cos(π/2-α)=sinα tan(π/2-α)=cotα cot(π/2-α)=tanα sin(3π/2+α)=-cosα cos(3π/2+α)=sinα tan(3π/2+α)=-cotα cot(3π/2+α)=-tanα sin(3π/2-α)=-cosα cos(3π/2-α)=-sinα tan(3π/2-α)=cotα cot(3π/2-α)=tanα (以上k∈Z) 数学 1子集是只包含该集合内元素的任意集合!空集中的元素是空,空属于任意集合,所以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化学 1.可以 2.钠+1 铁2个+3,1个+2 3.可以!

高中学生怎样学好数学物理化学?
答:我们都知道,高中的知识相对于初中来说在难度上有所加深,但并不意味着不能突破,大家首先要端正自己的态度,不要没等学就开始否定学科,甚至否定自己。可以为自己树立一个目标,这个目标可以不是很远大,但在每个阶段都要有所提升,哪怕是5分也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学好数理化 第二,高中学好数理化要多...

关于准高一自学数理化的问题
答:先做基础题,绕弯的题要多练,不行就去问老师,一定要问 上了高一就会慢慢适应的。不行就上补习班?基础题做完做配套的同步练习吧,然后再练绕弯的题

怎样学好数理化?
答:如何学好数理化\x0d\x0a1.端正态度\x0d\x0a米卢说过:“态度决定一切”,寒窗下的生活是暗无天日还是妙趣横生,这些都由你的态度决定,就如看到一枝玫瑰,有人赞叹花的美丽,有人只注意尖刺,我认为我们应把自己培养成前者。\x0d\x0a2、树立信心、目标\x0d\x0a教育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

数理化问题
答:其实与其想出最佳解决方法,倒不如直接把脑海中的第一种思路写上去。因为在考试时讲究时间。想出最佳方法固然好,但是思路会很乱。我以前也这样。其实想问题时应该要想仔细,要全面考虑问题,同时计算也很重要,计算的正确率直接导致答案的正确与否。

老师问我数理化搞懂了吗我该怎么回答?
答:老师的问题,据实回答即可!数理化你懂了吗?懂就是懂,不懂?你可以趁机让老师为你答疑解惑,没必要遮遮掩掩。当然,你也可以回答老师:暂时没问题,如果有疑难问题再找老师,可以吗?

数理化怎样提高
答:3、勤学多问:在理解上下功夫,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多想多问。4、记课堂笔记:把老师讲的重点记下来,整理笔记的过程也是加上理解、复习巩固的过程。5、利用课间十分钟休息时间:大脑放松、活动下身体、呼吸新鲜空气。三、复习。1、重点放在疑点多、难度大、教学进度快的课程上。2、课后及时复习:消化...

女孩如何学好数理化呢?
答:但这不是一定的,女生也可以通过一些方法进行改善。除此以外,女生上高中在数理化上学不动,也与女性比男性更早进入青春期,早熟有关。比如女生进入高中阶段后,自我意识更强一些,更关注自己的外表,心事比较多,导致性格比较内向,情绪波动比较大。女生要意识到自己的弱点和自己的强项,那就需要扬长避...

如何学好高中的数理化?
答:在中学数学课本里渗透了函数的思想,方程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逻辑划分的思想,等价转化的思想,类比归纳的思想,介绍了配方法、消元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反证法、数学归纳法等,在学好数学知识的同时,要下大力气理解这些思想和方法的原理和依据,并通过大量的练习,掌握运用这些思想和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的步骤和技巧...

一直有一个问题:为啥理科简称“数理化”,是数学、物理、化学,为啥没...
答:其实现在文理分科的国家只有几个而已。当时把成绩最好的的学生都集中到数学和物理的基础学科上去了,这些优秀学子后来确实在建设国家上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当时就有了这种说法: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现在虽然时代不同了,这种说法已经长期习惯了,现在已经没有当时的意义了,一个代名词而已。

我马上就要读高中了,我想问一下高一的数理化是不是很难啊?要怎样学才...
答:文科记忆的东西比较多,想过会考的话是不难的,上课学的能记住就没问题,但是等上高三后就要加深学了,做文综题时三门关联比较多,建议学习时最好能相互贯通一下 英语 数学 语文不分文理的,要抓紧不能掉以轻心,尤其是数学,有一点没明白后面学的就难懂一些 加油吧 愿你三年后考个好成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