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孩子的心》读书笔记

作者&投稿:衷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第一章 无条件的爱的力量

童年的秘密

1、蒙台梭利对正常孩子的定义:智慧早熟、已学会克制自我、平静地生活,以及宁可有秩序地工作而不愿无所事事。

2、老师应端正对孩子的态度,不断努力使自己变得更好,不断消除自己内心障碍。当一个老师真正的认识到自己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时,才能用爱心去对待孩子。

(小感:此条同样适用于自己,很多时候为省事,不经意间动用父母的权威评判指责孩子这样那样,忽略孩子感受,要求孩子按自己想法做事。当时是有效果,但长期对孩子心里造成的影响会如何?我们需要不断升级自己,树立正确的观点、与坏脾气做斗争、增强自我反省!并且接纳从知道到做到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

3、帮助孩子回归正常化(理想化)

第一要靠外部努力,家长和老师尊重孩子的节奏,让孩子通过不断探索和学习来不断完善人格,不断修炼。

第二靠孩子自身调节。

内向孩子的潜在优势

判断内向还是外向最重要标志,是要看他获取、消耗、保存能量的方式。

对明显羞愧和不自信的内向孩子,严厉的对待包括过分严厉的管教必然会失败(可能孩子变得更孤僻或者叛逆)。我们要给予孩子足够宽容和包容的环境,帮助孩子找到自身节奏,并且多提供机会让孩子找到价值感,拿出时间爱和陪伴。

母爱的羁绊

对女孩影响最大的是妈妈。妈妈如果有自恋的人格障碍(不切实际的自我评价、过分外求获得价值感、极度自我为中心)会导致女儿缺爱,缺自信,自我效能感低。母女之间的互动常常存在“十根毒刺”。

1、帮女儿走出妈妈自恋深渊的步骤:第一,告诉自己感受比外表更重要;第二,从母亲身边独立出来;第三,和母亲和谐相处;第四,学会建立爱的体系,对自己的孩子不再重复自恋的“魔咒”。

叛逆不是孩子的错

解决叛逆的十个关键原则:父母的自我反思、学会理解叛逆的孩子、找到吼叫的原因并学着做情绪教练、把权利之争转向共同协商解决、强化积极转变及时给予孩子反馈和鼓励、调动全家人支持、减少孩子在学校的叛逆、克服顽固性障碍(如注意力缺失、健康问题等)、叛逆可能会反复要做好长期准备。

贯穿其中,无条件地爱很重要!当父母自身的自尊体系独立、完整时,才不会轻易被孩子的叛逆行为激怒。

(问题:1、虽然爱孩子但违反规则依然要按规定承担后果?问题是规则的制定说是双方共同协商,但实际父母还是会按照自己的期望去引导孩子,或者有些规则是原则是责任没得商量,那这个过程中孩子如何感受到无条件的爱?

2、当孩子违反原则时,在他承担相应后果时还能感受到父母的爱而不是恨和负面情绪的关键就是温和吗?)

第二章  与孩子一起成长

让孩子远离焦虑

1、安全感被破坏,从而产生焦虑,焦虑是对无常的抗拒。严重的纠结就是焦虑。活在当下,专注于过好每一天有助于对抗焦虑。

2、以下教养行为会导致孩子焦虑:

(1)父母过度控制-直升机式的父母在孩子面前呈现各种担心

(2)焦虑解释模型-跟孩子强调的都是各种担心,比如“陌生人都是坏人”“如果成绩不好,这辈子就完了”(非就事论事,聚焦解决问题,而是扩展延伸,产生各种联想)

(3)容忍或鼓励回避行为-“房间里的大象”,这会让孩子养成习惯,知道某事不能提,从而产生焦虑。

(4)拒绝或者批评

(5)冲突-孩子有特别强的自我归因感,父母要谨言慎行,少在孩子面前吵架或与人发生特别多冲突。

关键期关键帮助:孩子是无限的未来

芭学园(李跃儿)三大板块:心理健康的保护,人格完善的构建,艺术的熏陶

芭学园孩子案例:6岁上学第一天迟到,面对老师的批评,从容应对,积极解决问题(感触:孩子心理素质很好,不畏惧,平等的看待和老师之间的关系)

一、关键期如何界定

《关键期关键帮助》提供精神成长的营养食粮,从出生到6岁是精神成长的胚胎时期。

1、0-2岁

安全关键期,也叫秩序关键期---安全感建立

口和手的敏感期

腿的敏感期

空间构建敏感期(1岁以后到2岁)---自我效能认知,这是自信的基础(案例,孩子把父母帮搭好的积木踢倒,把收好的东西弄乱、撕手纸)

2、2岁以后的几个关键期(也叫发展功能的发展期)

2-3岁:空间、因果关系、永久客体

3岁后:执拗期、完美期、交友期

5-7岁关键期基本结束

二、怎么看待孩子养育环境的好坏

不是指物质,而是看成人懂不懂儿童!

三、幼儿园的发展任务

1、学习探索他人的心智:比如,自己知道的东西别人未必知道;进入群体中如何建议与别人的友谊(说服别人、适应、收买……)

2、提高学习能力,也就是学习模式。5岁前是通过身体学习,通过行动思考。上学后是身体不动,用大脑思考。

3、练习表达。幼儿园是通过行动表达,上学后通过其它方式表达,比如表演我是条蛇,变成写“蛇”这个字。

幼儿园旨在帮助孩子构建人格,但传统的讲述、问答、抄写是没有用的。

(小感:人格构建好大一个概念,书中也没详细说明,芭学园是如何去落实的?后续需更多的了解。)

四、爱的误区

1、心情好与心情差时,对孩子天差地别

2、仆人式的爱

3、忽视

4、把孩子当白纸:我爱你,要把你培养成物理人才

5、公式化的爱

6、隔代教养

翻转式学习:孩子当下的学习与未来的学习

人类自我学习的能力非常强,只是有时候学习能力被局限住了。应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自己主动去尝试。

《翻转式学习》书中案例:如何用气压表测量出楼房高度,一个学生的答案“我把气压表作为礼物送给管理员,让他告诉我楼房高度”。作为考试,肯定不是考官的答案,但现实生活中,这确实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方法。现实生活往往是解决复杂问题,教育应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非规规整整塑造机器。

一、可憧憬的未来教育

重要的不是考试也不是上课,而是:

1、激情---那股钻研的劲

2、决心---相信自己能把它学会的决心

3、自信

《翻转式学习》提出责任感很重要,你有没有觉得一件事是自己应该去学习的!

学龄前最重要的原则:允许犯错

6-18岁:要知道学习是一种自我激励和调节的结果,自己设定目标,自己负责调节。

大学教育:为了学习的快乐,而非只想着就业。

爸爸军团:留给孩子受用一生的财富

《爸爸军团》作者布鲁斯费勒,他43岁被诊断出骨肉瘤的时候,想在死后为两个女儿留下点什么,最后邀请了生命中六个重要的朋友来作为女儿以后的爸爸军团。

军团成员:

爸爸1:能带给女儿的是对生活的探索精神和热忱,不断去探索和感受人和人之间建立联系的重要性。希望他教会孩子怎样开放的行走在世界的角落。

爸爸2:希望他能教会女儿怎样生活,如何做真实的自己。失去父亲的痛苦可能难以抚平,但更要看着能在一起时所建立的回忆。

爸爸3:希望能够把他看不到眼前那堵墙的能力,传递给女儿。

成熟与幼稚的区别:幼稚的人会在梦想前担心、怀疑做不到怎么办,只有想法、情绪,但不会行动;而成熟的人如果真的想做,就会从小事做起,来分析,制定计划,一点点行动。

爸爸4:希望他能教会孩子们如何刻下自己的回忆,特别是童年的记忆。由他把自己的童年带给女儿。

爸爸5:“好奇爸爸”,用提问的方式,教孩子做生活的“发现者”,而非“犯人”(永远觉得自己被关着,别人阻碍了他)或者“过客”(浑浑噩噩,每天过去就好了,没有什么发现)。

爸爸6:“创造力爸爸”,相信美感是最好的老师,发现和欣赏美,保有在飞机上看见彩虹时的那种感动。奇迹处处可见,需要学会看到看到乌云的背面,走出去收货奇迹。

爸爸7:作者的治疗医生,和作者一起并肩作战。见证了作者为了和家人在一起,真正地活过。找到你的最佳支持盟友,不管精神还是身体上的,把注意力集中在目标上。不要回头,那会在心中播下怀疑和摇摆不定的种子。

作者留给女儿的财富:

1、做个行者,不要当观光客

2、永远做自己

3、忽略阻挡的墙,放飞梦想

4、给老朋友留个位置

5、探索一切的未知

6、用发现美的眼睛,在阴云去寻找彩虹

7、说出你的心声

8、放手去做,不要犹豫

9、和乌龟一起散步

10、拥抱怪兽

小感:这是作者希望传承下去的价值观,我有认真思考过培养孩子哪些最重要的价值观吗?它们是什么?

正面管教:创造自由又有规矩的家庭风格

一、《正面管教》提出的七项重要感知力和技能

1、对个人能力的感知力:这事我能行

2、自己在重要关系中的价值感知力:我的贡献有价值,大家需要我

3、对自己在生活中的力量或影响的感知力:我能影响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

4、内省能力强:能理解他人情绪,利用这种理解做到自律及自控

5、人际沟通能力强:善于合作,建立友谊

6、整体把握能力强:有责任感、适应力、灵活性、和正直态度对待生活中的各种限制和行为后果

7、判断能力:运用智慧,根据适宜的价值观来评估局面

二、父母与孩子的互动:

1、严厉型管教:孩子的四种表现-愤恨、报复、反叛、退缩,深层次问题是责任感缺失、自律性差。这种管教方式是大幅降低孩子的自尊水平。

2、骄纵型管教:随孩子天性,一切都没关系。表面看起来孩子很开心,但实际孩子缺乏自信,因为他不知道自己行为的边界在哪。孩子最后很可能会有成瘾性人格,因为父母给他的指导不够多。

3、正面管教

三、判断一个教育方法是否有效的四个标准

1、是否和善而坚定

2、是否有助于孩子感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

3、是否长期有效

4、能否教孩子有价值的社会和生活技能,培养良好品质

四、独立完整的自尊体系

自尊---让孩子能意识到自己的价值感,父母肯定孩子的时候,是培养孩子自尊非常重要的时机。

注意赢了孩子还是赢得孩子!

赢得孩子:以同理心去倾听;父母犯错时学会道歉(3R-承认、和好、解决)

不良行为:

1、寻求过度关注

2、寻求权利

3、报复

4、自暴自弃

行为失当的孩子是因为丧失了信心,感受不到归属感和价值感。

五、有趣、有效的管教工具

1、积极的暂停:花时间训练、布置暂停区、共同事先商量计划

2、启发式问题:少用“为什么”,多用“你是怎么想的”“有什么更好的想法和建议”等

3、有效运用鼓励和赞扬

4、家庭会议

第三章  亲子沟通的方法与训练

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神奇的游戏

社会能力:简单说就是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方法:ICPS--I can problem solve

一、神奇的词语理解游戏

1、教会孩子有更大选择空间的词:比如和、或者、一些、所有、之前、之后,现在、以后、相同、不同、也许、可能等等

2、帮助孩子理解他人感受:识别表情(别人可能是什么感受,与别人确认感受)

二、辅助而非替代

当孩子和小伙伴间发生矛盾,ICPS的方法怎么做?

1、问发生什么事

2、问双方感受

3、鼓励大家想解决方案

4、认真记录双方想法,讨论最优方案

5、帮孩子体会刚才解决问题的那个行为,并命名这叫什么

三、练习ICPS:角色扮演、玩偶、找办法游戏

四、呵护孩子的自立能力

当孩子和孩子间出现问题时,请注意三个原则:

1、搞清楚孩子对问题的看法:注意不要把孩子拉到自己的价值观层面上(自己价值观未必对、强加效果未必好)

2、让孩子解决问题,而非替代

3、思考的过程是重点,而不是把每一件事做到完美。往往父母不愿尝试让孩子解决问题,是怕做错了,造成伤害或得罪别人。(碍于面子)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走出爱的误区

一、与孩子相处的典型误区

1、放任型父母(为什么放任型的父母带大的孩子以后容易极度缺乏团队的归属感?)和控制性父母(带大的孩子要么特别有控制欲要么丧失自信)

2、贿赂型父母(孩子的问题是做事没有内在动力。感受事情本身的内在动力是非常重要的!)

3、忽视、低估、否定孩子的感受(孩子也会感受不到别人的感受和痛苦)

4、以消极后果作为惩罚(需分清直接后果和间接后果,直接后果就是逻辑后果)

5、体罚(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屏障,父母揍孩子前酝酿的气氛很吓人。如果孩子感到父母失控,他的整个安全屏障就彻底被摧毁。这导致孩子今后有任何错误,父母都不能指责,因为一指责,孩子就担心后面的摧毁)

二、情感引导让亲子沟通顺畅,关键步骤如下

1、给孩子埋下一颗种子(告知孩子接下来的安排,让他知道怎么做是对的)

2、不断观察和判断孩子(留心观察孩子此刻的状态。当处于情绪失控时,一定要懂得倾听--“反映情感”法,在孩子情绪没恢复正常之前,讲任何道理都没用。父母和孩子谈话要考虑谈话的内容和谈话的氛围)

3、引导解决问题(关键步骤)

4、在孩子做对时,一定要鼓励,告诉孩子“这个行为叫……”(比如坚持、鼓励)

三、无条件的爱有边界

1、无条件意味着爱没有被附加条件(“你要再不听话,我就不管你了”--加了调节的爱)

2、边界意味着不是做什么都行

“尽管妈妈批评了你,纠正了你的行为,但是妈妈依然爱你的!”

四、帮助孩子找到做事的乐趣所在,并培养对事物的专注度及坚持

不吼不叫:平静的父母更能得到尊重与信任

青春期孩子通常面临的两大问题:

第一,成瘾:成瘾性人格大多来自和父亲的关系不好;第二,叛逆:来自和母亲关系不好。

一、找到吼叫的外部触发器

首先一定要搞清楚是什么触发器引发了吼叫,把自己发飙的过程记录和跟踪是减少吼叫的方法。(记录的过程也是自我反省与思考的过程,找到问题的症结,才好对症下药)

二、解决吼叫,要学会带上气质的眼镜

每个人天生不一样,九个纬度(敏感度、活动量、反应强度、适应性、情绪本质、接近或回避性、坚持度、节奏、注意力分散度)上的不同决定了人和人之间的差别。产生分歧和矛盾正常,因为大家的气质不一样,不要把它上升到孩子是听话还是不听话、好带不好带、乖不乖、是否跟我过不去等层面。(接纳孩子的个性)

因为气质不同,父母要建立一定的弹性空间,但父母是要成为定基调的人!

三、日常戒吼策略

1、追踪和记录

2、自我同情(不是找理由都是别人的错,而是接纳自己做错了)

3、当火气上来时,用ABCDE法来应对:

A:ask-找到触发器

B:breath-呼吸

C:calm yourself

D:decide what your child needs-确定孩子需要什么(关爱还是帮助他解决问题)

E:empathize-同理心

小感:先深呼吸让自己平静一下,D/E也就是换角度思考,站在对方角度来提问,改变提问,改变情绪。

四、吼叫后的补救

真诚的地道歉(区别于推卸责任)

1、后悔

2、表示出自己所应承担的责任

3、给出补救措施

( 问题 :文中提出的因为打了孩子之后补救措施为妈妈陪孩子到公园玩或者允许孩子朋友到家里聚会,这种补救措施是否像讨好?因为愧疚所以讨好。补救措施应该有什么原则?比如类似直接后果间接后果?)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1、理解孩子的感受:不是忽略和建议,而是认真倾听、与孩子确认他的感受。

2、让孩子与你合作:常见误区(指责、辱骂、威胁和命令)

合适的方法:

第一,讲一个词(如香蕉皮);第二,描述你所看到的(地上有香蕉皮);第三,给提示方法;第四,提供选择(扔到厨房垃圾桶或外面垃圾桶);第五,描述自己的感受(很不高兴);第六,给孩子写便条

3、关于惩罚和奖赏

倾听与理解之后,表达自己感受,并一起讨论解决方案

4、处理愤怒的方法-“快去逃命”

养育男孩:从男孩到男人的成长经历

一、男孩成长的三个阶段

1、0-6岁:最重要的是爱和呵护

2、6-13岁:开始学着做男人。父亲们听好了,抽空陪伴孩子,这是底线!

3、14岁后:男孩进入青春期会逐渐质疑爸爸,爸爸要能接受这事。

二、爸爸的角色

1、抽空陪孩子玩男人的游戏和玩具

2、多跟孩子讲自己的事

3、让孩子知道男人可以做很多事,比如修车、换灯等,做事时带上孩子,让孩子知道这是责任

4、和爸爸和妈妈的关系要亲密

5、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给孩子做表率

三、妈妈的角色

1、帮助孩子建立自信

2、不要忽略家务,该让孩子承担的要承担,找到责任感

3、避免大喊大叫和唠叨

注意:本书建议多运动,但不要运动过量,最好不要把运动当唯一的爱好。如果只喜欢运动,男孩可能不够成熟,出现不可预料的、粗鲁的问题。

养育女孩:让女孩找到一生的幸福动力

一、女孩成长五阶段

1、0-2岁:建立安全感,父母的及时回应很重要

2、2-5岁:培养探索欲与好奇心(充分“玩”),还要帮助女孩建立规矩和方法,建立边界。

3、5-10岁:帮助她培养如何与别人交往,处理问题,和选择朋友。

4、10-14岁:帮助她探索自己的内心,找到心中想要的快乐。可以和孩子讨论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性格、想法、换作她怎么想,会怎么做。也可以讨论一些哲学问题,内心想要的是怎么,成为一个内心丰富的人才是最重要的。

5、14-18岁:定立规格,让她知道为自己的成长负责。

在女儿的成长过程中,妈妈是最重要的,要给女儿足够的爱,并起到楷模的作用。爸爸要给女儿安全感和关爱,还要有一些权威。

《读懂孩子的心》读后感
答:《读懂孩子的心》读后感 篇1 第一次知道樊登是在朋友的书店里,他的书店每周都会播放一部电影,结束后播放一集樊登读书会的内容。此时,孩子们刚刚从电影情节中走出,自由的坐在各个角落里读着书,家长们就围坐在投影幕前,细细品味樊登讲的每一本书。往往,家长们还没有看完,孩子们就会循声而来,一起和我们观看,《...

《读懂孩子的心》读书笔记
答:《读懂孩子的心》,书如书名,和孩子相关,和育儿相关,是读书人樊登的读书笔记。书里分为三章:无条件的爱的力量、与孩子一起成长、亲子沟通的方法与训练,每个章节都对应相应的书。看完书,我心里的小孩也被治愈,温暖的力量。教育、育儿,侧重点都在育,除了言传身教,父母还需不断学习,完善自己...

《读懂孩子的心》读后感
答:        有幸参加《樊登读书》会,求得创始人樊登先生写的,给中国家长的养育书-《读懂孩子的心》,读后受益匪浅。该书从心理学、教育学、神经学等多方面认识孩子成长的规律,给出国内外名家们的教育方案,如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尹建莉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等。作...

《读懂孩子的心》读后感1
答:想要读懂孩子的心,我们需要不断的去学习,父母要成为终身学习者。父母的自尊水平上升就不容易拿孩子出气,进而孩子的自尊水平提高,就会有更好的治理水平,整个家庭就会形成一个良好的气氛。一、尊重孩子的本能。孩子三岁前所学到的信息量是今后人生的总和。大人的学习能力跟孩子比相差太远了,大人不能用...

《读懂孩子的心》读后感
答:《读懂孩子的心》是分三大章讲述的,每一章都深深的吸引着我去探索。从“无条件的爱的力量”到“与孩子一起成长”以及最后的“亲子沟通的方法与训练”。樊登老师(本书作者)用他的智慧巧妙的把很多亲子教育类书籍的精华内容都融入到了这一本书里,所以这是一本化繁为简的精版书籍,反正我很喜欢,...

读《读懂孩子的心》有感
答:本月有幸翻读了樊登的《读懂孩子的心》,这本书是樊登写给中国家长的养育书,自己虽然还不是一个父母,但是作为老师这个层面来说,自己每天面对十一二岁的孩子,还是值得去认真读一下的,读完以后使我倍受启发。本书比较好的地方是作者通过他和他儿子嘟嘟的生活互动案例,把书里的内容生动的体现了出来...

最有用的养育书—《读懂孩子的心》
答:《读懂孩子的心》这本书的作者是樊登老师。说实话,刚开始这本书并没有引起我的注意,但是由于听樊登读书会听得多了,我就愈发喜欢,于是抱着好奇的心理买了这本书。当我看到封底的一句话,特别有感慨,那句话是这么写的:父母终身学习的意义在于经由漫长的阅读与学习之路,即使我们未来依然不是完美的...

《读懂孩子的心》读书感悟
答:再者,孩子之所以惹人喜爱,就是因为他们的懵懂。我们爱的不就是孩子的这一点吗?孩子在身边,我们成年人会时常警醒自己,很多事情不一定有孩子的真心,所以,感激我们的孩子吧!他是我们的一面镜子,让我们活的坦荡无愧。爱孩子,就请好好学习!从《读懂孩子的心》开始吧!

正面管理:和善而坚定
答:阅读《读懂孩子的心》day8 第二章 与孩子一起成长中 《正面管教:创造自由又有规矩的家庭风格》《正面管教》整本书贯穿一种态度——和善而坚定,或者叫“温柔而坚定”,或者是“温柔但有边界”,指父母让孩子清楚地知道父母是爱他的,并且孩子跟着父母能够学会生存的技能,以及与他人互动的方法。父母...

《读懂孩子的心》之可憧憬的未来教育
答:      3.自信。就是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不要总是去打击他。      4.责任感。就是你有没有觉得一件事是自己应该去学习的。      到底什么是理想的教育?      学龄前,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允许孩子犯错。“不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