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对钱币的九个趣称是什么

作者&投稿:凌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第一个称呼:“泉”

战国时期称钱为“泉”。钱称为泉,主要还是从古钱外形演绎而来的,因为秦半两,外圆内方,具有“周流四方”的意义。故泉就泛指外圆内方的方孔钱。泉是由四面八方汇集在一起,再流向四面八方。钱与“泉”又是近音,直到现在,集币迷们仍以“泉友”相称。

第二个称呼:“邓通”

邓通就是钱的别称。邓通是西汉文帝刘恒的一个宠臣官居上大夫。文帝曾赐给邓通一座铜矿山,并破例允许邓通开矿铸钱,因而邓通钱遍布天下。邓通成了钱的别称也就顺理成章。

第三个称呼:货泉

王莽称帝后,十分嫉恶刘氏。因为钱字有“金、刀”,而“刘字”正是有“卯、金、刀”组成【皆指繁体字】。王莽便改称钱为“货泉”。

第四个称呼:白水真人

刘秀建立东汉政权以后,对王莽货泉十分欣赏,继续沿用货泉达16年之久。如今发现的货泉,绝大多数为刘秀后来新铸。刘秀为何喜欢货泉?这里还有一个典故。刘秀当初起兵白水乡,他把货泉视为人受命中兴之兆,便把自己比作“白水真人”把货泉也改称为“白水真人”钱。

第五个称呼:阿堵物

南北朝名士王夷甫,为人清高,从不提“钱字”。他的妻子想试试他,就趁他睡熟时让婢女拿钱把床围起来。王夷甫醒来后气得连叫婢女“举却阿堵物”。“举却”就是拿开的意思。“阿堵”为六朝人口语,意为“这,这个”。从此“阿堵物”就成了钱的别称。

第六个称呼:孔方兄

“孔方”、“兄”最早见于晋人鲁褒所著《钱神论》:“亲之如兄,字曰孔方。”并说“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昌”。古人把一百来个半成品铜钱穿在一根棍子上修锉外沿,园棍穿钱,修锉时来回转动,方棍穿钱,就避免了这些麻烦。于是,铜钱中间有方孔。钱为何称“兄”?钱有“金、戈、戈”组成,“戈”与“哥”音同,于是“称兄道弟”。

第七个称呼:青蚨

此典故见晋干宝的《搜神记》。据说其虫生子必依草叶,大如蚕子,取其子,母即飞来,无论远近。以母血涂钱八十一文,买东西,无论先用母钱或先用子钱,皆复飞归,轮转无已。“青蚨飞去复飞来”,寄托了希望钱久用不减的'心愿。

第八个称呼:“上清童子”

唐代有一个故事:在唐贞观念间,岑文本在一座山的山顶避暑,有一天听到敲门声开门一开,只见一个自称“上清五铢”的童子。一番对话后,童子出门而消失在墙角。岑文本在墙下捡到一枚五铢钱,他顿时领悟到“上清童子”原是钱的化身。唐代以后,人们用“上清童子”作为钱的雅号。

第九个称呼:没奈何

宋人张循王家中富有,怕人盗取,为此,他让人把每一千两白银溶成一个大球,称为“没奈何”,意思是谁也奈何它不得,连窃贼也没法偷窃。



古代钱币演变简史—我们日常所用的钱,看完你就知道是怎么来的
答:中国的货币在形成和发展中,经历了五次重大演变: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由杂乱形状向统一形状的演变、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金属货币向纸币的演变。 金属铸币四大体系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已进入金属铸币阶段,形成了布币,刀币,蚁鼻钱,环钱四大体系。随着历史的发展,货币形态...

货币有关的小故事
答:古人很少直接把钱币放在衣囊里,出门在外携带的金银、铜钱一般放在束腰用的腰带里,然后把腰带缠绕在腰间,故称“盘缠”(同今天“腰包”之意),这样既不会遗失,又不会露财。古代还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的故事。 恶贯满盈 集满一千个铜钱为一贯,称“满贯”。满者,无可再增了。旧刑律,凡盗窃者,以赃之...

古钱币名称
答:方孔圜钱 成色年代:战国后期。战国后期秦、齐、燕等国铸币。外圆孔方,或有廓或无廓,为后世方孔圆钱之祖。含有“半两”、“两甾”、“文信”、“长安”、“yi(左右结构,左为‘贝’,右为‘益’)化、yi(同前)四化、yi(同前)六化”、“一刀、郾刀、郾四”等品类。

中国货币史上有趣的故事
答:清末,有一种特殊的康熙通宝(见右图),据传是康熙皇帝60岁生日时宝泉局所铸,称作“万寿钱”;另有传说是大将年羹尧在入藏平叛途中为支军饷,熔庙宇中的金、铜罗汉铸造,故称“罗汉钱”。这种钱币色泽金黄,制作精美,深受人们喜爱。与一般“康熙通宝”的区别在于“熙”字的笔画。5. 北洋机器局造 ...

古代钱币造假泛滥为什么没办法制止?金属制币有哪些缺点?
答:在古代,钱币造假并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而且有些朝代还把制作铜钱的权利下放到民间,那中间就有可能出现猫腻或是牟取暴利的行为。其实各个朝代的末期,货币基本上都处于一个快要崩溃的状态,因为古代钱币都是用金属制造,而金属的数量是有限的,偷工减料剥削百姓的事情在各朝代也经常发生,这也是金属制币的一个弊端。

钱币的文化内涵
答:钱币文化内涵 中国的传统文化包容广阔,近年来,茶文化、酒文化等成为我们关注的热门,而有一个领域人们似乎还没有很好地挖掘,给予重视,这个领域恰恰是同我们金融工作者联系密切的,那就是中国的钱币文化。 以往,说到钱币文化,人们马上就想到钱币上的文字。中国古代正式流通的钱币上面,大部分没有图像,但钱币上的文字却是...

真假钱币的鉴别方法
答:推荐下面两种方法:1、看颜色:拨动钞票看钞票正中间的数字或右侧安全线,会发现它们随着转动而变色则为真钱;2、触摸:手摸纸币正面人物的衣肩处或国徽,摸起来很粗糙并且有些坑坑洼洼则为真钱;3、水印:正对着光观察,能看到水印或是钞票正面左侧空白处出现清晰的水印标识,纸币两面中间“人民”处可...

旧货币“大博金”是哪个年代的?
答:韩、赵、魏通行布币,是由古代锄草的农具演变而来;其状像铲,所以又称铲币。 楚国通行蚁鼻钱,是从贝壳形的铜币演变来的。蚁鼻钱正面突起,铸有文字,笔画像只蚂蚁,两个小口像鼻孔,所以称蚁鼻钱。楚国还通行爰金,爰金是方形的,每小块一两,十六块为一金(斤)。 周、秦用圆形的钱。 秦统一六国后,在统一文字、...

货币的起源和发展是什么?
答:铜铸币的产生,使古代货币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其发展及广泛流通是早期货币发展中的重大转折。这一时流通的货币主要有四种——布币、刀币、环钱和蚁鼻钱。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接着实行了一系列巩固封建中央集权的措施,统一货币就是其中之一。规定全国使用统一的货币,统一的货币分黄金和铜钱两种...

宋崇重宁是什么年代的钱币?
答:崇宁通宝 中国古代钱币之一。 北宋徽宗赵佶崇宁年间(1102-1106年)始铸,年号钱。崇宁通宝当十型,钱文为徽宗亲书,所以又称其为御书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