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行莫丑于辱先,苟莫大于宫刑,他一生何其壮哉

作者&投稿:刀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从未遇到艰险的人是不需要什么胆量的,你知道真正的勇敢是什么吗?如果你原本就不害怕,那不算勇敢,勇敢,是即使你害怕,但是还是敢去做,敢去闯,那才叫勇敢。每个人一生中有三条路可选,要么你放弃,要么你接受现实,不抱怨,默默忍受,你就全力以赴去改变,去成就,没有人天生就坚强,只不过是一次次硬抗。生活很残酷,它绝不会因为你的软弱而变得宽容,与其缴械投降,倒不如和遇到的磨难,死磕一下,坚强的意志是强者必备的素质,意志力指引着我们所有的行为,从而影响着我们的人生,人与人之间强者与弱者之间,大人物与小人物之间最大的差异就在于意志力的大小,及压倒一切的决心。一旦树立了某个目标,就要坚持到底,奋斗到底,具备了这样的素质,你才能在这个世界上所向无敌。

说到这个话题,我今天想怀着深深地敬意跟大家分享,西汉史学家太史公司马迁的人生。司马迁字子长,汉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年出生于龙门山下,即今天的陕西省韩城县,在父亲的直接教导下,司马迁很小就开始学习当时的古文,后来他又跟着董仲舒学习春秋,跟孔安国学习尚书,司马迁学习刻苦,进步非常快,极有钻研精神。

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司马迁继承父亲司马谈的遗志,当上了太史令,开始从皇家藏书馆中整理选入 历史 典籍。司马迁的祖先并不是风险,要其家族世代掌管太史的官职,但是司马迁和他的父亲都以此为荣,在他们的心目中其实是一项崇高的事业,他们为此奉献了自己一生的精力。司马迁一直继承父亲的遗志,他决心效法孔子编纂春秋,写出一部同样能永垂不朽的史书。

公元前104年,司马迁在主持立法修改工作的同时,正式动手写他的伟大著作史记。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正当司马迁全身心地撰写史记之时,却遇上了飞来横祸,这就是李陵事件。这年夏天,亩地派自己宠妃李夫人的哥哥二将军李广利领兵讨伐匈奴,另派李广的孙子李陵随从李广利押运辎重,李陵带领步卒5000人出居延,就是现在甘肃张掖,孤军深入,与单于遭遇匈奴以八万骑兵围攻李陵,经过八昼夜的战斗,李陵斩杀了一万多匈奴,但由于他得不到主力部队的后援,结果弹尽粮绝。不幸被俘。消息传来,皇上震怒,朝野上下一片喊打喊杀之时,此刻46岁的司马迁却站了起来,从一句微臣有话讲开始,竟然盛赞了李陵的国士之风,他的直言触怒了汉武帝,汉武帝认为他是在为李陵辩护点第一劳师远征,战败而归的汉武帝李夫人的哥哥李广利。于是下令将司马迁打入大牢被判了死刑,据汉朝的刑法死刑有两种减免办法,一是拿50万钱赎罪,二是宫刑。司马迁官小家贫,当然拿不出这么多钱赎罪,因为穷,他终于还是受了那一刀砍去了他为人的尊严,成了天下的笑柄,其实,何止天下人耻笑,连司马迁自己都不齿自己。在报任安书里他写道,行莫丑于辱先,苟莫大于宫刑,因为觉得愧对祖先,他再也没有去父母的墓前拜祭过。在那个人人上有市民节高于一切的年代,连奴隶婢妾尚且懂得自杀,更何况是士大夫四司马迁。

他当然也曾想过自杀,他一死了之简单,但父亲临终前的遗愿,谁去完成。活着比死亡更残酷?带着精神创伤活下去,相比一死了之,更是血淋淋的残忍,死亡是一种解脱,而活着才是一种勇气,说到这,我想到尼采说过,一个人知道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司马迁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一定要活下去,一定要把史记写完,又过了一个十年,他用艰苦的劳动,忍受着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终于完成了我国 历史 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理清了上至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共3000多年的 历史 ,约526000多字。一个人在遭到无辜的迫害以后,通常有两种选择,要么悲观消沉,要么发奋图强,而司马迁选择了后一条路,他秉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目的,将自己心中所有的愤全部倾注到史记的创作中去,但在写完史记第二年司马迁消失得无影无踪,没有再留下一点记载。他的死成了一个谜,各种猜测都有。金圣叹在评屈原贾生列传中说,司马迁借他二人生平作我一片眼泪。

有志者事竟成,意志力决定着我们人生成败的关键,不要对自己说我不行,只有相信我一定行的人才会在面对难题时,把痛苦劳累,磨难,埋在心底,把委屈,愤怒,泪水化成达到目标的力量,嗯,这期节目的结尾,请允许我与大家一同重温一下司马迁。在在史记项羽本纪中写项羽被围的场景,司马迁用他生动的文笔描绘项羽慷慨而歌的那首垓下歌。对比项羽与司马迁的人生项羽不肯过江东引刀成一块,让人扼腕叹息,但我认为真正的英雄应该是太史公司马迁,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垓下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报任安书》选文及翻译?
答:而世人又不会将我与能死节的人同等看待,只认为我智力穷尽,罪过极大,不能自己解脱,终于去死而已。为什么呢?这是自己平素所从事的职务所处的地位促成的。人总有一死,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要轻,这是由于应用死节的地方不同的缘故。最上一等是不辱没先人,其次是...

司马迁名言名句
答: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2、好学沉思,心知其意。 3、君子拙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 4、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5、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6、本富为上,末富次之,奸富为下。 7、得人者兴,失人者崩。 8、不识其人视其友。 9、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垢...

找一篇文言文书信作品
答:司马迁在此信中以无比激愤的心情,向朋友、也是向世人诉说了自己因李陵之祸所受的奇耻大辱,倾吐了内心郁积已久的痛苦与愤懑,大胆揭露了朝廷大臣的自私,甚至还不加掩饰地流露了对汉武帝是非不辨、刻薄寡恩的不满。信中还委婉述说了他受刑后“隐忍苟活”的一片苦衷。为了完成《史记》的著述,司马迁所忍受的屈辱和...

报任安书·司马迁
答:仆闻之:修身者,智之符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表也;耻辱者,勇之决也;立名者,行之极也。士有此五者,然后可以托于世,列于君子之林矣。故祸莫憯于欲利,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诟莫大于宫刑。刑余之人,无所比数,非一世也,所从来远矣。昔卫灵公与雍渠同载,孔子适陈;商鞅因景监见,赵良...

"腐刑"是什么样的刑法??
答:腐刑是残酷性仅次于大辟的一种肉刑,之所以如此,当然是因为当时的人们认为生殖器的价值仅次于头颅。这种认识,即便在如今也是如此。中国史学之父司马迁在触怒汉武帝,被处以宫刑之后,在写给朋友的信中便说:“故祸莫憯于欲利,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而诟莫大于宫刑。刑余之人,无所比数,...

用报任安书写作文
答:及已至是,在闒茸之中,何处不勉焉,诚欲效其款款之愚,以为李陵素与士大夫绝甘分少,能得人之死力,而诟莫大于宫刑!我有空的话,仆又薄从上上雍,使有来报,汉公卿王侯皆奉觞上寿,恐卒然不可讳。 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则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最下腐刑极矣!传曰“...

司马迁报任安书原文
答:3、仆闻之:修身者,智之符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表也;耻辱者,勇之决也;立名者,行之极也。士有此五者,然后可以托于世,列于君子之林矣。故祸莫憯于欲利,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诟莫大于宫刑。刑余之人,无所比数,非一世也,所从来远矣。4、昔卫灵公与雍渠同载,孔子适陈;商鞅因景监...

高中作文 司马迁的选择
答:宫刑不但给当事人的身体造成巨大伤害和痛苦,而且残酷地摧残人的精神,极大地侮辱人格,这是士大夫万万不能接受的奇耻大辱。作为一个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知识分子,司马迁比一般人保有更高的个人尊严,当然不愿意忍受这样的刑罚。他说:“行莫丑于辱先,而诟莫大于宫刑。”也就是说,最丑的行为就是侮辱先人,而一个人...

司马迁报任安书原文
答:3、仆闻之:修身者,智之符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表也;耻辱者,勇之决也;立名者,行之极也。士有此五者,然后可以托于世,列于君子之林矣。故祸莫_于欲利,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诟莫大于宫刑。刑余之人,无所比数,非一世也,所从来远矣。4、昔卫灵公与雍渠同载,孔子适陈;商鞅因景监...

高中语文文言文报任安书原文翻译
答:仆闻之:修身者,智之符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表也;耻辱者,勇之决也;立名者,行之极也。士有此五者,然后可以托于世,列于君子之林矣。故祸莫憯于欲利,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诟莫大于宫刑。刑余之人,无所比数,非一世也,所从来远矣。昔卫灵公与雍渠同载,孔子适陈;商鞅因景监见,赵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