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王戎是一个怎么样的人?王戎的故事

作者&投稿:辕莫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人物生平

早而夙慧

王戎出身于魏晋高门琅e王氏,祖父王雄,在曹魏官至幽州刺史;父亲王浑,官至凉州刺史,封贞陵亭侯。

王戎自幼聪颖,神彩秀美。据说能直视太阳而不目眩。裴楷称赞他说:“戎眼烂烂,如岩下电。”王戎六七岁时,在宣武场看表演,当时猛兽在栅槛中咆哮,众人都被吓跑,只有王戎站立不动,神色自如。魏明帝曹痹诟笊峡醇后,称赞王戎是奇童。

王戎曾与同伴在路边玩耍,见道旁有结满李子的李树,其他人争相去摘,只有王戎不动声色,别人问他为何如此,答曰:“树在道旁而多果实,果实必定是苦的。”验证之后,果然如此。

清识所赏

王戎与王浑的朋友、年长其二十四岁的阮籍交好。时阮籍与王浑同任尚书郎,每造访王浑时,与王浑见一面就离去,和王戎交谈,很久才出来。便对王浑说:“F冲清虚可赏,和你不是一类人。与你说话,不如与阿戎说。”王浑去世后,他的故吏赠钱百万助丧,王戎辞而不受,因此而显名。钟会评论说:“裴楷清通,王戎简要。”

王戎身材短小,性格坦率而不注重仪表,为人健谈,善于提出话题,并能抓住谈话的要领。一次,众名士一起到洛水边游玩,回来的时候,乐广问王衍:“今天玩得高兴吗?”王衍说:“裴仆射(裴Q)擅长谈论名理,滔滔不绝,志趣高雅;张茂先(张华)谈《史记》、《汉书》,娓娓动听;我和王安丰(王戎)谈论季子(季札)、张子房(张良),也议论高超而玄妙。”王戎就是这样受到鉴识者的欣赏。他曾与阮籍饮酒,当时兖州刺史刘昶(字公荣)在座,阮籍因为酒少,不给刘昶斟酒,刘昶没有表现出遗憾的样子。王戎感到奇怪,隔日问阮籍说:“他是怎么样的人?”阮籍回答道:“胜过公荣的人,不能不和他一起饮酒;如果不如公荣,就不敢不一同饮酒;惟独公荣可以不和他一起饮酒。”王戎常与阮籍作竹林之游,王戎有一次曾经后到。阮籍说:“俗人又来败坏我的兴致。”王戎笑着说:“你的兴致也太容易败坏了!”

初入仕途

吏部郎之职空缺时,司马昭向钟会询问吏部郎的人选。钟会说:“裴楷清明通达,王戎简要省约,都是吏部郎的人选。”

公元263年(景元四年),钟会、邓艾等率军伐蜀,钟会在出师前过往与王戎道别,询问王戎有什么灭蜀的计策。王戎说:“道家有句话叫‘为而不恃’,成功并不难,保持成果就难了。”次年,钟会叛乱失败被杀,大家都认为王戎有见识。

王戎最初世袭其父的爵位贞陵亭侯,被司马昭辟为掾属,历仕吏部黄门郎、散骑常侍、河东太守。公元276年(咸宁二年),出任荆州刺史,因为派遣下属私建院宅被论罪,应该被罢免,武帝下诏允许赎罪处理。

公元278年(咸宁四年),改任豫州刺史,加建威将军。

安抚遗民

公元279年(咸宁五年)十一月,西晋大举伐吴,王戎派参军罗尚、刘乔为前锋,协助王F进攻武昌,吴将杨雍、孙述及吴国江夏太守刘朗各自率众向王戎投降,王戎率大军至长江边,吴国牙门将孟泰献蕲春、邾二县投降。公元280年(太康元年),吴国灭亡,王戎因功进安丰县侯,增加食邑六千户,赐绢六千匹。王戎渡江安抚新附的吴国百姓,宣扬晋室威德恩惠。曾在吴国任光禄勋的石伟为人正直,与孙皓不和,称病回家。王戎赞扬他的清刚之节,上表向武帝推荐他,武帝下诏拜石伟为议郎,终身以二千石俸禄供养,荆州百姓都对王戎悦服。

宦海浮沉

公元282年(太康三年),王戎被征召为侍中。南郡太守刘肇以五十端名叫筒中的细布行贿王戎,被司隶校尉刘毅纠察弹劾,因王戎知道是贿赂未曾接受,才没有治罪,然而谈论的人认为这也是王戎的过错。武帝对朝臣说:“王戎的行为,怎能算怀私苟得,正是以不贪欲异于他人罢了。”武帝虽这样替王戎解释,但王戎从此为清议所鄙,名声受损。王戎任职虽然没有特殊才能,但处理各种政务很妥当。

公元284年(太康五年),迁光禄勋。公元289年(太康十年),补任吏部尚书,因母亲去世而离职。

公元290年(太熙元年),武帝驾崩,晋惠帝司马衷即位,由太傅杨骏辅政,任命王戎为太子太傅,与张华、裴楷、和峤都因有德望被杨骏猜忌,不得参与朝政。

公元291年(永平元年)三月,杨骏一族被诛,贾后掌权,当时东安公司马繇专断刑赏,威震内外。王戎告诫司马繇说:“大事成功之后,考虑问题要深远些。”司马繇不听,果然被废徙辽东。后转任中书令,加光禄大夫,赐恩信五十人。又迁任尚书左仆射,领吏部事务。任吏部时,王戎创制了甲午制,但凡选拔人才,先让被选者治理百姓,然后在授官擢用。但被司隶校尉傅咸弹劾,王戎与后族贾氏及贾后母族郭氏是姻亲,因而没有被免官。

公元297年(元康七年)九月,升任司徒。

与时舒卷

王戎认为王政将要颓败,便与权臣苟合求容,后来愍怀太子司马y被废,他也没有一言劝谏。

公元300年(永康元年)四月,赵王司马伦起事,囚禁贾后,诛司空张华、尚书仆射裴Q、侍中贾谧等人,王戎因嫁女与裴Q而被连坐免官。

公元301年(永宁元年)正月,赵王司马伦篡位。三月,齐王司马灼鸨于许昌。司马伦之子想要以王戎为自己的军司。博士王繇谏劝道:“F冲(王戎字)谲诈多端,怎么肯被一个年轻人任用?”于是才作罢。四月,司马子到惠帝反正,任命王戎为尚书令。

公元302年(太安元年)五月,迁司徒。十二月,河间王司马J联合成都王司马颖等讨伐齐王住F胪孜释跞侄圆摺M跞秩衔司马鬃灾镎酝趼住⒂祷莸鄯凑以来,赏罚失当,以致朝野多有怨言,人怀贰志;建议齐王字鞫撤回自己的封国,尚可保住王位。司马椎哪背几怒斥道:“自汉魏以来,王公失势回府第,有能保全妻子儿女的吗?说这件事的人当斩!”群臣惊惧,王戎假装服寒食散药力发作,跌倒在厕中,才免去一死。齐王住⒊ど惩跛韭V败后,东海王司马越把持朝政。

王戎认为天下将乱,仰慕春秋时期蘧伯玉的为人,随波逐流,不以世事名节为意。自从掌选才任官之职,不曾擢拔出身寒微之士,退黜徒有虚名之人,只是随时势而沉浮,在官门中选官调职而已。不久,被拜为司徒,他虽然总理三司之权,却把政事交给僚属办理,自己常骑小马从便门出游,见到他的人不知他是三公。王戎的很多门生故吏也做了大官,路上遇到他都要避开。

公元304年(永安元年)七月,司马越奉惠帝北征司马颖,王戎等百官随行。在荡阴大败,惠帝身中三箭,侍中嵇绍遇难。王戎随惠帝及群臣被司马越挟持至邺城。八月,司马颖被安北将军王浚击败,王戎又随惠帝被司马颖挟持至洛阳。不久,张方劫持惠帝及司马颖西入长安。王戎出奔郏县。在危难中曾亲自与乱军交锋,冒白刃之险,然而他始终谈笑自若,从未有害怕的神情。有时召集亲故宾友,以宴饮为乐。

公元305年(永兴二年)六月初四(7月11日),王戎在郏县去世,享年七十二岁,谥号元。有二子:王万、王兴,长女嫁与裴Q。

王衍曾拒绝品评当时在琅邪作郡吏的孙秀,而王戎却劝王衍给孙秀好的品级。到司马伦、孙秀掌权时,杀戮朝官,王戎、王衍得以幸免。王戎厌恶族弟王敦,经常托病避而不见,后来王敦果然起兵造反。他的有先见之明到了如此境界。

历史评价

裴楷:“戎眼灿灿,如岩下电。”

阮籍:“F冲清赏,非卿伦也。共卿言,不如共阿戎谈。”

钟会:“裴楷清通,王戎简要。”

王济:“王戎谈子房、季札之间,超然玄著。”

王繇:“F冲谲诈多端。”

戴逵:“王戎晦默于危乱之际,获免忧祸,既明且哲,于是在矣。”

房玄龄等《晋书》:“①汉相清静,见机于旷务;周史清虚,不嫌于尸禄。岂台揆之任,有异于常班者欤!F冲善发谈端,夷甫仰希方外,登槐庭之显列,顾漆圆而高视。彼既凭虚,朝章已乱。戎则取容于世,旁委货财;衍则自保其身,宁论宗稷?及三方构乱,六戎藉手,犬羊之侣,锋镝如云。夷甫区区焉,佞彼凶渠,以求容贷,颓墙之陨,犹有礼也。”“②F冲居鼎,谈优务劣。”

轶事典故

王戎死孝

王戎在晋代是有名的孝子。武帝时为其母守丧,虽逾越礼制,饮酒食肉,但面容憔悴,身体虚弱,连起身都要扶拐杖。中书令裴楷前往凭吊其母,说:“若使一恸果能伤人,浚冲必不免灭性之讥。”而尚书和峤在同时遭母丧,虽然寝苫食粥,但哀毁不过礼,气色不衰。刘毅称之为“和峤生孝,王戎死孝。”

王戎卖李

世说新语记载王戎为人贪吝,其俭啬一篇共有九条,即有四条记王戎事。晋书谓王戎“性好利”,多置园田水碓,聚敛无已,富甲京城。

王戎早年在荆州刺史任上就曾私派部下修建园宅,因此被免官,后来出钱赎回。据说王戎经常与夫人手执象牙筹计算财产,日夜不辍。同时又十分吝啬。

家中有棵很好的李树,王戎欲拿李子去卖,又怕别人得到种子,就事先把李子的果核钻破。王戎之女嫁给裴Q时,向王戎借了数万钱,很久没有归还。女儿回来省亲时,王戎神色不悦,直到把钱还清才高兴起来。王戎的侄子要成婚,王戎只送了一件单衣,完婚后又要了回来。时人谓王戎为“膏肓之疾”。但有人认为这是王戎避祸于乱世的“自晦”之举,晋武帝也曾以“不欲为异”为王戎辩解。

东晋人戴逵评论道:“王戎晦默于危乱之际,获免忧祸,既明且哲,于是在矣。”今人余嘉锡则认为,王戎天性鄙吝,戴逵所言,乃是出于“名士相为护惜”,“阿私所好,非公论也。”

卿卿我我

王戎之妻常以“卿”称呼王戎(按礼,妇人应以“君”称其夫,“卿”乃是夫对妻的称呼)。王戎说:“妇人卿婿,于礼为不敬,后勿复尔。”其妻曰:“亲卿爱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谁当卿卿?”王戎也无可奈何。成语“卿卿我我”即出于此典。

邈若山河

王戎任尚书令的时候,有一次身穿官服,乘轻便小马车,从黄公酒垆经过,回头对后面车上的人说:“我从前和嵇叔夜、阮嗣宗一起在这家酒垆痛饮,在竹林之下游乐,我也参预末座。自从嵇生早逝、阮公亡故以来,我就为时事所拘。现在看到这酒垆虽然很近,却又像隔着山那么遥远。”

璞玉浑金 瑶林琼树

王戎盛赞山涛说:“山涛就像未经琢磨的玉和未经冶炼的金一样。人们往往都欣赏玉和金光彩夺目的外表,而对未经琢磨的玉和未经冶炼的金,却不知道它们内在的高贵质地。”认为王衍“神姿高彻,就像瑶林琼树般出众。”认为裴Q不擅长运用自己的长处,荀勖擅长运用自己的短处,陈道宁刚劲严峻好像被长竿一样。

二王当国 羊公无德

王戎及其堂弟王衍素与征南大将军羊祜不睦。羊祜在荆州时曾欲以军法斩王戎,又谓王衍败俗伤化,故王戎、王衍兄弟衔怨,时常诋毁羊祜。时人语:“二王当国,羊公无德”。

文学形象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王戎为晋建威将军,灭吴之战中领一路兵马出兵武昌。



王戎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齐王冏问王戎对策。王戎说冏自讨伐赵王伦、拥惠帝反正后,赏罚失当,以致朝野多有怨言,人怀贰志;建议齐王冏主动撤回自己的封国,还可以保住爵位。冏谋臣怒斥曰:“汉魏以来,王公就第,宁有得保妻子乎?议者可斩!”王戎于是假装服食的药力发作,跌倒在厕中,才免去一死。齐王冏、长沙王司马乂败...

王戎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王戎死孝 作为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自小便极其聪明,玄学造诣极高,且为人情深意重,在他丧子时悲痛欲绝的故事中我们便可以看出他对感情的专注,但除此之外,他还有一个死孝的典故。据悉,当时的王戎与朝廷的另一位官员和峤共同遭遇家长丧事,两个人都以孝著称,均是出了名的孝子。然而这期间奔丧的...

你认为王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认为王戎的什么品质值得你学习?
答:王戎是一个聪明、机智、善于动脑的好孩子。他善于观察,对事物有强烈好奇心,且有丰富想象力.在观察事物时多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这些指的我们学习。

王戎有什么文字事迹故事人物故事
答:百姓安居乐业,军队士气高昂,国家形势得到了明显改观。他在位期间,尽心竭力为国家和人民谋福利,以身作则,深得百姓拥护,成为一代名相。王戎的一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佳话,他不仅在军事上建功立业,更在政治上展现了高尚的品质和才能。他的故事激励着后人,成为了中国传统美德和忠君爱民的典范。

王戎的介绍
答:王戎(234年-305年7月11日),字濬冲。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白沙埠镇诸葛村)人。三国至西晋时期名士、官员,“竹林七贤”之一。王戎出身琅玡王氏。长于清谈,以精辟的品评与识鉴而著称。最初袭父爵贞陵亭侯,被司马昭辟为掾属。累官豫州刺史、建威将军。后参与晋灭吴之战,吴国平定后,因功进...

历史上的王戎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答:王戎究竟是怎样的人呢?我不是历史专家,看《世说新语》,所谈皆是自家看法。从本篇的这个故事,我想浅做分析:一、七贤中最俗的人吗?王戎是“竹林七贤”中年级最小的一员,稽康死的时候,他才二十九岁,同为七贤,阮籍却讥讽王戎是“俗物”,我想大概是因为王戎的官宦之志。但是,这只是抱负不...

王戎的品评与识鉴在哪些方面表现突出?
答:最终吴国江夏太守刘朗选择了投降。这场战役结束后,王戎因功被晋封为安丰县侯,食邑增加六千户,人们尊称他为“王安丰”,足见其战功卓著。然而,他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后来因母亲的去世,王戎不得不暂时卸下官职,离开了政治舞台。尽管如此,他的品评与识鉴之名,已在历史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竹林七贤中的王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我们可以看的出来,王戎是个重情感的人,不管对於初生之子,尽管初生之子对於王戎是没办法有所谓的感情可言,但是王戎却依旧对其子有深刻的感情,由此可知王戎是一个重情之人。 五、俭吝 (一)、吝啬之过 王戎俭吝,其从子婚,与一单衣,后更责之。【俭吝篇.2】 王戎有好李,卖之,恐人得其种,恒钻其核。【俭吝...

历史上的王戎是谁?
答:魏初迁都洛阳时,河内郡山阳县成为了达官贵人密集修建庄园的地区,王戎之父也在山阳置下园宅,这样,王家就与在此修建竹林园的嵇康成为了长期邻居。到正始之后,他与嵇康、阮籍、山涛、刘伶、向秀、阮咸诸人,共为“竹林之游”,史称他们为“竹林七贤”,而他则是这七贤之中最小的一位。王戎的故事...

许衡和王戎的区别是什么?
答:“道边李苦”的王戎虽然聪明、有才华,但是行为处事缺少对德行的考量,他更关心的是李子“甜不甜”,自己的行动是否能够得到实惠。王戎确实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在文学上位列竹林七贤之一,却在历史上留下了贪财好货、刻薄吝啬的坏名声,不得不说这与他行事过程中缺乏道德的指导、行为的约束有着密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