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识用根 何解?

作者&投稿:强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请教各位老师,“舍识用根”怎么理解~

根,是指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识,是指意识,即六、七、八识,是指审虑分别的不良习惯。


“舍识用根”实际上就是“无所住”,也是禅宗中所说的“离心意识”,也是净宗常说的“督摄六根,净念相继”。


简单地说,看而不起意分别,听而不起意思虑,嗅而不起意取舍,尝而不起意爱恶,触而不起意贪恋。


若是如此,即是不住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即能因“无所住”而自然显发心本来之清净。


《金刚经》又云:“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又云:“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此义即《楞严经》:“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而离见,见不能及”,即《圆觉经》云:“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熄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辩真实。”


保持纯然地没有是非批判之心的观察!连这观察本身是什么也莫问!只是观察!


这是惟一正确的用心方法!若在二六时中如此用心,便是止观双运,定慧等持。稍加时日,便自然心开脉解,臻于无修化境,自然任运!



若能如是,久久自然了悟!还打什么禅七,参什么话头呢?


若能用此法,信此法,无需开悟,即下直达无证,即下念念是保任!念念是念实相佛!不求悟,时节因缘至,大彻无疑!


此法是真正的不二法,是最上乘法,只有信心清净的人才能生信!


若要修此法,即下就是从行证直接入手!不许参公案让意识来搅扰,不许参话头打禅七修有为定,不许好争好辩!


就是二六时,无论何时何事,只是观察,不著世间相而起意,不因人我相而介意!


此法至顿至简,贵在行证。若能如此一门深入,便是一相三昧,一行三昧!


此法无悟无不悟,连悟都是多余之事!
不羡慕别人能说一切,最好是如聋作哑!


此法与念佛、持咒、诵经却不妨碍,最好配合而用。用念佛、持咒、诵经来辅助降心,再安住于此法中,若坚持行之,两三年之内必能大成!


此法与一切事都不相妨,将一切事都作为境界炼心!


此法,能持戒者易成。不持戒者,难成;不持戒而修,即便有所悟,也必落入天魔外道!

识是妄想,根也是妄想。楞严经圆觉经看明白了这些就都清楚了,在乱绳堆里找顺序不要把自己绕进去。

舍识用根,在《楞严经》有很好的论述。
从另一角度,“舍识用根”还可以理解成
是对“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问题的回答。
舍:不执著、不住着,放下对......的执著。
(绝对不是舍弃、断灭的意思,这一点要特别注意!!)
识:以六根与六尘为因缘,虚妄显出六识的相。
(注意吆,这里指的是相
不是性。六识的相是因缘法
有生有灭
所以是虚妄的,六识的本源
或者说六识的识性,非生非灭
周遍法界
随缘显现)
用:安住。
根:根性、本源
(这里指的是根性,不是六根吆,
六根有一有六;六根的根性,非一非六;
六根之所以能
够互用,关键就在于六根的非一非六的根性

舍识用根:放下对六识虚妄相的执著
或者说
不被六识虚妄相迷惑,将心安住于六根的根性。
从暂时方便理解的角度,“舍识用根”与“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含义相通。
从世俗的角度,意思近似于(只是近似于吆)世俗说的,看问题要抓住问题的本质,从根源下手。

舍弃眼舌鼻身意对事物的的认识,用根性(智慧,慧根(坛经:根性大利)来认识事物的本源。自我理解,不知对否,如不妥,请善知识给予指正。